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3 2 Timothy 3 (1.12.30)

研經題目:
1. 1~13節。這裏所列舉的那些邪惡的特性,是什麼本性的表現呢?對比之下,真基督徒應當怎樣呢?(a) 在我們自己身上,並(b) 在我們所屬的團體中,我們可以怎樣對抗這種邪惡的趨勢呢?
2. 14~17節。正確地運用聖經,能為我們成就哪些大事呢?請注意聖經對於人:(a) 從童年時依賴別人教導,(b) 青少年時受紀律訓練,以至(c) 成年時從事實際工作,在每一個階段的貢獻。我們要充分地享受這些益處,就必須怎樣行呢?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3:1-9 假教師的特徵。在希臘原文中,這段經文開頭有二個連詞 “但是”(《和》沒譯出),顯示本段內容與上一段有明顯的不同。雖然保羅希望這些假教師能悔改,但他不想描繪一種不切實際的景況。或許上帝會使一些人悔改,但抵擋上帝的事顯然不會停止。
3:1 保羅在這裏談及末世(希臘原文eschatais hēmerais),從嚴肅的末世(“末後的日子”)角度闡述現今的邪惡狀況。正如徒2:17表明,五旬節聖靈澆灌下來以後, “末後的日子” 就開始了(另見提前4:1注),保羅的預言:在 “末後的日子” 必有危險的日子(《和修》“艱難的日子”)來到,已經開始應驗,甚至現在就應驗了。
3:2-5 這裏羅列的各種惡行,清楚說明了抵擋保羅和提摩太的人所造成的負面影響。這一系列惡行的開頭和結尾都提到錯置的愛,就是人愛上了不該愛的對象,有些人專顧自己(《和修》“專愛自己”)、貪愛錢財(2節),並且愛宴樂、不愛上帝(4節)。
3:5 保羅用了一個常見的寫作手法,就是強調清單(2-5節)中的一項,把它放在開頭或末尾,加以詳盡解釋。這裏保羅主要揭露抵擋他和提摩太的人徒有敬虔的外貌,沒有實質。實意(《和修》“實質”;原文直譯:能力)指現今上帝在信徒生命中,或藉著信徒生命所做的富有果效的工作(見徒1:8注)。 “敬虔” 希臘原文是eusebeia,意為 “真虔誠”,包括聖潔、敬畏、信心,以及對上帝的愛和奉獻。在1:7,保羅將這 “能力”(“剛強” 原文直譯:能力)與聖靈的同在聯繫在一起;這 “能力” 使人可以忍受苦難(1:8,見2:1),堅決捍衛福音(1:14)。在3:1-9保羅指出有些人聲稱認識上帝,但別人在他們的生命中卻看不到聖靈的工作所帶來的聖潔、堅忍和上帝國度的擴展。這等人你要躲開,這是1-9節中唯一的命令。這裏的 “躲開” 很可能包括把那些人趕出教會。這條命令似乎與2:24-26的勸勉相悖。在2:24-26,保羅希望那些人悔改;在這裏,保羅看到有些人仍然頑固不化,所以他清楚指出,這樣的人終有一天必須被趕出教會。
3:6 這些婦女擔負罪惡,這些婦女由於自己從前的罪,特別容易受假教師的主張影響。假教師有兩種主張:一是禁欲主義,鼓吹虛偽的克己,見提前4:3;另一是反律法主義,主張各種罪都可以接受,見提後3:2-4。
3:8 雅尼和佯庇是出7:8-13中敵擋摩西的埃及術士,他們的名字出現在《聖經》以外的早期猶太文獻中,並成為抵擋上帝真理之人的典型代表。他們的名字雖然沒有出現在《舊約》中,但提摩太和其他猶太人對他們並不陌生。保羅在這裏用抵擋上帝真理的原型人物來代表抵擋提摩太的人,這是一種強有力的修辭手法。心地壞了,這裏的 “心地” 可譯作 “思想,心思”,保羅再次指出假教師心術不正(見提後2:26注)。人只有得著屬天的幫助,才能 “明白真道”(2:7、25-26)。在真道上是可廢棄的(《和修》“信仰經不起考驗”),雖然這些人聲稱自己有得救的信心,但實際上他們沒有,因為他們的教導和生活都與福音真理背道而馳(見多1:16)。
3:9 這句鼓勵的話與2:19相似。儘管假教師現在很成功,但他們最終必會失敗。
3:10~4:8 勸勉提摩太,譴責假教師。在3:1-9,保羅的講論幾乎都是針對假教師,現在他轉而直接教導提摩太怎樣抵擋敵人,以及怎樣忠於福音。
3:10-17 呼籲提摩太持守聖經真理,效法保羅的榜樣。這段經文以清楚有力的對比開始:“但你”。假教師的教導和生活就像1-9節所描述的那樣,但保羅給提摩太樹立的榜樣卻截然不同。保羅在10-11節中重複提到 “我”,清楚凸顯他就是生活和服事都忠於主的榜樣,與敵對者所提倡的生活方式形成鮮明對比,見腓3:17注。
3:11 安提阿、以哥念和路司得是保羅第一次旅行傳道過的地方(徒13~14章)。保羅第二次旅行傳道時,提摩太加入他的傳道隊伍(徒16:1)。路司得是提摩太的家鄉(徒16:1-2),提摩太很可能知道保羅在第一次旅行傳道中所遭遇的事情。我們可以推測,提摩太在開始認識保羅的時候,就已經知道受苦是保羅事奉中的重要內容。主都把我救出來了,不是指上帝在這些處境中沒有讓保羅受到任何傷害,因為保羅在路司得被人用石頭打,幾乎死去(徒14:19-20);甚至可能提摩太還親眼目睹了這一切。保羅所指的大概是兩個事實:主保守他不死,使他可以繼續傳道;主在他心裏做工,使他即使受苦仍能保持忠心,見4:18。
3:12 也都要受逼迫,基督徒在生活中常常會遭遇苦難(見2:3;另見約15:18-21,16:33)。如果社會的法律和文化價值觀受基督信仰的影響比較大,那麼信徒遭遇的實際 “逼迫” 可能會少一些,但不信主的人往往排斥福音。
3:13 假教師將會越久越惡(《和修》“變本加厲”;見2:16)。那些欺哄人的,自己也被人欺哄。
3:14 跟誰學的,這裏的 “誰” 可能指保羅,也可能指提摩太的母親和外祖母(1:5),因為下一節提到她們教導提摩太從小明白《聖經》。
3:15 使你……有得救的智慧,《聖經》能使人明白 “真道”(2:25;提前2:4),使人生發信心(參雅1:18;彼前1:23)。這與整封信中提到的假教師的教導完全不同,假教師的教導只會使人陷入無意義的爭論和不敬虔裏面。
3:16 聖經都是,這裏的《聖經》主要指《舊約》,但也暗示包含幾卷在當時已被視為《聖經》的新約書卷(見提前15:18及注釋;彼後3:15-16及注釋)。上帝所默示的希臘原文是theopneustos,這個詞沒有出現在任何早期的希臘文獻(不論是《聖經》,還是別的文獻)中,因此有些人認為這個詞是保羅所造的新詞,結合了 “上帝” 和 “呼出” 這兩個詞。這種說法確實有可能。這個詞強調《聖經》是出於上帝,確定了《聖經》的權威。保羅沒有說是人受感動寫下《聖經》,而是說這些 “著作”(希臘原文graphe “寫作”,在《新約》中常指聖經著作)本身就是上帝所說( “呼出”)的話。抵擋保羅和提摩太的人似乎只承認《聖經》的部分內容(如:族譜,提前1:4;參多3:9),但保羅強調整本《聖經》的權威。因為《聖經》出於上帝,所以能使人有得救的智慧(3:15),也能教導人(17節);而且裏面的 “全部” 內容在多方多面都是有益的,最終使人得著義。
3:17 叫,意即 “以便,為了”,指上一節經文(16節)的目的,表明《聖經》對於信徒的意義。屬上帝的人,無論是這個短語的舊約背景(見提前6:11-12注),還是它在這裏的上下文,都表明保羅這裏是特指提摩太作為他的代表和教會領袖(見提前1:3-4,6:11)。這節經文通常應用於所有信徒,但保羅在這裏特指預備提摩太,使他當保羅不在時繼續保羅的事工。預備行各樣的善事,從廣義上講,可指上帝呼召信徒去做的各種事情;從狹義上講,可用於支持 “聖經的完備性” 這個教義,就是說對於所有與教義和道德行為有關的事,《聖經》所包含的真理都是完備的。雖然在《聖經》以外沒有可以適用於上帝所有子民的命令,但這不排除聖靈會做出個別的引導,指導人將《聖經》的普遍命令應用在特殊的情況中(參加5:16注,5:18注)。
1. 1~13節。這裏所列舉的那些邪惡的特性,是什麼本性的表現呢?對比之下,真基督徒應當怎樣呢?(a) 在我們自己身上,並(b) 在我們所屬的團體中,我們可以怎樣對抗這種邪惡的趨勢呢?
答:這裏列舉的邪惡特性是因為這些假教師沒有聖靈重生的生命,卻自稱是基督徒(“有敬虔的形式,卻否定敬虔的能力”,見新譯本)——其危險就在於此,因為他們會用基督徒術語去欺騙無知的基督徒。對比之下,真基督徒有聖靈同在,必然會結出聖靈的果子(加五),而且肯為福音受苦,持守真道,捍衛福音(1:8-14)。要對抗這種邪惡的趨勢,必須祈求聖靈的幫助,持守“純正話語的規模”(1:13),靠著耶穌基督的恩典剛強起來(1:15),並且效法好的榜樣,“立志在基督耶穌裏敬虔度日”(3:12)。
2. 14~17節。正確地運用聖經,能為我們成就哪些大事呢?請注意聖經對於人:(a) 從童年時依賴別人教導,(b) 青少年時受紀律訓練,以至(c) 成年時從事實際工作,在每一個階段的貢獻。我們要充分地享受這些益處,就必須怎樣行呢?
答:正確運用聖經,可以使人有智慧,可以因信基督耶穌而得著救恩。整本聖經有益於教導,責備(斥責假教師,勸誡信徒遠離假教導)、矯正(幫助信徒在敬虔上成長),以及“公義的訓練”(訓練人認識何為正道,有的行為敬虔),因為整本聖經是上帝“呼出的”,是無謬無誤的。
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