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32 詩篇 39 (1.11.25)

Study 32 Psalm 39 (1.11.25)

研經題目:

1. 詩人開始時為什麼緘默,然後他為什麼又打破沉寂而開口說話呢?當他將他的思想表達出來時,他又是對誰說呢?我們從這事可以學到什麼教訓呢?比較六十二8;雅三5、6。

2. 似乎神有許多功課要教導大衛,而且他跌倒之後眼睛開了,對於其中一些功課有了新的領悟。試從這篇詩中找出其中的一些功課是什麼,並問問你自己,「我學會了這些功課嗎?」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第39篇 本詩是那些正在受苦的人向上帝表達困惑的範例。雖然詩人承認犯罪(8、11節),但他受苦的原因並不清楚。本詩的重點是,苦難提醒人生命的短暫。

詩39:title–13 這首個人哀歌的重點是人類生命的短暫。詩人因罪受苦(見詩38注釋;38:11注)。 他打算保持沉默,但無法做到(1-3節)。他強調生命的短暫,並祈求耶和華揭露他的死期(4-6節)。他確認了他對耶和華的信靠並祈求祂的拯救(7-8節)。 詩人將他的苦難歸咎於耶和華的管教(9-11節),並請求耶和華垂聽他的禱告,並收回祂的管教(12-13節)。(FSB)

39:1-3 我靜默沉思。詩人描述他在惡人面前曾謹慎地說話,但過了不久,他就無法再抑制自己。他可能擔心自己在受苦時會說出一些不合宜的話,也許是責怪上帝。然而,忠信人知道他們有話要說,敬拜就是說這些話的合宜方式。

39:3 我的心在我裏面發熱,這句希伯來成語是描述生氣(申19:6)。雖然詩人試圖保持沉默,但他的痛苦越發沉重,他變得忿忿不平、氣急敗壞。最後,像約伯一樣,他說話發洩他的挫敗感(伯32:18-21)。(FSB)

39:4-6 我的生命轉瞬即逝。詩人祈求曉得身之終,以及他的生命不長,即人生短暫。真正明白這一點使他可以避免在積蓄財寶忙亂中浪費生命,這的確是一種更有智慧的生活方式。39:7-13祈求赦免和解救。在確信他的境遇來自上帝之後,詩人宣告他的指望在乎上帝,並祈求上帝脫離一切的過犯,並拿走他要受的懲罰(《和修》“懲罰管教”)。詩人這樣懇求就是承認他已經犯了罪,當受上帝的懲罰,還表明他真正明白4-6節所祈求的教訓(比較11b節與5b節)。客旅,強調他在今世只是暫時寄居(參代上29:15)。這裏的寬容(39:13,原文直譯:轉眼不看,參伯7:19,14:6)意思並非不要上帝繼續看顧他,確切地說,他是在祈求上帝挪開祂憤怒的目光(參39:10)。

39:12 在你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詩人的過犯和苦難使他感到與上主疏離。 他認為自己在耶和華面前是異鄉人或寄居的——這與詩篇中經常描述的親密個人關係形成鮮明對比。(FSB)

詩39 或許這首詩篇考慮到了大衛在前一篇詩篇中認罪的場合。也許他的“舌頭”的罪過是他將不公正歸咎於上帝允許惡人興旺(1-3節;參詩37)。不管具體原因如何,上帝仁慈的管教提醒大衛,與上帝的永恆相比,他的生命是一團霧氣(39:4-6、12;參路12:21;來11:13)。上帝通過讓傲慢的人在上帝公義的烈怒之火面前感受到自己的有限性,堵住了他的嘴(詩39:7-11、13;參雅4:14)。當自以為是的忿怒被撲滅時,信徒能夠承認他輕蔑的罪,等待上帝的正義,呼求平安,祈求上帝的笑容(詩39:7-8, 12-13)。詩39 是一個突然感到自己在世上的時間是徒勞和短暫的人的呼喊。事實上,創世記第3章亞當的墮落確實給我們的塵世生活帶來了徒勞和挫敗感。然而,在福音中,我們蒙應許,這塵世的生活並不是我們所擁有的。相反,那些與基督聯合的人將承受整個世界(太5:5,25:34;林前3:21)。此時此地,我們是“寄居的”,是客旅(詩39:12)。但情況並非總是如此。(GTB)

一个有关“Study 32 詩篇 39 (1.11.25)”的想法

  1. 1. 詩人開始時為什麼緘默,然後他為什麼又打破沉寂而開口說話呢?當他將他的思想表達出來時,他又是對誰說呢?我們從這事可以學到什麼教訓呢?比較六十二8;雅三5、6。
    答:詩人開始時為了不讓“舌頭犯罪”(39:1a)——也許因惡人興旺而心懷不平(如37:1-3所說),自以為是地口裏充滿埋怨咒罵的話,因而冒犯上帝。他因此緘默,甚至連好話也不說。但是他卻因此感到愁苦/痛苦(כְּאֵב keʾēḇ)難當,忿忿不平(39:2b-3a),就向上帝抒發他內心的想法。當我們遭遇愁苦、忿忿不平時,要承認自己的自義,悔改自己的罪,然後說讚美上帝的好話,因為我們若讓自己的情緒停留在苦毒之中,心中的不滿只會越燒越旺。這只能加增上帝的怒氣與管教。
    2. 似乎神有許多功課要教導大衛,而且他跌倒之後眼睛開了,對於其中一些功課有了新的領悟。試從這篇詩中找出其中的一些功課是什麼,並問問你自己,「我學會了這些功課嗎?」
    答:詩人感歎人的生命短暫,自以為穩妥,其實卻是虛幻。真認識到這點,就明白積蓄財寶的忙亂實則是在浪費生命。詩人向上帝悔改認罪,承認他的苦難是源自於他的過犯(39:8),是上帝對他的責罰管教(39:9-11),因此祈求上帝的“寬容”(39:13),即轉移祂的怒氣。避免舌頭犯罪的根源在我的心是否真正被福音得著,我是否有感恩的心,學會饒恕,認識自己的自義自恃,意識到自己的罪會惹動上帝的怒氣,使我與上帝疏離。求主賜我悔改的心,等候祂的笑容。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