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24 Mark 11:20~33 (2.4.24)

研經題目:
1. 20~25節。耶穌在這裏說到有功效之禱告的必要條件是些什麼呢?禱告除了祈求我們所喜愛的事物之外,還包含了什麼呢?比較可十四35,36。
2. 耶穌為什麼拒絕回答猶太領袖們所問祂的問題呢?祂問他們的問題的著重點是什麼呢?祂是想規避嗎?疑難的根本是什麼呢?這件事怎麼又是對我們的一種警告呢?比較來三12。
注:
25節。「除非我們白白地饒恕我們的同伴,否則就表明我們還不明白我們所得到的恩惠(太十八32、33),因此,我們還在期待依據我們自己功勞的審問」(見Tyndale 新約注釋:馬可福音181頁)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1:20 早晨,馬太將這兩天所發生的事,壓縮為一個單一的事件,沒有明確說明門徒是在第二天才看見那棵枯乾的無花果樹。馬可是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很詳細地敍述這個事件,馬太則是按照主題來處理整個事件(太21:18-22)。
11:21 無花果樹在24小時(甚至在更短時間之內就枯乾了(太21:19)。這件事象徵上帝對以色列的審判(賽34:4;珥1:7-12;摩4:9;見可11:13-14注)。
11:22-23 你們當信服上帝(《和修》“你們對上帝要有信心”)。耶穌的回答必定使門徒大吃一驚。信心和詛咒無花果樹有什麼相干呢?耶穌的意思是,他們應當依靠上帝除掉那些阻礙他們為上帝結果子的東西。在猶太文學中,移山是一個隱喻說法,暗指去做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賽40:4,49:11,54:10;參太21:21-22)。信靠上帝的人必須堅信,即使是不可能的事,上帝也會按照自己至高的旨意去成就。
11:22-25 對上帝的真敬拜是一個健康的、由上帝設計的生活的基礎。最重要的是,它是對上帝的性格和本質的正確回應。基督的追隨者可以坦然無懼而自信地祈禱(帶著信心),祈求上帝消除所有的阻礙(“山”的比喻意義),使人們真正敬拜三位一體的上帝。然而,這種坦然無懼永遠不能操縱或脅迫其他人。我們要信靠上帝。耶穌命令我們“信服上帝”,而不是相信有限的人類智慧所提出的各種計劃和優先事項。基督的重點始終在於全心信靠上帝的至高權能、能力和旨意。令人驚訝的是,缺乏饒恕的心是第一座要移走的“大山”,好叫真正的敬拜得以繁茂興盛。(GTB)
11:24-25 凡你們禱告祈求的,上帝喜歡“把好東西給求祂的人”(太7:11),且有能力應允任何禱告;然而,我們必須出於敬虔的動機(雅4:3),並按照上帝的旨意(約壹5:14)來祈求。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和修》“只要信你們已經得著了,就為你們實現”),在正確的事上以正確的方式信靠上帝的人,可以確信上帝必“照祂榮耀的豐富,在基督耶穌裏使……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腓4:19);因為知道祂必使“萬事都互相效力”,並且“把萬物白白地給我們”(羅8:28、32)。有些人濫用這節經文,告訴他人說,如果他們為身體得醫治或為某些特殊的請求而禱告,只要有足夠的信心,就可以確信上帝會成就(或必會成就)他們所求的一切。然而,我們必須常常懷著與耶穌相同的心,不僅相信上帝的能力,也順服上帝的旨意:“父啊,在你凡事都能……然而不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你的意思”(可14:36)。
11:27-33 耶穌的權柄受到質疑。作為對聖殿當局挑戰的回應,耶穌直指人心的問題(第30節)揭示了祂潔淨外邦人的外院和宣告聖殿審判的理由直接源於當局拒絕服從約翰的悔改呼召(1:4-8)。(BTSB)
11:28-33 以色列的官方領袖質問耶穌,問祂仗著什麼權柄作這些事。這個問題與潔淨聖殿(15-19節)有著直接的關聯,但也關係到耶穌在聖殿裏(以及在祂整個傳道事工當中)治病和教導,因為按照質問耶穌之人的官方標準,耶穌既不是祭司,也沒有文士的權柄。約翰的洗禮(即:傳道工作)是從天上來的(即:從上帝而來),是從人間來的呢(即:僅僅來自人)?為避免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反對耶穌的人說他們不知道,因為他們害怕出言否認施洗約翰會招致一些後果。當時,除了猶太官方的宗教事工外,百姓也認為施洗約翰的工作是上帝授權他去做的。然而,他們承認自己的無知,表明他們並沒有什麼根據可以評論耶穌的事工。倘若他們不知道施洗約翰是否從上帝而來,他們也不能知道耶穌是否來自上帝。面對這種敵對的態度,耶穌拒絕回答反對者的問題,並且揭露了他們的無知和虛偽。
11:30 天。對“上帝”的恭敬代稱。耶穌的問題揭示了祂行動的理由。由於約翰的洗禮和耶穌都來自上帝(見1:2-3注),當局拒絕服從約翰——瑪拉基書中預備性的以利亞,就意味著他們也拒絕承認耶穌作為聖殿之主和大衛王的權柄;因此他們會作這樣的判斷(瑪3:1-5;4:5-6;見3:29;9:13;11:12-12:44注)。(BTSB)
11:33 我們不知道。一個具有諷刺意味的承認,揭示了他們的真實狀況。在耶穌在第17節引用的賽56:7經文為祂的聖殿行動辯護之後的幾節經文中,以賽亞描述以色列的領導人是“不能明白的牧人”,“求自己的利益”(賽56:11;參耶3:15,鑒於耶7:11)。這同樣適用於現在與耶穌對抗的聖殿當局。(BTSB)
1. 20~25節。耶穌在這裏說到有功效之禱告的必要條件是些什麼呢?禱告除了祈求我們所喜愛的事物之外,還包含了什麼呢?比較可十四35、36。
答:有功效的禱告的必要條件,首先是按照上帝的旨意來祈求(不是妄求,參約壹5:14),其次是必須出於敬虔的動機(雅4:3),第三是心裏不疑惑,“只信祂所說的必成”——雖然有“大山”橫亙在前——上帝就會應允這個禱告,也就是“在正確的事上,以正確的方式信靠上帝”。
2. 耶穌為什麼拒絕回答猶太領袖們向祂提出的問題呢?祂問他們的問題的著重點是什麼呢?祂是想規避嗎?問題的根源是什麼呢?這件事如何是對我們的一種警告呢?比較來三12。
答:耶穌拒絕回答是因為他們不信祂的權柄,他們的提問並不是真誠的,只想著要給祂設下陷阱,讓祂難堪。然而,耶穌的提問不是陷阱,而是給他們多一次機會,讓他們能承認祂來自天上的權柄。但是他們的回答卻反映了他們對耶穌的權柄一無所知。這次的麻煩,其根源來自於他們的不信。對於不信的人,耶穌沒有義務會回答他們。這對我們也是嚴肅的警告,當我們心裏懷著不信,就會踐踏耶穌的權柄,也會失去禱告的權利。
Mar 14:35-36 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禱告說:「倘若可行,便叫那時候過去。」 (36) 他說:「阿爸!父啊!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將這杯撤去。然而,不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你的意思。」
Heb 3:12 弟兄們,你們要謹慎,免得你們中間或有人存著不信的惡心,把永生神離棄了。
Mat 18:32-33 於是主人叫了他來,對他說:『你這惡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 (33) 你不應當憐恤你的同伴,像我憐恤你嗎?』
Jame 4:3 3 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
1 John 5:14-15 14 我們若照他的旨意求甚麼,他就聽我們,這是我們向他所存坦然無懼的心。 15 既然知道他聽我們一切所求的,就知道我們所求於他的,無不得著。
LikeLike
Study 24 Mark 11:20~33 (2.4.24)
1. 20~25節。耶穌在這裏說到有功效之禱告的必要條件是些什麼呢?禱告除了祈求我們所喜愛的事物之外,還包含了什麼呢?比較可十四35、36。
* 要信服上帝;要饶恕得罪我们的人。
* 还包含合乎上帝旨意的、上帝所喜爱的事。
耶穌為什麼拒絕回答猶太領袖們向祂提出的問題呢?祂問他們的問題的著重點是什麼呢?祂是想規避嗎?問題的根源是什麼呢?這件事如何是對我們的一種警告呢?比較來三12。
因为耶稣知道他们提这个问题并不是出于真的想知道答案,而只是想找借口控告耶稣。
* 耶稣问他们的重点是要揭露他们的虚伪,因为他们对施洗约翰都不敢也不能正确地认识,怎么能够正确认识耶稣呢?
* 问题的根源是这些犹太领袖的不信。他们面对问题的态度都是从人意出发,而不是出于对上帝的信心。
* 所以这事提醒我们,我们要始终把上帝的旨意放在首位,不能因为人意而改变扭曲我们从上帝所领受的真理。
LikeLike
Study 24 Mark 11:20~33 (2.4.24)
1. 20~25節。耶穌在這裏說到有功效之禱告的必要條件是些什麼呢?禱告除了祈求我們所喜愛的事物之外,還包含了什麼呢?比較可十四35、36。
对神全然的信心,对人不怀抱怨的良善的心,顺服上帝,确信祂降下的是最美的旨意。
耶穌為什麼拒絕回答猶太領袖們向祂提出的問題呢?祂問他們的問題的著重點是什麼呢?祂是想規避嗎?問題的根源是什麼呢?這件事如何是對我們的一種警告呢?比較來三12。比較來三12。
因为犹太领袖根本不相信耶稣有权柄,他们这样问只是要从耶稣的回答中抓把柄好抓祂。
耶稣以一个有答案的问题回答犹太领袖的提问,施洗约翰是神所差派的不是?因为众人认为施洗约翰是神的先知,耶稣这样问不是规避回答,而是给犹太领袖多一个机会承认祂的权柄。
犹太领袖的回答是不知道,主也就拒绝讨论祂的权柄,因为他们不承认耶稣权柄的根源是他们不信。
Like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