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26 Mark 12:28~44 (2.4.26)

研經題目:
1. 28~34節。耶穌宣稱,這個文士「離神的國不遠了」。他要進入神的國,就必須做什麼呢?
2. 41~44節。耶穌並不否認財主投了許多錢,而只是說寡婦投的更多。這件事對於神衡量我們奉獻的方法有什麼教訓呢?我們要怎樣才能與這個標準相配呢?比較林後八12,九7。
3. 文士們無疑地在知識上熟悉聖經,並且承認毫無疑問地接受其權威。那麼,基督為什麼指摘他們呢?這件事在哪一方面是對我們的一種警告呢?比較路十二47、48。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2:28-31 這位受教的文士是一位神學家,很可能是法利賽人,他與耶穌展開了“友善”的對話。他問耶穌,上帝的哪一條誡命是最重要的,是其他一切的中心。耶穌直接地回答說:第一要緊的誡命,來自申6:4,就是要全心全意地愛主你的上帝(6:5;參太22:37-38注,路10:27注)。其次就是要愛人如己(利19:18、34)。信實守約的上帝要求祂所愛的人愛祂,也愛其他人(羅13:8-10;加5:14;約壹4:10-11、19)。
12:34 不遠,這位好問的文士與當前的上帝的國分隔,只是因為他不知道耶穌就是上帝的愛子(97),是眾人都要承認的那位(8:38),是將要替他受死的那位(10:45;見12:35-37)。
12:35-37 在殿裏的時候,耶穌向眾人提出一個問題,上帝所應許的彌賽亞是誰?祂究竟是大衛的子孫,還是大衛的主?這個問題耶穌在私下已經與門徒討論過。耶穌的論點不是要否認彌賽亞是大衛的後裔(如:詩2:1-12,8:21-52;賽9:1-7;耶23:5-6;結34:23-24)。問題是在於這段經文(即:詩110:1-5)並沒有提及彌賽亞是大衛的子孫;相反,這裏的彌賽亞卻是“大衛的主”(見太22:41-46注)。耶穌肯定《詩篇》是上帝藉著聖靈所默示的。文中第一個主實指上帝,《和》譯作“耶和華”(希伯來原文音譯為Yahweh),第二個主要帶出彌賽亞的神性身份(希伯來原文音譯為’Adonay);全句意思是:耶和華把獨一尊榮的位置賜給“大衛的主”(暗指耶穌),使祂坐在自己的右邊,並且幫助大衛的主戰勝仇敵。耶穌預知自己將被高舉,坐在上帝的右邊,因此祂遠遠超越任何人的期望,祂不僅僅是政治上的、大衛王朝的彌賽亞。
12:38 文士,見太8:19注。
12:39 許多文士藉著他們的衣服和高位(見太23:6注)尋求公眾的認可。作為律法教師,他們外表敬虔,卻剝削寡婦(可12:40)。對耶穌來說,真正忠於上帝的人也會關心社會正義。
12:41-44 寡婦的奉獻。聖殿銀庫位於婦女院裏,裏面有13個喇叭狀的容器,用於存放強制性的什一奉獻和自願獻的禮物。寡婦的謙卑奉獻(這是耶路撒冷一些人忠誠的另一個標誌,第34節)是真正的壯舉,與耶穌剛剛譴責的文士的炫耀之舉形成了鮮明對比。(BTSB)
12:42-44 小錢(希臘原文是lepton的複數lepta)是猶太錢幣,約等值於1/128個銀錢(denarius)。一個銀錢相當於一個工人一天的工資。這小錢的價值還不足一分錢。在上帝看來,那個窮寡婦獻上的,比眾人(所有的富人)所獻的更多,因為她把她一切養生的(《和修》“一生所有的”)都獻上了,而富人卻只獻上他們盈餘的錢財。
1. 28~34節。耶穌宣稱,這個文士「離神的國不遠了」。他要進入神的國,就必須做什麼呢?
答:進入神的國,必須遵守上帝的律法——十誡,總結為全心愛神(申6:4),並且愛鄰舍如己(利19:18)。當我們愛神,就會討祂喜悅,不願意悖逆祂的誡命;而當我們愛鄰舍如己,就不會做傷害他們的事。這個文士的回答道出了律法的精義,就是愛,而不是表面上的遵守規條。唯有來自上帝的愛才能真正成全律法。
2. 41~44節。耶穌並不否認財主投了許多錢,而只是說寡婦投的更多。這件事對於神衡量我們奉獻的方法有什麼教訓呢?我們要怎樣才能與這個標準相配呢?比較林後八12,九7。
答:上帝衡量奉獻的標準不是看我們給了祂多少,而是看我們為自己留了多少。這位寡婦把她所有的都捨棄了,這是何等大的信心。
3. 文士們無疑地在知識上熟悉聖經,並且承認毫無疑問地接受其權威。那麼,基督為什麼指摘他們呢?這件事在哪一方面是對我們的一種警告呢?比較路十二47、48。
答:這些文士雖然熟悉聖經,也接受其權威,但卻沒有真心順服,只把守律法當成人前的表演,追求浮誇的虛榮,而且貪愛錢財,剝削寡婦,說明他們缺乏真正的愛神、愛人的心。
2Co 8:12 因為人若有願做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
2Co 9:7 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
Luk 12:47-48 僕人知道主人的意思,卻不預備,又不順他的意思行,那僕人必多受責打; (48) 惟有那不知道的,做了當受責打的事,必少受責打;因為多給誰,就向誰多取;多托誰,就向誰多要。」
LikeLike
Study 26 Mark 12:28~44 (2.4.26)
1. 28~34節。耶穌宣稱,這個文士「離神的國不遠了」。他要進入神的國,就必須做什麼呢?
* 他还需要认识耶稣基督,信靠祂。因为进入神的国的唯一道路就是耶稣基督。
41~44節。耶穌並不否認財主投了許多錢,而只是說寡婦投的更多。這件事對於神衡量我們奉獻的方法有什麼教訓呢?我們要怎樣才能與這個標準相配呢?比較林後八12,九7。
* 我们的奉献以及我们在神国里的服侍,都跟我们自己所领受的恩典有关。上帝说多给的祂就要多取。因此,当我们从上帝那里得到更多的恩典的时候,我们就必须要相应地奉献更多,包括金钱、能力、时间等。
文士們無疑地在知識上熟悉聖經,並且承認毫無疑問地接受其權威。那麼,基督為什麼指摘他們呢?這件事在哪一方面是對我們的一種警告呢?比較路十二47、48。
* 文士们熟悉圣经并没有让他们更加谦卑寻求神,而是成为他们的骄傲和获得名声的工具。他们的敬虔是假冒为善的,为的是服侍自己的私欲。
* 所以我们要省察自己在神面前服侍的动机。人心诡诈无比,求神给我们一颗清洁的心。🙏
LikeLike
28~34節。耶穌宣稱,這個文士「離神的國不遠了」。他要進入神的國,就必須做什麼呢?
文士说出爱神和爱人比祭祀好得多,得耶稣赞扬,但要进入神的国,他必须承认耶稣基督是神,因为耶稣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祂,没有人能进神的国。
41~44節。耶穌並不否認財主投了許多錢,而只是說寡婦投的更多。這件事對於神衡量我們奉獻的方法有什麼教訓呢?我們要怎樣才能與這個標準相配呢?比較林後八12,九7。
财主拿出来多,是他将多余的捐献的;寡妇拿出来的数量上虽少,却是将自己养生的一部分捐出来。主喜悦心甘情愿的奉献,不是按所捐数量来衡量,而是照个人所拥有的来悦纳,也没有人贫乏到不能为主所用。
文士們無疑地在知識上熟悉聖經,並且承認毫無疑問地接受其權威。那麼,基督為什麼指摘他們呢?這件事在哪一方面是對我們的一種警告呢?比較路十二47、48。
他们熟读律法,喜爱在会堂受人追捧,却没有敬虔和顺服;他们在宴席上坐首位,贪婪好虚荣,甚至侵吞寡妇的财产,取不义之财,可见他们其实既不爱神也不爱人,因此耶稣说要防备这样的作为,因为知道神的诫命卻不遵行,会受更重的刑法
Like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