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22 馬可福音 10:32~52 (2.4.22)

Study 22 Mark 10:32~52 (2.4.22)

研經題目:

1. 32~34、45各節。耶穌在這裏說到祂受苦的哪些方面,是祂先前所沒有說到的呢?比較九31。祂為什麼繼續強調這個題目呢?祂的門徒為什麼驚惶害怕呢?我們又該怎樣呢?

2. 你以為雅各和約翰之要求的背後有什麼動機呢?耶穌對他們的答覆是什麼意思呢?我們自己的人生目標是否也表現出同樣的靈性的膚淺呢?支配基督徒真正偉大的原則是什麼呢?

3. 使巴底買重見光明的先後步驟是什麼?當我們想幫助那些靈性盲目的人到基督面前去時,我們從這件事能學到什麼可以指導並鼓勵我們呢?

注:

38節。「洗(禮)」和「杯」這些名詞,在聖經上有時是用作象徵,表示所要受的苦。在這段經文中,他們是有力的令人想起跟從基督所要付的代價。比較路十二50;可十四36。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0:32-45 耶穌每一次預言自己的受死和復活(8:31,9:30-32,10:32-34)後,都會教導門徒如何履行門徒的職分(8:32-38,9:35-37,10:35-45)。耶穌怎樣順服捨己,門徒也要怎樣跟隨。

10:32-45 門徒們繼續盲目。儘管有耶穌的教導,門徒們對地位的關注繼續蒙蔽了他們的眼睛,使他們看不到耶穌的彌賽亞身份所具有的受苦僕人本質。(BTSB)

10:32 耶穌知道自己即將離世(參8:31,9:31;賽53:1-12),但是祂堅決要踏上前往耶路撒冷的旅程,像賽50:7描述的耶和華的僕人一樣,硬著臉面“好像堅石”(參路9:53,“祂面向……去”)。十二個門徒看到耶穌堅定的決心就希奇(《和修》“驚訝”),因為祂已經告訴他們,苦難和死亡即將臨到祂的身上(可8:31,9:31)。除了十二門徒之外,也有其他跟從的人,但馬可說他們也害怕。這害怕可能源於他們認為耶穌是政治上的救主;如果是那樣,他們也許要在耶路撒冷面對激烈的戰爭,像早期的馬加比起義一樣。更可能是,他們看到耶穌堅決地向耶路撒冷前進,而他們曾經從十二門徒那裏聽到耶穌預言自己將要受苦,因此他們推想,跟隨耶穌也表示他們可能要面對類似的遭遇。

10:32 馬可的第一次明確聲明,與他的開場白(1:1-3)一致,耶穌的“道路”(《新譯本》路途)的高峰是耶路撒冷(見1:2-3;11:1~15:47注)。《以賽亞書》期盼上帝的歸回同在會帶來極大的歡樂、榮耀與聖城的復興(賽2:1-4,4:2-6,35章,54章,60~62章)。然而,由於以色列領導層的敵意(見1:44,3:29,9:13注),耶路撒冷悲慘地成為耶穌被棄絕和受死之地。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正是耶穌的自我捨命展示了上帝的榮耀。萬國萬民都將來到這個榮耀面前(參15:39注,那裏的外邦百夫長在十字架腳下第一次承認耶穌是神的兒子)。希奇……害怕。對耶穌大能的新出埃及的特徵反應(見1:10,4:35~5:43注)。這裏表明耶穌“在前頭走”也有類似的神聖同在和權威感(參賽45:2,52:12)。(BTSB)

10:33 將要被交,耶穌論到雙重的交給:上帝將要把耶穌交給猶太人領袖,然後猶太人領袖必定把他交給外邦人(羅馬當權者)。對於生活在羅馬統治下的猶太人米說,34節所描述的受虐待細節,是非常熟悉的。

10:35-37 雅各約翰是耶穌門徒中的“核心成員”(參1:19、29,3:17,5:37,9:2)。如果耶穌要在耶路撒冷受死和復活,他們可能想到這是一個最後的機會,他們必須及時提出對以後職位的要求。他們期望耶穌作為一個政治上的救主,將來登上大衛的寶座(在你的榮耀裏,見太20:20注)統治耶路撒冷的時候,他們也得著尊榮的位置(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然而,這個想法是錯誤的。

10:38 將來確實有一個榮耀的時候(8:38,13:26),可是要到達那榮耀,耶穌必須經過上帝嚴厲的審判。祂將要喝的是上帝忿怒的杯,這杯傾倒在祂身上,因祂代替罪人擔當上帝的忿怒(見14:36;賽51:17、22;耶25:15;路22:42注;約18:11注)。所受的洗是祂的受苦和受死,這將要像洪水一樣傾倒在祂身上(參詩88:7;拿2:3;路12:50;彼前3:21注)。

10:38 不知道。他們不明白耶穌在祂的榮耀裏意味著什麼(見第32節注)。我所喝的杯,指分享耶穌的命運(14:36)。喝下忿怒之杯是一個比喻,指上帝對作惡者,特別是包括以色列在內的列國的審判,尤其是對他們的傲慢(詩75:8;耶25:15-38)。鑒於雅各和約翰的自私自利的要求,這是一個恰當的圖象。耶穌早些時候暗指祂背負了以色列的聖約詛咒(見第33節注;8:31)。這裏祂也擔當了列國的審判。我所受的洗,耶穌自己引人注目的比喻,顯然是基於約翰的洗禮(參羅6:3-4),把下到水裏比作死亡(參撒下22:5;詩69:2-3、15)。耶穌已經說得很明白了(8:32),祂使用這些類似於比喻的修辭手法(見4:2注)表明雅各和約翰仍然像“外人”一樣思考(見8:33注)。(BTSB)

10:39 門徒以為耶穌的問題(38節“我所喝的杯你們能喝嗎?”),是指他們要和耶穌一起爭戰,於是勇敢地回答:“我們能。”然而,耶穌說他們也將受苦:你們也要喝……你們也要受(洗)。由於只有耶穌可以擔當眾人的罪,代替眾人接受上帝的審判(45節),所以門徒受苦是為自己的潔淨,以及為上帝的榮耀(8:34-38;彼前4:13)。

10:40 不是我可以賜的,耶穌是完全的神,但三一真神的三個位格有不同的權柄(參約3:35注)。在《聖經》中,聖子一直只是順服聖父的權柄和引導。那個尊榮的位置要賜給誰,最終是由聖父來決定的。耶穌把權柄交給祂在天上的父,同時也暗示祂自己將要被高舉。

10:41 另外十個門徒惱怒雅各、約翰,也許是由於他們自己的野心和嫉妒(42-45節)。

10:42 門徒必須要有謙卑服事的標記,而不是渴想被尊為君王……治理他們要服事的人。耶穌不是全盤否定人可以行使權力(參太16:19,18:18),而是指出人會濫用權力去欺壓他人。

10:43 必作你們的用人,作上帝百姓的領袖應有服事百姓的心,要為百姓的最大利益來服務,而不是反過來希望被人服事。這原則不僅適用於教會的領袖,也適用於其他各種領袖,如政府官員。政府官員應當是“上帝的用人,是與你有益的”(羅13:4;參撒上8:11-20,12:3-5)。

10:45 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上帝的彌賽亞統治以最偉大的服事榜樣為開始,耶穌的捨命是替代性的贖罪祭(作多人的贖價;參利5:14~6:7;賽52:14、15,53:8-12;可14:24;羅4:25;林前15:3;提前2:6注),由將來的統治者(人子;參但7:13-14;可8:38,14:62;太8:20注)來獻上。這種謙卑愛人的品質,是源於上帝對其百姓無限的愛。它也將是基督永恆統治的特徵。基督生命的“贖價”是付給父上帝的,天父接受這個為“多人”(所有將要得救的人)的罪而付上的贖價,並認為是恰當的和合理的。

10:46-52 本書8:22-26和10:46-52都記載醫治瞎子的事,夾在中間的,是耶穌受死和復活的三個重要預言(8:31,9:30-32,10:32-34),以及耶穌關於門徒職分的重要教導。這一段也著重指出門徒並不明白耶穌的真正使命。耶穌教導他們的時候,同時也是在醫治他們這種靈性上的瞎眼。

10:46-52 盲人巴底買重獲視力。這是馬可福音中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醫治瞎眼,為馬可福音的“道路”部分做了總結。巴底買對“大衛的子孫”的認信(第47節)為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做了準備。(BTSB)

10:46 耶利哥古城在距離耶路撒冷朝聖路的不遠處,這城在耶穌時代可能已經不再有人居住。希律家族建造的耶利哥城,位於朝聖路的東南面,是朝聖者會合處。從朝聖路到這個新耶利哥城,人們必須沿著同一條路往返。這一點也許可以解釋本書的記載為何與太20:29和路18:35的記載稍有不同(另見太20:29注;路19:1注)。醫治的事件發生在耶穌從耶利哥返回朝聖路的時候(參太20:29;路18:38)。

10:47 耶穌後來把那瞎子的呼喊(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確認為他的“信”(52節)。《馬太福音》指出那裏實際上有兩個瞎子,但本書和《路加福音》(路18:35-43)只提到其中的一個(見太20:30-31注)。“大衛的子孫”(《和修》“大衛之子”)是對彌賽亞的宣稱(見可12:35-37)。

10:48 許多人責備他,人們認為,考慮到耶穌的名聲,一個卑微的瞎子這樣大聲呼喊,是對耶穌的妨礙。

10:49 當耶穌留意到巴底買,群眾中有些人對這個瞎子的態度便從責備(48節)變為鼓勵,並叫他放心。儘管耶穌自己即將在耶路撒冷受苦,但祂仍然關心那些被忽略和排斥的人(參43-45節)。

10:51 要我為你作什麼?耶穌提出這個淺顯的問題,目的是給瞎子一個機會表達他對耶穌的信任。

10:52 你的信救了你,這句話也暗示靈魂得拯救。關於這句話的另一注釋,見5:34注。跟隨耶穌,巴底買與耶穌及其他朝聖者一起,踏上了前往耶路撒冷的最後旅程,可見他已經成為耶穌的門徒。

3 thoughts on “Study 22 馬可福音 10:32~52 (2.4.22)

  1. 1. 32~34、45各節。耶穌在這裏說到祂受苦的哪些方面,是祂先前所沒有說到的呢?比較九31。祂為什麼繼續強調這個題目呢?祂的門徒為什麼驚惶害怕呢?我們又該怎樣呢?
    答:耶穌在這裏說到祂要被定罪、羞辱、鞭打(交給外邦人、殺害,是之前就提過的,見9:31),而且是被交在祭司長和文士手裏。祂繼續這個主題是因為門徒一直無法理解祂為何執意要前往耶路撒冷。門徒驚訝、害怕是因為他們擔心耶路撒冷的宗教領袖會抓捕他們。我們今天在任何景況下都不必驚惶害怕,因為耶穌已經在十字架上完成了救贖大工,如今在天上為我們代求,祂復活後也賜下極大的應許,就是祂必定會與我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因此我們不必害怕。
    2. 你以為雅各和約翰之要求的背後有什麼動機呢?耶穌對他們的答覆是什麼意思呢?我們自己的人生目標是否也表現出同樣的靈性的膚淺呢?支配基督徒真正偉大的原則是什麼呢?
    答:雅各和約翰此時想的還是屬地的以色列國度,他們想要在這個國度裏佔據高位,站在耶穌的左右邊(10:37)。耶穌一開始說祂所喝的杯和祂受的洗,是門徒無法承受的,因為只有祂能喝下上帝審判人的忿怒之杯,只有祂能代替人受死。但在另一層意義上,耶穌喝的杯和祂受的洗,門徒也要喝、也要受,這是指門徒也要經歷苦難,甚至為福音犧牲生命。我們也常常自以為很勇敢,可以喝基督的杯、受祂的洗,那是太高看了自己。我們所能聲稱的只有謙卑地呼求上帝,我們本該是受咒詛的罪人,什麼也不能作,但求上帝的憐憫,將我們不配得的恩典賜給我們。因此,支配基督徒的偉大原則就是完全依賴上帝的恩典,信靠祂在萬事上,包括在我們很可能遭遇的各樣苦難上的主權。
    3. 使巴底買重見光明的先後步驟是什麼?當我們想幫助那些靈性盲目的人到基督面前去時,我們從這件事能學到什麼可以指導並鼓勵我們呢?
    答:使巴底買重見光明的步驟是:巴底買聽見了耶穌所行的事,他相信耶穌就是上帝在《舊約》裏所應許的大衛子孫彌賽亞,因此他不顧旁人的責備,堅持不懈地呼求耶穌的憐憫,而耶穌就回應了他的呼求。我們能幫助靈性盲目的人到基督面前的方法,就是傳講耶穌的位格和工作,讓人認識祂,然後祂就會按照上帝揀選的主權,差遣聖靈打開選民的心眼,使選民能求告耶穌的名而得救。在救恩的過程中,我們所能作的就是帶他們到真正的耶穌面前,而耶穌也應許,祂必定要拯救上帝賜給祂的百姓到底,因此我們可以毫無膽怯地去宣講耶穌。

    Luk 12:50 我有當受的洗還沒有成就,我是何等的迫切呢?
    Mar 14:36 他說:「阿爸!父啊!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將這杯撤去。然而,不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你的意思。」

    Like

  2. Study 22 Mark 10:32~52 (2.4.22)
    1. 32~34、45各節。耶穌在這裏說到祂受苦的哪些方面,是祂先前所沒有說到的呢?比較九31。祂為什麼繼續強調這個題目呢?祂的門徒為什麼驚惶害怕呢?我們又該怎樣呢?
    * 耶稣这次把祂将要受死的事讲得更加详细有细节,讲到祂要先被祭司长和文士定罪,又要被交给罗马人,祂会被戏弄、吐唾沫、鞭打、杀害。
    * 耶稣强调这些细节,使耶稣预言显得更加真实。这也会让祂的门徒以后回想起来,就会明白耶稣来世上的拯救罪人是早就计划好的事。
    * 门徒们期望的是一个世上得胜的君王,他们不愿意设想自己会是失败的一方。
    * 我们有了新约圣经告诉我们耶稣的身份和祂的事迹,我们就当无所畏惧地跟随耶稣,即便有世上有艰难的路要走,但那也是我们跟随耶稣当背负的十字架。

    你以為雅各和約翰之要求的背後有什麼動機呢?耶穌對他們的答覆是什麼意思呢?我們自己的人生目標是否也表現出同樣的靈性的膚淺呢?支配基督徒真正偉大的原則是什麼呢?

    * 雅各和约翰的要求背后显出他们追随耶稣的真正动机,就是为了得到世上的荣耀。
    * 耶稣告诉他们,要想为首,就要先作众人的仆人。要想得耶稣的荣耀,就得先想耶稣一样受苦受死。
    * 我们的人生目标也要放在神的荣耀上,如果只是为了得世上的好处,我们就比世人更可怜。
    * 支配基督徒的伟大原则就是我们原本是不配的罪人,但因为耶稣所成就的义和受死复活,我们这些相信耶稣的基督徒从此就要为着上帝的荣耀而活,在世谦卑,期待永远的荣耀。

    使巴底買重見光明的先後步驟是什麼?當我們想幫助那些靈性盲目的人到基督面前去時,我們從這件事能學到什麼可以指導並鼓勵我們呢?

    * 首先是有人给巴底买讲述耶稣的事迹(传福音),然后当巴底买知道耶稣来了,他就向耶稣呼求,不在乎别人的责备(回应听到的福音),当耶稣招呼他,他就过去并提出自己的要求(祷告),耶稣医治了他,他跟随耶稣(作主的门徒)。
    * 我们要不断传福音,把灵性盲目的人带到耶稣面前,求耶稣亲自招呼他。

    Like

  3. 32~34、45各節。耶穌在這裏說到祂受苦的哪些方面,是祂先前所沒有說到的呢?比較九31。祂為什麼繼續強調這個題目呢?祂的門徒為什麼驚惶害怕呢?我們又該怎樣呢?

    可9:31耶稣说到人子要被交到人手里,被杀害,过三天要复活。可10:32~34 更细致地告诉门徒人子将被交给祭司长和文士,他们会定他死罪,再把他交给外邦人,他要受他们戏弄,吐唾沫到他脸上,鞭打他。
    耶稣这样强调祂将受死是要门徒了解祂知道自己将要受的苦难,但这是神的计划,祂必须要去完成,因为门徒此时不明白祂为什么执意要去耶路撒冷,而且都很害怕。
    门徒害怕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明白唯有无罪耶稣的死与复活,才能完成神的救赎计划。门徒们或更多看耶稣是犹太传统盼望的政治领袖,而且他们知道那些耶路撒冷的宗教领袖正竭力要给耶稣定罪。
    跟随基督,我们也会和使徒们一样遇见试探和磨难,但主耶稣已经复活了,祂已经胜了世界,祂坐着为王,与我们同在,我们就不必惧怕属灵的征战了。

    你以為雅各和約翰之要求的背後有什麼動機呢?耶穌對他們的答覆是什麼意思呢?我們自己的人生目標是否也表現出同樣的靈性的膚淺呢?支配基督徒真正偉大的原則是什麼呢?

    他们相信耶稣会建立弥赛亚的国,要跟随耶稣去征战,但他们理解的这个弥赛亚的国是地上的,因此要耶稣让他们在这个国度居高位。
    耶稣问他们能否喝祂所喝的杯,就是祂所受的苦;又能否受祂的洗,就是祂的死,是启示他们弥赛亚的国度是要耶稣受死和复活来实现的。
    雅各和约翰回答耶稣说“我们能”,那是因为他们不明白只有无罪羔羊的血才能成就上帝的公义。我们也会这样一腔热血高估自己,比如我之前会认为在自己的信主得救,或者和自己有关的其他人的信主得救上出了力,有一份功劳。
    支配基督徒真正伟大的原则是,唯有基督的死与复活能救我们,离开祂,我们做的事情都于救赎无益。耶稣回应雅各和约翰说:“我所喝的杯,你们也要喝;我所受的洗,你们也要受”, 是说他们会靠着信祂,以后要为忠于祂,承受苦难和逼迫,雅各不久就殉道了(徒12:2)

    使巴底買重見光明的先後步驟是什麼?當我們想幫助那些靈性盲目的人到基督面前去時,我們從這件事能學到什麼可以指導並鼓勵我們呢?

    巴底买眼瞎耳却能听,他听过弥赛亚,就开了属灵的眼睛。主在去十字架受难的路上,瞎眼的巴底买认出了主,别人如何斥责不让他出声,也挡不住他一遍比一遍更高声地呼求“大卫的子孙耶稣”救他。
    人是否能得救在乎神的旨意,不由我们拣选。主托付我们的工作是传讲福音,让全地都知道耶稣的名。

    Like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