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20 箴言 30 (1.9.17)

Study 20 Proverbs 30  (1.9.17)

研經題目:

箴言這卷書的末後兩章是附記。第30章是亞古珥的言語,關於他的身世並沒有進一步的記載。亞古珥首先向神仰望,並且因神的本體和大能而謙卑下來。後來他親眼觀看人類和動物的世界,並注意到許多動人的事物,並且將它們記錄下來。

1. 請注意亞古珥之禱告的明確、緊急、內容和動機。請將它與我們的主教導門徒的禱告作一比較。

2. 今日是否仍然有11~14節所提到的那幾種人呢?請用四句話說明他們所犯的罪惡。

3. 24~28節所提到的四種生物可以教導我們哪四種功課呢?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30:1-33 亞古珥語錄。雅基的兒子亞古珥的身份不詳,《聖經》其他地方沒有出現這個名字。有一種傳統的猶太解經認為,亞古珥是所羅門的綽號,但這個論點基於對亞古珥和雅基這兩個名字的奇特解釋。有人認為他是所羅門的一位幕僚,這是有可能的,但是相關證據不足。另一種解釋說,真言(《和修》注 “神諭” ;希伯來原文massa’),其實應該譯作地名 “瑪撒”,這樣,第1節就是:雅基的兒子、“瑪撒人” 亞古珥。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該詞可能是指阿拉伯半島西北部的一個部落(“瑪撒” 出現在一些阿卡德文的資料中),因此亞古珥可能是一個外邦人。支持這種解釋的理由之一是,有人認為 “神諭” 不適合《箴言》,因為這是先知書常用的詞;但是(1節)也是先知書中的常用詞(另見29:15-18注)。因此,綜上所述,《和》對希伯來原文的翻譯是最恰當的。

30:1 這人對以鐵和烏甲說,這種譯法是依據《希伯來聖經》(即馬索拉文本)。這段經文有可能在傳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抄寫上的問題,導致目前的希伯來文本非常難懂。如果我們對這節經文的兩個地方稍微進行修訂,包括調整斷字位置和兩個元音(這也是一般學者的建議),這句經文就變成:“上帝啊,我很疲乏;上帝啊,我很疲乏,精疲力盡”。

30:2-6 我比眾人更蠢笨,智慧書往往以一種宣告開始,教師宣稱他很明智,因此人們應當重視他的話。但在這裏,亞古珥的做法正好相反,他承認自己並不精通智慧(2-3節)。然後,亞古珥提出一系列的反問,旨在表明人類感知和成就的局限性(4節)。與上帝在伯38~39章提出的問題一樣,這些問題中所提到的事,只有上帝才能做到;默然崇敬是人唯一正確的回應。

30:4 他名叫什麼?他兒子名叫什麼?這兩句反問引人注意,因為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上帝是唯一在天地之間行走,並掌控風和水的那一位。那麼,這裏詢問他的兒子是什麼意思呢?基督徒讀者會自然想到上帝的兒子,但這裏只是要表明,沒有一個人(無論父親或是兒子)做過這些事,上帝是 “至聖者”(3節),祂的道路極其崇高,遠比 “人的聰明”(2節)為大。

30:4 一些反問句,凸顯了人類與上帝之間的鴻溝;它們凸出了人類智力的極限和有限的能力(申30:12;伯28:12-28;賽40:12-14)。它們照明上帝的智慧和能力的範圍,因祂能夠完成所有這些令人敬畏的壯舉。相比之下,智慧女神在創造時與上帝同在,因此擁有亞古珥所缺乏的知識(見導言:智慧女神;另見8:1-36的注釋)。(BTSB)

30:5-6 上帝的言語句句都是煉淨的(參撒下22:31;詩18:30,12:6,119:140),含意是,上帝的話是人行事為人的可靠基礎。這則箴言強調每句 “言語”(原文直譯:字;希伯來原文‘imrah),是為了突出《聖經》的真實性、可信性和可靠性。這些特性不僅體現在整體信息中,也體現在每個細節中。這節經文支持《聖經》是 “絕對的”(完全的、完整的)啟示的教義,甚至延伸到 “每個字”。所以,30:6警告人不要加添上帝的言語。2-6節教導讀者:人的智慧是有限的,最明智的人認識到自己的無知,真理在上帝的話裏面,任何人都不應當認為他能提升上帝賜下的智慧。

30:7-9 這是《箴言》中的唯一一個祈禱。亞古珥向上帝祈求兩件事。很有可能,第一個祈求是求你使虛假和謊言遠離我,第二個祈求是使我也不貧窮也不富足賜給我需用的飲食(參考 “日用的飲食” 的祈求,太6:11)。第一個祈求意思大概是,他不想騙人,也不希望別人對他說謊。第二個祈求符合本書給智慧人的告誡——不要信靠財富。

30:10 這則箴言警告說,不要向僕人主人說那僕人的壞話(讒謗),這可能會危及他的地位和生計。但是在這裏,作者警告誹謗者不要犯這樣不公義的罪,因為僕人很可能會詛誹謗者,意思是他會希望審判落在譭謗者身上。這個誹謗者將被判有罪的事實,表明上帝聽到了譭謗,並且施行公義的審判。

30:11-14 這裏提到四種可惡的人:不尊敬父母的人(11節:參20:20),極其不道德但拒絕承認的人(30:12),傲慢的人(13節),以及掠奪困苦人的人(14節)。這四則箴言都以希伯來詞dor(通常指 “世代”)開始,譯為有一宗人(《和修》“有一類人”)。

30:12 自以為清潔,見16:2,20:9;26:12和注釋。(BTSB)

30:15-16 這兩節經文包含兩則帶有數字的諺語(15a節和15b-16節)。這兩則諺語都提到貪得無厭的事物,形成數列2、3、4。第一條諺語(15a節)指出,螞蟥(《和修》“水蛭” 有兩個女兒名叫。這句話大概暗指螞蟥的兩個吸盤,當時已經成為自私或要求苛刻之人的代名詞。當孩子們吵著要東西時,煩躁的母親可能會說這話。我們雖然很容易看出15b-16節列舉的這四樣事物是指永不滿足,但是仍然很難領悟這個列表的重點。可能這些事物是那些沒有盡頭的情況或任務的代名詞,用在這裏只是說明生活中充滿這樣的情況和任務;如果是這樣,那麼就類似於傳1:3-7。

30:17 這裏其實是一個詛咒,而不是一句簡單的箴言。顯然,亞古珥認為尊敬父母極其重要(見11節)。

30:18-20 第18-19節包含數字的箴言是一則謎語。這四樣事物有什麼共同點?為什麼這位教師會覺得它們很奇妙?第20節是解謎的一個線索,通過關鍵詞(希伯來原文derek)與19節連在一起。淫婦……吃了把嘴一擦,並說她沒有行惡。從字面上看,她說的話是正確的,吃並不是罪。但是在這裏,“吃” 象徵她的淫行——吃完擦拭嘴角,暗指她在行淫後清潔自己。她認為洗滌之後,所有行淫的痕跡都清除了,而且她的行為沒有道德後果。19節中,鷹、蛇都不在走過的路上留下痕跡。蛇是在一塊大石頭上行走,而不是在沙子上,船是一艘緩慢行駛的帆船。同樣,如果(原文直譯:處女)的關係是純潔的,在他們身上就看不到明顯的變化。對19節所列事物的共同點,還有另一種解釋:它們看起來都是毫不費力、近乎本能地朝著目標前進。這些事情常常發生,但是作者覺得非常奇妙,不太知道它們是如何發生的。

30:21-23 這裏描述的四種人令人無法忍受,因為他們沒有能力享用或明智地處理自己得到的東西。一個現代的例子是:人被擢升到超過能力水平的位置。

30:24-28 這些生物都很弱小,但給人的教訓卻很深刻。從螞蟻學到的教訓是為未來做準備;沙番是生活在磐石縫中的蹄兔,一種禮儀上不潔淨的草食動物(利11:5),它給人的教訓是應當確保有一個安身之地;蝗蟲給人的教訓是合作精神;守宮的物種不詳,或許是一種壁虎,它給人的教訓是,卑微的生物也可以躋身上層社會。

30:24-28 所提到的四種生物用它們的智慧來彌補它們的渺小:螞蟻,藉著及時的勤勞(25節);沙番,藉著尋求庇護(26節);蝗蟲,藉著在嚴格的紀律下團結工作(27節;參約2:2);守宮,藉著進入禁止進入的地方(28節)。(BTSB)

30:29-31 是這裏的論述對象,這些動物是用來作比較的。這裏的教訓是:君王的威嚴不在於他自己(與動物相反),而在於他的臣民(見14:28)。獵狗(30:31)的希伯來原文比較難解,直譯是 “腰間整束”,可能意指獵狗、喜鵲,或者昂首闊步的公雞。

30:32-33 那些慣於圖謀行惡的人,應當好好安靜下來,否則他們很快就會捲入衝突之中。

一个有关“Study 20 箴言 30 (1.9.17)”的想法

  1. 答:1. 30:7-9 亞古珥的禱告很迫切,內容也很明確,求上帝在他未死之前賜給他兩件事:1) 使虛假和謊言遠離他;類似於主禱文裏的“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 2) 使他不貧窮也不富足,賜給他需用的飲食:前半是一種有節制的、滿足的生活;後半句直接和主禱文 “日用的飲食”的祈求(太6:11)類同。他的動機是要認識耶和華,不褻瀆上帝的名。
    2. 30:11:不孝敬父母的人;30:12:自以為義的人;30:13,自高自大、眼高於頂的人;30:14:貪婪、剝削他人的。
    3. 螞蟻教導我們勤奮、作預備;沙番(土撥鼠,石獾)教導我們為自己建造或尋找避難所;蝗蟲教導我們團結合作,守紀律;守宮(壁虎;有些譯本作:蜘蛛)則教導我們克服各樣攔阻的勇氣(注意新譯本的翻譯:“壁虎雖然可以用手捕捉,卻住在王宮中”:壁虎雖然沒有太強的自我保護力,很容易用手就可以捕捉,但牠們的勇氣使他們可以住在王宮裏)。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