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9 民數記 14:10下~45 (2.2.19)

Study 9 Numbers 14:10~45 (2.2.19)

研經題目:

1. 我們從摩西的禱告,特別是關於支配他向神懇求的動機和理由,能學到什麼呢?

2. 百姓雖然得蒙赦免,卻自食其罪惡的苦果。他們怎樣自食其果呢?在這個故事中(民13,14章),他們自始至終在哪一方面表現出是我們的典型呢?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4:11-12 上帝想要擊殺百姓,另立摩西的後裔成為大國。足見這反叛的罪何等嚴重。上帝在出32:10也曾發出類似的警告。

14:13-19 摩西祈求上帝赦免以色列人。摩西在以色列人鑄造金牛犢之後曾為他們禱告(出2章),他在五經裏面經常擔當聖約的中保(參12:3-4);在這裏,他為以色列人禱告並擔當調停者的角色。他指出,上帝如果真的如警告所言,滅絕了以色列人,列邦必會說:耶和華……不能把這百姓領進祂向他們起誓應許之地(參出32:12)。摩西又提醒上帝,上帝曾應許亞伯拉罕要讓他的子孫得這地為業(參出32:13)。最後,他更引用上帝描述自己性情的話,證明祂應該饒恕以色列人(出34:6-7;民14:18-19)。

14:13-19 摩西對耶和華的回應分為兩部分:(1) 如果耶和華殺滅以色列民,列國就會認為祂是個軟弱的神,不能履行祂的承諾(13-16節)。摩西反而祈求耶和華把以色列民帶進應許地,使列國見到耶和華的能力(第17節;參賽48:9、11;結36:22-23)。(2) 耶和華有豐盛的慈愛,所以祂可以再次赦免祂的子民(第18-19節)。(BTSB)

14:13-19 耶和華要直接毀滅以色列,但像以前一樣,摩西以耶和華自己的名聲為由懇求祂發憐憫(比較出32:11-14)。列邦聽見毀滅的消息,會推測耶和華缺乏將以色列人帶入應許地的能力。以西結後來用這種想法作為預測以色列必從被擄之地歸回的依據(結36:16-36,39:21-29)。摩西的論點是有效的。耶和華赦免了以色列人,但判處悖逆的一代人——所有20歲以上的人都死在了曠野(民14:29-32)。在老一代人中,只有約書亞和迦勒能看見並繼承應許地。(FSB)

14:20-35 上帝回應摩西的禱告。上帝的回應有些出人意料。一方面,祂宣告:我照著你的話赦免了他們,意思是祂放棄立即滅絕以色列人。但這並不意味以色列人可以按計劃馬上進入迦南地。實際上,悖逆的以色列人也將會如願以償。他們原想要返回埃及(3節),現在上帝吩咐他們要從紅海的路往曠野去(25節);他們說不想進入迦南地是因為害怕會死在那裏(2-3節),現在上帝告訴他們說,他們永遠不得進入迦南地,卻要死在曠野(27-38節),他們害怕自己的孩子……要被擄掠(見3節),但正是這些孩子,將要在40年之後進入應許之地(31節)。

14:21 遍地要被我的榮耀充滿,上帝的旨意並不因人的失敗而受到阻攔,祂的旨意必定成就(見詩72:18-20注;賽6:3注)。

14:29 上帝判決所有從二十歲以外的以色列人都要死在曠野,因為他們曾被徵召(見1:3),卻拒絕參戰。

14:36-38 沒有信心的探子之死。上帝警告所有成年以色列人,他們將會死在曠野,而那十個沒有信心的探子引發全民背叛,則會 “遭瘟疫,死在耶和華面前”(37節:諷刺的是,這裏的用詞也是埃及的十災之一,希伯來原文是maggepah,“瘟疫”,參出9:14)。這也是許多參與拜金牛犢的人的結局(出32:35)。探子的故事說明了一個重要原則:上帝赦免罪惡,但不一定會撤消罪所帶來的後果。以色列人的情況是:上帝赦免他們,意味著他們整體而言仍是上帝的百姓。上帝與以色列人在西奈山所立的約仍然有效,即耶和華是他們的上帝,他們是耶和華的子民。然而,以色列人仍要為自己的罪受罰:不能進入迦南地,最終死在曠野。

14:36-37 這些報惡信的人都遭瘟疫,死在耶和華面前。他們代表那些不信上帝的約民,因此必須要被剪除(見賽1:24-28注)。這些首領被上帝懲罰,遭瘟疫死在耶和華面前,是因為他們報惡信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叫全會眾向摩西發怨言。這是對領袖的當頭棒喝,叫他們知道一個原則,就是上帝要求領袖擔負起更大的責任。

14:39-45 一次失敗的進攻。儘管探子已死,摩西也告訴百姓他們必死在曠野,不得進入迦南,但他們仍然擅自發起一次進攻。諷刺的是,他們正敗在亞瑪力人迦南人手下(參13:29),應驗了摩西的警告。

14:45 於是亞瑪力人和……迦南人都下來擊打他們,有些以色列人違抗摩西的命令(41-43節),“擅敢”(44節)採取行動。他們這樣並不能成就上帝的旨意,反而遭到審判。何珥瑪(希伯來原文意為 “毀滅”;見21:3)是位於迦南地南部邊境的一個村莊(書15:30)。

Study 9 民數記 14:10下~45 (2.2.19)》有4个想法

  1. 1. 我們從摩西的禱告,特別是關於支配他向神懇求的動機和理由,能學到什麼呢?
    答:摩西的禱告是訴諸上帝十分關心自己名的榮耀,因為如果上帝在這裏殺滅以色列民,給列國傳達的信息是祂是個無能的上帝,無法履行祂的承諾。摩西也訴諸耶和華自己的屬性,即祂既有豐盛的慈愛,會赦免罪孽與過犯,但也是完全聖潔公義的,一定會清除罪惡,不以有罪的為無罪的。我們從這個禱告學到,我們的禱告必須符合上帝自己所啟示的自己的旨意,必須符合上帝的性情,不可隨意妄求,否則不僅無法如願,也是在妄稱上帝的名,褻瀆了祂的聖名。
    2. 百姓雖然得蒙赦免,卻自食其罪惡的苦果。他們怎樣自食其果呢?在這個故事中(民13、14章),他們自始至終在哪一方面表現出是我們的典型呢?
    答:這兩章經文讓我們看到上帝的話是可信的,祂必成就祂的應許,而且這是以祂(或祂的名)的榮耀作保證的。以色列探子從迦南地帶回的葡萄(13:23)本是上帝應許的保證,但以色列民卻寧可回到埃及(14:1-4)。以色列民沒有認真體會到上帝拯救他們離開埃及的宏大計劃與心意,上帝本是要拯救他們脫離奴役,而可以自由地敬拜祂。但他們卻關心自己物質的生活,沒有看到拯救的屬靈價值。我們在這方面也常常如此,只想要上帝物質上的祝福,而不要上帝自己。的確,在曠野的生活充滿了試探和考驗,很容易就暴露出我們內心的剛硬,以至於我們還想回到過去世俗的生活,享受罪中之樂。但我們總是必須定睛在上帝為我們預備的永恆天家上,憑著信心,而不是憑眼見,全心倚靠上帝的應許來過我們世上的生活。願上帝藉著祂賜下的聖道和聖禮來堅固我們的信心,不要像曠野第一代的以色列人那樣,與祂的應許失之交臂。

  2. Study 9 Numbers 14:10下~45
    1. 我們從摩西的禱告,特別是關於支配他向神懇求的動機和理由,能學到什麼呢?
    * 神的名聲:以色列是背負著神的名,當地人都知道是耶和華把他們救出埃及,要帶往迦南地,如果救贖計劃失敗了,就不能榮耀神的名了。
    * 神的Character :摩西提到神當初最完整的自我介紹,神不輕易發怒,滿有慈悲憐憫,寬宥人們的過犯,用公正懲戒罪人。摩西憑藉著神的character ,相信原諒以色列人是符合神的特性的。
    * 神的應許:最後摩西提到神已經原諒以色列人了,從出埃及到現在,神已經赦免他們了,這也是請神紀念在西奈山下的應許,憑藉的是神的信實。

    百姓雖然得蒙赦免,卻自食其罪惡的苦果。他們怎樣自食其果呢?在這個故事中(民13、14章),他們自始至終在哪一方面表現出是我們的典型呢?

    * 這些抱怨的人不得進入應許之地,要在曠野40年,只有等他們死光了,他們的孩子再進到迦南地。而那些帶來壞消息的探子,也被神以瘟疫判刑了。
    * 我們的天路歷程就如同以色列人在曠野的路途,我們目標的天國就好比他們要去的應許之地,這段路程是漫長的,中間有許多的考驗,我們唯有信靠上帝才能走完這段路。而對我們信心最大的考驗,就是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會不會放棄信靠神,會不會想要回到罪中,會不會懷疑神的應許,會不會忘記當初上帝的拯救。不過我們跟當時的以色列人是不一樣的,我們已得到十字架的救恩,福音已經讓我們脫離了罪的綑綁,我們也有聖靈無時無刻的帶領,我們擁有更多的力量來信靠神,真基督徒一定能走到天國的。

  3. Study 9 Numbers 14:10下~45 (2.2.19)
    1. 我們從摩西的禱告,特別是關於支配他向神懇求的動機和理由,能學到什麼呢?
    * 摩西的动机最主要是要维护上帝的荣耀,不让外邦人有借口毁谤上帝。其次摩西是因为爱他的同胞,希望他们能够罪得赦免。摩西祷告的理由是基于上帝的公义和慈爱。
    * 所以我们要时时记得爱神爱人,在这样的爱里的祷告,上帝必定喜悦。

    百姓雖然得蒙赦免,卻自食其罪惡的苦果。他們怎樣自食其果呢?在這個故事中(民13、14章),他們自始至終在哪一方面表現出是我們的典型呢?

    * 所有二十岁以外的成年人都要死在旷野,不能进入迦南地。十个没有信心的探子遭瘟疫,死在耶和华面前。
    * 我们也经常这样,只看到环境的困难和挑战,却忘记掌管这一切、并应许与我们同在、要带我们进入新天新地的神。以色列人的遭遇提醒我们,这样的胆怯、懦弱、忘记神,是神不喜悦的。

  4. Study 9 Numbers 14:10下~45 (2.2.19)
    1. 我們從摩西的禱告,特別是關於支配他向神懇求的動機和理由,能學到什麼呢?

    -摩西的祷告分两部分: 首先表述神与以色列百姓之间立约的关系,以色列是神的百姓,神应许要把以色列民带进迦南的,因此摩西祈求神不要因着这百姓,而要因祂信实的名,在列国面前彰显祂的大能与信实;其次,摩西重复在(出34:6~7)神对自己的描述,耶和华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所以祂可以再次赦免祂的子民。
    -摩西能这样为百姓代祷,其一是出于他对神的信靠,相信神必成就祂的应许;其二是摩西认识神,百姓卻不认识神,所以要通过摩西代祷。由此,我理解为他人代祷的人先要自行装备好,我们也要坦然把自己的需求交托属灵成熟的牧长代祷。

    百姓雖然得蒙赦免,卻自食其罪惡的苦果。他們怎樣自食其果呢?在這個故事中(民13、14章),他們自始至終在哪一方面表現出是我們的典型呢?

    -百姓虽得蒙赦免,但是,他们因不顺服要在余下的今生忍受在神管治下的惩罚,将要开始40年的旷野漂流。所有从埃及出来,二十岁以上能出去打仗,被数的那60多万男丁,除了约书亚和迦勒之外,都不能进入应许之地。那些缺乏信心报恶信的人都遭瘟疫,死在耶和华面前。
    -我看到两个方面:
    1)信心软弱,就会丧失跟从神的勇气和决心,只见困难,看不见神的大能;
    2)以色列人担心自己会死在旷野,担心自己的妻儿会被掳,神就用他们最怕的惩罚他们,在旷野飘流直至死去(反而他们怕失去的妻儿却因着恩典进了应许之地14:31)。给我们的警示是,不要短视,抱怨受苦,轻看重生得救的恩典,只担心失去自己和自己的家业,却不担心失去神的恩典和带领。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