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62 Psalm 78:40~72 (3.5.20)

研經題目:
1. 43~51節的詳情把百姓的悖逆(40~42節)浮凸地刻劃出來。你認為這幾節還有什麼其他的目的?比較詩一〇三2;彼後一9、12、13。
2. 拜偶像的罪給以色列代來什麼樣的災禍?上帝憑著祂的恩慈曾怎麼樣的幫助他們?這種行動是什麼事情的一種預表?
注:
1. 61節。指約櫃被擄(譯者按:「約櫃」原文作「能力」,見中譯本之小字),參撒上四21。
2. 67~69節。在以法蓮境內示羅的帳幕並沒有重建(原因見於58~60節),但相反地,在猶太境內的錫安卻蒙揀選,作為上帝之聖所所在地。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78:40-55 他們多次反叛,忘記出埃及和征服迦南的事。這段詩歌回到出埃及的事件,描述上帝向壓迫以色列民的埃及人降下的災禍(42-53節),並簡要地總結以色列民征服應許之地(54-55節)。然而,他們悖逆、叫祂擔憂、試探上帝和惹動上帝的怒氣,何其多呢!原因是他們不追念祂的能力,和贖他們脫離敵人的日子(42節;參77:15)。以色列人雖然面對無法想像的大恩典,但他們還是不信,上帝甚至在他們不信的時候仍然賜下極多的恩典,這段歷史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
78:40 擔憂,參賽63:10,經文指上帝的百姓 “竟悖逆,使主的聖靈擔憂”;另參弗4:30。
78:56-64 他們在應許之地試探和悖逆上帝。以色列人已經來到應許之地(54-55節),這段詩歌描述士師時代,一直到約櫃被擄和以利及他兒子們的死亡(60-64節;參撒上4章)。和以前一樣,他們仍舊試探悖逆至高的上帝,並惹了祂的怒氣。本詩描述以色列人在背道之後悔改,悔改之後又有更嚴重的背道,這樣的循環與《士師記》中的描述何其相似(78:56-58)。大祭司以利的兒子們在示羅上帝的帳棚中服事,他們擅自把約櫃(榮耀所居之處)運至戰場,作為抗擊非利士人的幸運符;然而,非利士人獲勝並擄去約櫃。得勝的非利士人還想繼續摧毀示羅(參耶7:12-15)。
78:59 極其憎惡(《和修》“全然棄絕”),根據上下文,上帝的 “棄絕” 指祂因為以色列人的不信而除滅其中的許多人。儘管如此,祂仍然關懷百姓(65-72節將清楚說明這一點)。
78:65-72 最後,上帝揀選大衛家作為回應。最後一段詩歌頌讚上帝通過興起大衛成為以色列的王,滿有恩典地回應這個循環。主像世人睡醒,這是一個大膽的比喻,描述了那些一直沒有看到上帝積極作為的信徒的感受。上帝自己奮發,從表面的靜態轉而為祂受苦的百姓採取行動,甚至是在他們因不信而導致受苦的時候,就像這幾節所說的情況(參35:23,44:23,59:5)。上帝採取的行動是設立一位王,從猶大支派而非以法蓮支派(約瑟的後裔似乎是更合適的人選)揀選一個人;參創49:10,經文準確地預言了這件事。另外,上帝揀選了錫安山(耶路撒冷),不僅作為以色列的都城,還作為祂的聖所的地點。大衛從羊圈中被召,與摩西一樣(出3:1),從放牧中學會了如何牧養羊群。關於把上帝的百姓比作羊群,見23:1,74:1-3注。牧養,君王是祂百姓的理想牧人(參撒下5:2),照管他們,保護他們,並帶領他們忠心遵行聖約。大衛雖然也有道德上的失敗,但他盡心竭力,按心中的純正和手中的巧妙履行他的職分,在他的譜系中,很多位君王都不及他正直和治國有道。“牧人” 一詞用來指以色列人的領袖(祭司、貴胄和士師),並且先知以西結曾論到,在他所處的世代有貪婪的牧人(結34章)。他展望在被擄之後,上帝興起 “祂的僕人大衛”(即彌賽亞)作祂百姓的 “牧人”的日子(結34:23-24)。當耶穌稱自己為 “好牧人”(約10:11、14)的時候,祂宣告自己就是百姓長久等待的、將要完美引領他們的那一位大衛的後裔。
78:70 祂的僕人大衛,上帝的 “僕人” 是上帝為百姓選定的一個人,為要成就某個特殊目的(參89:20,132:10,144:10)。在《以賽亞書》中,上帝的僕人從未被稱為大衛的後裔;然而,大衛被稱為上帝的僕人這個事實,可以證實《以賽亞書》所記述的那位僕人就是彌賽亞(見賽42:1-9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