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s Predestination and Reprobation
誠之摘編自《神學入門》,史鮑爾著,姚錦燊譯,更新傳道會,156頁。

每個錢幣都有背面,揀選的教義亦然。揀選只說明上帝的預定較廣的一面,它的背面則是上帝的棄絕。上帝說祂愛雅各,惡以掃,我們該怎樣理解上帝的這種恨惡呢?
預定是雙重的。不接受雙重預定論的人,不是認為上帝預定要揀選每一個人,就是認為上帝沒有預定要揀選或棄絕任何人。但由於聖經清楚教導,揀選是預定的,並且否定普救論,所以我們的結論是,上帝的預定是雙重的,它同時包括了揀選與棄絕兩方面在內。如果我們真正相信聖經上的話,就無可避免地要承認雙重預定論。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該怎樣理解雙重預定論。
有些人認為雙重預定論的兩面皆有相同的造成原因,即上帝使被棄絕的人無法信祂,也使蒙揀選的人能信祂。我們稱這種看法為積極揀選-積極遺棄預定論(positive-positive predestination;誠之按:原譯作「參預-參預預定論」)。
積極揀選-積極遺棄預定論認為,上帝是以正面且積極的方式,介入蒙揀選者的生命,在他們心中動善工,使他們能相信。同樣地,對被棄絕的人來說,上帝則在被棄絕者心中動惡工,主動地使他們不能相信。這觀點一般被稱作「超加爾文主義」(hyper-Calvinism;或譯為極端加爾文主義),因為它超越了加爾文、馬丁路德和其他改教家的看法。
而改革宗的雙重預定論是積極揀選-消極遺棄(編按:positive-negative,原譯作「參預-忽略」)的方式。對於蒙揀選者來說,上帝積極且主動地在他們靈魂中動善工,賜他們得救的信心。上帝單方面重生了蒙揀選者,並保證他們得救。至於那些被棄絕者,上帝並沒有在他們心中動惡工,或攔阻他們相信(誠之按:或者說,他們本來有信心,但是上帝把這個信心澆熄、掐死了)。上帝只是略過他們,任憑他們活在自己的罪行中。根據這種積極揀選-消極遺棄預定論之看法,上帝對蒙揀選和被棄絕者所施的作為並不是對稱的,但二者的最終結局卻是對稱的;上帝所略過的人將有終極的滅亡,正如蒙揀選的人將有終極的救恩,結局都是一樣的確定。
預定論的問題,與聖經的一些記述有關,例如上帝使法老的心剛硬。聖經說到上帝使法老的心剛硬,這是無庸置疑的,但問題是上帝怎樣使法老心硬呢?馬丁路德認為,這是上帝消極而非積極的一種作為;上帝並沒有在法老心中創造任何新的罪惡,因為法老心中已有足夠的邪惡,使得他在每件事上拒抗上帝的旨意。上帝若要使人心硬的話,惟一需做的事,就是不在他身上施予挽回的恩典,讓這人在自己的邪惡衝動中自行其是。這也正是上帝對待那些在地獄裏沉淪者的作法,祂任憑他們留在自己的邪惡中。
此外,上帝究竟怎樣惡以掃呢?這有兩種解釋。一種是不把惡字視為上帝對以掃的負面感情,而將之解釋為欠缺救贖之愛。至於上帝愛雅各,則是說,上帝使雅各成為可接受祂白白恩典的對象。上帝賜雅各所不配受的福分,而以掃卻沒有得到這種福分,從這角度看,以掃便是上帝所惡的。
第一個解釋看來較有說服人的意味,免得人指控上帝也會恨惡人。第二個解 釋是說上帝真的厭惡以掃,加強了惡字的意思。這個解釋認為以掃在上帝眼中是可憎的,沒有值得上帝愛的地方,本是個當遭毀滅的器皿,只配盛載上帝的忿怒和聖潔的恨惡。該選擇哪一種解釋,只好由讀者自己去決定了。
總結
1. 預定論是雙重的,有兩面的內容。
2. 有人認為,上帝要對人的蒙揀選和被棄絕負同等的責任。這是超加爾文主義看法的特點 。
3. 改革宗認為雙重預定論是一種積極揀選-消極忽略的方式。
4. 上帝是消極而非積極地使法老的心剛硬。
5. 聖經中所說的上帝惡以掃,可指上帝沒有賜予以掃恩典的福分;亦可指上帝厭惡以掃,把他當作應遭毀滅的器皿。
思考經文:
出7:1-5;箴16:4;羅9章;弗1:3-6;猶4節
一个有关“上帝的預定與棄絕(Sproul)”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