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79 詩篇 102 (3.7.18)

Study 79 Psalm 102 (3.7.18)

研經題目:

這篇詩大概是寫於被擄之末期(參13節,並比較耶廿九10;但九2)。描寫了目前的慘敗之狀(1~11節),接著是一幅錫安復興的遠景(12~22節)。結尾那幾節記錄了詩人對上帝性格不變的確信(23~28節)。

1. 這篇詩教導我們在患難時應當怎樣行?請參閱本篇的標題,並比較詩六十二8。

2. 「(因)我……惟你」(9、12節)。把1~11節極端困苦的情景與12~28節信心所見的遠景作一對比。有什麼事情發生?你所注視的是什麼地方——是地上的憂傷,或是天上的上帝呢?比較林後四8、9、18。

注:

19、20節。比較出三7、8。過去這樣,現在也這樣。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02 題注 “困苦人……的禱告” 清楚地指出,這是一首個人哀歌。然而,本詩絲毫沒有個人主義色彩:誦唱本詩的 “我” 遭遇深重的苦難,實非筆墨所能描寫(1-11、23-24節),他視自己為 “錫安”(12-22節)群體的成員,他的幸福與上帝應許賜給百姓的幸福息息相關。另外,本詩把人生的短暫(如:第3節 “我的年日……消滅”;11節 “我……枯乾”;23-24節)與上帝的長存(12、25-28節)進行對比。也許,多次重複 “我的年日”(3、11、23、24節)就是為了凸顯 “你的年數”(“你” 指上帝,24、27節)。上文提到,本詩適合那些遇到難以解釋的災禍的人(像約伯)通讀,在本詩中,甚至連上帝的 “惱恨和忿怒”(10節)似乎也不是針對任何具體的罪。儘管如此,誦唱這篇文能使信心的眼睛更明亮,看到上帝對全體百姓的終極心意,並盼望能得著這福分(13、21-22、28節)。

102:1-2 上帝啊,求你聽我的呼求!本詩開篇即發出萬分緊迫的呼求:詩人的呼求是絕望的,他盼望上帝快快回應他。他害怕上帝可能會(繼續)向我掩面(見13:1注;參22:24,27:9,30:7,44:24,69:17,88:14,143:7)。忠信人可以憑著信心,把他們所遭遇的苦難呈現在上帝面前。

102:3-11 我憂傷痛苦,因為我的仇敵辱駡我。這段詩歌繼續描寫詩人在憂傷痛苦中的感受。本詩略去外在憂患的細節,專注於描述詩人的沮喪灰心之情;骨頭……燒著、心被傷、忘記吃飯、唉哼、我的肉緊貼骨頭——所有這些都是人感覺被憂傷吞沒、幾近絕望的生動比喻,內心的痛苦使肉體枯乾。詩人深感孤獨(6-7節提到多種孤單的鳥兒),這使仇敵的辱駡更加痛徹骨髓。從爐灰和眼淚的描述,可見情景令人哀傷,好像是服喪的場景,使人想到這些處境必定是由於上帝的惱恨忿怒所致;然而,本詩並未暗示有具體的罪需要承認或遠離。有這種感受的人必定是意識到自己必死無疑:他的年日如煙雲消滅(3節,快速消失),並且如日影偏斜(11節,很快就要過去)。

102:6 曠野的鵜鶘……,這些究竟是什麼鳥兒無法斷定,但經文的要點仍然很清晰:強調它們是在荒涼之地(曠野荒場)孤獨地生活。

102:12-17 上帝啊,求你憐憫錫安。在前一個詩節的開頭和結尾,詩人感歎受苦的人生命短暫(3、11節)。這個詩節從這種感受來觀看上帝的長存和治理(必存到永遠,《和修》“必永遠坐在寶座上”;存到萬代),這確保祂救贖世界的計劃終必成就(15節)。受苦的個人與憐恤錫安(13節)的上帝,兩者之間的聯繫並非顯而易見:17節(上帝垂聽窮人的禱告)大概表示,上帝對錫安(它的任務是使列國要敬畏耶和華的名,15節)的終極好意,也涵蓋對每一位忠信百姓的終極好意。上帝不藐視他們的祈求(參題注和第1節的 “禱告”),因此他們可以確信,他們所受的短暫苦楚是整個更大計劃的一部分,而他們靠著信心忍受苦難,有助於成就這個更大的計劃。

102:12 你可記念的名也存到萬代,這句話源自出3:15,描述上帝的 “名” 耶和華。

102:15 關於《舊約》盼望終有一天,外邦列國諸王將藉著以色列(或彌賽亞)來認識真神,另見72:11;賽52:1,60:3。

102:18-22 他們在錫安永遠記念這事。這個詩節進一步展開前一詩節對錫安未來的思考。錫安得享榮耀,是在未來後代的人的日子(18節),他們需要上帝的應許和祂對歷世歷代的百姓信實不變的記錄。本詩特別讓誦唱者看到,他們當下的苦難以及上帝的幫助,是將來的世代向上帝獻上讚美的題材。時候將到,那時上帝的百姓要思想上帝如何垂看……垂聽(對百姓來說是過去的事,但對誦唱者來說仍屬未來!),並揚聲在錫安傳揚耶和華的名,顯然,外邦人也一同頌讚上帝(參5節)。

102:23-24 上帝啊,不要使我的生命短促!上文已經提到,感受到3-11節描述的情況的人,必然深深意識到自己生命的有限;苦難似乎會進一步縮短他的生命。很可能,考慮到對安未來的遠瞻(12-22節),詩人祈求那位年數世世無窮的上帝,保存祂忠信百姓的性命,使他們能夠看到這奇妙的未來。

102:25-28 上帝是永恆的,祂的信實比世界更長久。本詩以對上帝說話作為結束,思想上帝永恆的存在和心意。一般人經驗的物質世界歷史悠久(俗話說 “天長地久”),然而上帝比這更長久。上帝從起初立了地的根基,祂在世界被造之前就已經存在(參90:1-2)。雖然天和地都要滅沒,並且都要如外衣漸漸舊了,上帝卻要長存。事實上,年月不會改變祂。你永不改變,意味著祂的心意也不會改變;並且,即便(在我們看來)需要很長時間使這些心意成就,祂也永不會疲乏或放棄。因此,本詩結束時,敬拜者對生命結束之後的情況充滿信心,盼望上帝對今天的忠信人的忠信後代,信守祂的應許(102:28)。

102:25-27 來1:10-12引用希臘文《七十子譯本》的這幾節經文,那段經文與希伯來經文非常相近。由於《希伯來書》把這些話應用在耶穌身上,因此有些解經家認為,這是一段關於彌賽亞的預言。然而,經文本身並沒有清楚顯示與彌賽亞有關。所以倒不如說,是新約作者稱耶穌為 “主”(希臘原文Kyrios,《七十子譯本》譯作 “耶和華”),並把《舊約》一些關於耶和華的經文應用在耶穌身上(如:腓2:10-11使用賽45:23;彼前2:3使用詩34:8;彼前3:15使用賽8:13):另外,基督有份參與世界的創造,也支持這種引用模式(如約1:7;西1:16;來1:2),見97:7注。《希伯來書》的作者還將永不改變一語應用在耶穌身上(來13:8)

102:28 子孫……後裔,參100:5注和103:17-18注。永恆的上帝可以確保祂僕人的後裔長存,即得享上帝的愛和錫安的未來。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