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19 2 Chronicles 33 (3.10.12)

研經題目:
1. 試把3~9節所敘述瑪拿西拜偶像的行為一一列舉出來。他的行為曾被稱為「偶像狂」,而且在受到當面抗議與斥責之時行的(10、18節)。
2. 上帝用什麼方法使瑪拿西醒悟過來?我們從這裏可以學習到人類受苦的一個目的是什麼呢?
3. 瑪拿西復位之後能見到真正悔改的哪些表記呢?在哪些方面可能還有更進一步的表現?
注:
1. 6節。是指以人為祭獻給神明摩洛。比較王下廿三10;耶七31。
2. 14節。「俄斐勒」:是聖殿南面的丘陵。比較廿七3。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33:1-20 瑪拿西。見王下21:1-10、17-18。《歷代志》的記載和《列王紀》最明顯的差別,是本書記述了瑪拿西在巴比倫被囚和他的宗教改革(33:11-17),又略去王下21:11-15,即譴責瑪拿西是猶大被擄的主因的一段(但見33:10注)。造成差別的原因,是因為這兩卷書的寫作目的不同:《列王紀》把瑪拿西描繪為猶大國最壞的王,他的罪釀成猶大被擄的惡果;《歷代志》則用他闡明,即使是“罪魁”(見提前1:15),也有可能獲得赦免和復興。這兩份記錄都只是選擇性地記載這位猶大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君王的一些事蹟。《歷代志》的補充材料不應被視為虛構資料,作者肯定也同意《列王紀下》的觀點,即瑪拿西的罪是導致猶大最終被擄的原因之一,正如王自己的受罰(33:11)預示百姓將會面對的遭遇。另外,瑪拿西的悔改和改革,或許也解釋了為什麼被擄沒有發生在他生前。上帝因以色列人的不忠而向他們宣告審判(10節),瑪拿西的悔改和改革確實推遲了上帝的審判,但無法完全消除。
33:1-20 歷代志下和列王紀下都著重描寫瑪拿西的惡行,把他描繪成猶大王中最惡劣的一個(第2-9節;比較王下21:1-18)。然而,王下沒有記載瑪拿西被囚禁和後來的悔改(代下33:10-13),這是歷代志史家記述的中心內容。這種強調表明上帝成全了祂的應許,要使那些謙卑的人復興(見7:14)——這是一個教訓,會引起歷代志史家的聽眾,即被擄歸回者的共鳴。(FSB)
33:1 五十五年,即主前697—主前642年,也許包括和希西家共同執政的十年。
33:2-9 這幾節經文和王下21:2-9基本相同(見該處注釋)。瑪拿西廢除了父親實施的所有改革,慫恿百姓拜偶像,甚至墮落到獻兒女為祭和行巫術。
33:10 耶和華警戒瑪拿西和他的百姓,暗指王下21:10,並且用來總結王下21:11-15有關審判的預言。他們卻是不聽是根據王下21:9a。瑪拿西和百姓拒絕聽從上帝的話,這種態度預示了王國末期的光景(36:15-16)。
33:11 瑪拿西被囚禁在巴比倫,這件事只出現在《聖經》。但這段記載經常與以下歷史事件相關聯:主前652—主前648年,統治巴比倫的沙馬士沈烏金可能因為早前被迫臣服於弟弟,就是統治亞述的霸主亞述巴尼帕,所以大規模地反抗弟弟的統治。內戰持續了五年,最終亞述巴尼帕攻取了巴比倫,他隨即把注意力轉向帝國的西部及其附庸國,包括猶大國。瑪拿西可能參與叛變,或至少被懷疑支持這場叛變。
33:12-13 關於瑪拿西禱告和上帝回應的記敍,明顯符合7:14所述的思想和用詞。知道惟獨耶和華是上帝,這句話和被擄時期的先知以西結常說的:“你們(或他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如結5:13,7:27,13:21)非常相似。
(地圖)亞述攻打猶大
主前701年
希西家作猶大王期間,亞述王西拿基立前來攻打猶大西界上的城邑,派兵圍困耶路撒冷,並勸希西家投降。古實王特哈加從埃及來支援希西家(王下19:9;賽37:9),但是顯然失敗了。然而,耶和華的使者在一夜之間擊殺了185,000名亞述人,解除了耶路撒冷的圍困。西拿基立被迫撤軍,退回亞述的尼尼微,卻在那裏被他的兒子殺死。
33:14 瑪拿西建築城牆和設立軍長,可能是因為沙馬士沈烏金的叛變被鎮壓下來後,亞述需要在西南部扶持一個緩衝國,以對抗埃及。有能力大興土木和擁有強大軍隊,是忠心的王蒙福的典型標記(見11:5-12,14:6-8,17:12-19,26:9-15)。
33:15-16 瑪拿西的宗教改革旨在廢除自己以前推行的異教崇拜(3、7節)。改革主要集中在聖殿,幾乎沒有超出耶路撒冷的範圍。17節清楚表明,百姓依然我行我素。瑪拿西移走了偶像(15節),但經文沒有說他像約西亞那樣將偶像打碎(34:4-7)。亞們後來又把偶像放回原處,恢復祭拜。
33:18-20 作者大大擴展了王下21:17-18的結語,強調瑪拿西的禱告和謙卑悔改,才是他這段統治的主要意義。過犯(希伯來原文ma’al)是一個關鍵的希伯來神學術語(見代上2:3-8注)。
33:21-25 亞們。見王下21:19-24。作者記敍亞們的短暫統治(主前642—主前640年),指責亞們和父親相反,他不……自卑,反倒使所犯的罪,越犯越大,這是《列王紀下》沒有提到的。亞們恢復瑪拿西拜偶像的惡行(33:22),使上帝對猶大發怒(見19:10,24:18,28:25,36:16),這也成為了約西亞改革(34章)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