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14 Revelation 11 (3.12.17)

研經題目:
1. 在十一3~12「那兩個見證人是誰」的問題已經有了許多答案。假定他們代表現世代全教會的見證,我們從這段經文中關於作基督的真實見證,祂的見證人的權柄,他們受到的保護,他們受苦至死,以及他們最後的勝利,可以學到什麼教訓呢?比較路十19;約十六2;徒七54~60。
2. 當第七支號吹響,上帝的意旨完全成就的時候(參十7),便看見最後是誰獲勝呢?上帝的哪些屬性和作為使人確信祂必勝過一切敵對呢?有這種希望就應當使我們怎樣行呢?
注:
1. 1、2節。量度的目的是要標明所要保留的地方。倘若聖殿代表屬基督的子民(林前三16),外院就可能代表在不信狀態中的猶太人(路廿一24)。
2. 2、3節。「四十二個月」是與「一千二百六十天」以及十二14的「一載二載半載」(三年半)的期限相同。比較十二6。這種似乎是對現代之期限的一種傳統的描述。注意在11節的對比~~「只有三天半」。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1:1-14 像在第六印與第七印之間,那十四萬四千人和萬國群眾的異象(7章)一樣,聖殿和見證人的補充異象次確認了上帝的保護。然而,正如約翰所領受的信息苦甜參半(10:10-11),見證人的經歷也是這樣,他們靈命得保,肉身卻要受苦害。
11:1-2 天使把一根葦子賜給約翰,吩咐他去量上帝的殿。很多時代論者認為,這裏暗示在大災難期間,猶太人將在耶路撒冷重建聖殿,再次在那裏敬拜上帝;並且在大災難中期,那敵基督者要在耶路撒冷“坐在上帝的殿裏,自稱是上帝”(帖後2:4)。他們認為這裏的聖城是指地上的耶路撒冷。但有些人認為11章的“殿”是指信徒。在《舊約》中,以西結在異象中看見一位天使度量聖殿(結40:2-3),但約翰不僅要量聖殿和祭壇,也要量在殿中禮拜的人。上帝“量”人既表示祂的保護,又表示祂的擁有權,暗示聖殿本身象徵聖徒,《新約》其他地方(林前3:16-17;弗2:20-22;彼前2:4-10;見啟3:12,21:22)也證明這一點。約翰不可量殿外的院子,因為“聖城”將要給……外邦人踐踏。由於這裏的用語與耶穌預言耶路撒冷被毀(路21:24;參但8:13)相似,所以有些人認為《啟示錄》是寫於主後70年之前,並且預言耶路撒冷被毀的災難。然而,有些人認為“聖城”(參21:2,22:19)不是指地上的耶路撒冷,而是指真實的教會。他們認為,11:8暗示這曾棄絕彌賽亞的地上耶路撒冷,如今與所多瑪和埃及一樣,都屬於“大城”(見17:18)。四十二個月(另見13:5)相當於“1,260日”(以30日為一個月來計算;參11:3,12:6),也相當於“一載二載半載”(12:14;三年半),就是一個安息年週期的一半,象徵在基督再來之前,教會要經歷短暫的苦難。這種計算時間的方式與但7:25和12:7相似。前千禧年論認為,這段時間是指最後的大災難時期(7:14 “大患難”),那時敵基督者將與聖徒“爭戰”(13:7)。
11:3-14 《聖經》要求,要有兩個見證人作見證才可定案(19:15;太18:16)。正如兩段平行經文1:7和13:7暗示,這裏的兩個見證人可能象徵聖徒。他們穿著代表悔改的毛衣(《和修》“粗麻衣”;參賽37:1-2;拿3:5;太11:21),象徵他們所傳講的信息。他們傳道期間,聖城被踐踏(11:2),彌賽亞的母親(那婦人;12:6、14)逃到曠野被養活,獸玩弄它的權柄(13:5)。有些學者認為,這兩個見證人確實會在歷史結束時出現。
11:4 他們就是那兩棵橄欖樹,在撒迦利亞的異象中,“兩棵橄欖樹”象徵“兩個受膏者”(亞4:11、14):一個是重建上帝聖殿的君王(亞4:6-10);一個是在聖殿中帶領會眾敬拜上帝的大祭司(亞3:1-5)。因此,11:3中的兩個見證人,恰當地代表羔羊所救贖的、要作祭司服事(1:6)和作君王管治(5:10)的所有人。
11:5-6 這兩個見證人特別要完成教會傳道(《和修》“說預言”;原文或譯:先知傳道)的任務,上帝的話語像嚴厲的審判從他們口中出來(參王下1:10-12)。他們像以利亞那樣宣告旱災臨到(王上17:1),又像摩西那樣把水變為血(出7:14-25)。
11:7-10 這兩個見證人戰無不勝,直到作完見證為止。他們完成任務後,從無底坑(13:1)上來的獸便與他們爭戰,並且得勝。那獸不是藉著引誘他們偏離正路(上帝即將為他們伸冤)來勝過他們,而是把他們殺了(11:7;參13:7)。解經家通常認為,按著靈意叫所多瑪,又叫埃及的大城,是見證人殉道和他們的救主被釘十字架的地方。16:19、17:18和18:10-21(五次)提到“大城”。在這些經文中,“大城”象徵“巴比倫”,也暗指羅馬。然而,1:8中的“大城”顯然指更大的範圍,包括耶路撒冷,就是兩個殉道者被殺、“釘十字架”的地方。約翰在這裏可能是把羅馬和耶路撒冷組合為一個象徵。這樣的解釋是合理的,因為當時耶路撒冷在羅馬政權管治之下,並且耶路撒冷被視為新的“邪惡羅馬帝國”的首都;敵基督者將在那裏建立政權(參太24:15;帖後2:3)。從象徵意義(或“靈意”)來看,“大城”也象徵“所多瑪”(因墮落和悖逆帝而臭名昭著)和“埃及”(因逼迫上帝的百姓而聲名狼藉),這兩座城像耶路撒冷城一樣,曾逼迫信徒,殺害先知,拒絕並釘死彌賽亞。因此,在約翰時期,“大城”有廣泛的象徵意義;即使今日,很多學者還是認為,“大城”象徵企圖竊取上帝榮耀和逼迫基督教會的所有組織。三天半,悖逆的人因教會遭逼迫而衰亡就歡喜慶祝,但這裏表明這段時間很短暫。
11:11-14 他們就站起來……駕著雲上了天,如果第3節的兩個見證人是象徵教會,那麼這段經文就是預言,為上帝作見證的教會在復活時,蒙上帝為他們伸冤(參結37:10),並且在天上作王(見但7:13;徒1:9)。如果他們是兩個真實的人,這就是指他們在這個時候奇跡復活(參11:7)。即使他們被視為兩個真實的人,他們的復活仍然可以象徵眾聖徒在“大患難”(7:14)中期或末期復活。正如在1:7、徒1:9和《舊約》的幾處經文中,“雲彩”象徵上帝神秘、主動的臨在。與此同時,會出現地大震動(11:13;參6:12,16:18)的現象,使倖存的人極其恐懼。第三樣災禍快到了:第七枝號,即最後一枝號即將吹響(10:7,11:15-18)。
11:15-18 第七位天使吹號,理想論和未來論(見“導論:解經派別”普遍認為,這枝號是宣告基督再來。像第七印(8:1-6)一樣,現在場景從描述地上的災禍轉到天上的敬拜。將來一切都圓滿成就時所唱的詩歌,穿越時空安慰現在受苦的教會,宣告有一日世上的國成了我主主基督的國,扭轉現今外邦和他們的掌權者“敵擋耶和華並祂的受膏者”(詩2:1-2)的局面。基督的第一次降臨、受死和被高舉,開啟了上帝的救贖國度(可11:15,9:1;徒2:30-36)。在這裏,眾長老讚美未來的某日,上帝和祂的受膏者不再受到挑戰,穩固地執掌大權作王。他們審判死人(預示20:11-13),賞賜他們的僕人(參21:1-7,22:1-5),並敗壞那些敗壞世界之人(參20:14-15)。未來論普遍認為11:18跳過了千禧年,直接來到最後的審判。
11:19~14:20 婦人、婦人的兒子、魔龍、兩獸:基督和撒但之間的大規模衝突。在本書的中心部分,約翰記載的異象顯示了最深層面的衝突,教會也參與其中,作為女人後裔的基督,藉著自己的寶血,已經勝過了控告上帝百姓的撒但。雖然強大的敵人把極大的苦加在信徒身上,但因著十字架,這些痛苦是魔龍將陷絕境的徵兆,因為“魔鬼知道自己的時候不多”了(12:12)。
11:19 天上的殿開了。約翰凝視至聖所,準備接受揭示教會最深層屬靈爭戰的異象。這時,上帝天上的殿大開,他看見了殿中上帝的約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