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15 啟示錄 12 (3.12.18)

十二1至十九10的小引

此處是這卷書另一大段的開始,而且是一連串新的預言(比較十11)。這卷書上半部主要是記述上帝降罰的顯而易見的大事和作為,以及有關教會和她所受的苦難的異象;而且已經表明在這一切的後面有上帝的寶座,所發生的一切都在祂控制之下,而又是在基督的手中。這卷書的這一大段便顯示這種情況另外嚴重的一面,即強大的靈界仇敵,和撒但以及世界的敵對。到現在為止祂曾略作暗示的這一面(二9、13、24,三9,九11,十一7),現在要完全揭示出來,而且指明教會所受的苦難實源於撒但與基督之間的衝突。

□Study 15 Revelation 12 (3.12.18)

研經題目:

本章用一幅象徵的圖畫來描繪基督的誕生,以及祂重登上帝的寶座,但本章的主要目的是要叫人看見作基督和祂教會仇敵之撒但的權勢與惡毒。

1. 試把所有論到基督的話都搜集在一起。比較詩二6~9;路十18;約十二31;弗一19~21。10節的意義是什麼?比較羅八33、34。

2. 照本章所說,為什麼教會在地上的命運是不斷的爭戰呢?比較弗六10~13;彼前五8。這裏怎樣把撒但可怕的勢力描述出來呢?我們怎樣或可以分享基督打敗他的勝利呢?

注:

1. 1、2、4~6、13~17各節。那婦人代表真以色列人,基督升天之後,他們組成了基督教會。至於象喻,請參創卅七9;歌六4、10;賽六十六7~10。

2. 3、4節。「紅」:是血的顏色。比較約八44。七頭和七個冠冕是表明普及遐邇的統治,十角表明大有權柄,尾巴表明他的龐大與力量。注意9節,並比較創三15。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2:1-17 天上出現的兩個兆頭:將要生產的婦人和要毀火婦人後裔的魔,是本章兩個異象的主角。約翰兩次看見魔龍受到重創;兩次戰爭之後,經文都描述婦人在曠野受保護(6、13-17節)。第一個異象(1-6節)描述歷史的轉折點,就是基督降世為人、順服、捨命、永遠被高舉,這使撒但不能再控告信徒(見10節)。有些解經家認為,第二個異象(7-17節)也是描繪相同的事件系列;但有些解經家則認為,那些經文預示大災難開頭的事件。

12:1-6 婦人的兒子擊敗魔龍。基督是上帝應許賜給以色列和女人(夏娃)的後裔(兒子)。雖然在強悍的魔龍面前,基督顯然只是一個毫無抵禦能力的新生兒,但祂已被提到上帝那裏,與上帝一同作王。

12:1-2 經文將婦人描述為天上大異象(《和修》“大兆頭”),加上她身披日頭月亮十二星,這表明她象徵以色列(參創37:9,約瑟的夢)。

12:3 大紅龍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9節;參20:2;創3:1-15;賽27:1)。“龍”希臘原文是drakōn,可音譯作“杜拉根”,或譯作“魔蛇”。龍的七頭上戴著七個冠冕;七頭十角象徵大能力(參但7:6-7)。參看13:1有關獸的描述。

12:4 它的尾巴拖拉著天上星辰的三分之一,與撒但結盟的邪靈(鬼魔)在上帝軍隊的攻擊下,也與撒但一同敗亡和墜落(參7-9節)。有些解經家認為這是指撒但起初的墜落,當時受牽連的天使有三分之一(參彼後2:4;猶6節;或可參賽14:12-15)。撒但想要吞吃婦人初生的孩子,這使人想到創3:15的預言,就是女人的後裔要傷蛇的頭,蛇要傷祂的腳跟。

12:5 這個男孩子是上帝所應許的彌賽亞,祂將要用鐵杖轄管萬國(參詩2:9)。這裏的“鐵杖”(另見2:27,19:15)不是皇帝的權杖,而是牧羊人的杖,在這裏用來打碎萬國,如同打碎瓦器那樣(參詩2:9)。男孩沒有被魔龍毀滅,卻被提到上帝的寶座前(參徒2:33-36;啟3:21)。第二個異象(12:7-17)顯示彌賽亞必須先受苦才能得勝(11節:參5:9-10)。

12:6 孩子的母親逃到曠野,在那裏,上帝的百姓完全依賴上帝,得蒙祂的保護,免受魔龍的暴怒傷害(13-14節)。在曠野,上帝像從前供給以色列(出16:13-18)和以利亞(王上17:6,19:5-8)那樣供應婦人的需要,養活她。有些學者認為一千二百六十天(或12:14的“一載二載半載”;參11:2-3)所象徵的時期,是從基督升天開始,直到上帝不再限制魔龍的能力,任由它迷惑列國,招聚列國攻擊教會(20:7-10)為止。也有些人認為,那“一千二百六十天”(三年半)代表大災難的後半期,與《但以理書》所提到的“一七之半”(但9:27)屬於同一時期。他們認為,婦人逃到曠野是指在大災難期間,猶太信徒遭受那敵基督者的逼迫而逃到曠野(見11:1-2注)。

12:7-17 米迦勒和天上的軍隊擊敗魔龍。這是本章的第二個異象,揭示了更多有關基督的得勝,以及魔龍不斷嘗試滅絕上帝百姓的詳情。

12:7 在《但以理書》中,米迦勒是在靈界保護上帝百姓的大君(但10:13、21,12:1)。猶9節指米迦勒是天使長,他責備魔鬼的話與耶和華使者回應控告者撒但的話(亞3:2)相同。未來論普遍認為,米迦勒與魔的爭戰標誌著“大艱難”(但12:1)時期開始。“大艱難”也就是大災難。

12:8-9 米迦勒和眾天使戰勝大龍及其同謀,這可能象徵耶穌十字架得勝的大能(參西2:15);或指隨著耶穌在十字架上得勝,邪惡的勢力再一次被打敗;也可能象徵起初撒但及其鬼魔從天上被摔到地上(見12:4注)。魔鬼(希臘文)與撒但(希伯來文)這兩個名稱用於形容法庭上的反對者、控告者(見10-11注)。未來論普遍認為,它被摔在地上顯示魔鬼在大災難期間會越發興風作浪。

12:10-11 魔龍被趕逐離開天上,表示撒但不能控告我們弟兄,因為羔羊已為他們流,他們也持守了自己所見證的道,以至於死。雖然殉道者的死看似被獸戰勝(11:7,13:7),但事實上,他們已經勝過了獸(15:2),也勝過了賜權柄給獸的魔龍。弟兄勝過它與13:7的獸勝過聖徒,形成了諷刺而美妙的對比。

12:12 魔鬼知道自己的時候不多,耶穌的受死和升天開啟了“上帝的國度”(10節),撒但的暴政必然走向滅亡。撒但因挫敗而惱羞成怒,魔鬼在這裏和福音書中一切的活動都與此有關。

12:14 大鷹的兩個翅膀,這個出埃及的比喻(見出19:4)形容上帝看顧祂的教會,雖然身處曠野,但在朝聖的路上始終蒙上帝保守和供養。一載二載半載源自但7:25,是一個安息年週期的一半,表示聖徒的苦難是短暫的,逼迫他們的人能力也很有限(見11:1-2注;另見12:6,13:7)。

12:15 ……像河一樣,蛇企圖用口中的謊言和假教訓毀滅上帝的百姓,就像它從前欺騙夏娃一樣(創3:13)。

12:17 由於未能成功殺害彌賽亞(參12:4-5)和他的母親(以色列;見12:1-2注),魔龍於是與她其餘的兒女爭戰。“其餘的兒女”是指世世代代(包括最後三年半)地上的教會;也有人認為是指信主的以色列人,或第7章提到的“餘民”。這些人包括所有為耶穌作見證的人,他們在撒但不斷的攻擊下,仍然持守忠心,順從福音。海中上來與聖徒爭戰的“獸”,是魔龍攻擊聖徒的武器(13:2、7)。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