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與天國》六、伊甸園中顯示的天國

第六章 伊甸園中顯示的天國 The Kingdom Revealed in Eden

創造

  創造不應被視為一個聖經的「故事」。神是創造者而人是被祂所造的事實,正是理解神的國這基礎的開頭。我們談到神的主權時,所指的是祂的王權,那是絕對和不讓步的王權。受造物因其本質而被規限在神完美法規的範疇之內。神藉著祂話語的能力造出萬物(彼後三5),顯示出祂作為創造主,有統管萬物的權力。惟有在神管治的範疇之內,創造物才能完美地生活。

  神的創造告知我們神的真實就是一切,神的真理就是一切。在神的話和意旨以外,別無他物。故此,人可以由創造的意義寫出許多,以基督徒的角度來看教育、政治、經濟、家庭生活、道德價值或科學研究的書。若我們相信神是創造者,就不會將世界割裂為屬靈和屬世兩部分。所有事物都靠賴神創造性的話語而存活的事實表示,神的話語必然是用來判斷人的對錯。因此,創造是基督教聖經權威的教義的根基。十九世紀傳道人司布員對聖經權威的評語(「為聖經辯護?我寧願為獅子辯護!」)既出色又恰當。然而,我們同樣需要記著神的話語與人類(這個創造物)理解真相的能力兩者之間的關係——人不可能拿一個袋裝閃光燈照射太陽去證明太陽是真的!(註1)人類自我中心的理由的微弱亮光,並不可能完全盛載神話語的真理。我們應按神話語創造的事物去解釋那些事物。

人擁有神的形象

  甚麼是「我們的形象」(創一26)?神按祂的形象造人,並賦予人管理各樣創造物的權柄(創一26f)。有學者認為這種人的管治(在創造中他的管理功能)就是神的「形象」。其他的則指出按神形象被造的人包括了男性和女性,因此,「形象」可能指男與女的關係而言,特別是在丈夫和妻子性的聯合上完全流露出來(創二24)。假如這階段聖經並沒有清楚界定人裏面的神的形象,聖經會稍後指耶穌基督為神真正的形象。這階段要注意的基本重點是:(i)人是獨一無二的,因他是創造的巔峰,並有神的形象;(ii)人這個創造物全賴神而存活。

伊甸園——花園天國

  創造談及帝王,而伊甸園則論及神的國。在前一章我們已知道神的國(新約的名詞)完全是一個聖經觀念——天國的概念支配了全本聖經的內容。這模式是從伊甸園開始建立的。在那裏我們見到神的子民(無罪時候的亞當和夏娃)、樂園(神為祂的子民所預備的最完美環境),及祂話語所展示的統治。神是滿有權能的王,定下了自由的界限:「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創二16~17)因為這是天國,王不會受到子民的挑戰。若創造物試圖篡奪創造者的位分,而拒絕祂的法則:「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二17)創造者與創造物、統治者與子民之間完美的關係就不可能存在了。

  伊甸園的敘述並沒有告訴我們神的國的每一件事,它卻提供了理解天國本質的主要架構:

  神的子民(亞當和夏娃)

  在神的地方(伊甸園)

  接受神的管治(神的話語)

  這模式正是神在所有行動中的目標,且一次又一次地出現。正如它在創造時一樣,它也會在救贖過程之中,帶來新的創造。與反叛的亞當沒有分兒的那棵生命樹,在啟示錄二十二章新耶路撒冷的描述中出現(比較創三22與啟二十二2);或在啟示錄二章7節,約翰對聖徒得勝的預言中出現(「得勝的,我必將神樂園中生命樹的果子賜給他吃。」),都不是偶然的。

人的墮落

  正如創造一樣,墮落的意義和結果是容易了解的。如果神的創造萬分重要,那麼,因著人單方面宣告獨立,墮落更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蛇的試探直截了當:「神豈是說………?」這起初對神權威的質疑,帶來了對真理的否認:「你們不一定死。」(創三1~4)結果是亞當夏娃拒絕神的法則,且在其辯護的行動中,顯出他們是頗傲慢和獨立的。

  神不可能一面忠於自己,一面又忍受創造物的罷免。故此,審判便是徹底的、無可避免的了。神說:「你吃的日子必定死。」而人真的死了。雖然肉體死亡的自然跡象不是即時的,但這並沒有抹殺人類死亡的事實。死的人是人,就是那些拒絕神國的人。死人是伊甸園外的人。

神的主權與神的國

  我們在這裏要分辨神絕對的主權和神的國。人,甚至是魔鬼,無論他們怎樣力拒神統治的權能,也不能逃避它。最後,所有反叛者都要被逼臣服於神的統治之下。但按聖經所啟示的,神的國是神統治的範圍,在那裏,祂的創造物甘願服從公義的法則。神統治的法則是宇宙性的,但神的國卻不是。既然有天堂,當然就有地獄;有黑暗的世界,也就有光明的天國。

  在現階段,雖然新約的內容擴充了死亡的意義,暂且沒有需要用新約的內容,來補充創世記中人類墮落時死亡的記載。聖經會詳細說明創世記所提供的架構。在人類的墮落中,兩個矛盾的因素——神公義的審判與神那難以相信的恩典,是不能分割的。

審判

  首先,審判包含了神與人之間關係的破裂。這可從人被逐出伊甸園一幕清楚看見。再者,這也是男女間關係的破裂,以致男女完美的和諧變成敵視和控訴(創三12、16)。此外,這是人與環境間關係的破裂,因為物質的世界不再受人的管治(創三17~19)。「破裂」一詞並不是意圖減弱死亡這懲罰的嚴重性。在天國之外的人不單只在死亡的懲罰下,他實在是死的。死亡的真義是指人與天國美好的關係割裂。自主的人是否認神的,所以他同時也是否認生命的,墮落的人在屬靈上是死亡的。在伊甸園外,別無他途。人選擇了叛逆,所以被其抉擇所束縛。亞當的後裔也無選擇可言,亞當在伊甸王國的墮落,代表了全人類的墮落。所有人都在這園外出生,所以每個人都天生反叛,安求離開神而自主和獨立。人類歷史和聖經都顯示出,人死亡的狀態乃是指人絕對地選擇憎恨神,而這正是他「在伊甸之外」的本性。選擇對與錯已不再是人類的問題,因人類只得一種自由——作一個憎恨神的罪人(參羅三9~18,八6~8)。人已成為罪的奴隸——死的奴僕。

恩典

  恩典是神對反叛的罪人顯出憐憫的態度。這恩典本是他們不配得的,甚至與他們配得的截然相反。神這種態度不是一樣抽象的事情,反而是我們藉著神救贖的作為而知曉。創世記三章這難以置信的故事是關乎審判和恩典的。從開始,神並不想消滅人,縱使本可以因亞當犯罪而堂堂正正地這樣做。神保存了人類,而繼續與人交談的鐵證,便是祂恩典的標誌了。

  我們也可在蛇的審判中看到恩典。神是公義的,說謊之父應得到牠終極的報應。創世記三章15節一直被認為是恩典的話,即最初的福音(proto-evangel,也就是第一次提到福音)。它應許「女人的後裔」能真正改正錯過。因引人墮落,罪無可恕;人同樣罪無可忽,因他甘願受引誘。恩典竟在罪無可恕的人面前施行。

  我們可在社會維持運作的情況中看到恩典。在人裏面,神的形象並沒有消失殆盡,因此人仍擁有其他創造物所無的尊嚴。雖然男女關係已破壞了,但人類繼續發展這關係,並且繁殖後代。因著受人的管治,及面對人類管治的衝擊,這世界註定與世人一起墮落。在伊甸園之外的世界是墮落的,因人不可能在一個不墮落的世界中生存。「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不是自己願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羅八20)

人類的兩大路線

  創世記四至十一章的精簡故事涉及一段很長的日子。循著聖經神學的方法,我們看看這幾章的重點,從而找出其整體的信息。這是墮落的世界中墮落的人的第一段歷史,也是用神學立場來記敘的例子。人類的兩大路線,分別由亞當和夏娃兩個兒子該隱和亞伯作為代表。聖經中多次使用家譜,故不應太快忽略它,以為它與屬靈意義無關或乏味。圖六表達了創世記四至十一章的家譜結構。

  該隱和亞伯的記載描述了人墮落的一個結果——敵視與兇殺。記載跟著便轉到該隱無神後裔的家譜,主要是提及他們發展城市、工業,以拉麥的惡行作為最後的高潮(創四17~24)。創世記六章再次強調無神一族,因為神宣告毀滅人類(7節)。當然,這無神路線便在洪水中消失了。

  期間,屬神一族從塞特開始,他代替了被謀殺的兄長(創四25)。這一條路線有兩位榜樣:以諾與神同行,挪亞在神的眼中蒙恩。挪亞和他的家庭蒙救贖,完全是神恩惠的作為,這也帶來一個新的開始。

  然而人類跟著又再次分裂,無神一族以含為主要代表,而是屬神一族的祖先(創十一10~26)。在屬神的一族那邊,亞當到挪亞共有十代,而挪亞到亞伯蘭又有十代。這顯然不是偶然的。其實,整個的歷史都是朝一個目標進發,而我們會察看亞伯蘭的意義來說明這點。

  我們此刻可以說,救贖的基礎已建立了。人這反叛者死在罪惡過犯當中(弗二1),但仍是神的應許和恩典的對象。神的恩典在拯救挪亞,並延續屬神一族這路線上顯明出來。我們有充分證據顯示,神極願與這新的一族建立關係;也有證據顯示神的國會介入墮落世界中,藉以表達祂救贖的憐憫。人類終於可以膽敢期望再次見到天國,那是由神的子民組成的,並在神的地方接受神的管治。

研習問題

1. 神的國怎樣在伊甸園顯出來?

2. 伊甸園的事件及其後果怎樣顯出恩典的意義?

3. 保羅怎樣在羅馬書五章和哥林多前書十五章20至26節中,把亞當的歷史與基督相連起來?

註解

1. 對人理性的正常功能的討論,可參閱C. Van Til,Apologetics(美國費城威斯敏特神學院,未出版的課程,無日期,頁67)。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