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ETER Study 1~8
彼得前書 共8課
引言
這卷書信由極早的外證都證明是使徒彼得親筆寫的。彼得寫這卷書信時是「在巴比倫」(五13)。似乎最後當這說法是指羅馬。寫信的日期可能是主後63年。
這卷書是寫給「分散……寄居」在小亞細亞的人。但是,彼得雖然作受割禮之人的使徒,而且,「分散」一詞通常是用於分散在列國中的猶太人,但這封信裏面有清楚的證據,表明其讀者至少也包括了那些歸主的外邦人(一14,二9、10,四3、4),他們被稱為分散在外邦的屬靈上的以色列人。
這卷書具有雙重的目的:要安慰並鼓勵實際受逼迫或受恐嚇的基督徒。並且勸他們,愈是因為這種危險,愈是要過聖潔的生活,並持守榮耀的盼望。苦難的問題,特別是神的子民的受苦,乃是約伯記的主題,而且我們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在以賽亞書和約翰福音中都有亮光。在這卷書信中,正如在約伯記中一樣,它是最重要的問題,而且在這裏我們對約伯從絕望中所發出的疑問能找到卓越而又令人滿意的答覆。例如,請將伯十與彼前一6~9作一比較。彼得掌握了這問題的鑰匙,而約伯卻沒有。他知道一個無罪者曾受苦而死,親身在木頭上擔當了我們的罪;這樣,那不應受的苦難都有祂榮耀的光輪圍繞著,而且以正確的態度忍受苦難,就是跟隨救贖主的腳蹤而行。抑有進者,祂的復活以及在天上的加冕(一21,三22),都證明在神的旨意中受苦,是引致某種永恆的報償。
綱要
一1、2 | 序言 |
一3~12 | 信徒縱使在世受苦,卻有榮耀的命運和現在的喜樂。 |
一13~21 | 因此他應該聖潔,牢記他是用什麼代價被贖出來的。 |
一2~二3 | 作屬神選民的特權。 |
二4~10 | 神所賜給他的新生命之表現,根源及食糧。 |
二11~17 | 論基督徒公民。 |
二18~25 | 論基督徒奴僕;在受到虐待時,應記取我們的救贖主基督的榜樣。 |
三1~7 | 論基督徒夫婦。 |
三8~12 | 論基督徒社會;如何共同生活。 |
三13~四7 | 對於處在敵意世界中的基督徒做進一步的指導和忠告,並用基督的榜樣加強此一訓勉。 |
四8~19 | 要在愛中相交,為榮耀神而使用祂的恩賜,耐心地忍受逼迫。 |
五1~4 | 論牧養的職責:對作長老者的勸勉。 |
五12~14 | 信末的問安。 |
另參:聖經詞條:彼得前書的神學(Peter, First, Theology of)
□Study 1 1 Peter 1:1~12 (2.5.24)

研經題目:
1. 基督徒所指「救恩」是什麼意思?它是怎樣預備的呢?它提供了什麼益處?要充份地享有它,就必須有哪一種認識和反應呢?
2. 當基督徒遭受「百般的試煉」時(6、8節),他們怎能「有說不出來……的大喜樂」呢?彼得在3~9節中,列舉出喜樂的原因是些什麼呢?
3. 在10~12節中,對於:(a) 眾先知的工作,(b) 聖靈的工作,(c) 傳福音的人的工作,投下了什麼亮光呢?他們共同的志趣和所關心的是什麼呢?你也是那樣嗎?
注:
2節。「蒙祂血所灑」:這是指一切來到寶血之下的人,指基督的新約(new covenant)得到正式的認可,並指個人有分於它的福氣及要求。比較出廿四7、8;來九19~22,十二24,十三20、21。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1-2 序言。彼得表明自己是本書信的作者,指明讀者所在何處(見 “導論:寫作目的、緣起和背景”),祝願他們有恩惠和平安。從神學角度來看,這個序言很有分量,彼得稱呼讀者是蒙揀選、在世寄居的信徒,已成就的救恩是聖父、聖靈和聖子工作的結果。
1:1-2a 彼得自稱使徒,是耶穌基督授權的使者(見羅1:1注)。本書信的讀者是那分散在……寄居的……被揀選(《和修》“被揀選,分散在……寄居的人”)。彼得在這裏不是指字面意義上的寄居(參1:17,2:11)。信徒不認同現今邪惡世代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卻盼望那即將來臨的新世界,那裏有他們真正的家,那時他們要得著最終的產業。信徒是上帝所揀選、在世寄居的人,是上帝的選民,正如《舊約》中以色列人被揀選成為上帝的百姓一樣(申4:37,7:6-8;詩106:5;賽43:20,45:4)。讀者主要是外邦人,彼得清楚教導他們,耶穌基督的教會是新的以色列,上帝的新選民。彼得發現,雖然 “分散”(希臘原文diaspora)這個詞通常用於描述猶太人散居世界各地的情況(申28:25,30:4;尼1:9;詩147:2;賽49:6;耶15:7,41:17;另參約7:35;雅1:1;徒2:9-11注),但教會分散到世界各地的情形也與此相似。有些解經家認為,這些經文表明教會好比以色列,但這些舊約預言的最終應驗,主要是關乎未來的以色列民族,而不是教會。這種觀點也適用於1:22~2:10注、2:9注和2:10注。
1:1-2 問安。這卷書以書信的形式,從作者的名字開頭,並向書信的原始讀者問安。這是希臘羅馬世界傳統的私人信件形式。然而,在這裏,彼得用深刻的基督教內容,豐富了問候的內容。彼得的受信人是上帝的選民(即被揀選的),在世寄居的(NASB:以客旅身份寄居的,those who reside as aliens),他們分散在所列出的五個羅馬省分。五旬節那天,當彼得傳道時,這個地區的一些人就在耶路撒冷(徒2:9-11)。然而,所有的基督徒都是這個世上屬靈的寄居者,因他們作為上帝的兒女的新生活是由世俗社會不一定認同的原則和價值觀塑造的。 在舊約中,以色列被指定為上帝的選民(申4:37,7:6-8,詩106:5;賽43:20-21,45:4),但彼得確認他的基督徒讀者為上帝的選民,顯示出上帝的工作從舊約到新約時代的連續性。由於彼得主要是對外邦基督徒說的,所以他含蓄地宣稱耶穌基督的教會是新以色列,由猶太人和外邦人的基督信徒所組成。“分散的”(希臘文diaspora)也有同樣的說法。雖然這個詞在舊約中曾被用來描述猶太人被趕散(申28:25,30:4;尼1:9;詩147:2;賽49:6;耶41:17;參約7:35;雅1:1),但彼得看到了一個平行的說法,即教會是字面意義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BTSB)
“蒙揀選的寄居客“一詞是彼得信息的重點:首先,讀信者是”寄居客“,是就其屬靈意義而言,而非屬世意義(因不容置疑地,許多讀信者可能一輩子都未曾離開過家鄉)。他們真實的家鄉原在天上(參腓3:20),世上生活都不過是暫時的。第二,他們是”蒙揀選的“寄居客,他們被宇宙君王挑選出來作自己的子民,叫他們受保護,將來更要住在天國中。(丁道爾)
1:2 彼得讚頌三位一體上帝拯救祂百姓的作為。在希臘原文中第1節沒有動詞,第2節是描述性短語,用來修飾第1節的蒙上帝揀選在世寄居的人。他們因為上帝的先見(《和修》“預知”)而成為祂的百姓。這不僅指上帝預知這些人是屬於祂的,也指祂預先把聖約的慈愛傾注在他們身上,預先命定他們屬於祂(參羅8:29)。藉著聖靈得成聖潔,可能指歸信基督,或指基督徒生命日漸成長,也可能兼指兩者。聖靈將上帝的百姓分別出來,使他們進入聖潔的國度。信徒如今在上帝面前有聖潔、公義的地位,在生活中漸漸活出真正的聖潔。以致順服耶穌基督,可能有兩重含義:(1) 基督徒承認耶穌為王,悔改歸信基督(羅10:9;參1:22);(2) 上帝在基督徒生命中的旨意是要他們順服基督。蒙祂血所灑,指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贖工作,祂洗淨信徒的罪,正如在舊的約中,上帝藉著祭牲的血除掉以色列民的罪(參出24:3-8)。在彼得看來,信徒 “蒙基督的血所灑”,是指他們藉著基督的血與上帝立約(類似出24:3-8),或是指他們藉著基督的血得到潔淨(成聖);也可能這兩種意思都有(類似利14:6-7;參詩151:7;約壹1:7)。
1:2 照父上帝的先見被揀選,藉著聖靈得成聖潔,以致順服耶穌基督。神的三位一體都參與了對神的選民的救贖。彼得用聖約措詞(參出24章;可14:24),把他的讀者描述為那些蒙揀選的人,即 (1) 靠著神的預知,(2) 通過聖靈的成聖之工,以及 (3) 順服由耶穌的血所封印之聖約的人。上帝根據祂的預知,不僅揀選了選民(羅8:29;弗1:4),而且在創造世界以先就揀選了基督作為獻祭的羔羊(第19-20節)。信徒蒙揀選是透過聖靈的工作實現的,聖靈吸引人相信基督,印證他們的救恩,並賦予他們能力過敬虔的生活。聖靈並沒有呼召人們去追求某種普遍的靈性;祂呼召他們進入並生活在由耶穌的寶血所立的聖約中。(BTSB)
“照著……的先見”,原文為kata prognōsin(NASB:according to the foreknowledge)。“先見”的相關動詞為“預知 ”,不但指神預先知道一項事實(例如,神預知讀信者將是被揀選的小亞細亞的寄居客),也指神以親切、慈愛,以及為父的態度了解各人(羅八29,十一2;彼前一20;並參約十14;林前八3;提後二19;以上三節提到的“認識”。誠之按,另參創十八19,耶和華“眷顧”亞伯拉罕,新譯本譯為“揀選”;耶一5,上帝在腹中就“曉得”耶利米)。所以,“照父神的先見”,意思就是“照父神在創世以先,就對你們產生的關懷”。……“照著父神的先見”一詞很自然成為對讀信者特徵的描述。也就是說,他們照父神的先見,成為散住在本都、加拉太等地被揀選的寄居客。這意味神在創世以先便早就知道下列諸事要發生:他們要作寄居客,他們要享受神選民的特權,以及他們必須在本都與加拉太的惡劣環境下生存。神既早已知道這些事要發生,所以(我們可以下結論)父神是帶著對祂子民的關愛而容讓這一切事成就。父神的先見充滿了對選民的安慰。……前面所說:照父神的先見,指的是從前的事。藉著聖靈,得成聖潔指的是今世的事。順服耶穌基督,又蒙祂血所灑則代表從今直到永遠不變的事實,也是盼望的目標……若說“藉著聖靈,得成聖潔”一語並非形容“被揀選”,而是形容當時讀信者的特徵,這樣就叫人容易懂了。彼得的讀者當時是“活在聖靈叫人成聖的工作中”(en agiasmo pneumatos),而他們的身分是“散住各地為神揀選的寄居客……” 以致順服耶穌基督代表神賜給這些讀者的生活目標。這些讀者既是生活在本家本鄉“蒙神揀選的寄居客”:他們的生活就應該“朝向”(eis)更加順服基督的目標前進(參,弗二10;帖前四3;約十四15)。這是父神的計劃,也是聖靈不斷加添力量鼓勵信徒達到的目標,好叫基督最終得到榮耀,成為神所高舉的偉大救主,也是統治萬邦的主。(丁道爾)
1:3~2:10 寄居者蒙召得著救恩。信靠基督的人應當為上帝所應許的救恩稱頌祂,在日常生活中活出上帝的救恩。
1:3-12 頌讚救恩。彼得在書信正文開頭就稱頌上帝的作為,上帝賜給信徒新生命,保證他們將來必得榮耀(3-5節)。信徒在患難中大有喜樂,因為患難使他們得潔淨(6-9節)。基督徒知道《舊約》中所有指向基督的預言都已一一應驗(10-12節),他們都是有福之人。
1:3-12 為活潑的盼望讚美上帝。彼得在信中首先讚美上帝,因為救贖始於天父對墮落人類的愛和憐憫。在接下來的幾節經文中,彼得列舉了凡對耶穌基督有信心的人所得到的祝福。(BTSB)
1:3 救恩是出於上帝的憐憫、恩典和主權,祂奇妙地賜給罪人新生命(重生了我們,參23節)。有些解經家認為,彼得可能將 “重生” 與藉耶穌基督從死裏復活聯繫起來,表明人可以重生,因為上帝認定那些信靠基督的人已經在基督的復活中與祂聯合(參羅6:4;弗1:19-20,2:5-6;西3:1)。有些解經家認為,彼得可能將復活與信徒活潑的盼望(《和修》“活的盼望”)聯繫起來,因為盼望緊隨復活。按照第二種理解,基督徒的盼望就是他們將來的復活。信徒對未來的盼望堅定不移,因為基督的復活就是他們將來復活的保證。
1:4 第3節的 “盼望” 被描述為基業,在《舊約》中,“基業” 通常指應許之地和以色列民在其中居住的地方(民32:19;2:12,12:9,25:19,26:1;書11:23;詩105:11),同時也預表更大的基業,就是上帝為新聖約的選民存留在天上的基業。不能朽壞,沒有任何事物能損毀或破壞那穩固的基業。
1:5 在上下文中,救恩是在進一步說明第3節的 “盼望” 和第4節的 “基業”。彼得鼓勵讀者思想到末世要顯現的救恩。他們將來必得這救恩,因為上帝必用祂的能力保守他們,堅固他們的信心,直到世界的末了。
1:6-9 受苦是基督徒生活的一部分。有些人認為,防止壞事發生是上帝的責任,而這種期望往往會落空。接受基督教信仰並不能為人類生存中常見的痛苦提供保險。在某些情況下,宣認對基督的信仰可能會帶來苦難。而上帝期望祂的子民遭受某種形式的苦難——當苦難是避免犯罪所必需的時候。(BTSB)
1:6-7 彼得知道小亞細亞信徒的處境,他們有憂有喜,正遭受百般的試煉。暫時指他們在承受將來的救恩之前,在地上的一生。在希臘原文中,“在百般的試煉中” 前面有 “必須” 一詞(見《和修》),指上帝定意要祂百姓承受這些患難,為要試煉他們的信心,以顯出這信心是真實的。這樣的信心會帶來極大的賞賜,到了耶穌基督顯現(再來)的時候,基督徒必與基督同享尊貴和稱讚。
1:8-9 信徒不是要等到將來清楚地看見耶穌顯現的時候(7節),才會有喜樂。即便在今天,跟隨耶穌的人愛祂、信祂,也會有說不出來的大喜樂。最終的結果是上帝的救贖工作完全成就,那就是永恆的救恩。
1:10-11 儘管《舊約》的眾先知不知道自己所預言的事情何時應驗,但他們確實預言了基督將會受苦,然後得榮耀(見《聖經文集》中的《聖經概述》)。基督的靈就是藉著眾先知說話的聖靈。
1:11 基督的靈。基督教不是一個新的、後起的宗教,而是上帝從一開始就計劃的高峰。因為正是基督的靈默示了《舊約》先知,如以賽亞(如賽52:13~53:12),當他們預見到“彌賽亞受苦難,後來得榮耀”。彌賽亞受苦是貫穿聖經的一個主題(例如、 詩22;亞9:9-10,13:7;太16:21-27,17:22-23,20:18-19;路24:26、46;約2:19;徒3:17-21;腓2:5-11;提前3:16;參路9:26,21:27),這是這封信中關於耶穌基督最突出的一點(18-21節;3:17-22,4:12-16,5:1、4、9-10)。那些跟隨基督腳蹤的人(2:21)也應該期望為他們對上帝的順服而受苦,但在受苦之後,他們要像耶穌一樣進入榮耀。知道未來的盼望是確定的,任何目前的苦難都會變得更容易忍受(3:21-22)。(BTSB)
1:12 基督徒領受了極大的福氣,因為舊約先知所傳講的一切事,不是為自己,乃是為你們(《和修》“所服事的不是自己,而是你們”),這裏的 “你們” 指新的約的信徒。天使也願意(《和修》“天使也都切望”)完全明白上帝所成就的事情。基督徒在所領受的好消息中,已經聽到這福音。
1. 基督徒所指「救恩」是什麼意思?它是怎樣預備的呢?它提供了什麼益處?要充份地享有它,就必須有哪一種認識和反應呢?
答:救恩是指基督徒得贖之後所要得到的一切福氣。不過,廣義而言,可以指得救的整個過程,即所謂的“救恩次序”,包括揀選(預定)、呼召,重生,信心與悔改,與基督聯合,稱義,成為神的兒女,成聖,堅忍到底,得榮耀。狹義而言,如同彼得前書這裏,似乎是指基督再臨顯現時的最後得榮耀,在末世才會完全顯現的福氣。這個福分是藉著父上帝的先見(預知、預愛)、揀選而預備的,其益處包括被分別出來(成聖),以至於順服耶穌基督(以此為目標),並蒙祂的寶血所灑(得潔淨、確認聖約),得著重生,蒙上帝保守,得著天上的基業,也就是在末世要顯現的“救恩”。要充分享有這份救恩,就必須藉著信心認識耶穌基督,勝過一切試煉,堅忍到底。
2. 當基督徒遭受「百般的試煉」時(6、8節),他們怎能「有說不出來……的大喜樂」呢?彼得在3~9節中,列舉出喜樂的原因是些什麼呢?
答:基督徒的喜樂不是由周遭環境所決定的,而是由信靠耶穌基督而來的,這種喜樂的原因是:1) 知道自己已經蒙上帝揀選,2) 得以成聖而順服耶穌基督, 3) 已經有聖約的確據、蒙潔淨(蒙祂的血所灑),4) 得了重生,5) 並且將來會得著為我們留存在天上的基業,未來得榮耀,因此可以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
3. 在10~12節中,對於:(a) 眾先知的工作,(b) 聖靈的工作,(c) 傳福音的人的工作,投下了什麼亮光呢?他們共同的志趣和所關心的是什麼呢?你也是那樣嗎?
答:《舊約》的眾先知已經預先說我們會得著這救恩,這是經過他們詳細考察過的,因他們早已預言基督(彌賽亞)將要受苦,後來要得榮耀(復活、升天、坐在父上帝右邊、將來必要再臨審判)。聖靈的工作是重生上帝的選民,使他們成聖,保守他們的信心,使他們順服耶穌基督,過信心得勝的基督徒生活。傳福音者的工作是靠著聖靈宣講基督的位格和工作,包括祂為何是彌賽亞,為選民如何受苦,將來要如何得榮耀。這也是我的志趣與關切的。
Exo 24:7-8 又將約書念給百姓聽。他們說:耶和華所吩咐的,我們都必遵行。 (8) 摩西將血灑在百姓身上,說:你看!這是立約的血,是耶和華按這一切話與你們立約的憑據。
Heb 9:19-22 因為摩西當日照著律法將各樣誡命傳給眾百姓,就拿朱紅色絨和牛膝草,把牛犢山羊的血和水灑在書上,又灑在眾百姓身上,說: (20) 「這血就是神與你們立約的憑據。」 (21) 他又照樣把血灑在帳幕和各樣器皿上。 (22) 按著律法,凡物差不多都是用血潔淨的;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
Heb 12:24 並新約的中保耶穌,以及所灑的血;這血所說的比亞伯的血所說的更美。
Heb 13:20-21 但願賜平安的神,就是那憑永約之血、使群羊的大牧人我主耶穌從死裡復活的神, (21) 在各樣善事上成全你們,叫你們遵行他的旨意;又藉著耶穌基督在你們心裡行他所喜悅的事。願榮耀歸給他,直到永永遠遠。阿們!
LikeLike
Study 1 1 Peter 1:1~12 (2.5.24)
1. 基督徒所指「救恩」是什麼意思?它是怎樣預備的呢?它提供了什麼益處?要充份地享有它,就必須有哪一種認識和反應呢?
* “救恩”就是指耶稣基督亲自用祂完美无罪的生命为我们的罪付上代价,使基督徒可以凭此代价被上帝看为无罪的义人,被上帝接纳、免除审判。
* 这救恩是上帝在创世以前就预定要施行的。
* 这救恩的益处就是我们被上帝赦免,不再被定罪被审判,并且成为上帝的儿女,可以在将来与上帝永远同在。
* 要享有这救恩,我们就必须认识主耶稣为成就这救恩所做的一切,并且用信心接受,把感恩颂赞和真诚的爱献给主耶稣。
當基督徒遭受「百般的試煉」時(6、8節),他們怎能「有說不出來……的大喜樂」呢?彼得在3~9節中,列舉出喜樂的原因是些什麼呢?
* 因为基督徒有属天的盼望,虽然现在用肉眼看不见,但爱耶稣的心因为相信祂就会确信盼望的真实,所以心里有说不出的大喜乐。
* 喜乐的原因:我们被重生、有活泼的盼望、天上的基业、被上帝保守、信心被试验就更可贵、爱耶稣、信心的果效。
在10~12節中,對於:(a) 眾先知的工作,(b) 聖靈的工作,(c) 傳福音的人的工作,投下了什麼亮光呢?他們共同的志趣和所關心的是什麼呢?你也是那樣嗎?
* 先知的工作:寻求考察,而且是考察他们心中的圣灵,于是预言耶稣基督的救赎大工。
* 圣灵的工作:在先知心里动工,让先知了解上帝的计划;在使徒身上做工,让他们传福音。
* 传福音的人:靠圣灵的引导和能力传福音。
* 他们共同的目标就是把上帝的福音传给人,使接受福音的人得救。
* 我常常为自己传福音没有果效而灰心丧气
Like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