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前書簡介

誠之摘自環球聖經公會《聖經新譯本》
一、作者與受書人
作者:彼得使徒。受書人: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亞西亞、庇推尼寄居的人,大概不是單指猶太人,而是猶太人和外族人混合的教會。
二、日期與地點
寫作日期:主後68年。寫作地點:巴比倫。
三、內容剖析
(一)蒙揀選和寄居者
作者稱自己是耶穌基督的使徒,表示這封信是帶有權柄的。他形容讀者為「那分散……寄居的人……蒙揀選」(1:1~2),跟書末稱羅馬教會為「在巴比倫與你們同蒙揀選的教會」(5:13)起首尾呼應之效,突出了這書重要的主題:蒙揀選和寄居者。尤為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描述受書人所用的三個短語,說明信徒得蒙救贖,是父神、聖靈和耶穌基督共同的工作。
(二)盼望的根基:救恩
在頌讚的禱告中(1:3~12),作者稱頌神救贖恩典的偉大,信徒雖然如今經歷苦楚,但這並非來自神的懲罰,反而表明他們是有信心的群體。
(三)得救的表現:聖潔生活
作者勸勉信徒在三方面過聖潔的生活(1:13~2:10):第一,跟過往放縱的生活決裂(1:14~16);第二,親愛教會的人,實踐神的道,因神的道是生命成長的動力(1:22~2:3);第三,將神子民群體建基於基督的獨特地方表明出來。又以舊約經文,強調神子民群體的獨特身分(2:4~8)。這彌賽亞的群體,就好像祭司的群體一樣,以善行為祭,宣揚神的美德。他們就是神的殿,有神的同在和榮耀。
(四)客旅的生活。
接著的段落(2:11~4:11)闡釋信徒身為蒙神揀選的子民,在世上是客旅和寄居的,在不信的社會中,甚至是敵視基督教信仰的社會中,通過順服(2:13~3:12)、為義受苦(3:13~4:6)和彼此相愛(4:7~11)的生活,跟社會不同人士交往。
(五)苦難與榮耀
作者在最後的段落(4:12~5:11)不斷重複信徒經歷受苦降卑和榮耀高升這種吊詭的狀況。這包括四方面:第一,針對為基督的名受苦的信徒,強調神的同在,將來必為他們平反。他們要信靠那創造生命的主,將自己的生命交託給祂(4:12~19)。第二,針對教會的長老,指出他們若忠心到底,必得榮耀的冠冕(5:1~4)。第三,引用箴言第三章34節(5:5)說明降卑和升高的原則(5:6~7)。第四,最後勸勉讀者要謹守警醒,以信心抵擋魔鬼,最終必能得享神永遠的榮耀(5:8~11)。全段勉勵信徒以「為主受苦」為喜樂,這樣就必享有神在基督裡所賜予的力量,並得著進入祂榮耀國度的福氣。
(六)卷末問安語
作者推薦忠心的西拉,並重申這信勸勉的內容,最後以問安結束。
四、與舊約的關係
本書指出舊約是作者教導新約信徒的基礎(4:11),然而整個舊約,要通過基督救贖事件來作新的詮釋,例如:
(一)新約時代,蒙神揀選作祂的子民再不是根據種族,而是他們跟基督的關係。不論舊約或新約,神的子民同是蒙揀選的族類、君尊的祭司和聖潔的國民(2:9;出19:5~6)。基督徒雖然以往是在神的約之外,現在卻是屬神的子民(2:10;何1:9、10,2:23)。
(二)基督雖是被人所棄的房角石,卻是神揀選、看重的(2:6~8;參賽8:14,28:16;詩118:22)。基督是以賽亞書描述那受苦的僕人(2:22;賽53:9),也是新約信徒受苦的榜樣。
(三)彼得認為挪亞一家八口,藉著方舟經過洪水得救的事蹟(創7~9章),預表新約的人藉著耶穌基督復活,通過水禮而得救(3:20~21)。
(四)舊約的聖殿已由作為靈宮的新約神子民的群體取代。不但如此,舊約祭司的制度同樣被取替,新約神子民的群體也是祭司的群體,獻上的祭,並非舊約獻祭制度中物質的祭,而是屬靈的祭,即人的義行(2:4~5)。
五、大綱
A 卷首問安語(1:1~2)
B 蒙神揀選成聖作屬神的子民(1:3~2:10)
a 祝頌(1:3~12)
b 蒙神揀選的神子民新生活的樣式(1:13~2:10)
C 神子民在世作為客旅的生活(2:11~4:11)
a 總括性的勸勉(2:11~12)
b 順服的生活(2:13~3:12)
c 為義受苦的生活(3:13~4:6)
d 彼此相愛的生活(4:7~11)
D 末世基督徒面臨的試驗:苦難與榮耀(4:12~5:11)
a 火的試煉之後有神的審判(4:12~19)
b 長老的事奉:為基督同受苦難及得著榮耀冠冕(5:1~4)
c 在群體中相處之道:自卑與升高(5:5~7)
d 暫受苦難後必得榮耀(5:8~11)
E 卷末問安語(5:12~14)
六、讀經提示
(一)留意彼得認為信徒有甚麼身分和角色。這些身分和角色如何影響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態度?
(二)信徒不屬於這世界,但活在這世界,彼得教導信徒應如何跟人交往?
(三)本書教導信徒如何面對由不信社會而來的壓力和迫害?妥協?抗爭?
1 Peter
Introduction
The readers of the apostle Peter’s first letter were confused and discouraged by the persecution they were encountering because of their faith. Peter exhorted them to stand strong, repeatedly reminding them of Christ’s example, the riches of their inheritance in him, and the hope of his returning again to take them to heaven. He explained how Christians should respond when they suffer because of their beliefs. Called the “apostle of hope,” Peter’s primary message is to trust the Lord, live obediently no matter your circumstances, and keep your hope fixed on God’s ultimate promise of deliverance. Suffering is to be expected, but it is temporary and yields great blessings for those who remain steadfast. Peter wrote this letter in the mid-60s A.D.
One thought on “彼得前書簡介(環聖新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