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3 2 Chronicles 5:2~6:11 (3.9.26)

研經題目:
1. 這是以色列歷史上的大日子。所羅門在六1~11怎樣解釋這個日子的重大意義呢?
2. 我們屬於新約時代的人,我們的身體就是上帝的殿(林前三16;六19)。這裏所給約櫃的地位與我們心中所應給予基督的地位有任何相似的地方嗎?基督徒讚美上帝的根據是什麼,什麼東西與那「充滿了上帝的殿」的榮光相當呢?
注:
五5。參一3的注解。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5:2~7:22 奉獻聖殿。作者敍述聖殿的建造工作只用了40節經文,而記敍聖殿的奉獻禮卻用了77節,可見他關注聖殿的意義過於它的建築結構。耶和華的榮光兩次充滿聖殿(5:14,7:1-3),所羅門獻殿的禱告(6:14-42),以及上帝向所羅門顯現(7:12-22),都傳達出這一旨趣。
5:1~7:22 在為聖殿製作好各樣器皿之後(4:11-22),大衛獻上的器皿被帶進聖殿(代上22:2-19,29:2-5)。在這最後一步的陳設之後,第5~7章強調了聖殿的奉獻禮。獻殿的記載基本上是一個文學單元,從5:2中以色列領袖的聚集開始,到7:10集會解散結束,然後是後記,表明神的顯現和對所羅門獻殿禱告的回應(7:11-22)。神的回應表明,通過悔改和謙卑,可以獲得並更新聖約的祝福。對於生活在神聖審判後的時代的歷代志史家的後世聽眾來說,這個大有盼望的信息具有特殊的意義。(FSB)
5:2-3 大衛招聚以色列的所有領袖,從基列耶琳迎回約櫃(代上13、15章),同樣,所羅門也招聚他們,把約櫃從大衛城的帳幕運上來(見代上16:1)。七月節就是住棚節(見利23:33-43)。所羅門在位第十一年八月,聖殿竣工(見王上6:38,主前959年或主前952年),在11個月之後進行獻殿。住棚節是在希伯來曆的第七個月(公曆9-10月),每年守節時,以色列人要住在臨時搭建的帳棚內,以紀念從前出埃及的事件。
5:5 祭司利未人亞薩、希幔和耶杜頓(5:12;見代上16:37、42),為了獻殿禮而聚集在一起。摩西的會幕和聖器具從基遍(1:3)都帶上來,與約櫃放在一起。從此以後,以色列的所有敬拜都以耶路撒冷聖殿為中心。
5:7-9 移送約櫃的任務由祭司來完成,因為只有他們才能進入至聖所。直到如今還在那裏,這是一位較早期作者的注釋,被《列王紀》(見王上8:8注)和《歷代志》引用。第一聖殿被毀時,約櫃顯然也被破壞了,此後至聖所內再也沒有放置約櫃。
5:10 從前,約櫃裏面還有一隻盛嗎哪的罐子和亞倫的杖(來9:4;見出16:32-34;民17:10-11),但現在只剩下刻有十誡的兩塊石版。
5:11-14 作者在他引用的資料中(王上8:10)插入一個長句子(11b-13節),描繪了一幅喜氣洋洋的節日景象。因著利未人和祭司的敬拜,上帝榮耀的雲彩充滿了聖殿(見出13:21-22)。作者當時的世代應該從中認識到:百姓向上帝獻上讚美和感恩時,上帝必定與他們同在。雲彩充滿聖殿,祭司甚至不能在上帝面前站立供職,這些都表明大有威榮的上帝住在祂的聖殿之中。這裏描述的和7:3明顯相似,就是有榮耀的雲彩遮蓋會幕和充滿帳幕(參出40:34-35)。後期的猶太教將上帝看得見的榮耀顯現稱為“舍金納”(shekinah,意為“臨在”,引申指“榮光);這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背景,使我們能夠明白,約翰為何論到道成肉身的聖子時說:“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約1:14)。5:13b 的讚美在20:21b中再次出現。上帝的慈愛永遠長存(“慈愛”希伯來原文hesed),特別指祂堅守與大衛所立的約(代上17:13),使這座聖殿終於得以建成。
6:1-42 在記敍所羅門的獻殿禱告時,作者的用詞與他引用的資料(見王上8:12-50a)非常相似。然而,在較早期的版本中,結束禱告時提到上帝與以色列人的關係,是根據上帝藉著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事蹟(王上8:50b-53)。《歷代志》則著眼於上帝與大衛所立的約(6:41-42,引自詩132:8-10)。對於作者所處的被擄歸回世代來說,無論以色列國當時的境況多麼窘迫,聖殿仍然象徵著上帝給大衛的應許,就是一個永存的國度。作為上帝在地上臨在的中心,聖殿也鼓勵百姓恒切地向上帝禱告,尤其身處所羅門在禱告中所想像的各種困境時,百姓更要向上帝禱告(6:12-42)。
6:1-2 在西奈山上,上帝在濃雲籠罩的幽暗之中顯現(見出20:21);現在,祂已經帶著恩典來住在聖殿的至聖所中。
6:3-11 所羅門即位作王、建成聖殿和安放約櫃,都是因為上帝要成就自己給大衛的應許(見代上17:23-24)。人順服上帝的命令,便是接受上帝的應許,也可以在當下經歷到應許的實現(見6:14-17);然而,上帝的子民能夠順服,也因為上帝親自施恩。
6:7 關於耶和華……的名,見王上8:17注;徒10:48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