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12 哥林多前書 15:1~34 (1.11.12)

Study 12 1 Corinthians 15:1~34  (1.11.12)

研經題目:

在哥林多有一班人根本不信死後的生命,另有一些人則不信身體復活。保羅在這著名的章節中就是針對這兩種人。

1. 概括在1~4節中,關於福音之內容和宣告,使你有什麼感動嗎?它提供給人什麼益處,又怎樣可以享受這種益處呢?比較提前一15。

2. 保羅在5~11節中所列舉基督復活的證據有什麼重大意義呢?對於基督徒來說,否認死人復活的教義會有哪五種影響廣遠的後果呢?參12~19節。死會使你在基督裏的盼望受到任何限制嗎?

3. 基督復活的全部和最後的結果是怎樣呢?它是什麼應許和保證的大功告成呢?為什麼基督徒因基督的緣故能得勝地面對死亡呢?

注:

1. 28節。這裏不是指三一神三位彼此之間的永遠關係有所改變。這是指愛子在愛中自願地服從。比較十一3。

2. 29節。這一節準確的意義難明。但所包含的意義,顯然是指出假如沒有死後的生命,所提到的常例就毫無意義了。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5:1-58 如果死人不復活,所信的便是枉然。在古代希臘羅馬世界,許多人相信人死如燈滅,或死後下到陰間,永遠飄飄忽忽,沒有軀體。也有些人認為,人死後仍然能夠有形有體地存在,但這種觀念主要來自當時流行的寓言,受過教育的人認為這種說法很可笑。保羅在這裏處理哥林多信徒對將來基督徒身體復活之事的不信(12節)和困惑(35節),這大概是他們在來信中提及的問題(7:1)。

15:1-58 在解決了他們的敬拜習俗問題之後(11:2~14:40),保羅繼續處理有關哥林多人信仰的報導。在本章中,他把重點放在復活的問題上。他首先肯定了基督的復活,然後討論了未來所有跟隨基督的人身體復活和榮耀的盼望。(BTSB)

15:1-11 關傳統教義的可靠性。保羅首先確定耶穌復活是可信的歷史事實,為他的論證奠定堅實的基礎:耶穌的復活,為所有死去的基督徒將來復活拉開了帷幕。

15:1-4 傳給你們……你們也領受了,保羅以當時普遍認可的說法,傳講一套口耳相傳的完整信息(見11:2、23;可7:13;路1:2;徒6:14;腓4:9;猶3節)。照聖經所說,另見路24:27;約2:19、22;徒17:2-3;羅1:2-4。保羅可能特別想到賽53:3-12,這段經文描述上帝的僕人為救贖上帝的百姓而代替他們受死,死後被證實是無罪的;但他可能也想到《舊約》其他經文。關於復活,另見何6:2和拿1:17,2:1(太12:40)。關於《舊約》普遍指向基督,見路24:25-27《聖經文集》中的《聖經概述》。

15:5-8 希臘原文“祂顯給……看”的四次重複,表明保羅在這段經文裏的重點——基督從死裏復活的目擊證據(參路1:2,24:48;徒1:1-3、21-22)。在保羅寫這封信的時候,大多數見證復活的人仍然活著,所以任何人都有可能核實事實。特別重要的是提到了“一時顯給五百多弟兄看”,因為它表明不能把這些顯現解釋為僅僅是個人的幻覺。(BTSB)

15:5 磯法是使徒彼得的亞蘭文名字(加2:8-9)。在跟從耶穌的男性門徒中,彼得和約翰是最早看見耶穌空墳墓的人(路24:12;約20:5-6;參可16:7)。十二使徒包括取代猶大使徒位分的馬提亞(見徒1:21-23、26)。

15:6 這些見證人如今還在,可以親自證實這口傳教義的真實性。卻也有已經睡了的,保羅謹慎地避免誇大其詞(參7:10、12。他很小心地區別他自己的話與耶穌的話),可見早期基督徒都十分認真地珍存關於耶穌的歷史細節。

15:7 雅各是主的兄弟(加1:19),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彼12:17,15:13,21:18;加2:9、12),見9:4-5注。眾使徒,使徒群體的人數超過 “十二使徒”,這個使徒群體包括雅各和保羅(15:8)。見過復活的主(9:1),是成為使徒的資格之一。

15:8 末了,這句話放在第7節和第9節之間,表明保羅認為在他之後就沒有人被揀選成為使徒了。也顯給我看,因此保羅也是使徒(見1:1注)。

15:9 關於保羅逼迫教會,見徒7:58,8:1-3,9:1-2;加1:13;腓3:6;提前1:13。

15:10 上帝的恩,保羅認為自己悔改歸主,從一個 “逼迫教會的人” 變成 “外邦人的使徒”,是出於上帝白白的恩典,那是他完全不配得的禮物(羅15:15-16;加1:15,2:9;弗3:7-8;腓1:9;提前1:14)。上帝的恩典激勵保羅殷勤地主做工,而不是令他抱著消極被動的態度。

15:11 不拘是我,是眾使徒,參3:6;腓1:18。只要福音被傳開,保羅就不在乎是誰因福音事工得到稱讚。

15:12-34 基督的復活與信徒的復活。對於當時的信徒來說,基督復活是不久前發生的事,信徒復活是將來在末目必定會發生的事,保羅指出這二者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15:12 從死裏復活,有些哥林多信徒不是否定耶穌已經從死裏復活(11節,他們 “信了”),而是否定跟從耶穌的人普遍也會復活的說法。在12-19節中,保羅四次強調,那些否定信徒將會有形有體地復活的人,雖然聲稱自己相信基督的身體真的已經復活,但其實他們否定這個事實。

15:13-19 保羅闡述了否認身體復活的含義:(1) 基督沒有從死裏復活(13、16節);(2) 使徒的傳道成為枉然(14節);(3) 信心成為枉然(14、17節);(4) 使徒為上帝作假見證(15節);(5) 基督徒的罪沒有得到赦免(17節);(6) 已死的基督徒永遠失喪(18節);(7) 基督徒是最可憐的人,因他們的生活建立在謊言之上(19節)。(BTSB)

15:17 你們仍在罪裏,基督從死裏復活,證明祂的死是有效的贖罪祭(3節,11:24-25;另見羅4:25)。如果耶穌事實上沒有復活,那祂的死就沒有為罪付上贖價,我們也不能指望將來在天上與上帝同在了(見15:18-19)。

15:18-19 保羅相信,已經去世的人雖然身體仍未復活,但他們已在天上與主同在(林後5:8;腓1:21、23)。雖然如此,保羅仍然認為基督徒的永生是有形體的存在;如果沒有這種有形體的存在,也就沒有永生了。

15:20 目擊證人的真實見證有力地表明基督復活的事實(4-8節)。基督的復活改變了一切。上帝使基督從死裏復活,基督真正成了初熟的果子(出23:19;利23:10;申18:4;尼10:35);或者說,基督是第一個從死裏復活的人,許多人將來也要像祂那樣復活(另見羅8:29;林前15:23;西1:18)。“初熟的果子”希臘原文是aparchē,指農作物中首先成熟的果子,它預示其餘的果子也會有相同的品種和品質。因此,基督復活的身體預示了信徒將來復活後擁有的身體的樣式。

15:22 在亞當裏眾人都死了,見羅5:12、14-15、17;弗2:1、5。在基督裏眾人也都要復活,見羅5:17、21,6:4;弗2:5-6。根據上帝的定意,亞當代表全人類,祂的罪也影響了全人類。同樣,基督代表所有屬於祂的人,祂的順服也影響了所有信徒(見15:23注)。

15:23-28 歷史結束時的各事件證明身體的復活。基督首先從死裏復活,祂的跟隨者在祂再臨時也將從死裏復活(23節);基督再臨帶來了今世的終結,因為祂最終消滅了所有反對上帝的勢力(24節);耶穌目前的統治持續到祂使所有的敵人都臣服於上帝的統治之下(25節,暗指詩110:1);然後死亡,即信徒的最後一個敵人,將被消滅(26-27節,引用詩8:6),基督的勝利將導致上帝的勝利(28節)。“國”(24節)和基督的統治(25節)是指基督作為中保和受造界的維護者對歷史的統治(西1:15-17),對作為祂身體的教會的統治(西1:18),以及對祂子民個人生活的統治。請注意,耶穌說上帝的國已經在祂的傳道中、並藉著祂的傳道顯現出來(路17:21)。有些人將基督的統治與啟示錄20:1-6中提到的千禧年年(1,000年)連在一起。(BTSB)

15:23 在祂來的時候,基督再來時,上帝歷世歷代所有的子民都會得著復活的身體。這個身體不再有軟弱、疾病、衰老或死亡。在那個日子之前,已死的人以無形無體的靈的形式存活在天上(見林後5:8;來12:23;啟6:9)。那些屬基督的,表明15:22  “在基督裏眾人也都要復活”(“眾人” 原文直譯:所有人),意思不是說所有人都會得救(普救論)。

15:24-27 關於基督作王和萬物都服在祂的腳下,見詩8:6-8,110:1;弗1:20-21;西2:15;來2:5-9,12:2;彼前3:18-22。,信徒最終從死裏復活之後,死亡就被徹底消滅了(見15:54-55;來2:14-15;啟20:13-14,21:4)。

15:28 子也要自己服……,耶穌與父上帝原為一,祂的神性與聖父相同(8:26;約10:30,14:9;來1:8),但在分工上,聖子順服天父的安排(可14:36;約5:19、26-27、30,17:4)。這節經文顯示,耶穌將永永遠遠順服天父。上帝將要在萬物之上,為萬物之主(原文直譯:萬物中的一切;《和修》“在萬物之中,在萬物之上”),這句話不是說上帝要成為萬物,或萬物就是上帝,而是說上帝在萬物之上的至高權柄將永不動搖,永遠不再受到挑戰。這與某些東方宗教的信仰完全不同。

15:29 為死人受洗,歷代以來,一直有解經家認為,這是指代替死去的人接受洗禮,死者大概已經信了基督,但尚未受洗(參路23:43)。但這種解釋並無根據。無論這種洗禮的具體做法是怎樣,保羅講述這件事並不代表他認可這種做法,顯然他也沒有要求信徒這樣做。有些人甚至認為,為死人施洗暗示那死人無須信靠基督就能得救,但這種觀念完全沒有《聖經》依據(見約3:18注,14:6注)。有些解經家則認為,保羅所說的 “死人” 指基督徒的身體,因為這身體註定要朽壞和死去,所以他們 “代表自己將死的身體” 受洗,表明他們盼望將來身體復活(見羅8:23;林前15:42-44、47-49、53-54)。照此理解,保羅指出,如果死人不能復活,那麼為正步向衰亡的身體施洗就毫無意義了。

15:30-34 如果沒有復活,人為福音經歷種種艱險就徒勞無益了。如果基督徒不相信將來身體會復活,那就證明他們不認識上帝(34節)。

一个有关“Study 12 哥林多前書 15:1~34 (1.11.12)”的想法

  1. 1. 概括在1~4節中,關於福音之內容和宣告,使你有什麼感動嗎?它提供給人什麼益處,又怎樣可以享受這種益處呢?比較提前一15。
    答:福音就是基督為罪人的罪死了,埋葬了,又復活了。最令我感動的事,面對公義聖潔的上帝,該死的本來是我,但我的救主基督卻為我死在十字架上,洗清了我的罪孽,償付了我的罪債,使我可以站立在上帝面前,與祂和好,又賜給我作祂兒女的各樣特權,是我白白藉著信心就可以得到的。聖經告訴我們,這就是上帝偉大的救贖計劃,實在超乎我們的想像。
    2. 保羅在5~11節中所列舉基督復活的證據有什麼重大意義呢?對於基督徒來說,否認死人復活的教義會有哪五種影響廣遠的後果呢?參12~19節。死會使你在基督裏的盼望受到任何限制嗎?
    答:保羅說,基督復活後顯現給許多人看(5~8節),包括彼得、十二使徒、雅各、眾使徒、保羅,尤其是顯給五百多個弟兄看,表明這不可能是集體幻覺,而是歷史事實。否認死人復活會有五重深遠的影響:1) 基督沒有從死裏復活,因此傳道是枉然;2) 所信的也是枉然;3) 使徒作的是假見證;4) 基督徒的罪沒有得到赦免,死去的基督徒也永遠失喪;5) 基督徒是最可憐的人,因為他們的生活建立在謊言之上。基督徒的死亡只是肉體暫時的死,靈魂卻與上帝同在。基督徒仍期盼將來身體的復活,和基督一樣,有新造的榮耀身體。
    3. 基督復活的全部和最後的結果是怎樣呢?它是什麼應許和保證的大功告成呢?為什麼基督徒因基督的緣故能得勝地面對死亡呢?
    答:基督的復活保證了在基督裏睡了的人在基督再臨時,都要復活。基督的再臨會終結今世,引進來世,一個新創造,基督要完全得勝,死亡要被吞滅,撒但的權勢要被消滅,上帝的國度要完全顯明。基督從死裏復活就保證了這個未來統治的事實。基督徒因此不必害怕死亡,而是以凱旋之姿面對死亡。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