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介:《聖約與創造》(Christopher K. Lensch)

W. J. Dumbrell: Covenant and Creation: A Theology of OT Covenants. Nashville: Thomas Nelson Publishers, 1984. 

書介作者:Christopher K. Lensch

誠之譯自:

http://wrs.edu/Materials_for_Web_Site/Journals/2-1%20Feb-1995/Lensch%20-%20Dumbrell%20review.pdf 

(譯注:本文是一份書介,出現在一份期刊上,主題是聖經神學與前千禧年論;本文論述說,雖然前千禧年論者用比較字面的解經法,不太主張預表論,但仍然可以從聖約神學得益,因此介紹此書。本書作者William J. Dumbrell [Th.D., Harvard University]在澳洲的莫爾神學院[有很強的聖經神學科]和溫哥華的維真神學院任教。)

現代聖經神學的一個主要發展是古代近東條約的發現。古代赫人和迦南人的條約被人發現和舊約中的約有非常有趣的平行對應。聖經中的約的意義,以及聖經如何使用聖約的新洞見也因此逐漸展露出來。

古代盟約形式也證實了摩西五經中許多部分的完整性與摩西時期作品的可靠性,這對我們回答現代主義的攻擊有很大的助益。根據陳腐的舊約聖經高等批判的猜測,說申命記是主前七世紀的作品,如今申命記被認定為是一部「條約文件」,這份文件只能是從摩西和約書亞的時代發佈的。

本書主題 

W. J. Dumbrell的書對聖約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的著作查考了舊約聖經中的主要聖約,以及它們之間嚴謹的關係。

根據他的論文主題,神聖歷史中的諸約之間的關係是從上帝的計劃發展出來的;上帝的計劃就是要把人類帶回到原始創造的設計當中,因此他把論文的題目定為聖約與創造。樂園因為人的悖逆而失去,但是藉著上帝的恩典要得到恢復。

Dumbrell說,在樂園中,上帝和亞當之間很明顯有一個聖約的關係。上帝應許,若亞當順服,就可以永遠活著;上帝也警告,亞當若不順服,就會滅亡。在亞當背約(何六7)之後,上帝就著手重新建立祂原先的創造之約,揀選人類當中的一些人做祂的代表,把祂的真理和恩典帶給其他人。

上帝在樂園中是透過聖約——挪亞之約、亞伯拉罕之約、西奈之約、大衛之約和新的約,來展開祂永恆生命的應許的。Dumbrell做了很好的論證,證明這些連續性的約,每一個都不是獨立的神聖計劃(譯按:這是時代論的說法),而是重新建立原始的創造之約。他是以聖約的經文細節,以及立約的措詞為根據的。早在挪亞時代,上帝就說到祂要和挪亞「立約」(創六18,九9),但這裡的「立」約,不是開始一個約,而是「確認」(confirm)一個原本就存在的約。在類似的經文中(創十七2的亞伯拉罕;出十九5的以色列),暗指一個原本就存在的聖約;而不是用一般所使用的立一個新的約的措詞。

根據Dumbrell,聖經中每一個約都是由前一個約產生出來的。它們如榫頭一般,銜接得非常密合,因為他們在上帝的計劃中是統一的,為的是要恢復原先的創造的設計。因此,我們不難在聖約的陳述中找到伊甸園的圖像。例如,西奈之約為我們展現一塊流奶與蜜之地(申六),而大衛之約與新的約為我們展現一個新創造(賽五十五3,13;六十五17-18;何二18-19,三5;結卅六35-36)。

本書的意義

Dumbrell展開了聖經神學裡的聖約,對拓展我們對上帝在聖經中的啟示的理解,有無遠弗屆的效果。

首先,這個思路幫助我們解開舊約聖經的信息。上帝沒有要我們把這部分的啟示,單單用來教導道德教訓,或只是用來作為客觀教訓的來源。

第二,研究聖經的聖約會讓我們更加肯定改革宗神學。透過聖約的核心,改革宗神學獲得了理解上帝對待人類的關鍵。另一方面,上帝統一的計劃與古典時代論神學是相反的。上帝沒有在不同的時代,不斷地從天上的畫布,帶來一個又一個失敗的計劃,來對待人類。相反地,上帝只有一個前後統一的恩典計劃。

第三,Dumbrell對每一個聖約和它們之間關係的仔細研究,肯定了一個已經實現的彌賽亞國度。他的思路對千禧年具有很大的意義。他不是用搜集一些不相干的證明經文來支持他的結論,而是逐步走過聖約的經緯,來證明上帝的設計,特別是對樂園的恢復。

結論

改革宗前千禧年派的信徒,過去有點像是在一塊神學上的「不毛之地」耕耘。他們是在期盼基督在地上作王,但卻沒有跟隨時代論的精神。他們看到上帝聖約的合一性,但是他們沒有跟隨據稱是改革宗神學在歷史中為了末世論所使用的靈意解經的釋經法。《聖約與創造》這本書,透過一個新鮮的對聖約的研究,填補了這道鴻溝。

雖然這本書對一般的讀者來說有點技術上的難度,但是牧師和認真的聖經學生會發現,Dumbrell最新的學術研究為那些「照祂的應許,盼望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彼後三13)的人,提供了一個很有價值的資源。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