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HUA Study 1~17
約書亞記 共17課
引言
約書亞記未提及其作者為誰,但在書十五63清楚表明它是在大衛攻打耶路撒冷之前寫的。
這卷書敘述渡約旦河,應許之地的征服,和各支派分地的故事,並以約書亞之死作結。不過在他死以前,已得到了全體民眾鄭重的應許(不久就食言了),要忠於神。
表面上似是征服了整個巴勒斯坦(九~十一章),而在本書末了以及士師記開頭,則論及所遭遇的頑強且常失利的戰爭,此二者之間明顯的矛盾可以用九~十一章以色列聯軍迎戰及擊潰有組織的抵抗這個事實來加以說明。但是分地之後,以色列人的兵力分散了,每個支派都企圖占領自己所分得之地,便遭遇到那些逃避了聯軍或未碰過聯軍之敵人頑強的抵抗。其他的因素可能是百姓靈性的衰退,以及巴勒斯坦地理上分為山地及沿海平原之支配因素。後者直至大衛時代才被征服。
這卷書是以色列人為占領所應許他們的產業而征戰的記載。他們從占領之條件所學到的功課,能對我們得到在基督裏應許我們之福氣的條件有極多的教訓(比較來四1、12、8~11,十一30)。
綱要
一 序言
二~五 征服的準備:喇合和探子;過約旦河;百姓受割禮。
六~八 開始的幾次勝利;攻取耶利哥和艾城;後者的淪陷受阻於亞干的罪。
九 基遍人設詭計求和。
十、十一 擊潰有組織的抵抗,先在南方,後在北方。
十二 被征服之諸王的名單。
十三~十九 分地:各支派試圖占領所分得的地業。
二十、廿一 逃城和利未人的城。
廿二 約旦河外的證壇。
廿三、廿四 約書亞晚年;百姓之諾言。
□Study 1 Joshua 1

研經題目:
1. 1~9節。比較申卅一7、8。請列出神對約書亞的應許。祂所應許之成功的條件是什麼?本章如何描繪約書亞?
2. 在這裏,我們可以得到什麼原則、警告或鼓勵,是可以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上的?
注:12~18節。這些以色列人希望定居在約旦河東,但是答應要幫忙征服迦南。見民卅二章。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1~5:15 過約旦河,進入應許之地。《約書亞記》一開始就記載耶和華說話。耶和華首先將摩西的領導權,交給為接手這項任務而特別栽培的約書亞(見31:1-8)。約書亞將帶領百姓得應許之地為業,但他必須先越過幾重障礙和修復一些關係。
1:1-18 約書亞的職責。本章可以分為三個段落,大部分內容都是講話。第一段(1-9節)記載耶和華對約書亞說話,吩咐他在摩西死後擔負起領導的責任。第二段(10-15節)記敍約書亞的回應,他向 “百姓的官長” 和約旦河東的支派下達命令,讓百姓預備好渡過約旦河、進入迦南地。最後一段(16-18節)記載百姓立定心志跟隨約書亞,就像當年跟隨摩西一樣。
1:1 摩西死了以後,現代讀者或許很不習慣一本書以死訊開頭,但正是這則死訊將《約書亞記》和前面的摩西五經連接起來。五經的結尾記載了摩西的死(申34章),本書作者運用同樣的寫作手法,在《約書亞記》的結尾和《士師記》的開頭,都記載了約書亞的死(書24:29;士1:1,2:8)。這些死訊的記載將幾卷書巧妙地連接起來,環環相扣,表明耶和華一直使用重要的領袖來帶領以色列百姓。在這裏和其他描述摩西離世的經文中(申34:5),摩西都被稱為耶和華的僕人(另見1:7、13、15,8:31、33,11:12,12:6,13:8,14:7,18:7,22:2、4、5),而約書亞在離世時也將獲得同樣的尊稱(書24:29;士2:8)。
約書亞作為摩西的幫手,曾陪伴摩西上西奈山,直到山腰(24:27);他也曾在會幕中協助摩西工作,耶和華要在會幕中 “與摩西面對面說話”(出33:11)。約書亞也是當年奉派窺探迦南地的十二個探子之一(民13:8)。後來只有他和迦勒勸勉百姓要信靠耶和華而得勝(民14:6-9),正是基於這種信心,他們成為那代人中僅存獲准進入應許之地的兩個人。類似的種種經歷都是為約書亞成為摩西的繼承人作準備,而不是只作為一個幫手。摩西將要離世時,祈求耶和華為百姓指定繼承人,耶和華指示他在 “全會眾” 面前按手在嫩的兒子約書亞頭上,任命他為新領袖,並指出他是 “心中有聖靈的” 人(民27:18-19)。約書亞將帶領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申1:38,3:28,31:23),並為各支派分配土地(民34:17)。《約書亞記》開卷之時,摩西已經去世,由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的時代終於來到。約書亞是 “被智慧的靈充滿” 的人,“因為摩西曾按手在他頭上”(申34:9)。
民13:8清楚顯示嫩的兒子是以法蓮人,但關於嫩的記載很少。約書亞在摩西五經中總共被提到30次,其中3次是用他的本名何西阿(意為 “拯救”),其餘都是用約書亞這個名字(意為 “耶和華拯救”);據民13:16記載,約書亞這個名字是摩西給他取的。約書亞在《聖經》中第一次出現時是一位軍官,那時以色列人剛剛離開埃及,將要和邪惡的亞瑪力人爭戰,摩西坐在戰場附近的山頭上,舉手向天(出17:8-13)。與亞瑪力人爭戰不僅考驗約書亞的軍事能力,更顯明以色列人爭戰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勝敗操在耶和華手中(參撒上17:47)。耶和華曾明確指示摩西將亞瑪力人之戰記錄在書上,並 “念給約書亞聽”(出17:14),預示約書亞在未來將發揮重要作用。
1:2 我所要賜給以色列人的地,亞伯拉罕首先領受了 “族長應許”(創12:1-3),這個應許包含三方面的重要內容:子孫(亞伯拉罕的後裔要成為大國),祝福(亞伯拉罕的後裔將因活在與耶和華的聖約關係中而蒙福,萬國也因此而得福),和土地(創12:1、5-7,15:18)。摩西五經結束時,前兩個應許漸漸開始成就,但亞伯拉罕的後裔仍然住在約旦河東的摩押平原,在應許之地以外(民22:1;申34:8)。本書的主題是:耶和華信實地成就祂所有 “應許賜福的話”(21:45;原文直譯:美善的應許),特別是賜土地的應許,即祂曾 “向他們列祖起誓應許賜給他們”(1:6,21:43)的土地。本書多次提到耶和華賜給他們土地,僅第1章就提到八次。
1:3 凡你們腳掌所踏之地,我都……賜給你們了,耶和華有至高的主權,祂可以將土地賜給以色列人,但同時人也需要盡自己的責任,憑著信心走出去,獲取耶和華的賞賜(參9、18節)。
1:4 應許之地從南面的曠野延伸到北面的黎巴嫩,從東(北)面的幼發拉底大河直到西面的大海(地中海)。這裏的描述非常粗略,在民34:1-12中,耶和華曾向摩西詳細描繪以色列的產業——迦南地的地理(242頁地圖;另參創10:19,15:18;民13:17-22;申1:7)。
1:5-9 耶和華三次命令約書亞要剛強壯膽,用詞令人想起之前約書亞從摩西那裏領受託付時,摩西對他的勉勵(見申31:6-8、23)。無疑,約書亞需要有力量和勇氣來接受這個任務(你必使這百姓承受那地為業,1:6),遵行律法書(1:8,其中包括《申命記》整卷或至少部分內容,見申31:26 “這律法書”),並且不害怕(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1:9)。其中最難的是第二項,要將自己的身份和行為(8a節)結合耶和華的教導(希伯來原文Torah),並且晝夜思想以致遵行(8b節)。所以,經文特別用了兩個詞來加強語氣,“只要剛強,大大壯膽”。約書亞帶領百姓的責任實在重大,如果只有那道 “要剛強壯膽” 的命令,約書亞仍然會感到膽怯,因此耶和華在這之前和之後都應許他說:我……必……與你同在,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5節),以及你無論往哪裏去,耶和華你的上帝必與你同在(9節)。有了上帝同在的保證,約書亞就有勇氣接受任命。描述這些保證的希伯來詞的意思與世上的財富或成功無關,而是指人能夠完成使命,在任何環境下都有敏銳的眼光。那些不 “求問耶和華” 的人(9:14),不會有這樣的洞見。
1:12 關於摩西給流便人、迦得人和瑪拿西半支派的人的命令,見民32:6-7、16-18、28和申3:18-20。“所有以色列人” 都必須一同去征服迦南地。
1:13 和《舊約》中shalom(“太平,安康”)的觀念一樣,這裏的平安(《和修》“安寧”;希伯來原文nuakh,直譯:休息,安息)表示不受威脅,得享自己的產業,四境平靖,以及一種全然安康幸福的狀態。通常來說,作工總是在休息之前,如創造的記述(創2:2-3)、慶祝安息日(出20:8-11;申5:12-15)、甚至戰事(21:44,23:1),都是如此。《希伯來書》作者將《舊約》的這些觀念串聯闡述,描述當下靈裏的安息和未來的安息(來4章),並殷切勸告讀者 “竭力進入那安息”(來4:11)。
1:14 你們的妻子……可以留在,表示只有男人參戰(參耶50:37注)。
1:17 我們從前……怎樣聽從摩西,現在也必照樣聽從你,古代近東的習俗是,如果領袖更換了,百姓要重新宣誓效忠新的領袖。
答:1. 上帝對約書亞的應許包括:1) 將應許地賜給以色列民;2) 祂必定會與約書亞同在;3) 如果約書亞遵行律法,他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順利。條件是他必須晝夜思想,並遵行律法書上一切的話。本章描繪約書亞是摩西的幫手,上帝在摩西過世後揀選他作以色列民的領袖,帶領他們進入應許地。
2. 我們在這裡可以得到的一些生活原則是:1) 我們的行事為人必須以上帝已經啟示的話為準則,要常常誦讀上帝的律法,晝夜思想,並謹守遵行經上所記的一切話,不偏離左右。2) 我們當時時祈求上帝的同在,讓我們有能力遵行上帝的話,並且在上帝應許的事上(例如福音廣傳,教導人作基督門徒)能夠剛強壯膽,以至於在上帝吩咐我們的事情上能有亨通的道路,凡事順利。
Like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