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8 Nehemiah 8 (3.7.3)

研經題目:
1. 八、九和十章敘述一次非常值得注意的復興。復興最初的表現是什麼?從這個表現發展下來的進一步的特徵又是些什麼?
2. 試思考一下,自被擄以來,人心已發生了多大的改變。比較耶十一6~8;卅二36~40;尼一5~11。這些章節怎樣闡釋了詩一一九71和來十二11?
注:
1. 10節。「就分給……」,比較申十六11、14;斯九19~22。
2. 17節。住棚節已守了(例如參代下八13),但似乎沒有搭棚。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8:1-8 宣讀律法書。以斯拉向全體百姓宣讀律法書,而利未人確保每個人都明白這律法書的內容。
8:1 “到了七月,以色列人住在自己的城裏”(《和修》和很多現代譯本,都把這句話放在7:73末尾),這句話是對拉2:70的補充,作者把敍事的角度轉到尼希米的時期。希伯來曆七月(公曆9-10月)是一個包含贖罪日的節慶月份,引出後文的重申聖約儀式。水門,見3:26注。百姓可能是在這門的裏面或外面聚集。摩西……的律法書,這裏大概是指五經的全部或大部分,但在《申命記》中類似的表述明顯特指某一卷書(申28:58-59、61,31:9;另見王下22:8)。
8:2 祭司,以斯拉得到亞達薛西王的授權(拉7:25-26),但更重要的是,他有摩西律法本身的授權(申33:10)。會眾,指聚集敬拜上帝的以色列百姓,作者強調既有男又有女,因為律法只嚴格要求男子在重大的耶路撒冷節期中守節(申16:16-17)。能明白的,“明白”是本章的關鍵主題,因為所有人都應該能夠理解和學習上帝向以色列人啟示的道,這一點至關重要。自第一批百姓從巴比倫歸回以來,幾代人可能都忽視了宣讀和教導律法。七月初一日是一個“聖安息日”,以色列人在七月還要守贖罪日和住棚節(見利23:24-25、27、34)。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次顯然沒有守贖罪日,或者至少沒有記載。
8:3 從清早到響午,律法書的篇幅很長,而且在以斯拉宣讀律法書期間,可能多次停頓以解釋經文(見8:7注)。
8:4 木台,連同與以斯拉站在一起的領袖群體,強調宣讀律法書的莊嚴隆重,並使所有百姓都能看見以斯拉和聽見他的話。
8:5 展開這書,在這個精心安排的場景中,宣讀的動作也是集體敬拜的表現。
8:7 這些利未人大概是在人群中間走動,以確保所有人都能明白所宣讀的律法。解釋經文是利未人的特別工作之一(另見申33:10;代下17:7-9)。為了便於教導,律法的宣讀可能分成多個易於理解的段落。這裏所說的“明白”,主要是指明白經文的屬靈含義,雖然百姓可能對基本概念或用詞有疑問,甚至聽不清楚。
8:8 他們……念,這節經文總結了3-7節,雖然宣讀律法的主要是以斯拉,但這些利未人也一邊讀一邊解釋。
8:9-12 百姓應當喜樂。雖然為罪憂愁是正面的回應,但是因為再度與上帝恢復關係而喜樂是這次教導的最終目的。
8:9 尼希米和以斯拉都認為,這個聖日(利23:24)應該是喜樂的日子,雖然聆聽律法使許多百姓意識到要為罪悔改。
8:10 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當百姓因上帝而歡欣並喜悅祂的同在,祂必會顯示祂自己的大能來幫助和保護他們。“喜樂”是基調,因為無論是在古時還是不久之前,上帝都拯救了以色列人,並且以斯拉在宣讀律法書時,必定會再次訴說上帝拯救他們的作為。
8:12 吃喝……分給人,這些都是《申命記》中重要的敬拜主題。在《申命記》中,敬拜上帝與享受祂豐盛的恩惠以及能夠分享這些恩惠相關聯(申12:12,14:23、26、27-29)。
8:13-18 百姓守住棚節。這個以家庭為中心的節期,是為了紀念上帝在以色列人征服應許之地以前在曠野中保護他們。
8:13-14 次日,眾民的領袖在學習律法時,意識到當時正是守住棚節(也叫七月節,利23:33-43)的月份。
8:15 在守住棚節時,人們住在用枝子搭建的臨時帳棚中,以此紀念上帝帶領他們出埃及後,他們怎樣在曠野中住在帳棚裏(利23:43)。
8:17 在希伯來原文中,這裏的“約書亞”用了一個不同的拼法。沒有這樣行,雖然以色列人偶爾也守住棚節(參王上8:65;代下7:9;拉3:4),但守節的方式顯然沒有像這樣大大地喜樂,或者是在這樣不穩定的環境中守節,或者是所有的百姓都能參與。
8:18 七日,見利23:34。關於每七年在住棚節宣讀律法。見申3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