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6 2 Samuel 8 & 9 (2.8.5)

研經題目:
1. 試用一幅地圖,探索大衛征戰之途徑。作者強調大衛的成功是由於什麼原因呢?
2. 大衛處置打仗時所掠之物,與他處置打仗時是所奪來的非利士人之神像的方法有何不同呢(代上十四8~12)?這樣做有什麼理由呢?比較申七5。
3. 大衛對待米非波設,與神悅納我們,此二者之間有任何相似之處嗎?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8:1-18 大衛的戰績。第8章記載了大衛的軍事勝利,從宿敵非利士人,到約旦河東的摩押和亞捫,到橫掃亞蘭諸國,以及一直到 “大河”(幼發拉底河),大衛無往不勝;本章最後記錄了大衛官員的名單。在時間順序上,本章記載的事件未必與本書其餘部分緊密相連。10~12章的亞捫戰爭,可能是本章大衛擊敗重要的瑣巴王國的序幕。第8章與詩60篇的標題緊密相關:“大衛與兩河間的亞蘭並瑣巴的亞蘭爭戰的時候(參8:3),約押轉回,在鹽谷攻擊以東,殺了一萬二千人(參13節)。” 當時,在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的古老帝國正處於低谷,這使大衛能充分利用有利的國際形勢。
8:1-14 本節總結了大衛統治期間發生的戰爭。這個列表不一定包含所有的戰役(其他戰役在後面列出),也不是按時間順序排列的。它似乎敍述了大衛在西邊(非利士人)、東邊(摩押人)、北邊(亞蘭)和南邊(以東)戰勝敵人的情況。總的意圖是表明耶和華賜給大衛成功(撒下8:6、14),他所取得的勝利確保了他在各個方向的邊界。
8:1 京城的權柄的希伯來原文音譯 “米特·雅瑪”,意思是 “母城的嚼環”(見《和修》注),沒有出現在其他地方,也許指一種土地,或是如《和修》的譯法,指京城的治理權。大衛時期過後,直到希西家時期,《聖經》才再次提到與非利士人作戰(王下18:8)。
8:3-12 第10章提到瑣巴與哈大底謝(10:6、16),由此猜測,10~12章所記述的事件可能是8:3的前奏。如果確實如此,那麼在大衛大敗哈大底謝、哈大底謝的附庸叛變(10:19),以及亞捫被打敗(12:31)之後,哈大底謝到了幼發拉底河,試圖恢復對其附庸的控制權,但是,他在路上遇到大衛的攻擊。瑣巴和大馬士革均在敍利亞(希伯來原文 ’aram)。瑣巴在黎巴嫩平原(見書11:17,12:7)的北部,在今稱貝卡谷地的地區內。哈大底謝的名字未在《聖經》之外出現。但是亞述編年史提到大衛時期一位姓名不詳的亞蘭王,與哈大底謝有許多相似之處。大衛俘獲拉戰車的馬匹之後,顯然決定嘗試使用小規模戰車部隊。他砍斷其他馬的蹄筋的原因不詳(8:4),大概是讓敵軍無法繼續使用這些馬,但也可能是回應申17:16中的警告,即王不可為自己加添許多馬匹(參書11:6-9)。被砍斷蹄筋的馬應該可以用作農場的馬或馱馬。哈馬位於奧朗底河中游,北部與瑣巴接壤。這些金銀財寶(8:11)後來成為所羅門寶藏的一部分,被用來建造聖殿或放在聖殿庫府內(王上7:51;代上18:8)。
8:4 雖然本節說大衛擒拿了他的馬兵一千七百,但代上18:4說,大衛 “奪了他的戰車一千” 和 “馬兵七千”。希臘文舊約《七十子譯本》的譯法與《歷代志上》相符。雖然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資料來解釋此差異,但一種可能的解釋是,有文士在抄寫《撒母耳記下》的文本時抄錯了,而《七十子譯本》的《撒母耳記下》(以及《歷代志上》)則忠實於原本。
8:6 大衛無論往哪裏去,耶和華都使他得勝,作者繼續指出,大衛得勝是出於上帝對他的賜福,不是因為他的軍事才能(參14節;撒上18:12)。
8:13-14 這個鹽谷必定在死海南面和東面的以東領土上。代上18:12記載,亞比篩殺了以東人。大衛將領的功績都歸給大衛,同樣亞比篩手下的功績都歸給亞比篩。約押似乎指揮了這場戰役:就在此時,以東王室的哈達逃到了埃及(王上11:14-22;詩60篇的標題)。
8:15-18 本章最後列出大衛的官員(比較20:23-26)。
8:15-18 這是大衛官員的名單(類似的名單,參20:23-26;王上4:1-6)。這份名單像《列王紀上》一樣,以君王開始。王的職責是秉公行義(見王上10:9)。在所有三份名單中,都提到亞希律的兒子約沙法作史官。在周邊國家,“史官” 和 “書記”(8:17)的官職很常見。像當時的其他城邦一樣,耶路撒冷有著悠久的民政管理歷史,大衛可以接管並利用此民政管理制度。
8:17 在押沙龍叛亂時,撒督幫助大衛(15:27-28,17:15,19:11),之後又扶持所羅門(王上1:8)。他的父親亞希突,大概不是挪伯祭司亞希米勒的父親亞希突(撒上22:9)。亞比亞他曾出現在《撒母耳記上》,當時他跟隨大衛(撒上22:20,23:6,30:7),後來在押沙龍叛亂期間,他與撒督共事。亞比亞他顯然給他兒子取了他父親的名字亞希米勒(撒上22:20),這是一種常見的做法。關於亞比亞他的家譜,見撒上2:27-28。其他一些經文稱這兩位祭司為 “撒督和亞比亞他”,如20:25和王上4:4中關於押沙龍叛亂和官員名單的記錄。許多人認為經文的 “亞比亞他的兒子亞希米勒” 是被誤抄了,原來應該是 “亞希米勒的兒子亞比亞他”。另一種可能性是,亞比亞他為了一個兒子能接任祭司長而退休,正如撒督後來的做法(王上4:2),也許那兒子後來死了或有其他的問題,所以亞比亞他恢復原職。書記西萊雅可能與另外兩份名單中提到的 “示法”(20:25)和 “示沙”(王上4:3)是同一人,但尚不確定,也許因為這是一個外國名字,所以特別容易出現不同的拼法。
8:18 比拿雅統轄大衛的私人衛隊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比拿雅是大衛的 “勇士” 之一(23:20-22),像撒督一樣,他支持所羅門而反對亞多尼雅,後來成為所羅門的全軍統帥(王上1:1~2:46,4:1-6)。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是做君王警衛的外國人(參撒上28:2)。大衛的眾子都作領袖(《和修》“大衛的眾子都作祭司”),他們的職責並不確知,但和那些服事約櫃的利未支派祭司撒督、亞比亞他和亞希米勒(15:24)相比,他們的職責顯然並不重要,其他名單並沒有提到大衛的兒子做這項工作。他們或許只是為王室舉行的宗教儀式作祭司。祭司譜系和王室譜系基本上是分開的。
9:1-13 米非波設。大衛信守他對約拿單和掃羅的承諾,即他不會滅絕他們的後代(撒上20:14-17、42,24:21-22)。在改朝換代時,消滅前朝後代的事時有發生(參王下10、11章等)。
9:1-13 大衛記念他與約拿單的約定,就想從掃羅家找一個倖存者,向他施恩。約拿單有殘疾兒子米非波設還活著,所以大衛給了他掃羅的財產和自己桌子上的座位。
9:2-4 關於掃羅家的僕人(希伯來原文‘ebed)洗巴,見9:9注。羅底巴的確切位置不詳,但似乎在約旦河東的北部(17:27)。大概在掃羅死後不久,米非波設就被帶到約旦河東(4:4),當時,他的叔叔伊施波設在約旦河東的瑪哈念城作王(2:8)。
9:6-8 關於米非波設這個名字,見4:4注。注意,在9:7中,“父親” 和 “祖父” 的希伯來原文都是’ab。在一些家譜中(如:撒上9:1),也可以看到這種現象。在撒下9:9-10和16:3,“兒子”(希伯來原文ben)實際上是指 “孫子”。在這裏和撒上24:14,死狗是自貶的說法;在16:9,該詞表示蔑視的意思。
9:9 洗巴這裏被稱為僕人(希伯來原文na‘ar,“年輕人,僕人”),但因為洗巴有15個兒子(10節),所以他不會是 “年輕人”,這個詞很可能特指 “財產的管家” 。掃羅死後,洗巴大概繼續管理掃羅的土地,但將財產的收益交給大衛或者大衛指定的新地主。但是,從現在開始,他必須將收益交給米非波設。
9:11 米非波設必與我同席吃飯,如王的兒子一樣,大衛為米非波設所做的安排,至少類似於他對自己年長些的兒子們的安排。儘管大衛王的兒子們與他同席吃飯,但是其中一些王子住在耶路撒冷城中他們自己的房子裏(13:7、20),他們有自己的封地和農田供給他們的需用(13:23,14:30)。
9:12 米迦有許多後代,藉著他們,掃羅和約拿單的家族得以延續(代上8:35-40,9: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