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神 The Knowledge of God

誠之摘編自 James Montgomery Boice 著,Foundations of the Christian Faith,第一部:《全權的神》(The Sovereign God),劉逾瀚譯,更新傳道會,1988 初版,pp. 3-13。
Pro 9:10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John 17:3 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
Rom 1:18-23 18 原來,神的忿怒,從天上顯明在一切不虔不義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義阻擋真理的人。19 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裡,因為神已經給他們顯明。20 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21 因為他們雖然知道神,卻不當作神榮耀他,也不感謝他。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22 自稱為聰明,反成了愚拙;23 將不能朽壞之神的榮耀變為偶像,彷彿必朽壞的人和飛禽、走獸、昆蟲的樣式。
在基督教紀元初期一個酷熱的夜晚,有位思維周密、飽讀詩書的學者尼哥底母前來看望一位年輕的拉比——拿撒勒人耶穌。他想與耶穌談一些真理的問題,因此話匣子一打開,尼哥底母就提到他個人探索真理過程的心得:「拉比,我們知道你是由神那裏來作師傅的,因為你所行的神蹟,若沒有神同在,無人能行。」(約三:2)。
除了拉比這個客氣的稱呼外,這個人第一句話就表現出他是一個相當有知識的人。他說:「我們知道」,而後就重述那些他所知道(或自以為知道)的事,並希望從這裏開始他們的討論。他說他知道:(1) 耶穌不斷地行了許多神蹟;(2) 這些神蹟證明祂是一位從神那裏來的教師;因此,(3) 耶穌是他所必須聽從的那一位。但耶穌卻對他說,這種探討知識的方法是錯的,除非尼哥底母先有一種內在屬靈改變的經歷,他不可能真知道什麼。耶穌對他說:「你必須要重生。」(約三:7)
尼哥底母接下去的問話,顯出他對這個重要的問題缺乏認識:「人已經老了,如何能重生呢?……怎能有這事?」(4及9節)耶穌指出,真正的認識必須從屬靈方面認識神起始,而這種認識只能從聖經中神對祂自己的啟示,和救主耶穌的生活及工作中尋得。
當代的危機
當年歷史上的這段談論,對我們今天仍然很有價值。尼哥底母在兩千年前所面對的問題和難處,在今天這個時代依然存在。他有知識,卻缺乏解開知識的鑰匙,即連貫綜合一切知識的要素。他明瞭一些事,但在真理探索的路上卻遇見個人的危機。這聽起來不是怪熟悉的嗎?這是一個知識充沛的時代,從人類科技和資訊的領域來看,我們所懂的遠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但我們卻缺乏一種能整合資訊因而帶來生命意義的知識。
這個問題可從今天人類探求知識時,所用的兩種互不相容的方法中看出來。一方面,人認為眞理可單藉理性探討而得。這不是什麼新方法,它原是柏拉圖所發展出來的,以後被希臘及羅馬思想家們所繼承。在柏拉圖的哲學中,知識乃是指認識事物裏面永恆不變的本質,並不是單指會變的現象而已。換句話說,這種認識是一種對形式、概念或理想的認識。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我們所謂的科學定律。
從表面看來,人根據不偏不倚的理性來獲取知識,本是好的,是最有效的,正如今天科技的進展所顯示的。但這種方法卻有問題,因它所得來的是極度非人性的知識。有人稱,它是一種貶低人性的知識。在這種求知的方法下,眞理變成一件東西(是一個方程式、一種定律、或只是一堆資料而已),人不論男女都變成物質,既為物質就像任何原料一樣可容他人隨意操縱。
最好的例子是看一個富裕的國家如何為了擴張自己的經濟勢力,任意宰割貧窮的國家。馬克斯在其「共產宣言」、「資本論」和其他著作中,會正確地分析並指責過這種不公平的現象。另一個例子則是共產主義,共產黨居然以提高大衆生活水準為理想,事實上卻是在操縱人民,為要達到其教條式的目標。從個人方面來說,今天在社會中流行著一種極為嚇人的行為科學思想,主要是由哈佛大學的史金納(B. F. Skinner)所提倡,他聲稱為使社會獲得益處,必須用科學方法來支配個人。
單藉理性來認識真理還有另一個難處,即這種探索方式缺乏正確的倫理基礎;它能告訴我們那是什麼,卻不能告訴我們那該是什麼。因此,隨著一片科技進步聲而來的,是道德上的放縱,使人心衰敗。長此以往,終必導致價值觀和社會制度的破產(雖然最初這些觀念和制度是促使科技躍進、道德鬆弛的原因)。有趣的是,希臘哲學家也會面臨過同樣的問題,他們都是明哲之士,但有時卻過著放蕩腐敗的生活。
近年來,由於西方世界的年輕人對理性主義者尋求真理之法感到失望,他們決定放棄理性,改由從感性經驗中去追求真理。古代的人為著反叛缺乏人性的希臘哲學,會積極參與神秘的宗教儀式,希望藉閃電、音樂、燒香或藥物,使人在情感上與某些神聯合。在我們這世代裏,人們同樣藉吸毒、東方宗教的重現、超覺靜坐和一些使「心靈擴張」的方法來尋求感性的經驗。
這種現代探索真理之法也有問題。首先,這樣得來的經歷不能久存,轉瞬即逝。藉感性來尋求真理,固然能保證必有「高潮」出現,但「高潮」之後必是不能避免的「低潮」,使人需要去尋找更强的刺激,方能保證「高潮」繼續不斷的出現。結果不是導致自我毀滅,就是把人帶入極端的失望中。第二個問題是,單藉感性追求真理並不能滿足人類心靈上的需要。雖然鼓吹藉吸毒而得這種經驗的人會說,在「高潮」時他們對實體能有更敏銳的感受,但這些經驗卻缺乏理性的實質,它不足以滿足人內心深處想要思考並領悟這些經驗的渴望。
這種種追尋的失敗為知識領域帶來的危機,與古代沒有兩樣。許多有思想的人都坦承他們不知該怎樣扭轉這種情勢。單靠理性所得來的知識是非人性的,也是非道德的。而單憑感性所尋得的經驗卻又缺乏內涵,轉眼即逝;也易流於放縱情慾。難道眞是死路一條麼?許多人問道:「還有其他可循之途嗎?還有第三條出路嗎?」
第三條路
就在這種困境中,基督教提出尋求真理的第三條路,它的優點正是前兩種求知之法所欠缺的。這第三種方法的根據是:有一位創造萬物的神,祂賦予一切受造物生命的意義;而且,我們可以認識這位神。這真是一件令人興奮而滿足的好消息!它之所以令人振奮,因它提供了個人與神接觸的方法——不論這人在自己眼中或他人眼中是如何的微不足道;它能使人心滿足,因為它所介紹的不是一個概念或一件物質,而是一位至高無上而又有位格的神,凡認識祂的人,行為上都會產生極大的改變。這就是聖經的意思:「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箴一:7)[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九:10)
不過我們要先弄清楚「認識神」是什麼意思,因為常人所用的「認識」(know)一詞,不足以表達聖經真正的意思。我們有時用「認識」一詞來形容「曉得」(awareness),根據這個定義,我們可以說我們曉得某人住在何處,或說我們曉得某處正發生某件事。這是一種知識,但與我們個人無切身關係,與我們生活亦無關緊要,這與聖經所謂認識神的「認識」不同。
「認識」一詞的另一種用法是指「知道」某事或某人,這是描述性的知識(knowledge by description)。比方說,當我們說我們知道紐約、倫敦或莫斯科這幾座大城時,我們是指知道它們的地理位置,知道其街道名稱,那兒有哪些主要的商店等,這些知識可能是因我們在該城住過而得來的,但也可能是藉閱讀書籍得來的。回到宗教領城來看,這種「認識」在神學上雖然重要,卻不是信仰的全部或核心。聖經告訴我們很多有關神的知識,都是我們該知道的事實上本書中以下所要討論的,很多都是為了我們需要這類知識而寫的),但這還不夠,就是最偉大的神學家也會感到迷惘,甚至覺得生命毫無意義。
真正對神的認識必須超越經驗知識的範圍。回到前述的例子,一個住在某城的人會說:「我對這域的認識並非由書上得來的,我在這裏住過,走過這些街道,在這些店舖裏買過東西,去過那兒的電影院,我經歷過這城的生活,我真的『認識』它。」我們必須承認,這種認識比以上所談的要深刻,但它仍不是基督教信仰中「認識」一詞的全部意義。
假設有一個人,在一個涼爽的夏夜,擧頭仰望滿天閃爍的星斗,便揚言自己在野地中認識了神,你會怎麼說呢?從某個角度來看,基督徒不能否認這種經驗的真實性,因為它的確比僅僅「曉得」神的存在(宇宙間有一位主宰),或僅僅「知道」有關神的事(祂是全能者,是我們所知所見之萬物的創造者)來得深刻些,但基督徒認為這還不是聖經所謂「真正的認識」。當聖經說到「認識神」時,乃是指:從神獲得新的生命(重生)、與神交談(祂不再是遠在天邊的「那一位」,而是成為你的朋友),並且逐漸被徹底改變。
以上這些討論,一步一步地帶領我們更清楚了解認識一詞的意義。然而,「認識」還有更深一層的意義。就此詞最廣的意義而言,根據聖經,認識神還不僅是認識神而已,認識神絕不是一個獨立事件,而是從神與我的關係中去認識祂。所以按照聖經的定義,認識神包括認識我們自己心靈深處的需要,承認神的恩典能滿足這個需要,並相信唯有藉著基督救贖的工作和聖靈在我們身上動工,我們才能真正認識神。這種認識是藉著信徒敬虔的生活、崇拜和靈修生活來表達。聖經告訴我們:這種對神的認識不是因我們去尋找神而來的(因人從不會主動去找神),而是因為神在基督裏和聖經中向我們啟示祂自己而來的。
巴刻(J. I. Packer)在「認識神」一書中說:「認識神包括:第一,聽神的話,接受聖靈對聖經的詮釋,並將神的話應用在自己身上;第二,藉著神的話和祂的作為所啟示的,來瞭解神的性情和品格;第三,接受祂的邀請,遵行祂的命令;第四,領會並享受神的愛,即在與人相親及吸引人與祂相交當中所顯示出來的愛。」
何須庸人自擾?
「且慢!」或許有人會這樣辯道:「這些論調聽來相當複雜,也太難了。如果認識神這麼麻煩,我寧可不要。除非你有更好的理由:我何須庸人自擾?」這種抗議也不無道理,但我們也有相當充份的理由可以回答這種辯駁。事實上,有好幾個理由:第一,認識神是件重要的事,唯有認識神的人才能進入聖經所謂的「永生」中。耶穌在禱告時也說明了這一點:「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十七:3)乍看之下,對「屬血氣的人」來說,這不足以重要到叫他付上一切代價來認識神。但也正因他缺乏永遠的生命,他無法想像出自己的虧損。這正如一個不懂得欣賞好音樂的人,他的好惡並不足降低音樂的價值,這不過說明他自己缺乏欣賞音樂的涵養罷了。不懂得欣賞永生的人,也正顯示出他們缺乏明白或瞭解永生價值的能力。聖經說:「屬血氣的人不會神聖靈的事,反倒以為愚拙,並且不能知道,因為這些事唯有屬靈的人才能看透。」(林前二:14)
對於這些不能領會的人,我可以告訴他,神所應許的永生,能幫助人活出真正完美的人生來。不僅如此,這永生不但使人得到新生命,且能叫他永遠活著。這就是耶穌所說的:「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約十一:25~26)
第二,認識神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認識神的人必然會認識自己。這是一個心理醫生和精神科醫生充斥的時代,人們每年要花幾億美元到他們那裏去想要瞭解自己。我們固然需要精神醫學,特別是基督徒的精神醫學,但光靠這些,追根究底並不能使人認識神並由此認識來衡量自己的價值和失敗。
從一方面來說,藉認識神來認識自己,會使人謙卑。我們本非神,也不像神。神是聖潔的,我們卻是污穢的;神是善良的,我們卻是邪惡的;神是智慧的,我們卻是愚昧的;祂是剛強的,我們卻是軟弱的;祂是滿有恩惠慈愛的,我們卻被仇恨、自私、虛偽所充滿。因此,凡認識神的人都要像以賽亞一樣為自己的本相哀嘆:「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又因我眼見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賽六:5)或是像彼得一樣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路五:8)從另一方面來說,這種因認識神而有的自我認識,是很令人心安與滿足的,因為不論我們變成甚麼樣子,我們仍是神所創造,仍為祂所愛,再沒有更高的尊嚴比得上聖經所賜給人的尊嚴了。
第三,認識神能幫助我們認識這個世界——認識它的良善與邪惡,它的過去與未來,它的目的和將來對它的審判。就某方面而言,此點為上述論點的延伸。認識神既能使人認識自己,它自然也就能使人認識這個世界,因為世界是由許多個人所組成的整體。另一方面,世界與神之間,有一種獨特的關係,世界的罪惡、叛逆、它的價值及作為成就神旨意的工具都與神有直接的關係。除非我們先認識創造這世界的神,瞭解祂為何創造這個世界,及它的結局,我們就永遠無法認識自己所生活的世界。
第四,認識神之所以重要,因為這是成聖唯一的途徑。一個屬血氣的人無意成聖,但這卻是極重要的功課。我們陷入困境是因為我們不但忽略神,而且也是有罪的。我們不愛良善,即使良善能給我們帶來好處,我們有時依然厭惡它。
認識神能使人聖潔。要認識神是神,就要以祂為神來愛祂,並且願意像祂,這是聖經中關於認識神方面很重要的信息。先知耶利米說:「耶和華如此說,智慧人不要因他的智慧誇口,勇士不要因他的勇力誇口,財主不要因他的財物誇口。誇口的卻因他有聰明,認識我是耶和華,又知道我喜悦在世上施行慈愛、公平和公義,以此誇口,這是耶和華說的。」(九:23~24)耶利米也說到有一天那些不認識神的人將要認識神:「他們各人不再教導自己的鄰舍和自己的弟兄說,你該認識耶和華,因為他們從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認識我。我要赦免他們的罪孽,不再記念他們的罪惡。這是耶和華說的。」(耶三十一:34)
最後,認識神之所以重要,因為唯有藉著認識神,教會和其中的信徒才會變得剛强。我們自己是軟弱的,然而誠如但以理所說:「唯獨認識神的子民,必剛强行事。」(但十一:32)
今天,我們缺乏剛強的教會,也沒有很多剛強的信徒。追根究底是因為信徒極度缺乏健全的屬靈知識。教會為何軟弱?信徒為何軟弱?因為他們允許自己隨從今世的風尙,染上了它機械式和不敬虔的思想。他們忘了神是誰,及對信靠祂之人的應許。你若問一般基督徒對神的看法,除了聽到可期待的答案之餘,你會發現他的神是個感情變遷不定的小神。祂有心拯救世界,卻無能為力;祂想遏止邪惡,卻又力不從心。所以只好退到半退休的狀態,祂雖然願以老祖父那種方式來勸導兒女,但多半時候,祂只是任憑兒女們在危險的環境中自謀生路。
這樣的神絕非聖經中的神。凡認識神的人就能看出那種思想行為的錯誤。聖經中的神不是軟弱的,乃是剛強的。祂是全能的,若不經許可或在祂旨意之外,沒有任何事(包括惡事)能發生。沒有一件事會攪擾祂,或使祂覺得困惑,凡祂所計劃的事都能實現。凡正確認識祂的人都敢剛强行事,深知神必與他們同在,在他們身上完成神自己的美意。
需要舉個例嗎?再沒有比引用但以理的例子更適當了。但以理和他的朋友們是敬畏神的人,處於古巴比倫極不敬虔的環境中,他們雖身為奴隸,卻是好奴隸,在皇宮中服事。當他們拒絕遵行任何與他們認識並敬拜的真神之命令相違的事時,麻煩就來了。尼布甲尼撒王在國中矗立起他的巨像,要每個臣民向這像拜,但以理和他的朋友不肯從命。又有一次,當大利烏王下命令在三十天內只許向大利烏王禱告時,但以理卻照常敞開窗子,一天三次向他的神禱告。 這些人怎麼搞的?難道他們不曉得這會帶來什麼後果嗎?他們以為自己所作的不為人所見嗎?不然!他們瞭解後果將會如何,但他們也認識自己所拜的神。他們能剛強壯膽,他們相信神有方法來帶領他們,不論那是指得救脫險或是葬身於獅穴或火中。這幾個人說:「即便如此,我們所事奉的神能將我們從烈火的窰中救出來。王阿,祂也必救我們脫離你的手。即或不然,王啊·,你當知道,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但三:17~18)
一個軟弱的神雕塑不出剛強的人,這樣的神也無資格接受人的敬拜。聖經中的神是一位剛強的神,對認識的人來說,祂是他們能力的源頭。
最高深的學問
現在讓我們完全根據聖經來學習並認識這位神吧!主耶穌也會鼓勵我們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太十一:28~29)對每個人而言,這是眞智慧,這也是基督徒特別的責任與權利。
神的兒女有什麼功課該學?他們豈不該學習認識神自己麼?世間不乏可學的東西,但最崇高、最能開廣心靈的學問,卻是認識神自己。名傳道人司布真會這樣說:
「默想神性能叫我們的心智格外有長進。這是一個極廣的課題,能使我們的心思迷失在這遼闊的領域裏;它深刻到一個程度,足以淹沒人類一切的驕傲。世間的學問是可求得、可理解的,我們在其中覺得自滿,而會沾沾自喜地說:『看哪!我多麼聰明。』但當我們來到這一門主要學問面前,就發現自己的測量器測不出它的深度,我們的鷹眼看不透它的高度,結果我們會望而卻步……儘管這門屬神的學問叫人心謙卑,但它又同時能開廣人的心智…………沒有任何事物能像專心、認眞並持續地研究『神』此偉大主題這樣,能增長人的智能與擴大人的整個心靈。」
每個基督徒都該有信心地朝這個目標努力追求。神已經應許凡尋求祂的人必能尋見,凡叩門的就給他們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