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s Name is Yahweh

耶和華
Yahweh
誠之譯自:
https://www.ligonier.org/learn/devotionals/yahweh
我們今天開始深入探討上帝的名字,這或許是《舊約》中祂最著名的名字:耶和華。這是在今天經文中向摩西透露的名字,當時耶和華顯現在燃燒的荊棘中,呼召他帶領以色列人脫離埃及的奴役。
古代希伯來語沒有書面的母音,儘管每當朗讀經文時都會用母音發音。直到中世紀時期,母音才反映在經文本身。在希伯來語中,耶和華以四個字母的形式出現(YHWH),也被稱為 “四字詞”(tetragrammaton)。英語單詞Jehovah(中譯:耶和華)源自德語音譯,可追溯到主後15世紀。它是YHWH和Adonai(意思是“主”[Lord])的母音的組合。今天的語言學家普遍認為,這個神聖的名從來沒有打算讀作“耶和華”,因為“Yahweh”最能反映給摩西的希伯來語子音和母音。Yahweh與動詞詞根“是”(to be)有關,在“我是我所是”(出3:14;《和》我是自有永有的)這句話中可以看出。因此,Yahweh的意思是 “我是”(I Am)。
儘管一開始可能並不明顯,但Yahweh(有些書籍會音譯為“雅威”或“雅巍”)這個名字告訴我們關於上帝身份的許多重要事情。首先,它表明耶和華的性情不會改變。我們可以對自己說:“昨天我是X,今天我是Y,也許明天我會是Z,”但我們的創造主不能這樣做同樣的事。昨天祂說:“我是”,今天祂說:“我是”,明天祂還是說:“我是”。祂不會在知識或聖潔方面增長。上帝不能獲得或失去任何屬性(perfections)。祂的性情是無法改變的。祂是沒有改變,沒有轉動的影兒的(雅各書1:17)。重要的是,耶穌也為自己取了這個名字(約8:58),從而表明祂聲稱與天父原為一,因此值得我們敬拜。
“耶和華”這個詞還指出了我們的本質和上帝的本質之間的重大區別。人類和全能者都擁有“存在”(beingness)的屬性,也就是說,我們都存在。然而,我們的存在是派生的(derivative),因為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們並不存在。但上帝是自存的(self-existent):祂一直存在,而且絕不會消失(詩90:2)。
活在上帝面前(Coram Deo)
花點時間思想這些年來你有怎樣的變化。或許你今天比十年前更強壯或更虛弱。或許你在成聖方面得了一些進展,以至於你能快快悔改,樂意去愛。你是不是已經放棄了一些邪情私慾,那些你信主前的生活特徵?雖然我們在能力和性情上會有所改變,但我們的天父卻不會。只有祂為所有的生命提供了一個安全的根基。
偉大的我是
The Great I AM
誠之譯自:
https://www.ligonier.org/learn/devotionals/great-i-am
雖然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特問道:“名又如何?”(What’s in a name?;或譯:名字算什麼?)好像一個人的名字完全不重要,但我們必須牢記,一個人的名字可以是很重要的。我們經常可以從一個人的名字裏瞭解到他的歷史。例如,一個姓氏,如 “木匠”(Carpenter),很可能表明這個家庭曾經是做木工的,即使他們很久以前就放棄了這個行業。
在聖經中,情況也是如此。例如,亞伯拉罕給應許之子取名 “以撒”,因為這個名字有 “笑”的意思,讓人想起他的父母曾因誕下兒子的想法而大笑(創17:17,18:12)。然而,不僅人的名字在聖經中很重要,上帝的名字也揭示了祂的本質。
今天的經文敘述了耶和華在燃燒的荊棘叢中與摩西的相遇。我們的天父聽見祂百姓的哀聲(出2:23-25),就指派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當摩西要求祂揭示自己的名字時,上帝回答說 “我是”(3:1-14)。
“我是”在希伯來語中是Yahweh,也被稱為四字詞(tetragrammaton),因為有四個輔音(יהוה,yhwh)構成了這個短語。這是《舊約》中上帝最神聖的名字,是給立約的人民使用的。耶和華有一個名字,這表明祂是有位格的(He is personal),與人類有真正的關係。
上帝的名字是現在時態;祂說 “我是”,而不是 “我曾經是X,但現在是Y”。我們的價值觀或知識會改變,但耶和華是永遠不變的(雅各書1:17)。祂從來不是前後矛盾的;因此我們可以指望祂對罪人的忿怒和對悔改者的憐憫。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我們的生命和耶和華的生命之間的區別在於祂如何存在。我們是在神裡面生活、動作和存留的(徒17:28)。今天的經文證實了這一點。如果宇宙不再存在,耶和華仍將繼續存在;祂不需要宇宙,因為祂自己支撐著萬物(約伯記34:14-15)。上帝不是視條件而定的(contingent),也不是從別的事物衍生而來的;祂本身裏面就有存在的能力。祂是自存的,祂的生命不依賴任何其他事物。這就是所謂的“自存”(aseity)的教義。
活在上帝面前(Coram Deo)
上帝從不改變,但祂確實與真實歷史中的人互動。祂在一種關係的背景下啟示自己,提醒摩西祂是列祖的上帝(出3:6)。你在一天中是如何思想耶和華的?你在生活中是否覺得上帝是存在的,或者祂對你來說只是作為一種非位格的力量而實際存在?今天,請注意上帝在你的生活中是活躍的,並藉著禱告與祂不停地交談。
【補充閱讀材料】
(一)神對摩西的啟示 摘自《聖經新辭典》
神在燒著的荊棘中向摩西啟示,是最引人注目和令人悅服的聖經事件之一。在開場白之後,神就自我介紹說,「我是你父親的神(Elohim)」(出三6)。這句話即時假設了摩西認識他父親之神的名字。當神宣告要透過摩西的手去釋放以色列人時,摩西表示不願意,而且開始製造藉口。
他問神說,「他們……若問我說,『他叫甚麼(מָה,mah)名字?』我要對他們說甚麼呢?」(出三13)。通常問名字是用代名詞 mi 的。用 mah 字顯示問問題的人希望得到進一步的答案,要答的人解釋那名字的意思或本質。
這解釋了為甚麼神會回答說,「我是即我是」(אֶהְיֶה אֲשֶׁר אֶהְיֶה [‘ehye ‘ăšer ‘ehy]〔譯注:和合本作「我是自有永有的」〕)。然後神說,「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我是』〔譯注:和合本作『那自有的』〕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出三14)。摩西不會因為神這樣回答他而覺得神在宣告一個新的名字,它根本就不是一個名字,它只是摩西原本認識的名字內在的含意。在此,我們碰到的是雙關語,‘ehye 乃是對耶和華一名的解釋。布伯爾(M. Buber)這麼翻譯,“I will be as I will be” 〔譯注:「我將是即我將是」〕。他認為這句話的意思,乃是指向神的應許,祂在拯救他們的過程中,會持續與他們同在,用大能覆庇他們(Moses,頁39-55)。這是這句話的主旨(在英文,這句話聽來高深莫測),是我們可以從以下的話看得出來的:「耶和華你們祖宗的神,就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耶和華是我的名直到永遠」(15節)。首先提到的,是神的名字的全部內容,然後跟著才提到那名字本身。
(二)(摘自《字裡藏珍》)
在火燒的荊棘叢中,神向摩西介紹自己是列祖和他父親(三6)的神(希伯來文是elohim,那一位超人、超自然者)。摩西聽了神的吩咐,又領受了神與他同在的應許(10-12節),就問神當他告訴以色列人「你們祖宗的神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的時候,他們若問「他叫什麼名字?」(13節),他應怎樣回答?從希伯來文的文法,及上文下理看來(參J.A.Motyer:The Revelation Of the Divine Name,17-2l頁),這個問題包含一個要求,就是要神顯明祂的本質,一方面證明這一位向摩西說話的真是以色列的神(參四l一9),另一方面保證祂有能力成就祂所應許的這一件令人難以置信的救贖大工。(名字不單只是一個稱號,也顯露有關這人的一些事實。在以色列的傳統中,這已是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參創十六11,十七5、15,卅6-24,卅二28)就在這個意義上,神回答了摩西,因為祂介紹自己的「名字」是「自有永有的」(1 AMWHO[or WHAT] I AM,我是我所是),簡稱作「自有的」(I AM,我是)(14節)。這一句話如果像修訂本(Revised Version)、修訂標準本(Revised Standard Version),和新國際譯本(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的注腳一樣,譯成未來式的——「我將會是什麼,我必會是什麼」(What I will be,I will be,我將是那將是的)——可能更加正確。無論如何,這個動詞所指的,是一個有動態、有活力的存有,不是靜態和僵化的。神的存有是活動的,而不是休止的;因此,神的名稱宣告了祂無上的自滿自足及完全一致的本質:祂是獨立自主的,祂喜歡作什麼就作什麼,祂隨己意行事,祂所定的旨意和應許,必要成就。因此,祂向以色列發出的拯救應許,令人難以置信,但以色列可以完全信賴祂,祂必定照著所說的去完成。由於這一位應許之神是全能的,祂必成就他自己的話語;祂也是全然可靠的,因為祂是絕對攻無不克的。正如祂透過先知所宣告的:「我要行事,誰能阻止呢?」(賽四三13)神要摩西向那些多疑多慮的以色列人宣告的「名字」其涵義就在此了。「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那自有的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
(三)摘自巴刻著《生命的重整》第二章,神的計劃
聖經所描繪的神並非僅僅一個遙不可及的宇宙建築師,或普遍存在的屬天長者,或一股不具人格的生命力量。神遠勝二十世紀人類腦袋中構想出來的任何代替神的次等形象。祂是永活真神,無處不在,到處積極工作,「至聖至榮,可頌可畏,施行奇事」(出一五11)。祂給自己的名字是耶和華(參:出三14-15,六2-3),不論翻譯為「我是我所是」或「我將是那將是的」(英文譯本為“I am that I am”或“I will be that I will be”;在希伯來文裡兩個意思都有)(譯者注:和合本聖經譯為「我是自有永有的」),都宣告祂獨自存在,自給自足,無所不能,並擁有無限自由。這世界是祂的,為祂所創造,由祂掌管。祂「隨己意行作萬事」(弗一11)。祂的知識和管治範圍遍及最細微的事物:「就是你們的頭髮,也都被數過了。」(太十30) 「耶和華作王」── 詩人一次又一次地以這個不變的真理作為讚美的起始點(參:詩九十三1,九十六10,九十七 1,九十九1)。雖然敵對的勢力肆虐,混亂構成威脅,神始終作王;因此祂的子民必安然無恙。這就是聖經所描繪的神。聖經自創世記至啟示錄一直宣稱的那關乎神的主要信念就是:雖然這世界看來一片混亂,但背後有神的計劃。神的計劃是要藉著基督作中保,使祂的子民漸趨完美,世界得著復興。神本著這個目標去管理人類的事務。人類歷史記載神如何行出祂的旨意。歷史就是祂的事蹟。
(四)摘自巴刻《簡明神學》
神的自我顯現(SELF-DISCLOSURE)
「耶和華是我的名」
神又對摩西說:「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
『耶和華你們祖宗的神,
就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
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
耶和華是我的名,直到永遠,這也是我的記念,直到萬代。」
(出三15)
在現代世界裡,人的名字不過是一個辨識他的符號而已,好像一個數字一樣,改換了也無損。然而聖經上的名字,卻有其背景與源遠流長的傳統;在這傳統裡,人的名字有其意義,說明他是怎樣的一個人。神將祂的名字向以色列顯明,舊約聖經不斷地大書特書此事;詩篇也一再地將讚美歸給神的名(詩八1,一一三1~3,一四五1~2,一四八5、13)。「名」在此指神自己,祂用話語與行為將自己啟示出來。神自我啟示的核心,即為祂的名字——現代學者所用的Yahweh一詞,素來譯作「耶和華」,許多英文舊約聖經譯本則譯為大寫字母的LORD。神授權給以色列,讓他們以此名向神呼求。
當神從荊棘火焰中——這荊棘不斷焚燒,卻沒有焚毀——對摩西講話時,神將此名啟示給他。神一開始就標明祂自己是向列祖守約的神(參創十七1~14);接著,摩西問神,他要怎樣告訴這些百姓神的名字(因為古人認為,只有名字叫得對,禱告才蒙垂聽),神首先說,「我是自有永有的」(或以未來式作「自在自然的」),然後又簡縮為「自有的」,最後自稱為「耶和華(希伯來文作Yahweh,其發音與「自有」相似)你們祖宗的神」(出三6、13~16) 。此名宣告出神永恆的、自存的、自決的、自主的實存——那種超然存在的模式,正是焚燒荊棘所要象徵的。我們可以說,神自己無窮的生命借著這叢三維度的荊棘表明了出來(The bush, we might say, was God’s three-dimensional illustration of his own inexhaustible life.)。神說:「耶和華是我的名,直到永遠。」也就是說,神的百姓應當永遠思念神是那位存活的、掌權的、有能的、不受捆綁的、不受限制的王,正是荊棘火焰所要表明的那一位(出三15)。
後來摩西要求看見神的榮耀(那可稱頌之神的自我顯現;出卅三18~卅四7),而神在回答中如此宣告說:「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出卅四6~7)在荊棘火焰中,神回答了祂怎樣存在的問題;在此祂則回答了祂怎樣行事的問題。神在此所揭示自己所具的基本道德屬性,也常常在後面的經文中迴響(尼九17 ;詩八十六15;珥二13;拿四2)。祂的道德屬性是祂的名字的一部分,也就是說,是祂本性的揭露,為此神要永受稱頌。
最後,神稱自己是「耶和華……名為忌邪者」(出卅四14),以此結束對自己榮耀之道德屬性的啟示。這點強調正回應了祂在第二條誡命裡的禁令(出二十5)。這種忌邪或忌妒是因立約而有的:那是互許愛情者的美德:一邊定意去尊榮對方、服事對方,祂也要求對方對祂完全忠心。
新約聖經借著道成肉身之神子耶穌的言行,將父神的心思、看法、做法、計劃和目的,完全地啟示了出來(約十四9~11;參一18)。主禱文裡的「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太六9)也表達了人的願望:第一位格之神要受所當受的尊榮與讚美,一如我們由祂自顯的榮耀中看出,祂的確是配得稱頌的。神當得到祂的名字所代表的一切尊榮;亦即祂在創造、在天命,與在恩典榮耀的自顯中,所啟示之一切當得的榮耀。
另參:

The Bible Project YHWH (LORD)
https://bibleproject.com/explore/video/yhwh-lord/
The Meaning of Yahweh
耶和華這個名的意思是:我是永遠信實的,我是成就我應許的那位,我是永遠與你同在的;這就是耶和華這個“約名”要表達的:我是你的神,你是我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