JEREMIAH 25~52 Study 17~35
耶利米書廿六~五十二章 共19課
□Study 17 Jeremiah 26 (3.3.24)

研經題目:
約雅敬是與約西亞極其不同的王。所以在他登基之初,上帝便差遣耶利米向百姓提出警告,免得被引入迷徒,更加悖逆上帝。
1. 上帝憑什麼理由派遣祂的僕人擔負這危險的使命?參閱3節,並比較代下卅六15;彼後三9;路十三34、35。
2. 要注意耶利米與耶穌相似之處(參閱第8課,問題3,和太十六14);例如,比較太廿四1、2,廿六61,廿七4、24、25。也從耶穌對門徒所作的預言來看耶利米和烏利亞的經歷。比較約十五18~20,十六33;彼前四12、13。
注:
1. 4~6節。耶利米這段簡短扼要的言論,似乎在第七章便作了更詳盡的說明。
2. 18節。「摩利沙人彌迦」:請參閱彌一1、14。
3. 24節。「沙番的兒子亞希甘」:是約西亞王差遣去諮詢女先知戶勒大的使者之一(王下廿二12、13),也是耶路撒冷淪陷後作省長的基大利的父親(耶四十5、6)。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26:1~29:32 耶利米對抗虛假的信念。耶利米反駁各種虛假的信念,包括:聖殿的存在表明上帝認可猶大(26章),巴比倫不會征服猶大(27章),巴比倫的權勢快將終結(28章),被擄很快便會結束(29章)。
26:1-24 耶利米受到死亡的恐嚇。在第七章中,耶利米針對耶路撒冷的聖殿宣講了一個強有力的信息。這段經文記錄了百姓對該信息的反應,以及主如何保護祂的僕人免於死亡。(BTSB)
26:1 本章記載的事件大約發生在主前609年。
26:2 這裏的背景與7:1-2相似,但可能是耶利米的第二次宣講。
26:3 上帝差遣耶利米,是要給猶大多一次機會回頭離開惡道,讓上帝可以後悔(《和修》“改變心意”),收回懲罰(見1:13-14注)。在《聖經》中,這通常是先知傳道的目的(參18:7-8)。
26:4-5 不聽即不遵從,表示他們拒絕恩典。上帝差遣眾先知,是出於他的寬厚仁慈。
26:6 示羅,見7:12-14注。咒詛,見24:9和25:18。
26:7-8 祭司、先知與眾民,他們需要上帝的話,但他們拒絕(1:17-19)。你必要死!這句話通常用來宣判死刑(參撒上14:44;王上2:37、42)。
26:9 你為何……預言?耶利米的聽眾認為,講道攻擊耶路撒冷和聖殿,就是褻瀆上帝。耶利米則認為,他們的行為才真正是褻瀆(7:11-15)。
26:10 首領(《和修》“官長們”),在這裏指審判官。坐在,指審斷案件。新門口,這裏是進行司法訴訟的地方(參摩15:10、12、15)。
26:11 祭司、先知聲稱耶利米說預言攻擊這城,指他犯了叛國罪。
26:12 耶和華差遣我,耶利米宣稱,他只傳講上帝論到耶路撒冷(這城)和聖殿(這殿)的話(1:4-10)。
26:13改正你們的行動(7:3,18:11)和聽從,是真悔改的表現。後悔(《和修》“改變心意”),見18:8、10,26:3。
26:14 善……正,在任何訴訟中應有的正確判決。
26:15 無辜人的血, 把正直的人定罪。這種不公正的判決在耶利米時期很常見(參2:34,7:6,19:4,22:17)。
26:16 首領(《和修》“官長”;審判官)和眾民(聚集的群眾)的意見,與宗教領袖的願望相違。
26:17 國中的長老,很可能是來自其他城邑的民間領袖。
26:18 希西家的日子,主前715—主前687年。彌迦,指《彌迦書》的作者先知彌迦。預言,本節引用彌3:12。
26:19 眾長老指出,希西家和百姓聽從彌迦的話而悔改,以致上帝改變心意,沒有在主前701年西拿基立入侵猶大時降下災禍(王下18~19章)。長老勸喻百姓聽從耶利米的話,這顯示彌迦的神諭當時已被視為權威;另外,這也顯示預言有道德目的,不單是預示將來的事(見18:7注;另見賽38:1-6)。
26:20 另一位先知烏利亞(沒有出現在其他經文中),也在約雅敬時期說預言,所說的和耶利米一樣。
26:21-23 與希西家深思熟慮的回應(19節)相反,約雅敬想要殺死已經逃至埃及的先知烏利亞,命人把他帶回猶大處死。
26:24 沙番,約西亞王改革時期的一個書記(王下22:3-14)。若非亞希甘介入,耶利米也難免烏利亞的相同遭遇。其他忠心先知的殉道,凸顯出上帝應許保護耶利米確實是不尋常的(1: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