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VERBS Study 1~21 (1.8.29)

箴言 共21課
引言
箴言第一章7節提供了一把開啟全書及全部智慧書(約伯記,詩篇,箴言,傳道書,雅歌)的鑰匙。它們都是以獨一真神——耶和華,或主——為信仰的出發點,而認識並遵行祂的旨意就是智慧。「箴言」(proverbs)一詞,具有簡短比喻和扼要格言的雙重意義。
這些箴言全都是非常實用的,包括全人類及其整個活動,目的是藉著將真理灌注於記憶中,使人有「知識和謀略」,或是把人造就成「完全人」。許多箴言所表達的永恆之屬靈原則,只有將題目應用在基督信徒身上,才能表明其充分的意義。
綱要
一~九 智慧的呼籲。
十1~廿二16 所羅門搜集的簡短箴言。
廿五~廿九 「智慧人的言語」。
三十和卅一 亞古珥與利慕伊勒的言語,以及應用離合詩體裁論賢婦的詩句。
另參:箴言簡介(環聖新譯本), 聖經詞條:箴言的神學(Proverbs, Theology of)
Study 1 Proverbs 1 (1.8.29)
研經題目:
1. 從1~6節所表明的本書的宗旨看來,我們研究本書時,可以期望得到什麼個人性的益處呢?按照第七節所說的,我們如何可以:(a) 正確地起步,或 (b) 顯示我們的愚昧呢?(參17課注解。)
2. 在11~14節那引誘人的言談中,試將其引人之處列舉一些出來。什麼樣積極的態度會使我事先防備,以對抗它們呢?
3. 在20~32節中所譴責的展望,其本質是什麼?33節所賜下的應許,其本質又是什麼呢?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1-7 標題、目標和主題。作者最初寫這段經文也許是作為《箴言》第一部分(1:1~9:18)的序言,但最終成為整卷書的介紹。作者在標題(1:1)之後,介紹了全書的寫作目的(2-6節),以及作為全書每一個訓誨的基礎的主題句(7節)。如 “導論:寫作目的、緣起和背景” 所述,這段經文使人能夠正確地閱讀本書。
1:1 關於本書寫於所羅門統治時期,見 “導論:作者和寫作時間”。
1:2-6 這段經文說明了本書的寫作目的和益處:讓讀者獲得智慧。這裏提供的智慧實用(處事……智慧)、睿智(增長學問)、符合道德(仁義、公平、正直),並且深入銳利(使人明白箴言和……謎語)。這智慧適合所有的人,無論他們幼稚無知(愚人……少年人),還是閱歷豐富(使智慧人聽見)。
1:5 使智慧人聽見,增長學問,本書旨在使人獲得願意受教的重要美德,即一個人無論學識有多麼高深,他仍願意在智慧上長進。
1:7 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這是本書的核心格言:追求智慧從敬畏耶和華開始(參9:10和詩111:10.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在本書中,“知識” 與 “智慧” 緊密相連:“知識” 側重於正確地認識世界和人自己,知道這一切都是偉大、慈愛的上帝所創造的; “智慧” 則是後天習得的、正確地運用知識的技巧,或者是 “敬虔生活的藝術的技巧”(見 “導論:寫作目的、緣起和背景”)。關於敬畏上帝,見以下經文注釋:徒5:5,9:31;羅3:18;腓2:12-13;彼前1:17;約壹4:18。敬畏耶和華是知識和智慧的開端,因為道德生活始於尊崇創造主和救贖主、在祂面前謙卑下來。尋求知識的觀念,要將《聖經》的智慧置於古代近東尋求真理的大背景之中,這節經文也確認這種追求是正當且美好的。因此,它肯定了一種 “創造的啟示”,這觀念就是人可以透過觀察世界,尋找道德和神學的真理。與此同時,它將《聖經》的追求知識和智慧與周邊的文化區分開來,因為經文宣稱,順服上帝是獲得真知識的基礎(參詩111:10;箴9:10)。這裏使用了上帝訂立聖約時所用的名字 “耶和華”,而不是更為通用的 “上帝”,說明藉著以色列的上帝才能找到真理。關於《箴言》中,敬畏耶和華是對祂聖約的正確回應,見1:29,2:5,3:7,8:13,10:27,14:2、26-27,15:16、33,16:6,19:23,22:4,23:17,24:21,31:30;另見詩19:9注。另外,經文宣稱愚妄人藐視智慧和訓誨,從而把智慧和愚妄這兩條道路擺在人的面前。這種對比在整卷書中隨處可見,那條智慧、公義、敬畏耶和華的道路,與愚昧、邪惡、傲慢的道路互相對立。
1:8~9:18 父親勸勉兒子追求智慧。這段經文描述了1:7暗示的兩條道路:智慧的道路(植根於敬畏上帝)和愚妄的道路(藐視敬畏上帝的智慧和訓誨)。訓誨包括:(1) 父親(和1:8,6.20中的母親)勸勉兒子要尋求智慧(如:2:1-22),警告他愚昧會帶來災禍(如:6:1-19);(2) 智慧婦人召喚所有願意聽她的人來尋求她(1:20-33,8:1-36);(3) 最後對比智慧婦人與愚昧婦人所代表的兩條道路(9:1-18)。這段經文旨在教訓少年人和愚蒙人要擁抱智慧,並激勵他們分辨智慧,堅持走智慧的道路。
1:8-19 父親的第一個訓誨:不要與那些貪婪的人一起謀取不義之財。與大多數父母的訓話一樣,這段訓誨以私下的交談開始,鼓勵兒子聽從教導,把它當作一筆珍貴、有益的財富(8-9節)。這第一個訓誨,警告兒子遠離那些找人合夥謀取不義之財的人,由兩部分組成:(1) 那些要 “蹲伏害無罪之人”(11-14節)的人發出假想的邀請;(2) 在這段經文的前面和後面,父親警告兒子要拒絕這樣的邀請(10、15節),並告訴他為什麼要拒絕(16-19節)。警告的目的是使兒子得到智慧,認識到雖然這種陰謀會帶來交情和眼前的好處,但最終會將人引向滅亡。
1:8-19 不要受罪人邀請的警告。對兒子的指示是在家裏進行的,父親(也許是所羅門)或母親勸告他們稚嫩的孩子尋求這本書的智慧。為了保護兒子不接受罪人詭詐的邀請,父母揭露了那些空洞的承諾,以及他們的主張所具有的自我毀滅本質。父母的引言總結了罪人的引誘(第10a節)並警告他們的兒子(第10b節)。主體對引誘(第11-14節)和警告(第15-18節)進行了闡述。然後用教訓來結束這段教導(第19節)。(BTSB)
1:8 我兒,關於對一個特指的兒子講話,見 “導論:文學特徵” 中關於 “具體化” 的討論。你父親的訓誨……你母親的法則(《和修》“……你母親的教誨”),這節經文是第一部分的開始,緊隨序言(1-7節)之後,指出本書中提到的智慧訓練,包含了父親和母親的訓誨(另見6:20,23:22,31:26;參出20:12)。
1:13 寶物和所擄來的誘惑,是 “貪財是萬惡之根”(提前6:10)的一個因素。
1:17-19 第17節 “好像飛鳥,網羅設在眼前仍不躲避”,《和修》作 “在飛鳥眼前張設網羅,一定會徒勞無功”。經文對比了飛鳥的明智行為,與那些尋求不義之財的人的愚蠢行為,總結第一個訓誨。飛鳥看到捕鳥人撒下網羅,會逃離致命的危險,而不會走入圈套。然而,那些陷害無辜的人卻沒有認識到,雖然他們可能會得到所要的東西(寶物和擄來之物,13節),但是他們卻愚蠢地忽視了自己行為所帶來的全部後果:他們在佈置網羅時,其實是蹲伏,是為自害己命(18節)。他們不像鳥一樣明智地飛走,而是肆意搶奪,一步步把自己推上絕路。他們自己的話突出了他們的盲目。在12節,那些作惡的人這樣描述他們埋伏攻擊無辜的人:“我們好像陰間,把他們活活吞下;他們如同下坑的人,被我們囫圇吞了”,將他們的行為與死亡對身體造成的影響相提並論。然而,當19節說到凡貪戀財利的,所行之路的結局(這貪戀之心乃奪去得財者之命,見1:13注),不僅僅是說他們的行為會使他們肉身滅亡(儘管有這可能),更是在說這些行為會導致惡人走向絕路,這是更深層次的喪失 “生命”,喪失與生命相關的一切(另見22:22-23)。
1:20-33 智慧的第一個呼喚。在這裏,作者將智慧擬人化為一位婦人,她呼籲愚昧人、褻慢人和愚頑人聆聽她的話。(擬人手法還出現在8~9章。)本書序言已經指出,智慧是植根於敬畏上帝的一種品質(1:1-7),因此,智慧婦人的說話方式讓人想起上帝的話(如:“我要將我的靈澆灌你們,將我的話指示你們”,23節),就不足為奇了。這個呼喚包含:描述智慧的追尋和呼籲(20-23節),警告拒絕聽從她的呼喚會導致的後果(24-31節),以及聽從她的理由(32-33節)。
1:20-33 智慧發出的責備。就像這位父親充當惡人的聲音一樣,他現在也代表智慧婦人的聲音,對那些在城門口而不是在家裏的年輕人講話。在這裏,智慧以教師或先知的身份出現。她的責備有三個部分:(1)一個導言,確定她說話的地點(20-21節);(2)一個主體,智慧在其中責備那些沒有反應的愚昧人(22-27節);(3)對他們拒絕的後果的思考(28-33節;參8:32-36)。(BTSB)
1:28 智慧宣稱,當災難落在褻慢人身上的時候,你們必呼求我,我卻不答應(《和修》“他們就會呼求我,我卻不回答”)。雖然這裏的措辭類似撒上8:18等經文,但可能不是指實際的禱告。這裏的智慧婦人不是上帝,而只是擬人化的智慧(關於8:22-31中的擬人是否與這裏相同,見 “導論:擬人化的智慧和基督”)。這節經文的意思是:當災難臨到愚昧人和褻慢人的時候,他們會瘋狂地尋求智慧,以求擺脫困境,可惜他們的行動為時已晚。
1:29 第28節和30節重複了24-25節的內容,剛愎自用的人愚昧地拒絕聆聽訓誨,當他陷入災難中時,他之前的行為又再次出現。這個重複是要突出29節的補充評論,其中警告說,愚昧人拒絕聽從智慧的呼籲,表明他們恨惡知識和拒絕敬畏耶和華(見7節)。
1:31 所以必吃自結的果子(《和修》“所以他們要自食其果”),智慧的道路和愚昧的道路有個共同點:種什麼,收什麼。一個人的行為既顯明他的內心,也會進一步影響他將要走的道路。道路的方向表明了它所通向的結局。那些拒絕聽從智慧責備的人,所走的道路最終使他們自食其果:災難、恐怖和毀滅。關於對道路及其結局的類似描述,見耶6:16-19。
1:33 惟有聽從我的,必安然居住,那些聽從智慧的呼喚的人,必找到安穩,就像那些相信耶和華的人可以安然居住一樣(詩4:8,16:8-9,25:12-13)。智慧文學的運作原則是:上帝設計這世界,是為了讓人們得到他們應得的東西:若他們是義的,就得到祝福;若他們是惡的,就受到懲罰。見箴3:2的注釋。(FSB)
答:1. 總結1-6節,閱讀箴言,可以使人獲得智慧。聖經裏的智慧是指過敬虔生活的技巧。箴言書的預設是,本書是寫給上帝聖約百姓的。要與上帝有正確的關係,就必須明白祂啟示的道理,然後順服遵行。箴言裏的智慧就是幫助上帝子民如何按照上帝的聖約法則來生活的技巧。因此第7節說,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智慧的起步是認識到創造天地的主已經俯就按照祂形象受造的人,與他們立約,將他們生活在這個世界的必要知識啟示給他們,目的是要叫他們敬畏祂。這是人一切知識的開端。當我們藐視上帝的聖言,就是藐視智慧,藐視祂的訓誨,這就顯出我們的愚妄。
2. 11-14節是針對人的貪戀(1:19)發出的,為了“得各樣寶物”,可以“裝滿房屋”,並邀請人“同分”這些寶物,“共用一個囊帶”,好叫人可以與這些“惡人”(1:10)同伍。對這樣的引誘,箴言的警戒是不可隨從(1:10),不要與他們同行一道,不走他們的路(1:15),積極的態度就是聆聽父親的訓誨,遵從母親的法則(1:8)。
3. 20-32節責備的前景,其本質是人自作聰明,想要獨立自主,不聽從智慧的呼喊,就會自食其果,自行收穫滅亡的結局(31-32節)。33節的應許,本質是聖約的祝福,守約的人就會蒙福,這是上帝在聖約裏所作的應許。
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