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8 2 Chronicles 13 & 14 (3.10.1)

研經題目:
1. 13章。耶羅波安擁有人數多(3節)和軍事策略之利(13節),而且,他也得到從上帝而來的應許(比較王上十一29~39)。那麼,是什麼使猶大獲得勝利呢?把18節與王上十二28~33作一比較。
2. 14章。亞撒作了什麼事使他在承平及戰時都被看為「為善為正」呢?
3. 在十四2~4與十四11、12之間有什麼聯繫呢?比較約壹三21、22;五3,4。倘若亞撒沒有把上帝和祂的誡命擺在他的一切努力之上,他能用這樣的確信禱告或得到這樣重大的勝利嗎?亞撒的信心除了獲致勝利之外,還提供給他什麼呢?
注:
十三5。「立鹽約」:那就是有約束力之約,不能廢除的。比較民十八19。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3:1~14:1 亞比雅。作者對亞比雅作王的記敍比王上15:1-8長得多(在《列王紀上》他被稱為亞比央)。這裏主要是展開王上15:7 “亞比央常與耶羅波安爭戰”的陳述,詳細記敍二王在以法蓮山地的一次交戰。根據王上15:3的評價,亞比雅像他父親羅波安一樣,“不……誠誠實實地順服耶和華”。根據14:3-5和15:8、16等經文,在亞比雅統治期間,猶大各地都有百姓拜偶像,因此作者大概也同意這一評價。然而,作者沒有明確評論王自己是否敬虔,而是專注於上帝藉著他的統治所成就的事。作者指出,與耶羅波安的王國和邱壇不同,大衛家的君王是上帝不變應許的對象(13:5、8);耶路撒冷的祭司是合法和忠心的(13:10-11);猶大國的百姓都依靠上帝(13:14、18)。正是由於這些原因,南國得享上帝的保護和賜福,儘管亞比雅自己(像他父親一樣)並不完全。
13:1-22 亞比雅的統治和他與耶羅波安的爭戰在歷代志下比列王紀上有更多的報道(王上15:1-8)。在這裏,亞比雅的形象是正面的,因為他責備耶羅波安拜偶像(代下13:8-9),並表示對上帝的忠心(10-12節)。上帝賞賜亞比雅,讓他戰勝耶羅波安(15-18節)。(FSB)
13:2 三年,即主前915—主前912年。米該亞,又作瑪迦,見11:20。
13:3 從第8節亞比雅的話來判斷,可能是耶羅波安挑起了這場戰爭,尋求用武力重新統一整個王國,羅波安也曾嘗試這樣做(11:1-4)。關於軍隊的人數,見代上12:23-37注。無論我們怎樣理解那些數字,猶大軍隊的人數始終只有以色列軍隊的一半。
13:4 洗瑪臉山可能位於便雅憫支派的北部邊界,在南國與北國的交界處,見書18:22。亞比雅的講話是《歷代志》記載的幾次國王講話中的一次,作者以此來表達他所關切的事——在這次講話中,他要譴責北國背道和持續反叛。
13:5-8a 鹽約是指永遠有效的條款,見民18:19。上帝將以色列國永遠賜給大衛和他的子孫,耶羅波安和北方支派卻起來對抗,因此受到亞比雅譴責。耶羅波安的王位被廢除,因為他背叛主人所羅門,而大衛的國就是耶和華的國(見9:8)。
13:8b-12 北方支派在信仰上不忠,製造金牛犢(見何8:6),趕逐亞倫的祭司和利未人,私自設立祭司,因此受到亞比雅的譴責。相反,猶大國有合法的祭司制度和聖殿崇拜,因此以色列不應與耶和華……爭戰。對作者當時的聽眾來說,亞比雅的話是呼籲不同的支派聚集到聖殿,接受大衛家的領導。
13:13-19 這個戰爭報告與《舊約》較早期的記載很相似:上帝為祂的百姓爭戰,也和他們一同爭戰(比較14節與書6:20)。依靠上帝(13:14、18)是猶大國取勝的關鍵。
13:19 伯特利是耶羅波安設立金牛犢供百姓祭拜的其中一個地點(見8節;王上12:28-29)。
13:21 在《歷代志》中,人丁興旺往往表明依靠上帝的人蒙受上帝賜福(見代上28:5;代下1:18-21)。
13:22 先知易多的傳(《和修》“易多先知的評傳”),參12:15-16注;王上14:19注。
14:2~16:14 亞撒。作者對亞撒作王(主前910—主前869年)的記敍,比早期的歷史資料(王上15:9-24)更詳盡和更豐富。亞撒的統治有很好的開始,結局卻很糟糕。亞撒開始時信靠上帝,聽從先知的話,後來卻依靠與人結盟,拒絕先知的警告。
14:1~16:14 這段關於亞撒作王的記載,比《王上》15:9-24的記載要長得多(共48節,而不是16節)。亞撒的統治分為兩部分:忠心和祝福的歲月(14:1~15:19)和晚年的不忠心和詛咒(16章)。在這兩個部分中,有一個對比平行的模式。亞撒的日益繁榮(14:1-7)被最後一節他的疾病和死亡(16:11-14)所平衡。這種外在處境的變化在核心部分得到了解釋,經文首先描述亞撒依靠上帝並在戰爭中取得成功(14:9-15)。隨後是先知的表揚和王室改革的話(15章)。相比之下,亞撒在晚年卻依靠人的力量,與外邦君王結盟(16:1-6),因此招致先知的譴責(16:7-9),他對此作出了嚴厲的反應(16:10)。歷代志史家再次藉著過去的經驗,使他自己和後世的選擇更加生動。(RSB)
14:1~16:14 與亞比雅一樣,歷代志下對亞撒的關注比列王紀上的平行記載更多(比較王上15:9-24)。亞撒統治時期的主要主題是依靠上帝和尋求上帝(見代下14:4注釋)。(FSB)
14:2-8 邱壇通常是與異教崇拜有關的地方祭壇(見申12:2-3)。木偶(《和修》“亞舍拉”)是生育女神亞舍拉的柱像。亞撒開始作王時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他根除了拜偶像的惡俗,吩咐猶大人尋求耶和華(見代上22:18)。在《歷代志》中,後來的建造工程、強大的軍隊和國泰民安,都是忠心和順服上帝帶來的典型賜福(見1:5-12,13:3,17:10)。
14:9 古實王謝拉(《和修》“古實人謝拉”),古實即現代的蘇丹(見12:3,16:8)。這個人沒有出現在其他地方,可能是舍松克一世(12:2)之子,法老奧索爾康一世手下的一位將領。一百萬直譯是“一千個千”,代表一個很大的數字,也可以理解為“一千個單位”(見代上12:23-37注)。這支軍隊比亞撒率領的軍隊多出將近一倍(14:8)。瑪利沙是羅波安的一座堅固城,位於猶大的西南邊境(11:8)。
14:11-15 亞撒的禱告使人想起6:34-35所預見的情況。第13章所述為上帝爭戰的許多主題也在這裏出現,並將在第20章再次出現:王在戰前禱告(或講話),宣告信靠上帝(見13:4-12,20:5-12);猶大面對強敵(見13:3,20:2);耶和華擊殺仇敵(見13:15-16,20:22-23)。財物都用來獻祭(15:11)。耶和華使其中的人都甚恐懼(《和修》“城中的人都懼怕耶和華”;見代上14:17;代下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