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6 Hebrew 5:11~6:8 (2.1.26)

研經題目:
1. 五11~14。作者對他的讀者有何不滿的表示?他暗示的靈性增長的條件是哪些?以這些標準來看,試想想我已做了多久的基督徒,到這時候我應該長進到什麼程度了呢?
2. 六1~8。什麼教訓構成了福音的根基?參徒二38,廿21,廿六18。這裏列出什麼理由,說明不必再立這個根基呢?那些落到這種地步的人,現在只可能怎樣呢?
注:
1. 五11。當作者正要開始解釋基督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作祭司時,他深深感覺到很難對那些屬靈聽覺已變得這樣遲鈍的人講解這件事。
2. 五14。注意成熟的確實證據。比較賽七16。
3. 六4~8。要瞭解這幾節經文,請比較作者在前面論及以色列人在曠野的話。摩西不可能帶他們回到埃及去,又藉著逾越節的羊羔領他們出來,並且第二次過紅海。他們或是必須繼續與神往前行,而進入安息,否則就遭受到神的審判,至終被拒於門外。參三10~12。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5:11~6:12 暫停論證:告誡信徒不要叛逆。為了激動讀者在信仰上更加成熟,作者暫停解釋耶穌的大祭司身份(4:14~5:10,7~10章)。他批評讀者不成熟(5:11-14),列出他們本應認識的基本真理(6:1-3),警告他們關於離棄信仰的危險(6:4-8),表示對他們有信心(6:9-10)。以及再次勉勵他們要堅守信仰(6:11-12)。
5:11~10:39 中心論述:聖子之麥基洗德等次的祭司職分。講道中這一主要單元解釋了耶穌在麥基洗德等次中的祭司職分是如何完成神的救贖工作的。它是舊約祭司職分和禮儀所預示的現實。敦促讀者堅守在基督裏的信心的章節,介紹出(5:11~ 6:20)、並總結(10:19~39)這段論述。(BTSB)
5:11~6:20 導言性質的勸勉:邁向成熟。這篇引言有三個部分(10:19-39的結尾部分也反映了這一點):它勸勉讀者聽從接下來的論述而邁向成熟(5:11~6:3),嚴厲警告他們不要跌倒(6:4-8),並安慰地呼召他們以上帝的信實為基礎,建立持久的信心(6:9-20)。(BTSB)
5:11 雖然難以解明,但作者稍後(7章)將 “講解” 麥基洗德的事(5:10)作者常常鼓勵讀者(如:6:9-10,10:32-34),提醒他們 “越發鄭重所聽見的道理”(2:1),但在這裏,他批評他們聽不進去(原文直譯:聽覺遲鈍)。在希臘原文中,“懈怠”(6:12)和 “遲鈍” 是同一個詞。
5:12-14 作者批評讀者,是因為那時他們在信仰上本應成熟,可作導師,但事實卻不是這樣。上帝聖言小學的開端(《和修》“上帝聖言基礎的要道”),即關乎上帝的最基本真理(見6:1-2的一些例子);關於 “聖言”(希臘原文Logia),參徒7:38和羅3:2,指律法。奶和乾糧的對比,表明讀者信仰不成熟,他們本應長大成人,信仰知識豐富(5:12、14),實踐充足(14節),然而他們仍像嬰孩一樣。
6:1-2 基督道理的開端,參5:12 “小學的開端”(《和修》“基礎的要道”)。這裏以三組教義為例:(1) 基督徒歸主,是藉著懊悔並轉離那不能救他們的行為,以及信靠上帝(關於信靠,見5:12,10:22、38-39,12:2,13:7和11章;關於死行,《和修》“致死的行為”,見9:14);(2) 各樣洗禮(希臘原文baptismos的複數),指猶太教潔淨禮和基督教洗禮(有關的教導可能是針對兩者的區別),以及按手之禮,可能指洗禮中的入門禮儀(參徒8:14-17,9:12、17-19,19:5-6)或其他醫治禱告和事奉差遣禮的按手儀式(見以下經文注釋:4:40;徒6:6,9:17,13:3);(3) 信徒對將來復活的盼望,以及所有人將要面臨的永遠審判(見9:27,10:27,11:19、35)。
6:1 本段落(5:11~6:3)的主要勸勉是要讀者向基督徒的“成熟”邁進(被動意義上的“被帶進”[NIV譯本]不可能是希臘文的譯本)。隨之而來的指示——“離開初步的道理”和“不必再立根基”(都是“在此根基上建造;勿停留在起點”的意思)——支持這一中心呼籲。作者在第2節中具體說明了“初步的道理”的幾個方面。(BTSB)
6:2 各樣洗禮。這可能是指基督徒的洗禮,但為什麼是複數?這個希臘詞在9:10出現在猶太人“潔淨的禮儀”(參《新譯本》)中,所以這可能是這裏的意思。但在這裏,“洗禮”可能指的是關於基督教洗禮的指示,與其他潔淨儀式不同。按手之禮,象徵聖靈的同在,要麼是為了醫病(路13:13;徒9:17)、祝福(可10:16),接納進入教會(徒8:17,19:6),要麼是作為對特殊事工的呼召(徒6:6,13:3;提前4:14;5:22;提後1:6);很難明確這裏是針對哪種情況。作者引用這些基本教義不是為了貶低它們,而是為了敦促讀者不要在第一步就停滯不前。第7~10章的進一步指導將使我們更深入地掌握核心內容:基督為人的救贖所做的獻祭(類似於保羅在林前1~2章對“成熟”的教導)。(BTSB)
6:4-8 解經家對於這段經文的理解各異。爭論的焦點在於如何理解4-5節的內容:“蒙了光照”,“嘗過天恩的滋味”,“於聖靈有份”,“嘗過上帝善道的滋味”,是否描述真正的基督徒。解經家主要有四種觀點:(1) 有些解經家認為這確實是描述真正的基督徒,暗示基督徒會 “離棄道理”(《和修》“離棄真道”)和失去救恩(參3:14注,這種解釋難以自圓其說。但他們認為基督徒即使後退,仍可回轉,因此6:4-6只限於描述頑梗背道的人,對於這種人,就 “不能叫他們重新懊悔了”(4、6節)。(2) 大多數解經家認為,這些人雖然曾加入基督徒的聖約群體,得蒙上帝話語的啟迪,見證了公開悔改,以及經歷聖靈大能的工作,但他們最終 “離棄真道”,清楚顯示他們並非真正的基督徒,因為他們沒有真正回應福音,使自己得救,擁有真正的信心、愛心和忍耐(9-12節)。他們顯然像雨水豐足卻不結好果子的田地,只長 “荊棘和蒺藜”(8節)。他表面上可能加入了基督徒群體,甚至嘗到了基督徒團契的福氣,但是就像撒種的比喻中那些落在石頭地的種子,心裏沒有根(可4:17),一旦遭受逼迫就 “離棄真道”。(3) 有些解經家認為,這是要訓誡基督徒,雖然他們不會完全離棄其道,但這是上帝為了保守主所揀選的人,試煉他們堅守信仰所使用的方法。(4) 還有些解經家認為,6:6所描述的 “離棄真道”,只是指失去天上的賞賜。無論如何,雖然作者看到讀者中有少數人與4-8節的描述吻合,但總的來說,他不認為讀者正處於這種光景,因為他說:“親愛的弟兄們……深信你們的行為強過這些,而且近乎“得救” (《和修》 “深信你們有更好的情況,更接近救恩”)(9節)。作者的目的是勸勉讀者要謹守忍耐,持守真道,並說明離棄其道的嚴重後果。
6:4 論到(原文直譯:因為,原來)是解釋 “上帝若許我們”(3節)。在某些情況下,闡述更深的信仰真理,甚至重建基本教義的根基(1節),都無濟於事,因為這樣並 “不能”(6節,《和修》“不可能”)使一些人重新悔改(參12:15-17)。當眾悔改常見於早期的基督徒敬拜中,這裏可能指曾參與其中的人。然而,這裏顯示他們已斷然 “離棄真理”,態度惡劣,“把上帝的兒子重釘十字架,明明地羞辱祂”(6:6),他們既然故意離棄信仰,就不可能(至少從人的角度來看)“叫他們重新懊悔了”,基督徒對於這幾節經文的理解不一。然而,當有信徒擔心自己犯下這般重罪時,牧者應明智地予以鼓勵,指出渴望悔改並與基督徒群體的團契複和,已足以證明這人並非經文所描述的永遠 “離棄真道”,不可挽回(關於 “褻瀆聖靈”,參太12:31-32注),蒙了光照,大概指起初因聽到基督信仰的解釋而加入基督徒群體(參10:32);有些人認為可能還包括洗禮。嘗過天恩的滋味,很可能指聖餐,或是在基督徒團契中得到的一般福氣,或兩者皆是。於聖靈有份,有些人認為這是指在基督徒群體中接受按手禮;有些人則認為這是指經歷聖靈在他們中間運行,帶來團契相交和神蹟異能。
6:5 嘗過上帝善道的滋味(原文或譯:嘗過上帝美善的話語),這些人(見6:4注)聽過真理的解釋,也認識到上帝的話語有創造之能(1:3,11:3)。這話語的權能將會完全彰顯,在將來的世代中使世界更新(2:5,13:14);通過聖靈目前的工作,基督徒群體得以在現今的世代中經歷上帝的大能(參2:4)。
6:6 離棄道理(《和修》“離棄真道”)包括持續且頑固地拒絕基督,離開基督徒群體。叫他們重新懊悔,即引領他們再次為罪悔改。僅憑作者這些簡單的描述,我們無法確定讀者之前的悔改是表面的(參路17:4),還是有得救信心的真心悔改(見6:4-8注),因為作者所論到的只是人的行為表現。重釘十字架形象地描述人拒絕耶穌的態度。明明地羞辱(《和修》“公然羞辱”)希臘原文是paradeigmatizō,意為 “當眾羞辱” 。4-8節的訓誡很重要:人這樣離棄真道,是斷然拒絕上帝的兒子,猶如把基督重釘十字架;人如此背離,就不會回轉(但見6:4注)。
6:4a 就不可能(中文聖經在6:6)。第4-6節在希臘原文中構成一個句子,說明讓某些人(在第4b-6a節“那些”人之後五個短語中所描述的)悔改是不可能的,以及不可能做到的原因(第6b節)。讓這些人重新悔改是不可能的,這是因為第6節其餘部分所描述的他們對基督的態度(見第6:4b-6a,6b節注釋)。既然基督的獻祭是上帝對罪完全和最終的預備,那些傲慢地拒絕它的人就找不到其他機會轉向上帝(10:26-27)。這是很強烈的措詞;然而,實際上,悔改並渴望歸向基督的人會表明他或她並非處於這些經文所描述的無法挽回的境地。悔改的心總是會受到上帝的歡迎。6:4b-6a 這幾節經文中有五個描述。它們是指真正的基督徒經驗,還是指非常近似的東西(對基督和福音有正面的接觸),但不完全是回轉的現實?在希伯來書中平行使用第4-6節的一些關鍵詞似乎有利於前一種觀點;例如,這些似乎都描述了真基督徒的經歷:“蒙了光照”(第4b節;參10:32),“嘗到”(第4c節;參2:9);“有分”(第4d節;參3:1、14);經歷了 “上帝善道的恩惠,覺悟來世的權能”(第5節;參2:2-4)。另一方面,這些可能不是確定的,沒有採用希伯來書在其他地方用來描述基督救贖的人的一些關鍵術語:“成為聖潔”,即成聖(2:11,10:10、14;見10:29注);“永遠完全”(10:14,11:40,12:23);“得救”/“拯救”/“救恩”(9節,5:9,7:25,9:28)。在《新約》的一些段落中,像第4b-6a節這樣的經歷是指接觸到福音和聖靈的神蹟,導致初步的積極反應,但不是完全的基督徒回轉(太7:21-23;路8:4-15;約8:30-47;行8:13-24)。最後的描述(那些“離棄真道”的人 [第6a節])可能與其他四個描述平行,而不是一個條件(“如果他們離棄” [見NIV文字說明])。這個動詞有一個一般意義上的“侵犯、冒犯、(從標準)上墜落”,而第6節其餘部分的動詞闡明了這種“墜落”的具體和嚴重性質。這不是一個日常犯罪或偶爾失誤的問題,而是一個嚴重的“墮落”,與3:12(“離開永生上帝”)或10:29(傲慢地拒絕基督獻祭的價值)相類似,反映了曠野一代是如何決定性地拒絕摩西和耶和華的(民14)。這最後的描述(“已經離棄”)應該使我們更仔細地看前四個描述(第4b-5節)。先前警告段落中關於基督徒的命題(3:6、14)表明,持久的信心是真正“與基督有分”(3:14)或成為“祂的家”(3:6)的證據。那些不堅持對基督的信心仰的人,表明他們的經歷是膚淺的,而不是真的。以如此貼切地反映真正回轉的方式來描述他們(4b-5節),增強了人們對有人能背離這種祝福的憤慨感。6:6b 把上帝的兒子重釘十字架,明明地蒙羞祂。指明了“離棄”的人的嚴重罪行(6a節):他們就是抱著這個態度,即基督活該死於可恥罪犯的死亡,從而否認祂作為大祭司獻祭的重要性(10:29;太27:39-44)。(BTSB)
6:7-8 一塊田地,吃過……雨水,作者引用《聖經》中常見的農作物比喻(見太13:24-30、36-43;路3:17)來警告讀者,那些離棄真道的人就像是不生長合……用的菜蔬,只長荊棘和蒺藜的田地。作者以這樣的田地是近於咒詛,結局就是焚燒為喻,警告即將來臨的最後審判和刑罰。
1. 五11~14。作者對他的讀者有何不滿的表示?他暗示的靈性增長的條件是哪些?以這些標準來看,試想想我已做了多久的基督徒,到這時候我應該長進到什麼程度了呢?
答:作者批評讀者“聽不進去”(聽覺遲鈍),在信仰上本應作他人的老師,卻還在“吃奶”(等著別人餵食,把已經消化好的餵給你吃),不能吃乾糧(固體食物),亦即尚未成熟,沒有長大成人。他暗示的靈命增長的條件是認識上帝的聖言,並努力去操練、付諸實踐(熟練仁義的道理),把心竅練習通達,能分辨是非。求主幫助,讓我更深地經歷仁義的道理,在思想和實踐上更有長進。
2. 六1~8。什麼教訓構成了福音的根基?參徒二38,廿21,廿六18。這裏列出什麼理由,說明不必再立這個根基呢?那些落到這種地步的人,現在唯一的可能是什麼呢?
答:福音的根基是基督。“基督初步的道理”(參《新譯本》),包括悔改,信靠上帝,各種潔淨禮,按手禮,復活,審判等等。不必再立根基的理由是:信徒已經蒙了光照,嘗過天恩的滋味,與聖靈有分,並嘗過上帝善道的滋味,覺悟來世的權能。若是落到這種地步(即離開這個道理),就不可能重新悔改,因為這是另立根基,把上帝的兒子重釘十字架,明明地羞辱祂。他們唯一的可能是被廢棄,近於咒詛,結局就是焚燒。
LikeLike
Study 6 Hebrew 5:11~6:8 (2.1.26)
1. 五11~14。作者對他的讀者有何不滿的表示?他暗示的靈性增長的條件是哪些?以這些標準來看,試想想我已做了多久的基督徒,到這時候我應該長進到什麼程度了呢?
* 作者认为他的读者虽然已经成为基督徒有很长的时间,但他们的属灵生命还是像小宝宝一样,不能明白更深入的真理讲解。
* 学习上下的功夫要更真实更诚恳,要把心窍习练得通达,能分辨好歹。
* 这几节经文让我更加认识到我们属灵的生命是超越时间、是在时间以外的。肉体的生命随着时间成长,但属灵生命却只有依靠上帝圣言、耶稣的宝血和身体才能成长。
2. 六1~8。什麼教訓構成了福音的根基?參徒二38,廿21,廿六18。這裏列出什麼理由,說明不必再立這個根基呢?那些落到這種地步的人,現在只可能怎樣呢?
* 福音的根基就是基督,唯有基督是我们信仰的基础。
* 若要重新立根基,就是离弃基督,把基督重新钉十字架。
* 若重新立根基,结局就是被废弃、被焚烧。
LikeLike
1. 五11~14。作者對他的讀者有何不滿的表示?他暗示的靈性增長的條件是哪些?以這些標準來看,試想想我已做了多久的基督徒,到這時候我應該長進到什麼程度了呢?
-作者责备他的读者,虽信主时间长,但属灵生命的成长仍停留在幼嫩的阶段;
-提示“心窍习练得通达,就能分辨好歹了”,是说要顺从由神的话而来的亮光,听道且勤于行道,操练出属灵的判断力,从而可以成长为吃干粮的人。
-我觉得真正会阻止属灵成长的主要原因是怀疑,不确定,不信。只要真心悔改,并能持久信靠和忍耐,在圣灵的帮助下,信心的种子就会成长,领悟真道和践行真道的能力的增长是信心成长的结果。
2. 六1~8。什麼教訓構成了福音的根基?參徒二38,廿21,廿六18。這裏列出什麼理由,說明不必再立這個根基呢?那些落到這種地步的人,現在只可能怎樣呢?
-福音的根基就是基督背负所有的罪,十字架上受死,复活,使我们罪得赦免,不再是律法辖制下的罪人,因信称义,并领受所赐圣灵。
-不太明白这个问题“這裏列出什麼理由,說明不必再立這個根基呢?那些落到這種地步的人,現在只可能怎樣呢?”
-我对六1~8经文的理解,6:1劝勉读者应当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这个“开端”是指旧约的基本教义,律法,各样礼仪形式,这些是初阶的教义,是为福音做准备的。既然如此,已经领受了福音,“已经蒙了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又于圣灵有份,并尝过 神善道的滋味,觉悟来世权能的人”,若回到“开端”,离弃福音,放弃因信得救,靠行为称义,那么就如同“把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就是背道。
LikeLike
Study 6 Hebrew 5:11~6:8
1. 五11~14。作者對他的讀者有何不滿的表示?他暗示的靈性增長的條件是哪些?以這些標準來看,試想想我已做了多久的基督徒,到這時候我應該長進到什麼程度了呢?
* 作者不滿讀者在神學的認知上沒有提升,還在學最基本的道理,但他們其實應該要可以開竅通達了。
* 我們要下功夫去學習,要多讀聖經,多思考神的道理,能夠應用在生活上分辨對錯。
* 我從小就是基督徒,這兩年來才真正理解福音,讀了聖經、學習了改革宗神學後屬靈成長飛速,才知道原來好的教導是多麼重要。我期望接下來的目標,是聽道後要做到be a doer of the Word,結出義果。
2. 六1~8。什麼教訓構成了福音的根基?參徒二38,廿21,廿六18。這裏列出什麼理由,說明不必再立這個根基呢?那些落到這種地步的人,現在只可能怎樣呢?
* 基督十字架的救恩就是根基,我們應當在得到恩典後,更進一步的成長,結出屬靈的果實,活出基督的樣式。
* 基督已經釘十字架了,如果有人聽了福音,卻不屑這個救恩,就是再給基督定罪釘十字架了。
* 一直不斷蒙恩聽道的人,卻自甘做個瞎子聾子,那他必得神的忿怒審判。
Like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