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3 馬可福音 1:35~2:12 (2.3.10)

Study 3 Mark 1:35~2:12  (2.3.10)

研經題目:

1. 經過了前天驚人的事件之後,祂不得不考慮下一步所應當做的事了。祂怎樣去作決定,並且作了這樣的決定呢?被醫好的麻瘋病人的不順服,從哪方面來說阻礙了耶穌的工作?這件事對於:(a) 我們的禱告生活,和 (b) 教會佈道的責任,有什麼關係?比較約廿21;可十六15。

2. 在第二章這個故事中,你發現有些什麼證據證明我們的主有洞察的能力?耶穌「看見」了什麼?而當祂用一個無人能否認的神蹟來證實人們口頭所提出的質疑時,祂是對哪些真理作了決定性的見證呢?

注:

二4。那個房子一定是平頂的,屋外有階梯可以直達房頂(比較十三15)。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35-39 耶穌獨自退去禱告。與祂的門徒相比,祂的門徒被當地的騷亂沖昏了頭,而耶穌的優先順序卻是在私下禱告裏制定的。(BTSB)

1:35-39 耶穌禱告(見路4:42-44)。耶穌現在是名聲大噪的醫治者和趕鬼人了,人們可能期望祂會利用這名聲。我們今天在“醫治大會”或“神蹟大會”中也面對同樣的誘惑,想要選擇今世的道路。

在這裏我們看到耶穌卻靜悄悄地躲到一個孤獨的地方去禱告(35)。西門和其他人似乎認為祂正在犯錯,失去了最近的風頭所帶來的巨大機會。這不會是最後一次,西門的想法是人的想法,而不是神的想法(參8:33)。耶穌不要人只把祂當成一個神蹟製造者,而是要人承認祂是救主。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是傳揚福音,而耶穌承諾要在鄰近的鄉村傳道。因此,祂帶著門徒在人口稠密的加利利地區的會堂裏巡迴,傳道、趕鬼、醫病。趕鬼是最基本的,因為它影響到靈魂,而身體上的醫治只能暫時延長地上的生命。(NBC)

1:35 四個動詞:起來(原文或譯:離開)、禱告,強調耶穌要與父上帝相交的決心。耶穌禱告的時間非常早:天未亮的時候

1:37-38 眾人都找你,彼得和其他人只看到眾人的需要,所以不明白耶穌為什麼要離開眾人去禱告(35節)。耶穌有意離開眾人,往別處去,到鄰近的鄉村,順從天父的呼召去傳道,傳福音。

1:40-45 耶穌醫治痳瘋病人。由祂趕逐污鬼(第21-28節)已經很明顯可以看出,本段(第21-45節)的結尾部分用醫治一個更嚴重的不潔淨的病例來強調耶穌的權柄、能力和為上帝子民帶來潔淨的意圖。這個意圖最終將在祂在十字架上的死亡中得到最充分的體現(參閱弗1:7)。(BTSB)

1:40 長大痳瘋的人在禮儀上是不潔淨的(利13:45-46;另見太8:2-3注)。這個痳瘋病人遭眾人排斥,生活在社會的邊緣,只能依靠他人施捨度日。

1:41-42 摸他,耶穌憑著祂神聖的慈愛、憐憫和能力,祂的觸摸非但沒有使自己變得不潔淨,反而使痳瘋病人潔淨了。

1:41 動了慈心(《新譯本》動了憐憫的心),有些版本是“憤慨”(indignant)。這裏的經文是不確定的;大多數手稿都時更令人滿意的“動了慈心”(參見6:34,8:2,這些手稿將同一個希臘詞翻譯為“曾/有憐憫心”)。然而,“憤慨”是如此出人意料,以至於很難解釋為什麼有人會添加它。由於馬太和路加在其福音書的內容和措辭上似乎依賴於馬可福音,馬太福音8:1-4和路加福音5:12-14在其平行敍述中都沒有提到這兩個選項,這表明他們的馬可福音副本中有“憤慨”一詞,但他們決定將其刪除以避免潛在誤解。耶穌的信息是,上帝的恩典拯救已經到來(第14-15節)。祂的憤怒可能是因為這個人的“”如果你肯”(第40節)對祂和上帝的仁慈性格都提出了質疑。上帝通過耶穌的憐憫超越了對嚴格的禮儀純潔性的關注(利13;參考5:24b-34;7:1-23;何6:6)和那人的質疑。你潔淨了吧!耶穌非但沒有被不潔淨的人玷污(見利7:19-21,13:46,15:4,18:19注),祂的觸摸反而潔淨了這人(第42節),因而使祂恢復到上帝的子民群體中(見利14:3、8注)。治好痳瘋病,就像使死人復活一樣,是只有上帝才能做的事(王下5:7)。(BTSB)

1:43 嚴厲地吩咐他:見34節注。原文動詞所表達的情緒極為強烈,就像耶穌在拉撒路墓前所表達的一樣(約11:33、38)。(新譯本聖經研讀版)

1:44 什麼話都不可告訴人,這裏是馬可第一次這樣描述,耶穌吩咐蒙醫治的人不可告訴任何人病得醫治的事(見太8:4注)。把身體給祭司察看(《和修》“讓祭司為你檢查”),這是一個命令,使得痊癒的人在禮儀上被宣告是潔淨的,可以重返社會,恢復正常社交(利14:2-31)。這個命令可能有第二層含意,即作為耶穌醫治的證據給祭司看(對眾人作證據,《和修》“作為證據給眾人看”)。

1:44 不可告訴人。這種特殊醫治的消息可能會妨礙祂的任務(參看第45節)。把身體給祭司察看,獻上祭物,這向耶路撒冷的祭司證明,耶穌既尊重律法(參見利14;見利14:3、8注),又做了只有神才能做的事(王下5:7)。然而,這個人的故事也表明,耶穌無視潔淨的規定,觸摸痳瘋病人,這種行為會帶來污穢(見利13,特別是第45-46節;也見利5:2),這必然會招致批評。(BTSB)

#獻上禮物(祭物)是要給祭司和百姓做證據,說明此醫治是真的,也證明耶穌尊重律法。此醫治也見證了耶穌有神的能力,因猶太人相信,只有上帝可以醫治痳瘋病(見王下5:1-14)。(NIV Study Bible)

1:45 這個痊癒的人欣喜萬分,他不顧耶穌的禁止,把病得醫治的事傳揚開了,結果,耶穌沒有辦法繼續隱藏(如:1:45,3:7-12、20,6:31-33)。耶穌以後不得再明明地進城,免得被眾人圍住。馬可經常強調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眾人過於關注耶穌行的神蹟,而忽略了耶穌傳道的真正目的,就是宣告上帝國的好消息。

2:1~3:6 本段落包含五個與耶穌的權柄有關的衝突故事。在每個故事中,耶穌都被指控褻瀆神,被質疑與罪人的關係,被斥責忽視宗教禮俗,以及被指控違反安息日律法。(CSB Study Bible)

2:1-12 耶穌赦免並醫治一個癱子。馬可先前宣稱,在耶穌身上,有耶和華自己的同在(1:2-3)。在這裏,耶穌通過做了只有上帝才會做的事,證明此一說法是真的。(BTSB)

2:1 耶穌結束在加利利(見1:38-45)的傳道和其他事工後回到迦百農(位於拿撒勒東北約32公里,見1548頁地圖)。迦百農是耶穌在加利利傳道事奉的基地。在房子裏(原文或譯:在家),耶穌現在似乎已經在迦百農住下了。

2:2 沒有空地,房屋一般最多可以容納50人,其餘的人只能站在門外聽耶穌講道。耶穌最關心的是傳(如:1:38-39,3:14,6:12,13:10,14:9),包括傳講上帝即將臨到的統治,以及人們需要悔改和信靠上帝的信息(見1:14-15注;另見4:14-20、33,7:13,8:38,10:24,13:31)。

2:3 癱子,見太9:2注。

2:4 人們可以從屋外上到平坦的房頂。這種房頂一般是用樹枝或木條加上黏土粘結搭建而成。《路加福音》還記載了一個細節,就是這個屋頂上還有“瓦”片(見路5:19注);這說明當時有些房屋還鋪有瓦片。

2:5-7 他們的信心,“他們”很可能是指那些把癱子帶到耶穌面前的朋友,但這裏的信心也可能包括癱子本人的信心(見雅5:15注)。你的罪赦了,《舊約》有位先知也曾宣告:“耶和華已經除掉你的罪”(撒下12:13)。然而,耶穌聲稱祂可以直接赦罪,這是除了上帝以外沒有人可以做的事。因此,反對耶穌的人認為祂犯了褻瀆的罪,應該被處死(利24:10-23;民15:30-31;見可14:62-64)。

2:5 信心。耶穌事工的核心(1:15;4:40;5:34,36;9:23;10:52;11:22)。這些人坦然無懼的信心足以滿足他們的朋友。小子(原文是兒子),讓人連想起神與以色列的父子關係(出4:22;何11:1),這是上帝在新出埃及裏憐憫的基礎(耶31:20;何11:3-8;參見林後6:16-18;加4:4)。由於與上帝的關係破裂導致世界破碎,許多猶太人認為罪與病是相輔相成的(申28:13-27;詩41:4,107:17;約9:2),醫治和赦罪也是如此(撒下12:13;代下7:14;詩103:3;賽57:18-19;雅5:15)。然而,在另一個場合,耶穌卻警告祂的門徒,不要認為每一種疾病的背後都是因為個人的罪孽(約9:3)。你的罪赦了,恢復了這個人與神的關係,並確認以賽亞所應許的救贖(可1:2-3中的賽40:3)已經開始,其中包括上帝赦免以色列的罪(賽44:22;參賽40:2)。這個開頭的對峙預示著耶穌將為眾人成就的事,即捨棄祂的生命(10:45,14:24)。(BTSB)

2:6-7 有時有人認為,律法師們對耶穌扮演可以合法地宣佈神的赦免的人的角色感到不滿,比如說,祭司。但如果是這樣,他們為什麼不說:“但你不是祭司!”?相反,因為聖經說只有上帝才能赦罪(出34:6-9;賽43:25;參民14:18-19;詩25:18,32:5,103:3,130:4;賽55:7),律法師們(見1:22注)指責耶穌僭取了上帝的特權,從而直接侵犯了上帝的尊榮。(BTSB)

2:8 心中知道他們心裏這樣議論,耶穌有洞察人思想的能力,這揭示了祂神聖的本質。耶穌是上帝的兒子,但又成為肉身,祂同時具有完全的人性和完全的神性。關於祂的人性與神性在認知方面的限制和範圍,參太24:36注。

2:9-11 哪一樣容易呢?表面上,說“你的罪赦了”當然比較容易,因為這事看不見,也無法證偽。相反,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行走”就比較困難,因為如果說完這話以後,癱子還是沒能起來行走,那就證明這個說話的人沒有醫治的權柄。然而,在更深的層面上,赦罪是更難的,因為只有上帝能夠赦罪(以基督在十字架上捨命為代價)。這裏的推論是:既然耶穌有能力行可見的神蹟(醫治癱子),就證明祂也有能力行那不可見的神蹟(赦罪)。

2:1~3:6記載的五次辯論

經文爭論點
2:1-12赦罪
2:15-17與罪人同吃
2:18-22禁食
2:23-28安息日
3:1-6安息日(決議殺害耶穌)

2:10 耶穌治好癱子,證明祂也有神聖的赦罪的權柄。充分瞭解耶穌是人子這個稱謂的含義,就必明白它表達出耶穌的至高權柄(見太8:20注,另見但7:13-14;可2:28,8:38,14:62)。然而,在本書中,耶穌是漸進地啟示這個詞的含義。馬可喜歡以“人子”作為耶穌的自稱,這是特別取自《但以理書》中的“人子”形象。這稱呼見證了祂既有人性,也有神性(特別見8:38,13:26和14:62;對比但7:13-14)。

Study 3 馬可福音 1:35~2:12 (2.3.10)》有4个想法

  1. 1. 經過了前天驚人的事件之後,祂不得不考慮下一步所應當做的事了。祂怎樣去作決定,並且作了這樣的決定呢?被醫好的麻瘋病人的不順服,從哪方面來說阻礙了耶穌的工作?這件事對於:(a) 我們的禱告生活,和 (b) 教會佈道的責任,有什麼關係?比較約廿21;可十六15。
    答:耶穌退到曠野去禱告,來考慮下一步行動,祂決定到鄰近的鄉村去傳道,大概是因為他不想被群眾當成只是一個會醫病趕鬼的術士而已。這件事教導我們禱告的重要性,因為連神的獨生子在地上的時候都要禱告,暫時脫離世上的紛擾,回到上帝的心意裏,支取天父的能力;這也指導教會的宣教職責,必須以禱告為基礎,並且宣講福音真道,不用神蹟奇事、對屬地之事的關注去勾引人入教。
    2. 在第二章這個故事中,你發現有些什麼證據證明我們的主有洞察的能力?耶穌「看見」了什麼?而當祂用一個無人能否認的神蹟來證實人們口頭所提出的質疑時,祂是對哪些真理作了決定性的見證呢?
    答:第二章的這個故事,我們看見主知道人的心——癱子跟他四個朋友對祂彌賽亞能力的信心,以及文士對祂論斷的心。在祂使癱子起來行走,就證實了祂赦罪的權柄,而這是只有上帝自己才能作的(2:7),如此就證明了祂就是神的兒子,是從上帝那裏來的,上帝與祂同在,有上帝的權柄。

    John 20:21 21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
    Mark 16:15 15 他又對他們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萬民:原文是凡受造的)聽。

  2. Study 3 Mark 1:35~2:12
    1. 經過了前天驚人的事件之後,祂不得不考慮下一步所應當做的事了。祂怎樣去作決定,並且作了這樣的決定呢?被醫好的麻瘋病人的不順服,從哪方面來說阻礙了耶穌的工作?這件事對於:(a) 我們的禱告生活,和 (b) 教會佈道的責任,有什麼關係?比較約廿21;可十六15。
    * 祂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但是耶穌不能被群眾絆住,祂的工作是繼續傳天國的福音,所以祂不做停留,繼續往其他地方傳道。
    * 被醫治的病人到處去講耶穌的神蹟,讓祂又被群眾注意,只好不進城,在郊外講道,失控的群眾會模糊焦點,只要醫治而忽略了福音。
    * 我們的大使命是傳福音給全世界的人,我們禱告也要把重點放在人們的悔改信主,平安健康固然重要,但神最大的恩典是永恆的救恩。

    在第二章這個故事中,你發現有些什麼證據證明我們的主有洞察的能力?耶穌「看見」了什麼?而當祂用一個無人能否認的神蹟來證實人們口頭所提出的質疑時,祂是對哪些真理作了決定性的見證呢?

    * 耶穌可以看見人的動機,知道人內心的真信心,也知道人的懷疑。
    * 耶穌有赦罪的權柄,只有神有赦罪的權柄,所以耶穌是神。

  3. Study 3 Mark 1:35~2:12 (2.3.10)
    1. 經過了前天驚人的事件之後,祂不得不考慮下一步所應當做的事了。祂怎樣去作決定,並且作了這樣的決定呢?被醫好的麻瘋病人的不順服,從哪方面來說阻礙了耶穌的工作?這件事對於:(a) 我們的禱告生活,和 (b) 教會佈道的責任,有什麼關係?比較約廿21;可十六15。
    * 耶稣在天未亮的时候就去祷告,相信祂把向天父祷告当成一天中最首要的事情,也是通过祷告寻求神的引导去做决定,就是要到邻近的乡村去传道,因为祂知道医病赶鬼不是祂最重要的工作,传道才是。
    * 被医治的麻风病人的不顺服,使得耶稣不得再明明地进城,只好在外边旷野地方。
    * 这件事提醒我,连耶稣上帝的儿子都要每天清晨向天父祷告、在做决定之前通过祷告寻求天父的指导,我们怎么能够不常常祷告?
    * 这件事也提醒教会,传道、拯救人的灵魂是最重要的事。

    在第二章這個故事中,你發現有些什麼證據證明我們的主有洞察的能力?耶穌「看見」了什麼?而當祂用一個無人能否認的神蹟來證實人們口頭所提出的質疑時,祂是對哪些真理作了決定性的見證呢?

    * 文士们心里的议论在主耶稣那里就如同大声说出来的话,完全没有可隐藏的。
    * 耶稣从瘫子和他四个朋友的行为“看见”了他们的信心。这也说明信心一定是从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
    * 耶稣医治了瘫子,一方面证明了祂有医治的权柄,另一方面更证明了祂说“你的罪赦了”其实是更难的,但祂是有权柄说这话的。

  4. Study 3 Mark 1:35~2:12 (2.3.10)
    1. 經過了前天驚人的事件之後,祂不得不考慮下一步所應當做的事了。祂怎樣去作決定,並且作了這樣的決定呢?被醫好的麻瘋病人的不順服,從哪方面來說阻礙了耶穌的工作?這件事對於:(a) 我們的禱告生活,和 (b) 教會佈道的責任,有什麼關係?比較約廿21;可十六15。

    耶稣在天未亮的时候,到旷野无人骚扰的地方去祷告。众人都在找祂,主平静地告诉祂的门徒,“……传道,因为我是为这事出来的。”
    耶稣在决定下一步要做的事之前,就离开人群去祷告。可见祷告,与父神相通于我们基督徒生活很重要。
    主耶稣对麻风病人“动了慈心”,但这时候他们只是为耶稣治病和驱鬼的能力而狂热,反而干扰了耶稣传讲真道。主耶稣也以此教导了祂的门徒,以及今日的教会,不要忙于行善反被人驱使,要服从父神的差遣,去背负传扬福音的使命。

    在第二章這個故事中,你發現有些什麼證據證明我們的主有洞察的能力?耶穌「看見」了什麼?而當祂用一個無人能否認的神蹟來證實人們口頭所提出的質疑時,祂是對哪些真理作了決定性的見證呢?

    耶稣看到瘫子和他四个朋友的信心;

    耶稣知道文士们懂得赦罪这句话的重要,知道他们心里在质疑祂赦罪的权柄,不承认祂是主,因此就告诉他们,祂如此说瘫子的罪得赦免,而不是说“起来,拿你的褥子行走”,就是要见证,神的儿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