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1 瑪拉基書 1:1~2:9 (3.8.4)

MALACHI Study 1~3

瑪拉基書 3

引言

瑪拉基(這個名字就是「我的使者」的意思——參三1無疑是和以斯拉與尼希米同一時代的人物。他對耶路撒冷聖殿重建、殿中事奉恢復之後所發生的惡事大肆攻擊,這些惡事在尼希米中有歷史記錄。「瑪拉基敬虔的精神和以斯拉以及尼希米在禱告中所表現的一般無二。」古代傳說中有人認為「瑪拉基」是筆名,並指這卷書的作者是以斯拉本人呢。

這卷書之所以有重大的意義,是因為它結束了舊約啟示。作為律法與福音之間的聯繫,它對那些敬畏耶和華的人,極力堅持內心必須純潔而且真誠,才享有救主降臨的可靠的應許。最後(四4~6)他籲請人要重溫律法和眾先知(其中所揀選的代表是以利亞)。這更充分的啟示不會與預備階段的啟示互相抵觸。百姓要在他們所熟悉的屬靈權威中(那就是在舊約中)找到他們接受應當來的那一位的保證。所以在變像山上,父上帝叫人要聽從祂的愛子時,摩西和以利亞都在旁表示同意,並提供證據表明祂就是他們一切期望的實現。參太十七3~5;約五46

綱要

一1~5  上帝對以色列人的愛。

一6~二9 祭司的罪惡。

二10~17 百姓的罪惡。

三1~6  警告人耶和華必來施行審判並潔除罪惡。

三7~12  悔改應有怎樣的實際表現。

三13~四6 論將來審判的日子。

□Study 1 MALACHI 1:1~2:9 (3.8.4)

研經題目:

1. 一1~5。猶大的百姓看見自己的光景和環境便沮喪並埋怨上帝。先知舉出什麼證據證明上帝的確會愛他們這個國家。比較詩卅四15~16;七十三26~28。

2. 祭司所犯的特別是哪些罪惡呢?他們若不悔改,上帝會怎樣懲罰他們呢?他們失敗的基本原因是什麼?

3. 對比起來,作為萬軍之耶和華的使者,我們應當學習到我們事奉的質素與目標應該怎樣?比較二5~7,並比較林後六3;提後二15;彼前四10~11

注:

1. 一2~4。以東人是以掃的後裔。

2. 一5。「願耶和華在以色列境界之外,被尊為大」:百姓對他們的上帝的觀念認識太小了,這是先知所要糾正的。比較11、14節下。

3. 一8。祭物要沒有殘疾,沒有瑕疵的(利一3),不是羊群中「被棄之物」。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1 標題。瑪拉基承認他的角色是先知,並明言他的書是耶和華……的默示(《和修》“耶和華的話”)。與此一致的是,在這卷精簡而深刻的書中,後面54節經文中有近半數強調“萬軍之耶和華說”、“耶和華說”等。關於“萬軍之耶和華”這個短語,見1451頁表。1:1的標題與亞9:1和12:1類似(參哈1:1),將本書的性質確定為默示或“負擔”,暗示責任的緊迫和信息的可怕(耶23:33-40;見哈1:1注)。雖然瑪拉基傳信息的對象是從被擄歸回的猶大餘民,但在1:1,先知大膽地稱這群百姓為“以色列”,即自古以來上帝賜給這個民族的名字。因此,瑪拉基認定他們有責任履行聖約的全部義務,也能繼承上帝在聖約中的全部應許。

1:2-5 第一輪辯論:上帝是否區別對待良善的人與傲慢的惡人?上帝的揀選之愛在祂的審判中顯明。在瑪拉基所處的世代,以色列人因為政治腐敗、經濟不景氣和靈性貧窮,對上帝的慈愛產生了懷疑。瑪拉基揭露他們的疑慮,並作出回答。

1:2-3 瑪拉基以一句經典的陳述(保羅在羅9:13引用),申明上帝對雅各無條件的揀選之愛,以及與此相對的對以掃的惡。這裏的指揀選,而不是喜愛;指棄絕,而不是憎惡(申23:7明確禁止憎惡以掃的後裔以東人)。這兩個詞的類似用法,見箴29:24;路14:26,16:13。雅各和以掃雖是兄弟,但雅各經歷了上帝主權的恩典,並藉此在救贖歷史中得以承受彌賽亞的應許;而以掃卻被上帝棄絕,不得承受彌賽亞的應許。然而,瑪拉基主要關注的是以色列和以東,這兩個國家分別以雅各和以掃為代表和先祖。在瑪拉基時期的人看來,先知將以色列和以東兩國截然不同的國運,作為以色列蒙恩寵的明證,似乎是個嚴重的錯誤。如果上帝揀選的是雅各(以色列)而不是以掃(以東),那為什麼祂允許祂百姓的國家於主前586年被尼布甲尼撒傾覆,百姓被擄到巴比倫70年;而以東不僅安然無恙,似乎還從以色列的損失中獲益呢?為了闡明觀點,瑪拉基間接引述了耶9:1。在兩百年前,耶利米曾言告上帝將要審判猶大:“我必使耶路撒冷變為亂堆,為野狗的住處;也必使猶大的城邑變為荒場,無人居住。”瑪拉基藉著預言以東將要遭遇同樣的災難,明確指出以東和猶大一樣逃不過上帝的審判。這審判可能是藉著納巴泰的阿拉伯人臨到,在主前550—主前400年,他們逐漸將以東人趕出家園,迫使他們遷居到後來被稱為以土買的地區。作為半遊牧民族,納巴泰人任憑以東的城邑變為荒場,同時他們過度放牧也破壞了先前的耕地。然而,猶大在受到懲罰後,又蒙上帝的恩典,得以復興,反映了上帝對祂百姓的愛;但上帝對以東的審判卻是永久的、無可挽回的(1:4)。雖然以東人仍然存留(1:4有此暗示;參可3:8),但他們的國家已不復存在。

1:5 以色列境界之外,受到管教的以色列將承認上帝統管萬有的至高主權。這種普世的觀點有時會被誤解,彷彿這暗示上帝也接納其他國家的宗教。在1:11、1:14和3:12,先知會再次談論這個主題。

1:6~2:9第二輪辯論:譴責以色列人吝惜奉獻。針對以色列人在第一輪辯論中的抱怨,瑪拉基在第二輪辯論中反守為攻,指出應該受質疑的,不是上帝對以色列的愛,而是以色列對上帝的愛。瑪拉基看出,所有百姓都犯了藐視上帝的罪,因為他們把有殘疾的祭牲獻給上帝(1:14)。然而,他譴責的重點卻是以色列的祭司(2:1-9),因為他們失職,沒有盡責保衛聖所不被污穢,也沒有檢查所有祭牲以篩除那些瞎眼的、瘸腿的、有病的供物(1:8;利22:17-25;申15:21,17:1)。

1:11 令人驚訝的是,瑪拉基提到人必在各處,甚至在外邦中燒香,獻潔淨的供物,而不是按照申12章的要求,只能在耶路撒冷的聖殿獻祭(參3:3-4,4:4)。理解這節有爭議經文的關鍵,在於明白從日出之地到日落之處是一個標準的預言式用語,論到將來蒙大福的世代(如:50:1,113:3)。賽45:6和59:19在提及列邦最終將歸附上帝時都用到這個短語,這意味著《瑪拉基書》也隱含類似的意思。賽19:19-25和66:1-21等經文進一步闡釋,外邦人將成為“利未人”,在真神上帝所稱許的祭壇上,奉獻可蒙悅納的供物。關於外邦人歸順和併入以色列,參得1:16-17;斯8:17;詩87篇;賽56:6-8;亞2:11,8:23。

萬軍之耶和華在《舊約》中的應用和出現次數】(1451頁圖示)

為什麼“萬軍之耶和華”這個短語,在本書中比在其他舊約書卷中出現得更為頻繁?並且在先知書時期又比其他時期出現得更加密集呢?在以賽亞時期,亞述大軍蹂躪毀滅北國,也幾乎毀掉南國。上帝的百姓軍力非常單薄,以至於亞述王西拿基立輕蔑地向希西家發出挑戰:要給他二千匹馬作為禮物,看他能否找到足數的騎兵(賽36:8)。在耶利米時期,南國同樣被巴比倫大軍消滅了。

  在被擄後的瑪拉基時期,彈丸的猶大地只是幅員遼闊的波斯帝國的一個小小省份,連軍隊也沒有。正是在這時期,上帝的百姓才痛切地意識到他們的資源極其有限,但上帝派出祂那所向無敵的眾天軍隨時候命,對百姓來說,這是莫大的安慰。這種情形正如以利沙和他的僕人在多坍被亞蘭軍隊包圍,以利沙為僕人祈禱所得的安慰:“耶和華阿,求你開這少年人的眼目,使他能看見。耶和華開他的眼目,他就看見滿山有火車火馬圍繞以利沙”(王下6:17)。可能也像耶穌在上十字架之前所感受到的安慰:“你想我不能求我父現在為我差遣十二營多天使來嗎?”(太26:53)。

  右表標示出各卷書中含有“萬軍之耶和華”這個短語(或相關短語)的經文百分比(至少出現一次)。

《瑪拉基書》(43.6%)

《哈該書》(31.6%)

《撒迦利亞書》(21.8%)

《阿摩司書》(6.1%)

《耶利米書》(5.9%)

《以賽亞書》(4.7%)

《那鴻書》(4.3%)

《西番雅書》(3.8%)

《哈巴谷書》(1.8%)

《彌迦書》(1.0%)

《撒母耳記下》(0.9%)

《詩篇》(0.7%)

《撒母耳記上》(0.6%)

《何西阿書》(0.5%)

《列王紀上》(0.4%)

《歷代志上》(0.3%)

《列王紀下》(0.3%)

2:2-9 由於祭司沒能保衛聖殿潔淨,上帝就發出嚴厲的警告,要按照他們的罪行施行懲罰。祭司妄自給上帝的百姓祝福,好像以色列的供物已蒙悅納,罪已得贖那樣,所以上帝必使祭司的福分變為咒詛。因為祭司“污穢”上帝(1:7),所以上帝必從那些他們拒絕的祭牲中,取抹在他們臉上(2:3),象徵性地污穢他們,廢棄他們在祭壇的事奉。因為糞要被帶離聖所並焚燒(如:出29:14;利14:11-12),所以他們也要被除掉。祭司“藐視”(1:6)上帝,不將榮耀歸與上帝的,所以他們必被眾人藐視,看為下賤(2:9)。以榮耀上帝的名為職,自己卻行事不正,沒有比這更褻瀆上帝之名的了。關於當存知識(《和修》“當守護知識”;2:7),見箴5:2-3注。

One thought on “Study 1 瑪拉基書 1:1~2:9 (3.8.4)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