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ALM 139~150 Study 112~119
詩篇一三九至一五〇篇 共8課
□Study 112 Psalm 139 (3.11.26)

研經題目:
1. 從1~18節詩人分三段描述他意識到上帝鑒察他的生活。1~6節選出生活的哪些方面是上帝知道的?7~12節和13~18節強調關於上帝的哪些真理呢?
2. 特別是從詩人在1~4節所承認的來看,為什麼他能作23、24節那樣的禱告呢?你經常作這種禱告嗎?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第139篇 這首讚美詩的結尾祈求(“上帝啊,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與開篇的陳述 “你已經鑒察我,認識我”)互相呼應。本詩的鑰詞是 “知道”(“認識”、 “曉得”、 “知識”),上帝知道(1、2、4、6、23節),忠信人也知道(14節)。這些修辭特點凸顯本詩的主題:上帝知道祂的百姓(1-6節開始講述的主題)。7-12節宣告,在這種知識面前,人無處躲避;13-16節通過描述在極暗處(母親的子宮)的生命來闡明這一要點。17-18節感歎,能夠 “知道上帝知道”。是何等令人欣喜的事:19-22節宣告詩人對上帝的忠心:23-24節請求上帝繼續鑒察詩人的內在生命,除去阻礙他走 “永生道路” 的一切障礙。
139:1-6 上帝知道我的一切。第1節陳述全詩的主題(你已經鑒察我,認識我),2-6節深化主題,進一步闡述一個籠統的宣告:上帝知道我的一切活動,知道我所說的一切話,甚至知道我內心深處的思想。詩人對上帝的回應(6節)是:這樣的知識奇妙,是我不能測的,即我無法理解(見 “測不透的事” 注釋,131:1-2)。
139:5 按手在我身上,一種溫柔憐愛的姿勢(參創48:14、17),使人安心。
139:7-12 我無處躲避你的眼目。這個詩節清楚指出,詩人無法躲避這種知識:世界上沒有任何地方,是上帝無法臨在去引導和扶持信徒的(7-10節),也沒有任何地方太過黑暗,以致上帝看不見他的(11-12節)。有些人認為,躲避(7節)的動機是來自有罪的良心,或者是來自獨立的願望,然而這兩者都不大可能。這幾節經文提到上帝要 “引導” 和 “扶持” 詩人(參73:23),這些好處是完全正面的(參24節,23:3,73:24,143:10),詩人也為此歡欣。沒有任何地方會讓他得不到上帝的看顧(見139:5)。
139:8-9 這兩節經文使用兩組含義相對的詞彙:天和陰間,清晨的翅膀(最遙遠的東方,太陽升起的地方)和海極(地中海的最遠處,在以色列西部)。使用這種兩極化對比的修辭手法,為要涵蓋中間的一切。
139:13-16 甚至在我出生以前,你已看到我並愛我。在希伯來原文中,本段開頭有 “因為” 一詞,表示本段與前段相關。這個詩節通過描述上帝看顧身在某個 “暗處”(母腹)的詩人,闡述11-12節的要點。在詩人未成形的體質(胎兒)生長發育期間,上帝就積極地參與;的確,是上帝塑造我的肺腑並覆庇我(《和修》“編織我”)的。在為詩人所定的日子的每一天,上帝都看見他,甚至已經將每一天都寫在上帝的冊子上了。詩人明白,甚至在他母親知道自己懷孕之前,上帝就已經開始看顧他。當他的生命在母腹中開始(見51:5注),上帝就已經為他定下生命的軌跡。
139:14 我受造奇妙可畏,對於嬰兒孕育的奧妙過程,這一陳述使敬拜者深感驚訝。譯作 “奇妙地被造” 的希伯來原文是nipleti,這個拼法稍微有點不尋常,原來的拼法有可能是niple’ti,譯作 “我被分別出來的方式是令人畏懼的” 比較恰當。這樣看來,這裏使用的詞是指上帝將祂的百姓分別出來(出8:22;詩4:3),或者將他們從那些不是祂百姓的人中區別開來(出9:4,11:7,33:16)。誦唱本詩的忠信人——在舊約時代,他就是忠信父母的後代——可以確定,上帝從他的生命伊始就特別愛他(參22:9-10,71:5-6)。
139:15 在地的深處,這句話與在暗中同義,表達子宮的黑暗和隱秘。
139:17-18 你的意念向我何等寶貴!這兩節經文對上帝眾多的意念(參6節)作出正確的回應。第18節似乎描述試圖數點上帝意念的無望:數目如此眾多,以致人數點期間睡著了,然而,即使忠信人已經睡著了,上帝仍然不離棄他(我睡醒的時候,仍和你同在)。
139:19-22 請你殺戮惡人!令人傷心的是,並非所有人都以上帝、祂的知識和祂的同在為樂:惡人與好流人血的(冷酷地屠殺的人)和說惡言頂撞上帝的人為伍,竭力抵擋上帝和祂恩典的旨意(見1:1注)。當上帝在地上彰顯祂的公義,如果這些人不悔改,那麼上帝真的要殺戮他們。忠信人一直不與他們同流合污(離開我去吧);參104:31-35注。詩人對上帝的這種忠誠,達到與上帝有相同態度的程度(5:5,11:7;見31:6注,119:113注;參26:5,101:3)。
139:23-24 上帝啊,求你鑒察我!這些反思顯示會眾邀請上帝繼續 “鑒察” 和 “知道” 他們的心,這將暴露他們所有的惡行(帶來傷痛的品格特質),並引導忠信人走永生的道路(上帝所愛的道路;參1:6)。
一个有关“□Study 112 詩篇 139 (3.11.26)”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