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13 Job 28 & 29 尋求智慧:約伯末了的言論 (2.7.15)

研經題目:
1.廿八章。這裏關於:(a) 人的技巧,和 (b) 人的無能,有什麼說明?什麼是真智慧的:(a)根源,和(b) 本質呢?比較一1,二3;詩卅四11~14。
2. 廿九章。我們從約伯所描述他未遭遇悲劇之前對人生的態度,可以學到什麼呢?在他的記憶中以什麼最為顯著?那麼是什麼使他的日常生活豐富並得到指導呢?
注:
1. 廿八章讀起來似乎是與前後無關而插入的一章——一首讚美智慧的詩。這「智慧」不光是指精神方面的才能,而且是指在面臨人生奧秘之時曉得循正途而行。極端地說,它是指所創造之萬有後面的大計劃,是只有神才知道的;新約明白宣佈說,這智慧已在基督裏找著和顯明出來了。比較林前一30;西二23。
2. 約伯在廿九~卅一章裏面的言論,最好是理解為結束的獨語。將整個景況總括起來。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28:1-28 智慧何處尋?在這首以隱藏和顯明之事作為主題的宏偉詩歌中,約伯反思了智慧的價值、奧秘和所在。這首詩的總體結構,是圍繞著一個多次重複、但措辭略有不同的問題:“然而,智慧有何處可尋?聰明之處在哪裏呢?”(12、20節)儘管人有精湛的技藝挖掘地裏隱藏的各種寶物(1-11節),但他要到哪裏尋找智慧呢?智慧的價值無法估量,又無處可尋(12-22節)。上帝知道智慧在哪裏,並且智慧也是由上帝賞賜和管理的(23-28節)。有些解經懷疑第28章不是約伯說的,因為這似乎減弱了上帝在38~41章所回應的力度。然而,儘管這首詩看起來自成一體,本章對智慧的描述與約伯哀歎的原因仍然一致。它描述了最終將要顯明的事實:約伯受到責備,不是因為他助長了愚昧(和他的朋友不同),乃是因為他憑著智慧作出的種種推論:這智慧並非來自那些他能夠明白的事,而是來自他相信是真實的事。
28:1-11 在這段經文中,希伯來經文的結構特別突出地(5節)和其中的寶物。即使需要花上相當大的努力(第3節的幽暗,第4節的與人遠離,以及第9-10節的堅石,都顯示這一點),勤奮的人類仍然想盡辦法,從地裏挖掘各種寶物(銀、金、鐵、銅、藍寶石),或者發展耕種(糧食作物)。在這些領域,所有隱藏之物都已顯露出來(11節)。
28:3 在與朋友的整個對話期間,約伯在多個意象中使用了幽暗一詞(參3:5,12:22,16:16,24:17和10:22),當中肯定人的勤奮獲得了成功。本章後文清楚表明,約伯使用這些描述來質疑——如果不是暗中責備——三位朋友,因為他們假定在探索世界的智慧上,或是在分辨別人心中是否有智慧上,都已獲得類似的成功。
28:4 學者對古代近東採礦技術的發現和研究,還不足以精確地證實這節經文所描繪的圖景。譯作“礦穴”的希伯來詞,通常用來指間歇河的沖溝(同樣,第10節譯作“水道”的字,通常用來指“河流”或者專指“尼羅河”)。考古學家已經發現了水平礦井,其中一些還與垂直礦井交叉,可能是用於採礦通風的。不論懸在空中是否指這些垂直礦井,本節所繪圖景的目的都顯而易見:三次描述礦井地處偏僻(無人居住之處、過路的人也想不到和與人遠離)進一步指出人類尋找寶物的困難和努力。
28:7-8 無論是天空的飛鳥(用鷹眼來代表)或是地上的野獸(用獅子來代表),都對採礦這類工作沒有任何認識。這唯獨是人類的成就和技能。
28:11 本節的第二句優美地總結了約伯在1-11節對人類勤奮的描述:使隱藏的物顯露出來。
28:12-22 第12節和20節提出的問題,構成了這段經文的框架,描述人類所不知道的智慧的價值和聰明的所在。13-19節有多個否定句,用來強調人類對智慧和聰明的無知:如,無人能知、無處可尋、不在我內、非用……可得,也不能平為……價值、不足與比較(兩次),以及不足與兌換……較量。
28:15-19 這幾節經文多次提到黃金,以及各種寶石,例如藍寶石(天青石)、黑或白瑪瑙、不透明的亮水晶、明亮的珊瑚和黃玉(紅璧璽)。所有這些珍寶都非常貴重難得,然而無法與智慧相比。
28:21 與前文對採礦和尋寶之“路”的描寫不同(見7-8節),智慧的所在是向地上一切有生命的眼目隱藏的,包括人類,以及空中的飛鳥。
28:22 這裏提到滅沒和死亡(“滅沒”原文音譯“亞巴頓”)是語帶雙關,作者讓讀者聯想起約伯之前也用過類似的表達,描述人類不知道的一個領域(見26:5-6)。這兩個名稱可能只是簡單的擬人化,或者借用異教神話中的觀念,如:死亡(希伯來原文mawet)對應迦南神明莫特,指出這些權勢也找不到智慧。
28:23-28 本章的結束部分清楚地指出,只有上帝明白和曉得智慧,並知道如何獲得智慧(23節)。唯有祂洞悉地和天(24節),因為天地是祂創造的(25-27節)。因此,智慧是上帝賞賜的(通過祂的說話),並且智慧的定義也由他界定(28節):敬畏主就是智慧(見箴1:7,9:10),遠離惡便是聰明(見箴3:7,16:6)。約伯可能是在責備朋友錯待他,暗示他們的行為與敬畏上帝不符(參本書對約伯的評價,1:1)。
29:1~31:40 約伯的生命道路。約伯追憶過去(29:1-25),哀悼現在(30:1-31),並展望將來真相大白和冤屈得雪(31:1-40)。約伯在第3章的獨白中,通過深沉的思考,從尋索自己的起源引出對話;同樣,約伯在29~31章以沉思自己的現在和將來的狀況,來結束對話。
29:1-25 約伯追憶自己過去得享上帝的同在和保護(1-6節),以及周圍人對他的尊敬(7-25節),這與他追求公義和公平的生活相配(見12-17節);他哀歎已經失去了這一切。
29:1 約伯又接著說,見27:1注。
29:2-6 約伯敍述他感受到上帝臨在的日子,上帝保護他(如上帝保守我的日子,2節)和引導他(那時祂的燈照在我頭上,我藉祂的光行過黑暗,3節)。約伯覺得那段時光是他的壯年(原文直譯:秋天的日子,即收穫的季節),因為他的家庭(5節)、他的牛羊和土地(6節),都清楚顯明上帝……有密友之情(4節)。
29:6 奶多可洗……腳,約伯的牛群和橄欖園聞名遐邇,他從大地獲得豐富的出產。
29:7-25 約伯以描述他曾經得到各階層人士的尊敬,作為這段經文的開頭和結束(7-10、21-25節)。約伯不僅望再次得到尊榮,還盼望他受到尊敬的各種緣由都得到紀念(以因開頭,12節):他不僅說話有智慧,還親身踐行智慧,照顧困苦人和孤兒(12節),照顧快要滅亡的人,照顧寡婦(13節),並保護那些窮乏人(14-17節)。約伯在回顧他認為自己當走的生命道路時,使用了一些比喻,包括根深葉茂的大樹不斷結出果實,為自己和別人都帶來益處(18-20節;關於描述敬虔生活所得好處的類似比喻,見詩1:3;箴3:18;耶17:7-8)。
29:11-13 約伯從別人那裏得到祝福(13節;另見11節),意味著在此之前,對於那些無人幫助和需要拯救之人,約伯是他們的祝福(12節)。在下一個段落,約伯哀歎自己需要有人解救,現在他就是那個呼求幫助的人(見30:20、28;另見30:24)。
29:14-16 約伯曾經非常富有(見6節),他用自己的資財和影響力,好像穿著用公義和公平製成的衣服(14節),為瞎子、瘸子(15節)、窮乏人、以及那些他素不認識的人(16節),提供他們沒有的東西。約伯的善行與他在患難時受到的對待,形成鮮明對比(見30:10-15)。
29:16 查明他的案件,即使對自己沒有好處,約伯仍然願意介入法律事務。
29:17 這裏描繪的惡人就像食肉動物捕食獵物一樣。約伯描述自己為身處患難的人打抱不平,等於打破不義之人的牙床,想必是因為窮人已成為惡人所搶的獵物,約伯卻揭露並破壞他們的詭計。
29:20 約伯很可能是指內在的剛強(我的榮耀)和外表的活力(我的弓),這是活在智慧中的人大得益處的共同標記。
29:24 約伯用他的資財和影響力促進公義和公平(12-17節),他臉上的微笑和光鼓勵那些沒有盼望的人,並反映出上帝的屬性和同在(見“燈”和“光”,3節)。
29:25 約伯訴說過去,人聽完他的話之後就不再說什麼(21-22節),他也訴說自己往日的生活方式,如弔喪的安慰傷心的人,這裏頗有諷刺意味。約伯的朋友原本是來安慰他的(見2:11),不料被約伯的話激怒,最終變成指控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