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20 羅馬書 11:11~24 (1.10.8)

Study 20 Romans 11:11~24 (1.10.8)

研經題目:

1. 一個人如果跌倒了,他就得爬起來,不然就會因跌倒而趨於毀滅。保羅在這裏舉出哪些理由表明他確信以色列人被棄絕並不是長久的呢?

2. 他警告外邦的信徒不可有怎樣的存心呢?我們自己從神對待以色列人的做法上,應當學到什麼功課呢?

3. 這段經文怎樣鼓勵基督徒要努力地進行向猶太人傳道的事工呢?

注:

16節。比較民十五17~21。正如獻初熟的果子被視為獻上全部的收成,揀選了猶太民族的先祖,照樣也表明這整個民族都分別出來,歸於神了。比較28節。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1:11-32 上帝在拯救猶太人和外邦人的計劃中所彰顯的義。當歷史終結時,以色列民的得救與上帝對猶太人和外邦人的拯救計劃,都彰顯了上帝拯救的義。

11:11-24 到目前為止,保羅一直認為對猶太人的拒絕不是完全的。現在,他認為這不是最終的。正如基督在猶太人中的拒絕導致外邦人接受了福音一樣,神的意思是利用外邦人激起猶太人嫉妒外邦人的福氣,導致他們得救,並相應地獲得更大的財富。(BTSB)

11:11 以色列人的頑梗不是最終的結局。上帝所計劃的救恩歷史是,由於以色列人的過失(《和修》“過犯”),上帝為外邦人打開了救恩之門。這樣,猶太人看見外邦人得救,與上帝建立起關係,就激發他們追求上帝的心,令他們發憤圖強。

11:12 這裏的天下(《和修》“世界”)指外邦人豐滿(原文直譯:全數滿足[full inclusion];參《中文標準譯本》),保羅盼望上帝成就祂拯救以色列民族的應許。保羅的論證是由小見大:如果以色列人的罪尚且使救恩臨到外邦人,那麼當全以色列得救時,那祝福將會大得多了(見5節)。

11:12 豐滿(《新譯本》豐盛)。這裏使用的希臘語單詞πλήρωμα [plērōma]可能是指歸向基督的全部猶太人。另外,它也可以表示猶太人和外邦人作為上帝子民一起經歷的豐盛祝福。(FSB)

11:13-14 作為使徒,保羅肩負著向外邦人傳福音的特別呼召和使命。但他也藉著服事外邦人使猶太人得益,他盼望因著更多外邦人得救,就激動猶太人發憤圖強,這樣許多猶太人就可以得救。

11:15 如果大多數以色列人被丟棄,意味著許多外邦人(天下,《和修》“世界”)現在藉著基督與上帝和好,那麼將來大批猶太人被收納,接受基督,將會帶來最終的復活(死而復生)和歷史的終結。從那時起,人們將永遠稱頌上帝(見12節)。有些人認為 “死而復生” 是比喻,指屬靈大復興。

11:16 保羅用兩個例子來教導同樣的真理。新麵(原文或譯:初熟麥子)和樹根,大概指列祖(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和上帝救贖他們的應許。如果初熟麥子和樹根獻給了上帝,那麼全團的麵和樹枝(所有猶太人)也是如此。這個比喻的《舊約》出處,見民15:17-21。正如保羅在9-10節的解釋,我們不能由此推斷所有猶太人都會得救,但這裏確實表明上帝會信守祂的應許(9:6),也似乎暗示將來還有更多猶太人會得救。

11:16 初熟果子(按:ESV原文 the dough offered as firstfruits = 被當作初熟果子獻上的生麵),這裏的比喻可以指以色列的始祖(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也可以指早期教會(包括外邦人和信主的猶太人)。見羅8:23注釋。全團,這可能象徵著所有的以色列人或所有得救的人。 樹根,最有可能代表亞伯拉罕——上帝救贖計劃中的基礎人物(創12:3)。(FSB)

11:17 第17-24節詳述樹根和枝子的例證。這裏把上帝的百姓描繪為橄欖樹(參耶11:16-19;何14:6-7)。保羅談到幾根枝子被折下時,心中想到的大概是他那個時候的大多數猶太人。如今外邦人作為野枝子被接到這棵橄欖樹上,得以分享樹根(對列祖的應許)。

11:18-20 保羅警告外邦信徒不要驕傲,因為他們得救是由於上帝的救恩應許(),而不是因為他們自己有什麼好。上帝從橄欖樹上把代表猶太人的枝子折下來,把外邦人接上去,外邦人可能會因此而心高氣傲。其實這應當使外邦人懼怕和敬畏(希臘原文phobeō,“懼怕”,深深地尊敬和敬畏,害怕得罪上帝,因為猶太人是因不信而被折下來的;外邦人得以存留,只因他們繼續信靠上帝。

11:21 懼怕是正確的回應,因為上帝不會愛惜(《和修》“顧惜”)任何不再繼續信靠祂的人,不管是猶太人還是外邦人。這裏的懼怕不是指使人氣餒癱軟的恐懼,而是一種謙卑的敬畏,不把上帝或救恩視為理所當然,也不輕看上帝的怒氣。

11:22-24 外邦讀者必須仔細揣摩上帝的恩慈嚴厲。上帝對不信的猶太人是嚴厲的,但祂把慈愛傾倒在外邦人身上。然而,外邦人必須持守信仰,否則也會像不信主的人那樣受審判。上帝會把相信基督的猶太人回橄欖樹上。保羅用由小見大的方式論證:如果上帝把代表外邦人的野橄欖枝接上橄欖樹,那麼祂必定可以,也將會把原本就是橄欖枝的猶太人接回樹上。

11:24 逆著性。也許暗指上帝的恩典,它把有罪的人變成了上帝的聖民。但更有可能的是,它只是指出將野橄欖枝嫁接到栽培的橄欖樹上是一個不尋常的過程。見“上帝對所有人的拯救計劃的模式:羅馬書11章中的猶太人和外邦人”一文。(BTSB)

上帝對所有人的拯救計劃的模式:羅馬書11章中的猶太人和外邦人
第11節:因他們(猶太人)的過失→救恩臨到外邦人→使以色列人嫉妒
第12節:他們(猶太人)的過失→使天下富足
他們的缺乏→外邦人的富足
他們的豐滿→更大的富足
第15節:他們(猶太人)被丟棄→世人與上帝和好
他們被收納→世人從死裏復活
第17-23節:有幾根枝子被折下來→你們(外邦人)雖然是野橄欖枝,卻被接在其中→上帝能把他們再接上來
第25-26節:以色列人當中有一部分是硬心的→直到外邦人的數目添滿→這樣,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
第30-31節:因他們(猶太人)的不順服→你們這些曾經不順服上帝的人現在倒蒙了憐恤,而由於上帝對你們的憐恤→他們現在也可以蒙憐恤。(BTSB)

One thought on “Study 20 羅馬書 11:11~24 (1.10.8)

  1. 1. 一個人如果跌倒了,他就得爬起來,不然就會因跌倒而趨於毀滅。保羅在這裏舉出哪些理由表明他確信以色列人被棄絕並不是長久的呢?
    答:保羅首先用猶太人“見微知著”(以小見大)的論證方法說,如果以色列的失足(過犯)——指他們拒絕基督——使救恩可以臨到外邦人,可以使世人富足,那麼他們的“豐滿”,不就會帶來更大的祝福嗎?保羅又說到,若他們被丟棄,天下(世人)就得與上帝和好,更何況他們蒙接納,天下不就等於從死裏復活一樣了。他另外舉新麵和樹根(最有可能是指以色列始祖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例子來說明同樣的道理:如果被當成初熟果子獻上的新麵是聖潔的,那麼全麵團也是聖潔的;若樹根是聖潔的,樹枝也是聖潔的。這就論證了以色列人被棄絕不會是永久的。保羅最後還是用見微知著的方法來總結他的論證:如果上帝把代表外邦人的野橄欖枝接上橄欖樹,那麼祂可以、也必定會將原本就是橄欖枝(本樹的枝子)接回到樹上。
    2. 他警告外邦的信徒不可有怎樣的存心呢?我們自己從神對待以色列人的做法上,應當學到什麼功課呢?
    答:保羅警告外邦信徒不可因為自己被接在橄欖樹上就心高氣傲,向舊枝子誇口,因為上帝不是為了把外邦信徒接在橄欖樹上而將舊枝子折下來;舊枝子被折下來是因為不信,如果外邦信徒不信,他們也一樣會被砍下來。
    3. 這段經文怎樣鼓勵基督徒要努力地進行向猶太人傳道的事工呢?
    答:保羅說,既然野橄欖枝會被接在橄欖樹,那麼,上帝有一天也要將“本樹的枝子”接在本樹上。因此,以色列民族肯定會有一次屬靈大復興,歸信基督(如11:25-26論證的)。而猶太人信主之法和外邦人一樣,都需要求告主名,這就必須有人向他們傳道(羅10:14-21)。所以這段經文也鼓勵外邦基督徒向以色列民傳道。

    Like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