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8 Numbers 13:1 ~14:10上 派遣探子窺探迦南地 (2.2.18)

研經題目:
1. 探子曾窺探迦南的哪些地方呢?請在地圖上找出希伯崙和以實各穀。他們奉命去窺探些什麼?他們作了怎樣的報告呢?
2. 潛伏在十三30和31節所表示的相反看法的後面是什麼呢?迦勒和約書亞的樂觀是不切實際,而且不肯面對事實嗎?百姓的恐懼和不信,有什麼結果呢?請注意:相信的是多麼少,而在十四1~4中,「全」字出現的次數又何其多。比較來四1、2。
注:
十三32。「地,是吞吃居民之地」:這大概是指當地的居民經常發生爭戰,和他們互相殺戮的凶殘。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3:1~19:22 在加低斯附近度過40年。本書中間這一大段經文,集中記載以色列人滯留在加低斯巴尼亞及附近地區40年間所發生的事件。加低斯是一片大的綠洲,位於別是巴西南方80公里外(見193頁地圖)。根據34:4,該地正是迦南地的最南端。因此,來到這裏,以色列人也就快要進入應許之地了。但他們聽信探子帶回來的負面消息,就起來造反,結果上帝懲罰他們,要他們在這裏輾轉40年,他們的後代才能進入應許之地。這期間發生的幾件重要事件都記載在13~19章。
13:1~14:45 探子窺探迦南地與以色列人的反叛。這件事在書中所占的篇幅顯示其重要性。連同金牛犢的事件(出32~34章),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期間兩次犯了嚴重背道的罪。在金牛犢事件中,以色列人違犯了十誡的前兩誡(出20:3-6),當時上帝聲言要把以色列人滅絕,從摩西的後裔中另外興起一個民族來取代他們(出32:9-10)。摩西為以色列人求情,上帝才收回成命(出32:11-14)。這次他們拒絕進入應許之地,寧願返回埃及去。他們再一次面臨被滅絕的危機,最後也是因摩西為他們求情,才免遭滅亡。
13:1-16 派遣探子。十二支派各選一位首領從巴蘭出去 “窺探迦南地”(2節)。他們要窺探應許之地的土地怎樣,民心如何,然後回來向以色列人彙報,目的大概是為了堅固以色列人的信心。
13:2 值得注意的是,這裏提醒讀者,上帝已經應許把迦南地賜給以色列人。
13:4-16 這個支派首領名單與1~2章的名單不同,人選或許更為年輕力壯,能夠擔當窺探迦南地的任務。在13:16,摩西將何西阿(意為 “祂拯救”)改名為約書亞(意為 “耶和華拯救”),像是預告約書亞在14:6-9所表現出的信心。
13:17-24 完成窺探。探子從別是巴以南的貧瘠地帶南地,一直往北走到大馬士革以北76公里的利合,直到哈馬口,窺探了大約354公里的地方(20節)。
探子的行程(214頁地圖)
當以色列人剛剛到達加低斯巴尼亞,摩西就派遣12個探子去窺探應許之地迦南。探子走遍整個迦南,從南地到利合,然後返回。他們走過的路線全長超過800公里,共用了40天時間。

13:20 葡萄初熟的時候,即7月下旬。
13:22 希伯崙位於耶路撒冷以南32公里處。這個地方在神學上具有重要意義:這裏是埋葬以色列的列祖和他們妻子的墓地(如:創23章),上帝也在這裏應許把迦南地永遠給亞伯拉罕為業(創17:8)。亞衲族人,在希伯來原文中,亞衲(anag)意為 “胖子”,亞衲人以身材高大著稱(見13:33;申2:21,9:2)。瑣安城就是位於尼羅河三角洲的坦尼斯。在以色列王國時期,坦尼斯是埃及的首都,但本節經文所指是它較早期的歷史。坦尼斯始建於主前第二個十年的早期。在希伯崙出土的文物,顯示當地最早建成的堅固城可追溯到青銅器時代中期(約之前2000—主前1750年)。日期的吻合令人驚奇。
13:23 以實各谷(希伯來原文意為 “[葡萄]串”)的具體位置不詳,但希伯崙地區確實盛產葡萄。
13:25-33 探子的彙報。這個彙報所交代的窺探範圍與17-24節的記述相同,不過,先前的記載是實話實說,探子在這裏的彙報則言過其實,聳人聽聞,似乎有意讓聽到的人害怕。注意他們用堅固寬大來形容當地的城鎮(28節),又一一列出當地居民是什麼人(28-29節)。考古發現證實青銅器時代晚期的迦南城鎮規模很大,而且防禦非常堅固。比如,夏瑣的上城占地約156畝,下城占地約960畝,估計人口約有40,000。城牆是用石塊和泥磚建成,堅固厚重,城牆的某些段有73米厚。探子把那地說成是吞吃居民之地(32節);不僅如此,他們還說高大的亞衲族人是偉人的後裔(見創6:4注),必定難以征服。從探子誇張的口吻看來,他們所說的 “偉人” 可能只是顯出他們的恐懼,同時是為他們的不順服找藉口,而不是說,洪水以後還有偉人住在地上。學者普遍認為,加低斯位於現今的特艾因爾庫代拉,但該地的考古並未發現主前10世紀以前的任何遺址。至今仍然找不到證據,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1) 加低斯並不是現今的特艾因爾庫代拉:(2) 早期的遺址尚未發現:(3) 像以色列人這樣的匆匆過客根本沒留下任何遺跡,因而無從發現。
13:31 我們不能上去攻擊那民,因為他們比我們強壯,這句話反映出探子對上帝沒有信心。他們只是從人的角度來評估當時的情況,結果沒有勇氣進攻迦南。信靠上帝就會有足夠的勇氣,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40年後,上帝再次給他們機會進入並征服迦南地。這次他們終於信靠上帝,有了真正的勇氣(參書1:5-9)。
14:1-12 百姓的反響。探子對前景的悲觀態度,引起百姓的強烈反響。他們的批評既質疑上帝的計劃,也質疑祂的能力。上帝應許要把土地賜給他們,但他們卻認為那應許不可能實現而拒絕接受,甚至提出要另選一位領袖來帶領他們回埃及去(1-4節)。
14:6-9 約書亞和迦勒正確地指出:百姓的反應是背叛耶和華。他們力勸百姓要相信上帝有能力帶領他們進入迦南地(9節)。為此百姓威脅要用石頭打死他們(10節)。那是處死背道者的一種刑法(利20:2、27,24:23;民15:36;申13:10)。
14:6 撕裂衣服是表達哀傷的常見做法(創37:29、34)。
14:8 耶和華若喜悅我們,就必將我們領進那地,把地賜給我們。約書亞和迦勒所說的這句話,與其他探子在13:31那些膽怯的話形成鮮明的對比。後來,上帝賜福約書亞和迦勒(見14:30、38,26:65),由此可見,上帝喜悅他們的信心。
1. 探子曾窺探迦南的哪些地方呢?請在地圖上找出希伯崙和以實各谷。他們奉命去窺探些什麼?他們作了怎樣的報告呢?
答:探子從巴蘭曠野的加低斯巴尼亞(13:28;參32:8)上南地,到尋的曠野,到希伯崙(13:22),然後一直北上到利合,直到哈馬口(13:21)。他們奉命去看那地居民的強弱、多少,所住之地是否布防堅實,土地是否肥美。他們的報告是迦南地的土地肥美(從以實各谷帶回來的葡萄和其他果子可資證明),居民強壯,城邑堅固寬大,並且有亞衲族的“偉人”。因此,他們認為那地是吞吃居民之地,不可上去,其中只有猶大支派的迦勒和以法蓮支派的約書亞(何西阿)認為他們必能得勝,因為那地是耶和華的應許。
2. 潛伏在十三30和31節所表示的相反看法的後面是什麼呢?迦勒和約書亞的樂觀是不切實際,而且不肯面對事實嗎?百姓的恐懼和不信,有什麼結果呢?請注意:相信的是多麼少,而在十四1~4中,「全」字出現的次數又何其多。比較來四1、2。
答:13:30-31的相反看法,背後是對耶和華的應許的信心,因為迦勒與約書亞知道使他們得勝的是耶和華,而不是自己,他們的樂觀來自他們有信心的眼睛。百姓的恐懼和不信,結果是惹動耶和華的怒氣,想要擊殺他們(4:12)。14:1-4共出現三次“全”,“全”會眾(14:1),“全以色列民”、“全會眾”(14:2),說明以色列民整體的不信,只有迦勒和約書亞有信心,最終他們得以進入迦南地。
赞赞
Study 8 Numbers 13:1 ~14:10上 派遣探子窺探迦南地 (2.2.18)
1. 探子曾窺探迦南的哪些地方呢?請在地圖上找出希伯崙和以實各谷。他們奉命去窺探些什麼?他們作了怎樣的報告呢?
* 探子从巴南的旷野家底斯巴尼亚到寻的旷野、然后到希伯仑、利合,直到哈马口。
* 探子去看耶和华赐给他们的地如何、当地的人和城如何。
* 他们报告是那地确实是流奶与蜜之地,但那地的人强壮、城坚固,是不可能被征服的。
潛伏在十三30和31節所表示的相反看法的後面是什麼呢?迦勒和約書亞的樂觀是不切實際,而且不肯面對事實嗎?百姓的恐懼和不信,有什麼結果呢?請注意:相信的是多麼少,而在十四1~4中,「全」字出現的次數又何其多。比較來四1、2。
* 30节表达的是不看环境、只信靠神的应许;而31节显示对神没有信心,不相信神的话,只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判断。
* 迦勒和约书亚对神坚定的信心使他们可以越过眼前人所看到的困难,深信神的能力超越这一切,祂的应许必然成就。
* 百姓的恐惧和不信使得以色列全会众在旷野漂流了40年,并且那一代人除了约书亚和迦勒都没有能够进入迦南地。
赞赞
Study 8 Numbers 13:1 ~14:10上 派遣探子窺探迦南地
1. 探子曾窺探迦南的哪些地方呢?請在地圖上找出希伯崙和以實各谷。他們奉命去窺探些什麼?他們作了怎樣的報告呢?
* From Negev to Rehob.
* 他們要去看看這塊應許之地好不好、城池多堅固、土地的好壞、果子好不好吃等等。
* 他們匯報說這是一個流著奶與蜜的寶地,可是裡面的人人高馬大,我們就像小蚱蜢,打不過的,勸大家放棄。
潛伏在十三30和31節所表示的相反看法的後面是什麼呢?迦勒和約書亞的樂觀是不切實際,而且不肯面對事實嗎?百姓的恐懼和不信,有什麼結果呢?請注意:相信的是多麼少,而在十四1~4中,「全」字出現的次數又何其多。比較來四1、2。
* 兩個立場的背面,其實就是相不相信神的應許和大能。
* 我不認為Caleb and Joshua 不切實際,他們看得到才是最真實的局面,所謂的事實就是全能神站在以色列這邊。就像當大衛面對哥利亞的時候,他何須畏懼這挑戰神的巨人呢?
* 百姓不信神,即使見證那麽多神蹟還是不信,甚至想要放棄救贖,回到埃及去。(很多人覺得如果現在也可以看到神蹟,他們一定就會信上帝,但其實不會的)
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