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3 1 Peter 2:4~17 (2.5.26)

研經題目:
1. 4~10節。彼得在這裏用哪些象喻(figuers)來論及教會呢?人們在其中有沒有一席之地,是由什麼來決定的呢?每一種象喻都暗指特別的福氣和責任。試將它們一一辨認出來,並面對其每一樣的實際挑戰。
2. 11~17節。這裏對於基督徒之可敬的行為,作了哪些指示呢?(a) 為了我們自己屬靈的福祉,和(b) 在世上為神作有效的見證,在哪些方面正確的態度和與此相應的正確行為都是重要的呢?神能怎樣使用我們的「好行為」呢?比較太五16。
注:
1. 4~8節。彼得用三段舊約經文,詩一一八22,賽八14,廿八16,來證明他將基督比作石頭為正確的見解。對於基督徒來說,基督是整座建築物所賴以建立的房角石;對於不信的人來說,祂卻作了絆腳的石頭。
2. 16節。「遮蓋惡毒」:那就是「作為卑劣行為的藉口」(見Weymouth譯本)。比較加五13。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2:4-10 活石與選民。在描述了重生和供養在基督裏的新生命所必需的道德轉變之後,彼得提出了一個靈宮或聖殿的圖象,耶穌基督是信徒們要被建造成的屬靈宮殿的房角石。彼得從《舊約》的石頭意象(詩118:22-23;賽8:14-15,28:16),將其應用到耶穌身上(參1:11),並使用之前描述《舊約》神子民的術語來指代基督徒(第9節)。(BTSB)
2:4 耶穌是被人所棄的,就如跟隨祂的人遭受逼迫一樣。但是,耶穌從死裏復活,成為活石,是上帝新聖殿的根基。祂是上帝所揀選的,是備受尊崇、超乎萬有的主。
2:5 你們來到主面前(在希臘原文中,這句經文是在第4節的開頭,見《和修》“要親近主”),指信徒與基督之間是一種日常的個人關係,這種關係從信徒悔改信主時就開始了,並且一直延續下去。信徒與基督持續相交,“被建造成為靈宮”。信徒是上帝新聖殿(靈宮)中的活石。這殿的組成部分是 “活的”,因此聖殿本身也在生長:你們……被建造。彼得明白《舊約》的聖殿預示新聖殿,上帝要住在其中,也就是住在祂百姓裏面。但信徒不僅是上帝的聖殿,也是聖潔的祭司,靠著聖靈的能力獻上靈祭(參羅12:1;腓4:18;來13:15-16)。
2:5 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基督徒在上帝偉大的救贖工程中各就各位的形象。把許多活石與那活石放在一起,顯明信徒與耶穌基督之間的密切關係,以及他們共享的人性。眾多活石不是孤立的,不只是堆成一堆,也不是散落在田野間的;每塊石頭都在天父的靈宮設計中佔有自己的位置。作為靈宮屋中的活石,信徒們是合一的,每個人都是重要的,每個人都有一個目的。賦予活石生命的聖靈,也住在靈宮裏。《舊約》聖殿是這個比喻的背景,因為聖殿是上帝同在和正當敬拜的場所。在《舊約》聖殿裏,要獻上祭牲,但在這個屬靈的房子裏,信徒構成了一個祭司身份,提供“上帝所悅納的靈祭”(參羅12:1)。祭司身分。所有信徒都擁有的祭司身份不是指教會的權威。相反,信徒要(1) 反映上帝的聖潔和他們的大祭司的聖潔(1:15;來7:26,10:10),(2) 獻上屬靈的祭物(這裏;羅12:1;來13:15;新約也指包括金錢或物質的祭物[腓4: 18;來13:16]),(3) 在神面前為他人代禱(羅12:12;15:30-31;弗6:18;西4:2;帖前5:17;提前2:1;雅5:16;啟5:8;8:3-4),以及(4) 向他人代表神(2:12;徒13:47;羅15:9、16)。(BTSB)
2:6 彼得引述賽28:16(參羅9:33,10:11),論證耶穌是上帝聖殿的房角石(參弗2:20注)。耶穌是被選立的彌賽亞,上帝叫祂從死裏復活,使祂得著尊榮。到了末日,信靠祂的人必不會被定罪。
2:7 末世的寶貴(原文或譯:尊貴)歸信徒所有,但不信主的人會發現詩118:22的預言已經應驗。匠人所棄的石頭是上帝聖殿(祂的新子民)的根基。
2:8 不信的人絆跌,應驗了賽8:14的預言:上帝設立的石頭成了他們的絆腳石。然而他們是因自己的過錯而絆倒,因為他們不順服福音的 “道”。他們既不順從,就在道理上絆跌。他們這樣絆跌,也是預定的。有些人這樣理解這節經文:上帝沒有預先命定誰會悖逆,只預定悖逆之人的結果,就是悖逆的人必然絆跌。其實,彼得很可能是說,上帝命定了一切將要發生的事(參弗1:11注)。彼得沒有否定人的責任,因為他強調人若不信,就有罪了(“他們既不順從,就……絆跌”)。
2:9 被揀選的族類,為什麼有些人信主,有些人不信?最終的解釋是:這是上帝的恩典而不是人的選擇。上帝已經 “揀選” 某些人作祂百姓,沒有人可以因被選中而誇口。彼得視教會為新以色列,因為他引述出19:5-6中論到以色列的話,將它應用於教會。教會是有君尊的祭司,是上帝聖潔的國度。作為上帝的新選民,基督徒要宣揚那召他們出黑暗,領他們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參賽43:20b-21)。
2:10 彼得引述《何西阿書》中論到以色列的話(何1:6、9、10,2:23),認為這些話已經應驗在教會中。
2:11~4:11 在充滿敵意的世界中過客旅的生活,榮耀上帝。彼得指示信徒應當怎樣在拒絕福音的世界中過寄居的生活;他們要過討上帝喜悅的生活,為福音作見證。
2:11~3:7 在異教社會中過敬虔生活。在描述了他基督徒讀者的新身份之後,彼得勸告他們要成為福音真理忠心以及有吸引力(winsome)的見證人,其生活方式不應不必要地冒犯他們社會的倫理和道德期望。(BTSB)
11 從本節開始是書信的後半部。前半部主要是信仰概論,間或有些生活教訓。後半部則著重一般生活原則,卻也穿插一些信仰要義。前半部概括地勸信徒當追求聖潔(一15),彼此切實相愛(一22),並信靠神(盼望基督顯現,一13;另參一5、7-9、21,二7)。後半部則明確指出信徒當如何過聖潔生活,並實際在信心與行為上信靠神。籠統說來,後半部(二11~五11)的內容是前半部(一1~二10)教訓的具體表現。(丁道爾)
2:11-12 既是爭戰又是見證的基督徒生活。這兩節經文引入2:11~4:11這個大段落,強調已經信靠基督的人,要藉著自己的行為見證福音。
2:11-12 像客旅和寄居者一樣生活。彼得關心的是基督徒的生活方式盡量不要給福音帶來不必要的猜疑。他希望異教徒鄰居在不違背主的情況下盡可能地承認他的讀者是好人。(BTSB)
2:11 親愛的標誌著這封信一個新段落的開始(參4:12)。信徒是客旅,是寄居的(參1:1、17),正在等候將來要得的基業。世上的享樂往往會帶來試探和誘惑,對抗欲望是極大的掙扎和爭戰。信徒要禁戒罪惡的私欲(《和修》“情慾”),因為私欲與靈魂爭戰:放縱邪情私欲會損害屬靈生命。
2:12 彼得把不信的人稱為外邦人,這與他把信徒理解為新以色列相符(見1:1注)。雖然不信主的人常常責難信徒,但信徒仍要過敬虔的生活。信徒若是活出好行為,有些不信主的人就會悔改信主,歸榮耀給上帝。彼得在這裏顯然是引用了太5:16: “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在鑒察的日子,可能指信徒起初藉著聖靈重生的工作(“鑒察”)悔改信主,也可能指信徒在末日(審判日)怎樣榮耀上帝。“歸榮耀給上帝” 大概要從廣義來理解,信徒要在許多方面榮耀上帝,例如:信靠主(參徒13:48;羅15.7,9),活出 “好行為”(參太5:16),在末日時歸榮耀給上帝(參啟14:7,19:7)。
2:13~3:12 奉公守法,見證福音。彼得勸勉基督徒要做個好公民(2:13-17)、好奴僕(2:18-25)、好妻子(3:1-6)和好丈夫(3:7)。這段經文以3:8-12作為總結。效法基督、追求良善的人,將來必定領受永恆的賞賜。
2:13-17 即使是異教徒的權威也要順從。彼得的讀者要把自己看作是他們社會中的客旅,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可以不尊重且不服從管理社會的當局。彼得在這裏關注的主要是新生教會的見證和福祉。(BTSB)
2:13-14 基督徒要順服民政當局(參羅13:1-7)。罰希臘原文是ekdikesis,意為 “公正,刑罰,報應”,包括制止罪惡和懲罰作惡的人(參羅13:4注)。政府必須賞善,鼓勵人多多行善。
2:15 信徒的敬虔生活可以堵住別人對他們的誣告。
2:16 《聖經》中的自由不是犯罪的資本,信徒要將自由體現在努力行善中(參加5:13-14)。
2:17 眾人,所有人都應該受到與君王同等的禮遇和尊重。唯有上帝配受敬畏。信徒應當像一家人那樣,彼此親愛,溫和相待。
1. 4~10節。彼得在這裏用哪些象喻(figuers)來論及教會呢?人們在其中有沒有一席之地,是由什麼來決定的呢?每一種象喻都暗指特別的福氣和責任。試將它們一一辨認出來,並面對其每一樣的實際挑戰。
答:彼得用聖殿(靈宮,屬靈的房子,屬靈的家)來比喻教會,上帝要住在聖殿裏,也就是教會裏,而信徒是這個聖殿的“活石”,以基督為房角石、奠基石。教會也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信徒由於重生(1:23)而成為神家中的人,一起構成建造上帝居所(就是聖殿)的材料,耶穌基督自己是活石,是聖殿的房角石,但信徒也是活石,說明我們與耶穌基督密切的關係。每塊活石之間也是藉著聖靈緊密聯合的。每塊石頭都有意義與價值,因此要裝備自己,操練靈命;一塊活石有虧損,整棟建築物也會受虧損,因此要彼此看顧、幫補、規勸。教會整體也是祭司,要獻上屬靈的祭(活祭,羅12:1),甚至物質的祭物,為他人禱告,並宣揚上帝的美德,把人帶到上帝面前。信徒也是上帝國的國民,有責任成為聖潔。要反映上帝的聖潔,獻上上帝悅納的靈祭是基督徒一生要鍛煉的功課。只有靠著聖靈的幫助,在每一個處境裏以榮耀神為樂,我們才會在成聖的路上有小小的起步。
2. 11~17節。這裏對於基督徒之可敬的行為,作了哪些指示呢?(a) 為了我們自己屬靈的福祉,和(b) 在世上為神作有效的見證,在哪些方面正確的態度和與此相應的正確行為都是重要的呢?神能怎樣使用我們的「好行為」呢?比較太五16。
答:基督徒生活在一個異教世界裏,如何為主作見證呢?忠心宣講福音當然是最重要的,但是除此之外,也要盡力不冒犯異教社會的倫理與道德期望,不要讓我們的鄰舍對福音產生猜疑。因此彼得勸勉基督徒,在外邦人中要品行端正,叫人看見基督徒的好行為,這樣,“在鑒察或眷顧的日子”,就可以歸榮耀給上帝。我們也當順服在上掌權者,用我們的善行來堵住別人的誣告。要尊敬眾人,親愛教中弟兄,敬畏上帝,尊敬君王。
Psa 34:8 8 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投靠他的人有福了!
Psa 118:22 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
Isa 8:14 他必作為聖所,卻向以色列兩家作絆腳的石頭,跌人的磐石;向耶路撒冷的居民作為圈套和網羅。
Isa 28:16 所以,主耶和華如此說:看哪,我在錫安放一塊石頭作為根基,是試驗過的石頭,是穩固根基,寶貴的房角石;信靠的人必不著急。
Gal 5:13 弟兄們,你們蒙召是要得自由,只是不可將你們的自由當作放縱情慾的機會,總要用愛心互相服事。
Mat 5:16 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LikeLike
Study 3 1 Peter 2:4~17 (2.5.26)
1. 4~10節。彼得在這裏用哪些象喻(figuers)來論及教會呢?人們在其中有沒有一席之地,是由什麼來決定的呢?每一種象喻都暗指特別的福氣和責任。試將它們一一辨認出來,並面對其每一樣的實際挑戰。
* 教会灵宫、是被拣选的族类、君尊的祭司、圣洁的国度。
* 上帝预定拣选的,但人要为此负责。
* 灵宫意味着上帝居住在其中,我们可以享受上帝的同在;被拣选的族类意味着我们是被上帝拣选属祂的子民;君尊的祭司意味着我们可以来到上帝面前献上赞美感谢和乞求的祷告;圣洁的国度意味着我们可以依靠圣灵过圣洁的生活。
11~17節。這裏對於基督徒之可敬的行為,作了哪些指示呢?(a) 為了我們自己屬靈的福祉,和(b) 在世上為神作有效的見證,在哪些方面正確的態度和與此相應的正確行為都是重要的呢?神能怎樣使用我們的「好行為」呢?比較太五16。
* 基督徒应当禁戒与灵魂争战的私欲,品行端正,顺服当权者不违背上帝律法、罚恶赏善的制度,不以自由为借口作恶,要尊敬众人,爱弟兄、敬畏上帝、尊敬君王。
* 神要使用我们的好行为使祂得荣耀,使糊涂无知的人没有借口污蔑上帝和祂的子民。
Like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