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5 馬可福音 3:7~19a (2.3.12)

Study 5 Mark 3:7~19a (2.3.12)

研經題目:

1. 耶穌在這階段的工作中,是什麼明顯的危險和積極的願望使祂退縮並上到山上去呢?祂帶著誰與祂一同去呢?何故?祂這種做法最主要的目標和基本的策略是什麼呢?

2. 這十二個人,起先被稱為「門徒」(就是「學習者」),後來才稱為「使徒」(參三14,即:「人……差他們去傳道」)。每一種呼召各要求什麼樣的回應呢?我們能成為其一,而可不成為其二嗎?你在這順序上已達到什麼地步呢?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3:7-19 耶穌撤退,繼續祂的使命。耶穌離開了兇殘的對手,後面跟著越來越多的人群(第7-8節),繼續祂的使命,在自己的周圍重建以色列(第13-19節)。(BTSB)

3:7-8 儘管耶穌遭到強烈的反對,但是當時已有許多地方的人認識祂,包括:加利利,南面的猶太(包括耶路撒冷)和以土買,東面的約旦河外地區(見太4:25注),以及北面的推羅、西頓。這些區域在士師時期都是屬於以色列的,十二支派的後裔從巴比倫被擄歸回後,現在已經回到這些地區居住了。

3:9-10為人多……叫一隻小船伺候著(《和修》……為祂預備一隻小船)(誠之按:以備講道,見4:1-2),耶穌因為治病趕鬼,越來越受百姓歡迎,聲名大噪。然而,祂的主要目標卻是傳揚上帝的國,以及呼召人成為上帝國的子民(1:14-15)。

3:11-12 耶穌不允許污鬼(《和修》“污靈”)張揚祂的身份,因為即使它們講的是實話,也只是不情願地承認耶穌有更大的權能。它們的意圖仍是邪惡的,它們洩露耶穌的真實身份,以致在耶穌把自己顯露出來之前,引來很多誤會。

3:13~6:6 耶穌後期在加利利的傳道工作。耶穌差派門徒出去按照祂的教訓教導人,行祂所行的事。耶穌宣講比喻,控制大自然和治病,這些都表明耶穌的權柄範圍之大,但祂在拿撒勒卻遭到了拒絕。

3:13~4:34 自己人和外人2:1~3:12裏一連串飛快節奏的故事描述了耶穌在各種公開場合的權柄。現在,馬可把重點放在耶穌對祂的追隨者的權柄上,首先是十二門徒的正式組成(3:13-19),但也包括以其他方式與耶穌有關的群體,包括與祂來往的人(3:21,4:10)和家人(3:31-35)。在本段經文中,馬可特別注意發展自己人(insiders)和外人(outsiders)的主題,這在他的福音書裏相當重要。然而,這不是一個獨立於耶穌權柄的主題,而是一個次要主題,因為自己人或外人的地位是由人與耶穌靠近的程度和接受的程度所決定的。Edwards, J. R. (2002).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Mark (p. 110).

3:13-35 呼召十二門徒。設立門徒按照上帝的旨意行事,是進一步建立上帝的彌賽亞選民群體。

3:13-19 耶穌指派十二使徒。耶穌挑選祂的12個門徒有兩個原因:“常和自己同在”(第14節)和差他們往以色列(6:7b-13)並最終往列國(參見13:10;14:9)。它們具有同等的重要性。(BTST)

3:14-15 馬可沒有按照時間順序來敍述,而是假設讀者已經知道耶穌下一步的行動。這樣的表達方式在本書中很常見。這裏顯而易見,耶穌在這期間已經挑選並設立了十二門徒(《和修》加“又稱他們為使徒”)。這些人是耶穌從一直跟隨祂的人群中呼召出來的(7-9節;參16節,4:10,14:10、17、20、43)。這十二人有明確的雙重任務:(一)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堅固他們作門徒的呼召(見1:17、20,2:14,3:13),並且接受耶穌的陶造(4:33);(二)也要差他們去(1:17,9:37),“使徒”一詞是指被“差派出去”的人(見羅1:1注)。他們作為依靠耶穌的使者,要行耶穌所行和所教導的:(1) (1:14、39,6:12)上帝國的道;(2) 趕鬼(1:34、39);(3) 治病,6:13清楚說明,醫治也是門徒使命的一部分;這使命在6:7-12開始執行。起初,耶穌向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後裔傳講上帝國的信息。耶穌揀選十二使徒大概是要他們代表這十二個支派(啟21:14)。門徒接受耶穌直接監督的經驗是很重要的,因為他們自己在耶穌受死、復活升天後,很快也要監督別人做傳道的工作。

3:14 十二個人,代表以色列的12個支派。作為既體現上帝的同在(1:2-3)又體現律法所指向的上帝的生命(1-6節)的人,耶穌現在是上帝新近重建的以色列的中心(見9:2-29注;也見9:2-7注)。 和自己同在……差他們去。作為差遣門徒的前奏(6:7),耶穌召喚十二個門徒,使他們可以通過密切分享祂的生活來認識祂。這以後將包括接受祂即將到來的死亡和接受背負十字架的門徒訓練(8:31-38)。(BTSB)

3:16-17 馬可首先提到三個核心的門徒(參5:37,9:2,14:33):(西門)彼得、雅各和約翰,然後才提到其他的門徒(3:18-19),另見太10:2注。

3:19 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14:10、18,20-21,41-44)最後才被提到。猶大曾被呼召跟隨耶穌,成為十二門徒之一,受差遣去傳福音、醫病趕鬼。耶穌愛他,也曾告誡過他,但他不能得到耶穌的信任(約2:24,6:64、70)

Study 5 馬可福音 3:7~19a (2.3.12)》有4个想法

  1. 1. 耶穌在這階段的工作中,是什麼明顯的危險和積極的願望使祂退縮並上到山上去呢?祂帶著誰與祂一同去呢?何故?祂這種做法最主要的目標和基本的策略是什麼呢?
    答:馬可福音的重點之一是耶穌要重建一個新以色列,建立一群願意捨己跟從祂的門徒,但是祂趕鬼醫病的職事引來了一群追求神蹟的,甚至是一群民族主義、愛國主義份子,或政治狂熱份子,這是祂極力要避免的,因此祂再三囑咐人不要到處張揚祂彌賽亞的身份,因為這會引來羅馬政府的注意,把祂當成革命份子,會阻礙祂真正的事工;而祂積極的願望是讓以色列民百姓認識祂真的是上帝所立的彌賽亞,因此祂如同摩西那樣,上到山上,隨自己的意思叫人來,顯出祂的權柄。祂帶著十二門徒,差他們去傳道,並給他們權柄趕鬼。耶穌的基本目標就是一次新出埃及,因此其基本策略是呼召十二門徒,重建新以色列,訓練他們跟隨祂。
    2. 這十二個人,起先被稱為「門徒」(就是「學習者」),後來才稱為「使徒」(參三14,即:「人……差他們去傳道」)。每一種呼召各要求什麼樣的回應呢?我們能成為其一,而可不成為其二嗎?你在這順序上已達到什麼地步呢?
    答:這十二個門徒成為受差遣的(使徒)。門徒(學習者)的呼召是做個有紀律的學習者,在恩典和知識上不斷長進,裝備好自己,做個“有道可傳的基督徒”。使徒則是在經過基本的敬虔訓練後,受差去傳道的(當然,今天狹義的“使徒”職分已經沒有了,但是每個基督徒都是廣義上的使徒,但前提是有道可傳)。這兩個呼召是給每一個基督徒的,不是只有“菁英”基督徒才需要去“傳道”。而如果每個基督徒都有能力作一對一的門徒訓練,教會就會有足夠的“傳道人”,教會也會很興旺健壯。

  2. Study 5 Mark 3:7~19a (2.3.12)
    1. 耶穌在這階段的工作中,是什麼明顯的危險和積極的願望使祂退縮並上到山上去呢?祂帶著誰與祂一同去呢?何故?祂這種做法最主要的目標和基本的策略是什麼呢?
    * 最明显的危险是耶稣看到人们只是因为他所行的医治神迹而热切地追随祂。祂也不让污鬼显露祂的身份,因为祂的时间还没有到。所以祂到山上去,随自己的意思叫人设立十二个门徒,常与祂同在,差他们传道赶鬼,目的是要他们更清楚耶稣的身份、教导和使命,预备他们做使徒。

    這十二個人,起先被稱為「門徒」(就是「學習者」),後來才稱為「使徒」(參三14,即:「人……差他們去傳道」)。每一種呼召各要求什麼樣的回應呢?我們能成為其一,而可不成為其二嗎?你在這順序上已達到什麼地步呢?

    * 做门徒要求我们谦卑在神的面前,领受主的教导,效法耶稣的生命。做使徒要求我们要去传福音,去彰显神的荣耀、见证神的恩典。要想做好使徒,就必须做好门徒;好门徒就必然会听主的命令,去传扬神的福音。

  3. Study 5 Mark 3:7~19a (2.3.12)
    1. 耶穌在這階段的工作中,是什麼明顯的危險和積極的願望使祂退縮並上到山上去呢?祂帶著誰與祂一同去呢?何故?祂這種做法最主要的目標和基本的策略是什麼呢?

    耶稣退到海边并带着祂拣选的12门徒退到山上去的原因:从四面八方涌来的人渴望眼前这个人将救他们出肉身的苦难;经文中看到耶稣与他们保持距离,却仍然怜悯医治他们。喧闹围观的众人并不明白耶稣的心意,也不认得祂是神子,污鬼却认得耶稣,可主不准邪灵为祂见证,祂要自己用祂的方式在祂的时间显露。

    這十二個人,起先被稱為「門徒」(就是「學習者」),後來才稱為「使徒」(參三14,即:「人……差他們去傳道」)。每一種呼召各要求什麼樣的回應呢?我們能成為其一,而可不成為其二嗎?你在這順序上已達到什麼地步呢?

    耶稣拣选12门徒,1) 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使他們可以在与主密切的生活中得训练并认识祂的真道。2)差他们往以色列和万国去传道,并赐他们赶鬼的权柄。

    12个门徒是代表以色列12支派的一群年青人,他们扔下世代谋生的祖业,放弃每个时代年青人恋慕追逐的财富,名气,地位或安逸的生活,从被主耶稣吸引跟随祂,到认识祂,从门徒到使徒,最后背起十字架宣道~奔赴他们愿意奉献一生的使命。愿主也在今天兴起更多的年青人追随祂,担起福音传遍万国的使命。我们每个称为基督徒的,没有退却去选择其二的理由。

  4. Study 5 Mark 3:7~19a
    1. 耶穌在這階段的工作中,是什麼明顯的危險和積極的願望使祂退縮並上到山上去呢?祂帶著誰與祂一同去呢?何故?祂這種做法最主要的目標和基本的策略是什麼呢?
    * 祂醫治的神蹟奇事聲名遠播,眾人都聚集起來要找祂,為了安全到山上去,耶穌在那裡招聚了12個門徒,讓他們可以跟著耶穌學習,之後可以拆派出去傳福音、趕鬼。這樣可以使祂在地上的工作更有效率,也預備他們做使徒,將來傳福音到世界各地。

    這十二個人,起先被稱為「門徒」(就是「學習者」),後來才稱為「使徒」(參三14,即:「人……差他們去傳道」)。每一種呼召各要求什麼樣的回應呢?我們能成為其一,而可不成為其二嗎?你在這順序上已達到什麼地步呢?

    * 門徒要謙卑學習,預備好自己的知識和屬靈成長。使徒要有信心膽量,積極地把福音帶出去。
    * 每個基督徒都有大使命,要將福音傳播各地。初信的人先做好門徒很重要,我也曾經在還沒準備好的時候亂講,造成反效果或是講錯誤的教導。現在學習先沈澱,多聽多想,不過當機會擺在面前,該講福音的時候還是會講的。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