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58 Luke 23:13~31 (1.4.10)

研經題目:
1. 試在這章中追溯彼拉多投降的步驟。支配他的動機是什麼?如果你在他的位子上會怎麼做?
2. 26~31節。試想像耶穌走向十字架的景象。祂的處境和祂的言辭,會給旁觀者留下什麼印象?是什麼情況造成了這種警告,並隱含了要人悔改的呼召?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23:14 審問,暗示這是依法調查。並沒有查出祂什麼罪來,彼拉多第二次承認耶穌是無罪的。
23:15 就是希律也是如此,彼拉多和希律都同意耶穌是無罪的。
23:18-25 彼拉多把耶穌送去釘十字架。有一些現代譯本(如《英語標準譯本》)從18節開始一個新的分段。彼拉多繼續設法釋放耶穌。百姓可以在逾越節要求釋放一名罪犯,彼拉多想利用這個慣例釋放耶穌。然而百姓卻選擇了釋放巴拉巴,沒有選擇耶穌。彼拉多只好按百姓的要求,把耶穌交給他們釘十字架。
23:18 眾人卻一齊喊著說,“眾人” 指祭司長、官長以及被他們煽動的平民百姓。除掉這個人!釋放巴拉巴給我們!路加假定讀者知道在逾越節釋放一名罪犯的慣例(見太27:15;可15:6;以及《和》路23:16注)。“除掉這個人” 實際上就是 “釘祂十字架” 的意思(參約19:15;徒21:36,22:22;另參路23:21)。巴拉巴是個惡名昭彰的罪犯,犯有搶劫、造反和謀殺等罪(見太27:15-18注;約18:40注)。
23:22 彼拉多第三次宣稱耶穌是無罪的:為什麼呢?這人作了什麼惡事呢?(4、14-15節)對彼拉多來說,他的最後努力就是宣告他並沒有查出耶穌有什麼該死的罪來(詩38:20-21;賽5:39;徒3:13)。雖然彼拉多可能試圖讓猶太當權者單獨為耶穌之死負責,但這件事發生在他的司法管轄範圍內卻是事實,所以他打算先責打耶穌,以求安撫群眾,然後再釋放祂(參路23:16)。
23:23 他們大聲催逼彼拉多,眾人極其仇恨耶穌,欲將祂釘十字架而後快。
23:24 彼拉多沒有宣告耶穌有罪,但滿足了仇恨耶穌的人的要求。
23:25 路加在《使徒行傳》中,稱耶穌為 “聖潔公義者”(徒13:14),祂 “周流四方,行善事,醫好凡被魔鬼壓制的人”(徒10:38)。路加強調,眾人寧可釋放巴拉巴這個作亂殺人的罪犯,也要將耶穌這位 “聖潔公義者” 定罪。於是彼拉多把耶穌交給他們,任憑他們的意思行,參路9:44,18:32,24:7。彼拉多默許了嗜血的群眾的要求,判定耶穌釘十字架。釘十字架是羅馬帝國用來處決叛國罪犯的刑罰。路加和約翰都沒有提及,罪犯在釘十字架之前要先受鞭刑(“鞭打”,見可15:15;太27:26注;約19:1注)。路加(23:16)和約翰(19:1)都只記載了耶穌被彼拉多羈留和審訊時,所受程度較輕的鞭打,卻忽略了那種本身就可以致命的鞭刑。
23:26-43 耶穌被釘十字架。耶穌被帶去釘十字架,古利奈人西門替耶穌背十字架。只有路加記載了耶穌這時對耶路撒冷結局的哀歎(27-31節)。路加對耶穌被釘十字架的過程描述得很簡略,以強盜的悔改作為結束(39-43節)。
23:26 他們(羅馬兵丁)抓住古利奈人西門,見以下經文注釋:太27:32;可15:21;徒13:1。耶穌在被釘十字架前遭到鞭打(見路23:25注;參太27:26;可15:15;約19:1注),祂的身體狀況可能使祂無法背負十字架,或是十字架的橫木(拉丁文patibulum;關於十字架,見太27:32注)。
23:27-31 同情耶穌的婦女們為祂號啕痛哭,於是耶穌援引先知撒迦利亞的話(參亞12:10-14)。日子要到,見路19:43,21:6、22-24。不生育的……有福了,見21:23注。在那些日子裏,不生育的 “羞恥”(見1:25)反倒成了福氣。倒在我們身上,哀求脫離痛苦(參何10:8;啟6:16)。有汁水(《和修》“青綠的”)……枯乾,如果上帝對祂無罪的愛子(青綠的樹)尚且不憐惜,那麼當祂容許羅馬帝國將祂的忿怒傾倒在一個有罪的民族(枯乾的樹)身上時,那將會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23:31 有汁水的樹(直譯:青綠的樹),即耶穌和祂的福音出現的時候。枯乾的樹,指審判的時候。上帝的子民將遭受很多痛苦,因他們在耶穌向他們宣講上帝的救恩時拒絕了祂。(BTSB)
答:1. 比拉多(猶太巡撫)一開始找不到耶穌的罪(猶太人用羅織的兩項政治罪名陷害耶穌),就想把責任推給加利利地區的分封王希律•安提帕。他最終屈服在猶太群眾的威逼之下,定耶穌有罪。支配他的動機是自己的官位,而不是真理和公義。作為基督徒,在面對不公不義的事時,應當信靠公義的上帝,並以上帝的律法作我們作出判斷與決定的最高準則。
2. 主耶穌在臨上十字架前,所顧念的不是祂自己的受苦,而是耶路撒冷及其百姓的命運。祂要的是他們的悔改,而不是他們的同情。祂希望他們看到,這個警告是因為整體以色列民在上帝面前犯的罪。審判的苦難降臨在以色列民身上,甚至會顛覆以色列人的觀念,即兒女是上帝所賜的福氣,因為他們的兒女在那天要受的苦,會讓他們感歎倒不如不要出生。這個審判既傾倒在耶穌這無罪的青綠的樹上,更要臨到那因犯罪而枯乾的樹上,因此這是一個要求以色列民悔改的比喻。
LikeLike
Study 58 路加福音 23:13~31 (1.4.10)
耶稣被定罪。
1. 试在这章中追溯彼拉多投降的步骤。支配他的动机是什么?如果你在他的位子上会怎么做?
步骤:宣告查不出耶稣的罪,运用政治手段,推到希律那里;再次宣告查不出耶稣的罪,并说明希律也是如此断定的;
动机:自己的官位;
我:可能也和他一样吧。
2. 26-31节。试想像耶稣走向十字架的景象。祂的处境和祂的言辞,会给旁观者留下什么印象?是什么情况造成了这种警告,并隐含了要人悔改的呼召?
耶稣走向十字架:忍受精神上与身体上的虐待,同时还在为悖逆的人忧伤。
印象:失败者。
造成:对父神的顺服,对自己工作的认识,对人的怜悯。
Like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