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27 耶利米書 39~41 (3.4.3)

Study 27 Jeremiah 39~41 (3.4.3)

研經題目:

耶路撒冷陷落與接踵而來的大事。

1. 耶利米把什麼信息告訴以伯米勒,何故?比較太十40~42。你的信仰同樣是實用的嗎?比較雅二21~24。

2. 特別注意四十2、3。這件事還能比這位異邦軍官說的這些話概括得更清楚嗎?比較箴廿九1;賽卅9~14。

3. 大多數基督徒都太容易相信別人的壞話。基大利則適得其反。從這實例我們能學到什麼教訓?要注意,作為一個公眾的領袖,他對別人(四十10,四十一10),並對自己都負有責任。

注:

1. 廿九3。「拉撒力」是眾王子的首領的意思;「拉墨」是術士的首領的意思。

2. 卅九5。「兩城(牆)中間」:大概是指「東山西面的城牆,和西山東面的城牆」(Driver語)

3. 卅九5。「利比拉」:在極北之處,哈馬之南50哩的地方。

4. 四十一1。以實瑪利大概妒忌基大利被任命為省長,並想把猶太餘民置於自己控制之下(四十一10)。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39:1-18 耶路撒冷陷落。主前586年,尼布甲尼撒經過長期的圍攻,佔領了耶路撒冷,耶利米所有的審判話語終於得到了痛苦的印證。這是舊約聖經中關於巴比倫征服耶路撒冷的最全面的記載。(BTSB)

39:1 第九年十月,可能是主前589年12月或主前588年11月。巴比倫……來圍困耶路撒冷,見本頁地圖。

39:2 十一年四月,可能是主前587年6月或7月。耶路撒冷被圍困兩年多。攻破,巴比倫人攻破中部的防禦工事和城牆,見第3節。

39:3 首領……坐在門口,以此顯示他們擁有司法權。尼甲沙利薛,可能是涅裏格利沙爾,他接替尼布甲尼撒之子登上巴比倫王位(約主前560—主前556年在位)。拉撒力是一名侍從長。拉墨是一名朝臣。中門僅出現在這裏,也許是在北牆的中部,因為巴比倫很可能是從地勢最平坦的北面進攻。

39:4 西底家終於知道耶利米真是上帝的先知。王園(《和修》“王的花園”)很可能是在耶路撒冷城的南面。亞拉巴,這個地區從約旦河谷一直延伸到死海南部。

39:5 西底家逃跑(4節),但沒能逃得很遠;耶利哥的平原可能就在耶路撒冷以東23公里。利比拉,在敍利亞,位於大馬士革以北105公里,尼布甲尼撒在此指揮軍隊和處置敵人。

39:6-7 西底家曾害怕受到猶大百姓惡待(38:19),但尼布甲尼撒比他們更加兇狠。他殺了西底家的眾子貴胄,挖出西底家的雙眼,用銅鏈鎖住他,把他帶到巴比倫去。

39:8 正如耶利米的預言(21:1-10,27:1-15,32:1-5,37:1-10),巴比倫劫掠、焚燒並摧毀了耶路撒冷

39:9-10 巴比倫人把城裏所剩下的百姓和已經投降的人,都帶到巴比倫。但不是所有猶大人都被擄走,因為那些最窮的人,就是那些毫無所有的被留了下來,獲分配猶大地殘留的產業。

39:11-12 顯然,尼布甲尼撒已經從投降的人口中聽說耶利米的事蹟(見38:19)。切不可害他,上帝仍然保護耶利米(參1:19)。

39:13-14 尼布甲尼撒王的首領(3節)釋放耶利米離開監牢,有些猶大人可能會因此認為他是通敵分子。基大利是猶大人,被尼布甲尼撒指派為省長。帶回家去,帶到省長的家。住在民中,指第10節描述的窮人。

39:15-16 在耶路撒冷陷落之前,上帝說話論到以伯米勒,就是曾把耶利米從監牢(井)中救出來的那個人(38:7-13)。

39:17 到那日,即上帝審判耶路撒冷的日子(39:1-10)。我必拯救你,耶利米開始事奉時,上帝就曾這樣應許他(1:19)。你必不至交在你所怕的人手中,以伯米勒必得到上帝的保護,不會像西底家那樣,落到所怕之人的手中(4-7節)。

39:18 許多人要喪命,但以伯米勒卻要以自己的命為掠物(《和修》“保全自己的性命”;原文或譯:以自己的性命為戰利品),見21:9,45:5。你倚靠我,以伯米勒雖然是外邦人(古實人),但對上帝有信心,以致得救。

40:1~45:5 耶路撒冷被毀的後果。即使在耶路撒冷的陷落證明了耶利米的預言是正確的,一些猶大人仍然繼續抵抗巴比倫人。這種抵抗在刺殺巴比倫人任命的總督基大利的成功陰謀中達到頂峰。當巴比倫人逮捕並處決罪犯時,剩下的猶大人害怕巴比倫人的報復而逃往埃及。耶利米鼓勵他們留在猶大,並警告他們,下埃及將導致耶和華的進一步審判。但是,耶路撒冷的毀滅並沒有改變百姓頑梗和叛逆的心,他們沒有聽從他的話。他們離開去往埃及,且強行把耶利米帶走。(BTSB)

40:1~41:18 猶大徒勞地反抗巴比倫。耶路撒冷被毀後,仍留在猶大的人(39:1-10)起來抵抗巴比倫,卻使他們所受的災難雪上加霜。這次無用的抵抗與上帝的意旨相背(27:1-15,29:1-32)。這段經文先講述耶利米獲釋(40章),之後是刺殺巴比倫任命的猶大省長基大利的陰謀(41:1-10),最後是營救刺客所挾持的人質(41:11-18)。

40:1-6 耶利米被釋放。儘管尼布甲尼撒下達了釋放和保護耶利米的命令(39:11-12),但在耶路撒冷陷落後的混亂中,耶利米與其他囚犯一起被擄,用鐵鏈帶到拉瑪的集結地。尼布甲尼撒的命令很明確,足以讓巴比倫帝國衛隊的指揮官尼布撒拉旦親自尋找並釋放耶利米。從巴比倫的角度來看,耶利米的預言是有用的宣傳,因它們宣稱猶大自己的上帝因他們的罪孽而把他們交給了巴比倫人。但耶利米個人並不同情巴比倫人,也沒有任何理由想要去巴比倫生活(參看25:12)。因此,尼布撒拉旦鼓勵耶利米回去幫助位於相對未受破壞的米斯巴鎮的基大利的新政府。(BTSB)

40:1 鎖在……被擄到巴比倫的人中,因為出了差錯(參39:11-12),耶利米竟然與其他被擄的人一起被帶走。尼布撒拉旦,見39:11-14。拉瑪位於耶路撒冷以北8公里。

40:2-5 尼布撒拉旦看出,耶利米傳講耶路撒冷陷落的話是事實。尼布撒拉旦按照尼布甲尼撒的命令(39:11-12),讓耶利米選擇居住的地方,並得到基大利的保護。

40:6 米斯巴位於耶路撒冷以北約8-13公里(士20:1-3;撒上7:12-14)。在他那裏住,住在省長家中(39:14)。在境內剩下的民中,見39:10、14。

40:7~41:15 基大利被暗殺。社區中一些留在猶大的人密謀殺死基大利。這是一種反抗巴比倫的無用姿態,它悲劇性地將一個支持耶利米預言的好人從有影響力的位置上趕走(見38:1)。(BTSB)

40:7-8 部分猶大軍兵逃離耶路撒冷後,就分散和躲藏起來(52:8)。這些人來見基大利,想要知道他將如何治理猶大。

40:9 也許這些軍兵希望基大利可以帶領他們起義。如果是這樣的話,他們就會失望了。基大利給他們的忠告,與耶利米在29:1-9給被擄者的忠告相同。

40:10 伺候(原文或譯:代表你們),基大利得到巴比倫人的信任。積蓄…………,這些較窮困的百姓現在可以收割其他居民離開後留下來的莊稼。你們所占的城邑,留下的人住進被擄走之人的家園和城鎮。

40:11-12 許多猶大人先前逃到鄰國,這時都回來了積蓄了許多的酒,並夏天的果子,表明所有留在猶大的百姓都生活得很好。

40:13-14 從前的士兵(7-9節)顯然很擁護基大利,他們來提醒他,說亞捫人的王巴利斯和一名“在田野的軍長”以實瑪利(7-8節),密謀要害他的,但基大利不信這些傳言。亞捫人對抗巴比倫(27:3),因此也對抗基大利。考古記錄證實,主前6世紀確實有一位“亞捫人的王巴利斯”。一枚當時的亞捫人的印章上刻著:“屬於亞捫人的王巴利斯”。在約旦的特拉烏姆利出土了一枚印章,上面刻有一位朝廷高官的名字:“巴利斯的僕人米科姆”。

40:15-16 約哈難再次警告基大利,說以實瑪利設陰謀要殺害他(見40:13-14注),並且建議他先發制人。可是基大利寬宏大量(或者說天真幼稚),完全不相信以實瑪利會犯悖逆的罪。

41:1 七月,即公曆10月,很可能在主前587年,也可能晚至主前582年(見52:30)。住棚節就是在這個月,41:4-5提到的朝聖者可能是為守住棚節而來。宗室(《和修》“王室”),指以實瑪利,見40:13-16,他可能心懷盼望,希望大衛的家系能恢復王權。米斯巴,見40:6。一同吃飯,基大利款待以實瑪利和他的十個人

41:2 約哈難的擔憂成真(40:13-16),以實瑪利確實計劃要殺害基大利。殺害主人是一種懦弱、可憎的行徑。殺害尼布甲尼撒所省長,這與自殺無異。

41:3 以實瑪利又殺了……基大利那裏的一切猶大人(《和修》“所有與基大利一起的猶大人),因此這是一場政治屠殺。

41:4-5 還有其他人與基大利同遭殺害。八十人,他們可能是上耶路撒冷過住棚節的朝聖者。他們來自三個以色列城鎮:示劍、示羅撒瑪利亞。主前930年王國分裂之後,仍有一些北國的人到耶路撒冷敬拜。鬍鬚剃去,可能是為了哀悼聖殿被毀。素祭和乳香,主前587年之後,百姓仍在聖殿的遺址處敬拜上帝。

41:6-8 以實瑪利假裝要護送朝聖的人去見那剛被他殺害的基大利(2節),結果殺了他們當中的70人,這顯然是為了殺人滅口。他放過其中10個人,因為他們有寶貴的食物可以獻給他。他把死者的屍體扔入中。

41:9是猶大王亞撒為了抵禦以色列巴沙而挖的,見王上15:16-22。

41:10 以實瑪利擄走人質。眾公主,巴比倫把一些有身份的百姓留在猶大地,可能是為了安撫當地的民眾。尼布撒拉旦交給……,參39:13-14。以實瑪利往亞捫人那裏去,亞捫人也是對抗巴比倫的(27:3)。

41:11-12 約哈難和其他從前的軍兵(40:7-8、13-16)追趕背叛的以實瑪利基遍城位於米斯巴西南約5公里。以實瑪利走了一條迂回的路,可能是為了躲避追捕,然而他也沒能逃遠。

41:13-15 約哈難救出人質,殺死以實瑪利的兩名手下,但以實瑪利……逃往亞捫人那裏去了。

41:16~43:13 逃往埃及。在基大利死於猶大人的革命者之手後,留在猶大的人擔心巴比倫的報復風險。出於這個原因,他們決定逃往埃及。雖然他們要求耶利米為他們求問耶和華,但他們已經決定了他們的行動方案,所以當耶和華的話語臨到時,他們並沒有理會。(BTSB)

41:16 兵丁、婦女、孩童、太監,這裏具體說明第10節提到的百姓包括哪些人。

41:17-18 伯利恒位於耶路撒冷西南約8公里,因此約哈難等人已經走了16-24公里路。金罕寓(《和修》注“金罕的寓所”)的確切位置不詳。進入埃及去,埃及是距離巴比倫勢力範圍最遠的國家。懼怕迦勒底人,雖然約哈難和他的士兵並沒有殺害基大利,但他們顯然害怕巴比倫因這事而報復。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