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63 Psalm 79 & 80 (3.5.21)

研經題目:
這二篇詩是國難時期的國家禱告文。在猶太會堂的崇拜聚會中,詩篇七十九篇被指定用來紀念聖殿於主前586年與主後70年被毀滅的事。試重溫荒涼瀰漫全國的滋味(七十九1~4、7,11;八十12、13)以及擄民使主名蒙羞的感覺(七十九10,比較結卅六20)。
1. 詩七十九。比較賽卅五4;五十九16~19;六十三3~4。新約同樣關心上帝的榮耀,但新約的精神卻不同。例如,比較可十一25;羅十二19~21。你怎麼樣解釋這種不同點?
2. 詩八十。以色列人在這裏怎樣承認上帝對他們的態度以及對他們的做法呢?他們得救的唯一盼望何在?我們從這一點應學到什麼教訓?
注:
1. 七十九3。「他們無人埋葬」:這是申廿八26警告過的一種恥辱,耶利米後來又再預言此事(七33,八2,九22)。
2. 八十1、2。這裏所提的三個支派,在曠野時是在會幕的西面扎營,當百姓拔營前行時,他們緊隨約櫃之後。請參民二17~24。
3. 八十17。這一節是遙指彌賽亞而言。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第79篇 這是一首群體哀歌,寫作緣起是耶路撒冷遭遇一次大災禍(很可能是巴比倫人毀滅聖城),本詩與74篇有許多相似的語句。詩中述說外邦征服者的強暴和不敬虔,詩人詢問上帝還要忍耐這種事多久。將本詩從頭到尾看一遍,可以看到由於聖約的緣故,以色列盼望上帝待他們與待別國有所不同,因此以色列也應該忠心地按照聖約生活。本詩承認,災禍臨到是因為以色列沒有忠心遵行聖約,詩人祈求赦免,並起誓要回歸忠信。
79:1-4 外邦人玷污你的聖殿並屠殺你的百姓。第個詩節描述外邦人(可能是巴比倫人及其盟友)對上帝的產業(即祂的百姓居住之地)所做的事,令人膽寒。他們污穢你的聖殿,對待聖潔之物如同不潔之物,這是悖逆上帝的暴行(必須受到上帝嚴厲的刑罰,利20:3);他們使耶路撒冷(上帝喜愛的城邑和大衛王朝的家,參78:68)變成荒堆;並且殘暴地屠殺上帝的百姓,將屍體棄之荒野,任由野獸啃噬。我們……成為我們四圍人的嗤笑譏刺,這的確令人難受,但是誦唱本詩的人是上帝的百姓,四周的鄰舍是外邦人,上帝的百姓本應向外邦人見證上帝是何等偉大和良善。
79:1 那地被稱為上帝的產業(或 “基業”),是因為以色列是上帝的產業,祂將土地賜給他們為業(參申4:20-21;詩28:9,74:2)。
79:5-7 上帝啊,你還要任憑此事持續到幾時呢?這個詩節引導上帝的百姓明白此時應有怎樣的感受。正確的問題不是 “你任憑我們這樣受苦還要多久?” 畢竟,他們受苦是因為他們不忠信,惹上帝動怒。問題應該是:“你容許那些不認識你的外邦就此得逞,逍遙法外要到幾時呢?” 即使雅各(以色列)不忠心,以色列人仍然是屬上帝的百姓。
79:5 憤恨(《和修》“忌恨”),上帝的忌恨是一種類比的說法,因為上帝與百姓之間是基於 “婚約” 的關係(參創2:24 “連合”;申10:20 “專電”)。上帝的憤恨與人的嫉妒不同,人的嫉妒可以是不理智的(參民5:14),而上帝的憤恨是出於對人的好處,上帝熱切渴望得到百姓的專一忠誠。參出34:14和詩78:58,經文分別指出,虛假的敬拜招致上帝的忌恨。當詩歌提說上帝的憤恨,就是承認百姓曾經不忠(參79:8-9)。
79:8-10 求你赦免我們,幫助我們,並讓萬國都知道!這個詩節面對的基本問題是:上帝的百姓對祂不忠,必須尋求祂的赦免。本詩將兩個主題織連在一起:第一個主題是盼望脫離苦難,這是可以理解的(我們落到極卑微的地步;拯救我們);第二個主題是出於真正的信心,盼望上帝在地上得到尊崇(因你名的榮耀,為你名的緣故,為何容外邦人說?)。本詩把這兩個主題看作是相關的:上帝的名譽與祂百姓的福祉息息相關,他們的福祉又與他們的忠信密不可分。與以前的亞述人一樣,巴比倫人不過是上帝的 “怒氣的杖”,奉差遣來管教祂的百姓;然而,他們太過貪婪和傲慢,窮兇極惡,因此受到上帝的審判(參賽10:5-19)。本詩祈求上帝使外邦人知道你在我們眼前:如果每個人都能看到這一點,那麼每個人都可以從中汲取教訓,正如這種羞辱使上帝的百姓受到教訓一樣。這裏為全體百姓祈求赦免和幫助,好使他們能夠繼續得到上帝的特別眷顧。關於這類赦免的更多討論,參民14:13-19注;14:36-38注。
79:9 赦免我們的罪(原文直譯:贖我們的罪),通常需要獻祭才能使 “贖罪” 生效,但現在的情況是:聖殿已不復存在(1節),因此本詩可能是在比喻意義上使用 “贖罪” 這個詞,意指 “赦免”。這節經文讓我們明白,《舊約》沒有表示上帝的手受到束縛,必須藉著人的獻祭才能赦罪;與此類似的觀念是,獻祭不能 “自動地” 產生效果,重要的是敬拜者的信心,這在《舊約》中也是至關重要的。
79:11-13 求你保存我們,讓他們的朝笑落到他們身上,我們就來讚美你。8-10節祈求赦免;這裏指出,赦免的果效就是上帝存留那些將要死的百姓。提到被囚之人可能指他們要被處死,然而更有可能的是,向上帝這樣祈求的百姓自己彷彿被判了 “死刑”,即被上帝棄絕。鄰邦……羞辱上帝的百姓(4節),就等於羞辱上帝自己;12節祈求上帝,按照這些羞辱上帝的破壞者所當得的來報應他們。第3節展望得到赦免,並起誓說,你的民,要稱謝你,直到永遠——這是上帝創造他們的目的,而真誠地誦唱本詩就是表明他們接受這呼召,由衷地接受聖約。
79:12 七倍似乎是一個慣用語,表示 “完全地”(參創4:15;詩12:6;箴6:31)。
第80篇 這是一首群體哀歌,適合百姓(或者至少一部分百姓)在受到外邦人惡待的情況下誦唱。本詩強烈地祈求上帝 “使我們復興,使你的臉發光,我們便要得救”。這裏明確提到的支派有約瑟(與他兒子以法蓮和瑪拿西)和便雅憫(1-2節),他們是雅各的妻子拉結所生的兩個兒子。有些人認為,這暗示本詩出自北國。然而,便雅憫在王國分裂時與猶大支派共同組成南國(王上12:21),另外,當80:1說上帝 “坐在二基路伯上”(《和修》“在基路伯之上坐寶座”),是描述祂坐在耶路撒冷聖殿中的約櫃上面。因此,本詩提到這些支派,更有可能是把他們作為全體百姓的一部分,而全體會眾對他們的痛苦感同身受(在群體層面上操練羅12:15)。本詩的一個明顯特點是它的副歌:[耶和華][萬軍之]上帝啊,求你使我們回轉(“回轉” 或作 “復興”),使你的臉發光,我們便要得救”(80:3;參7、19節)。“使我們復興” 也可以譯作 “使我們再次轉回”,由此可見,“萬軍之上帝阿,求你回轉”(14節)是從這些話變化而來的。從這個角度來看,14-15節是副歌的完整版本,更加圓滿地解釋了上帝復興祂的百姓,以及使祂的臉發光的含義。
80:1-3 求你施展你的大能來拯救我們。本詩以陳述一般祈求開始:有些百姓需要上帝施展祂的大能,來救他們。第二個詩節描述了具體的情況。
80:1 羊群……牧者,23:1注,4:1-3注。坐在二基路伯上,參撒上4:4;撒下62(代上13:6);王下19:15(賽37:16);詩99:1。這是兩個基路伯的金雕像,安置在約櫃頂部、施恩座的兩端(出25:17-22;參130頁插圖)。上帝為了前來敬拜的百姓的緣故,特別藉著約櫃臨在他們中間(22:3)。
80:2 救,見20:1-5注,20:29注。
80:3 關於副歌,見第80篇注。使你的臉發光,讓人想起亞倫為百姓祝福時所說的話(民6:25)
80:4-7 你向我們發怒,要到幾時呢?本詩開始陳述百姓哀歎苦難的原因,就是上帝向百姓的禱告發怒(暗示他們是不忠信的,參74:7),這給他們帶來悲傷,特別是他們成為外邦鄰邦……紛爭的對象(參79:4)。下一個詩節將清楚地指出,百姓哀歎是由於外邦人劫掠了以色列的土地和百姓。這背後的觀念是,忠信的以色列應該是外邦人羨慕的對象,他們應該藉著道德純潔、社會正義和政治穩定,吸引外邦人前來靠近那光(如79篇)。因此,現在的境況正好與理想的狀態相反。
80:8-15 我們是你的葡萄樹,卻被他們毀壞。這是本詩最長的一個詩節,將上帝的百姓比作祂看顧和投種的葡萄樹。這棵葡萄樹的枝子的影子將遮蓋佳美的香柏樹(香柏樹比葡萄樹高很多,特別與黎巴嫩聯繫在一起),並且延伸到大海(紅海或者地中海)和幼發拉底大河,即應許之地的理想邊界(參出23:31),其中包含外邦國家。枝子和蔓子比喻所有受上帝的百姓統治之人得到的好處。那保護 “葡萄樹” 免受一切過路的人和林中出來的野豬破壞的籬笆,現在被上帝拆毀了,即祂不再保護百姓不受劫掠,不再救他們脫離正在擴張疆域的外邦人之手。這種情況促使誦唱本詩的人反思為何:如果上帝如此眷顧祂的葡萄樹,祂會輕易容許這樣的暴行殘害它嗎?80:4 已經承認,百姓的不忠信可能是他們受苦的原因。第14節呼求上帝從天上垂看,並再次眷顧這葡萄樹,恢復它對世人應有的影響力。
80:8 葡萄樹,關於用葡萄樹喻指以色列(另見約15:1),見耶2:21注;結15:1-8注;另見賽5:1-7。
80:14-15 這是本詩副歌的一個變化形式,見第80篇注。
80:15 枝子(原文直譯,兒子),以色列全體是上帝的 “兒子”(參出4:22-23;何11:1)。
80:16-19 使我們作忠信人!最後一個詩節繼續前面葡萄樹的比喻,描述這些外邦掠奪者的野蠻行徑:這樹(那棵葡萄樹)已經被火焚燒,被刀砍伐。他們竟然如此暴虐地對待上帝所栽種的樹,願他們因你臉上的怒容就滅亡!第17節你右邊的人和人子,很可能指以色列民,原因有幾個:(1) “你右邊的人” 可能指便雅憫(2節)這個名字,因為 “便雅憫” 意為 “右手之子”(見創35:18)。在這裏,以色列在上帝的右邊,他們蒙召在世上履行上帝的心意。(2) 在80:15 “你為自己所堅固的人子”(直譯)應用在以色列身上,表明這是 “人” 的兒 “子”,強調以色列的脆弱,他們需要依靠上帝。新約作者稱耶穌為神子和人子的一個原因,是表明祂要體現以色列蒙召的身份,是完美的大衛後裔。以色列全體向上帝起誓:如果祂用手扶持以色列,為他們施展大能,特別是保護他們脫離外邦人的劫掠,那麼以色列必不會(再次)退後離開上帝,並要求告上帝的名,活出真正忠信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