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13 Daniel 11:2~20 (3.11.24)

研經題目:
這段經文是歷史的預言,不是連續的敘述,而只摘述一些史實。這段時期是一段約有四百年之久的歷史,從但以裏看見異象之時起直至安提阿庫·伊皮法尼在位之時。2~4節是小引,提及:(a) 波斯諸王,直至薛西(2節),和 (b) 大約150年後亞歷山大大帝之興起,以及他的國度分裂為四國的事(3、4節)。從這一點來看,這個預言本身只限於這四個國度中的兩個:即埃及,它的統治者被稱為「南方的王」,和敘利亞,它的統治者被稱為「北方的王」。這兩個歷代先後相承的統治者如下:(a) 在埃及時:多利買一世(Ptolemy I)(主前304至285年);多利買二世(主前285至246年);多利買三世(主前246至221年);多利買四世(主前221至205年);多利買五世(主前205至180年);多利買六世(主前180之145年);(b) 在敘利亞時:西流古一世(Seleucus I)(主前312至280年);安提阿庫一世(主前280至261年);安提阿庫二世(主前261至246年);西流古二世(主前246至226年);西流古三世(主前226至223年);安提阿庫三世,稱為安提阿庫大帝(主前223之187年);西流古四世(主前187至175年);安提阿庫四世,稱為伊皮法尼(主前175至163年)。
我們這一章的5節首句就是指多利買一世,而5節下就是指西流古一世,他有一個時期是多利買麾下的一位將軍,但後來成了比多利買更大的帝國統治者。6節是指多利買二世,他在某些條件下把女兒貝麗耐絲(Berenice)嫁給安提阿庫二世。然而對方違背了那些條件,貝麗耐絲因此喪命。7、8節是指貝麗耐絲的兄弟多利買三世,他攻打西流古二世統治下的敘利亞國,大獲全勝,並且大有俘獲而回。西流古二世後來侵略埃及,但無功而返(9節)。10~19節預言者敘利亞諸王與埃及及安提阿庫三世、多利買四世、和多利買五世在位時彼此之間會繼續有戰爭。有時北方獲勝(10節),有時南方獲勝(11、12節)。後來安提阿庫擊敗埃及(13~17節),但卻希望向西擴展勢力(18節),便與埃及結盟,把他的女兒克麗佩脫拉(Cleopatra)嫁給多利買五世(17節)。然而,西進的計劃受挫於一羅馬司令官(18節),安提阿庫只得退回本國,並且鬱鬱以歿(19節)。20節是指西流古四世,他在巴勒斯橫徵暴斂,以圖加強國家的經濟。在這整個時期中,被稱為「那榮美之地」(16節)和「國中的榮美地」(20節)的巴勒斯坦,便成了行軍的孔道,和交戰國之間爭奪的一根骨頭。但它當時還未受到不久之後在安提阿庫四世治下所會受到的苦頭。
1. 這詳盡的預言有什麼目的?這預言在哪方面會幫助行將遭遇逼迫的餘民呢?
2. 試思想3和16節「隨意而行」(或「任意而行」)這句話的意思。也參閱36節,並與約四34;羅十二1、2; 約壹二17作一對比。你在學習說基督在太廿六42和來十7所說的話嗎?
注:
14節。在猶太人中有一班人會起來,以為藉暴力可以使預言實現。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1:2-45 將來列國在地上互相爭戰的詳細異象。這段經文概述從主前6世紀末葉一直到世界終結(最後的大決戰和上帝徹底得勝)之間的歷史進程,並且有選擇地、詳盡地敍述了其中一部分情節。有些學者認為這是一個“事後的預言”,因為其中的預告十分詳細和精確,所以實際上是在主前2世紀中葉、在這些事件發生後才寫成的。然而,賽44:6-7宣稱,上帝有能力並且願意預告將來會發生的事,為要顯明祂的大能和主權(見“導論:寫作時間”)。這樣確定上帝的主權統管著歷史,對但以理時期的猶太人來說尤其重要。猶大地即將在被擄之後復興(見11:1注),但還未有真正的自由。這地將要受制於波斯帝國,然後是亞歷山大的希臘統治,再後還要夾在亞歷山大帝國兩個強大的後繼王朝之間,即塞琉古王朝和多利買王朝(見地圖)。虔誠的猶太人很容易會陷入困惑:這些景況怎能顯示上帝關注祂的百姓?祂怎樣使用目前如此卑微的百姓為全世界帶來祝福?因此,這個異象是向那些有信心的人再作保證。
11:2~12:4 南方王和北方王。第四個異象與前面那些高度形象化的異象不同。天上的來客對不知名的國王和他們的行為作了冗長的預言。雖然從主前六世紀的但以理的角度來看,這些國王是在未來統治的,但今天的讀者認識到,這個預言確定了貫穿波斯時期並進入希臘時期的事件。預言的結尾是對遙遠的未來,即時間盡頭的展望,屆時上帝將以永恆的生命獎賞那些跟隨祂的人,並將那些敵擋祂的人置於永恆的羞辱之下。(BTSB)
11:2 在居魯士之後,波斯還有三王興起,包括岡比西斯(主前530—主前522年)、士梅爾迪(主前522年)和大流士一世希斯塔庇斯(主前522—主前486年),然後是第四王,他的富足和強大遠勝過其他的王,並且將要與希臘爭戰。這第四個王是薛西斯一世(主前486—主前464年),他入侵希臘,但在撒拉米之戰中被擊敗(主前480年)。
11:3 預言沒有提及幾個不那麼重要的波斯王,繼續講述下一個重要的統治者,那勇敢的王亞歷山大大帝(主前336—主前323年),他要傾覆波斯帝國,執掌大權,統管遼闊的疆域。
11:4 他興起的時候,他的國必破裂,向天的四方分開,亞歷山大大帝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後不久,就在主前323年去世,帝國最終被四名將領瓜分;正如預言所述,沒有一個是他後裔。
11:5-20 這部分的預言論到埃及王和敍利亞王。多利買王朝(位於埃及)和塞琉古王朝(位於敍利亞和巴比倫)是亞歷山大帝國一分為四之後出現的其中兩個王國,本章只論到這兩個王朝,因為它們對以色列的影響最大。本章許多具體的預言都絲毫不差地在歷史中應驗了。
11:5 多利買一世索特爾(主前323—主前285年,南方的王)是亞歷山大手下一員非常能幹的大將,他成為埃及的統治者。大約在同一時間,塞琉古一世尼卡特(北方的王)獲派管理巴比倫,他最初是亞歷山大手下一名較低級別的將領。後來,另外一名將領獨眼安提柯一世奪取了巴比倫,迫使塞琉古逃亡(約主前316年)。他逃到南方,投靠埃及的多利買一世索特爾,在他手下效力,因此有一小段時間,他成為他將帥中的一個。主前312年,安提柯在加沙戰敗,塞琉古返回巴比倫城,重新執掌權柄。他的權勢劇增,奪取了巴比倫、敍利亞和瑪代等地區,變得比多利買一世索特爾更強盛。
11:6 多利買(埃及)與塞琉古(敍利亞)王朝之間一直戰事不斷。約在主前250年,多利買二世非拉鐵非(主前285—主前246年,“南方王”)試圖通過聯姻,將女兒貝勒奈西許配給安條克二世西奧斯(主前261—主前246年,“北方王”),希望藉此達成和平協議,正如但以理的預言:南方王的女兒必就了北方王來立約。於是安條克二世計劃休掉原配妻子拉奧迪斯,罷黜她的眾子,以便與貝勒奈西成親,並生子來統治塞琉古王朝。但拉奧迪斯毒死了安條克二世和貝勒奈西,應驗了這女子幫助之力存立不住,以及王和他所倚靠之力也不能存立。同一年,拉奧迪斯的父親(生她的)死於埃及。
11:7-9 埃及王多利買二世死後,貝勒奈西的弟弟多利買三世歐爾格提斯一世(前246—主前221年)繼位:這女子的本家必另生一子繼續王位。為了給姐姐報仇,多利買三世入侵塞琉古帝國,征服都城安提阿(他必率領軍隊進入北方王的保障)。他擄掠了敍利亞的偶像和其他金銀的寶器,甚至把波斯王岡比西斯在主前524年洗劫埃及神廟時搶走的部分偶像,帶回埃及。因為上述的第二個功績,埃及人稱他為“歐爾格提斯”(意為“恩主”)。後來,多利買三世與塞琉古二世加利尼古(主前246—主前226年)簽訂和平條約,他不去攻擊北方的王,以便在愛琴海域擴張其國土。第9節說塞琉古二世必入南方王的國,然而並無有關此入侵的任何記載,因此他必定很快就撤了兵(卻要仍回本地)。
11:10 塞琉古二世加利尼古在主前226年去世後,他的二子(塞琉古三世瑟郎努,主前226—主前223年在位;安條克三世大帝,主前223—主前187年在位)與多利買王朝仍有許多小衝突。塞琉古三世即位不久就被謀殺,他的兄弟重整四分五裂的局面,建立起一個強大的王國。主前219—主前218年,安條克三世發動了腓尼基和巴勒斯坦戰役,直到南方王的保障(《和修》“直搗南南方王的堡壘”),即在今天加沙西南面的拉菲亞。
11:11-12 多利買四世非路帕特爾(前221—主前204年,南方王)迅速回應安條克三世的進逼,在巴勒斯坦的拉菲亞取得大勝。安條克三世損失慘重(多利買四世使數萬人仆倒),然而多利買四世的勝利並不長久(卻不得常勝)。本章敍述到這裏,隨著塞琉古帝國越來越強盛,多利買王國也開始衰落。
11:13 約15年後,安條克三世大帝(主前223—主前187年,北方王)利用多利買四世剛死(主前203年),繼位的幼王(多利五世伊皮法尼,主前203—主前180年)統治還不穩固的良機,率領大軍入侵腓尼基和敍利亞。安條克三世成功了(至少在初期),主前201年,可能是在馬其頓王腓力五世的幫助之下,他奪回了加沙要塞。
但以理異象中的帝國:多利買帝國和塞琉古帝國(早期)(1308頁地圖)

約主前323—主前198年多利買和塞琉古是亞歷山大的兩個勢力最大的繼位者,他們不斷擴張自己的領土,入侵亞歷山大的其他將領所佔領的土地,並且相互爭戰不斷,要奪取地中海東岸的土地,包括後來稱為巴勒斯坦的地區。
11:14 多利買五世伊皮法尼統治初期,國中的確並不穩定(必有許多人起來攻擊南方王)。甚至許多猶太人也不堪多比雅派(親埃及派別)的沉重稅負,相信由塞琉古王朝統治會更好。許多猶太人(你本國的強暴人)發動叛亂,試圖推翻埃及人的統治。埃及軍隊的斯科帕斯將軍惱怒他們背叛多利買王朝,於是懲罰了耶路撒冷和猶大的眾領袖。
11:15-16 主前198年,安條克三世大帝(北方王)在堅固城帕尼翁(靠近潘尼亞,潘尼亞即《新約》中的凱撒利亞腓立比)的戰役中,與斯科帕斯將軍和南方的軍兵對陣(波利比烏斯,《歷史》16.18,28.1)。埃及軍隊大敗並逃到西頓,斯科帕斯將軍最終在那裏投降。安條克取得腓尼基和巴勒斯坦(榮美之地)的控制權。巴勒斯坦有此美譽可能是因為上帝對這塊土地的計劃和照管,參8:9;結20:6。此後,該地一直受敍利亞人控制,直到龐培於主前63年入侵並建立起羅馬人的統治。
11:17-19 斯科帕斯將軍投降之後,埃及被迫與敍利亞人聯盟。安條克三世大帝甚至把女兒克利奧帕特拉(不是後來與尤利烏斯·凱撒和馬克·安東尼有關的埃及豔後),許配給多利買五世。安條克三世盼望她的後裔能夠統治埃及,使他在埃及有更大的勢力;但克利奧帕特拉不支持父親,卻支持多利買五世(這計卻不得成就,與自己毫無益處)。第18-19節記載安條克三世初期在海島地區(指小亞細亞,可能還包括希臘本土)獲得成功,但最後被羅馬和希臘軍隊擊敗。主前188年,羅馬人強迫他在阿帕尼亞簽訂條約,包括割讓領土,削減軍力,以及交出20名人質(其中有他兒子安條克四世伊皮法尼)。他還被迫向羅馬交納大筆貢賦。回國後,他試圖掠奪伊萊美斯的一座宙斯神廟,以籌措資銀獻給羅馬,結果被一群憤怒的暴民殺死(要絆跌仆倒)。
11:20 安條克三世大帝之子塞琉古四世非路帕特爾(主前187—主前175年)繼位。他派遣“稅務官”(即橫徵暴斂的人)赫利奧多羅斯,籌集每年獻給羅馬的一千他連得貢賦。他甚至企圖掠奪耶路撒冷聖殿,但被一場噩夢嚇得魂飛魄散,之後才打消了這個念頭(參《次經·馬加比傳下》3:7-40)。塞琉古四世沒有因忿怒被殺(即沒有像他父親一樣被憤怒的暴民所殺),也沒有因爭戰而死,而是被自己的稅務官赫利奧多羅斯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