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10 2 Samuel 15:1~16:14 (2.8.9)

研經題目:
1. 押沙龍「暗中得了以色列人的心」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你對大衛在這裏的反應作何看法?
2. 試將押沙龍的行為和以太與戶篩的行為作一對比。
3. 試思考這次的反叛如何將一些人的真面目顯露出來(十六1~14)。請再注意大衛的反應。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5:1~19:43 押沙龍造反。《撒母耳記下》的這一大段經文分為六個部分:(1) 押沙龍陰謀造反,並自立為王(15:1-12);(2) 大衛逃避押沙龍,並在路上遇到一些人(15:13~16:14);(3) 押沙龍召開軍事會議,其中亞希多弗與戶篩之間的角逐,決定了大衛的命運(16:15~17:23);(4) 在瑪哈念,大衛受到熱烈歡迎(17:24-29);(5) 押沙龍戰敗和死亡(18:1~19:8a);(6) 大衛返回耶路撒冷(19:8b-43)。
15:1-12 押沙龍陰謀造反。押沙龍陰謀造反,並自稱為王。
15:1-12 押沙龍對大衛的臣服是短暫的(見14:33)。王歡迎他回來後不久,押沙龍就開始煽動百姓的叛亂,使他們的心不再跟隨大衛。(FSB)
15:1 車馬,又派五十人在他前頭奔走,押沙龍的狂妄自大,與大衛的謙卑(撒上26:9-11;撒下7:18,15:25-26),形成鮮明的對比。後來,亞多尼雅像押沙龍一樣抬高自己,“說:“我必作王(王上1:5);另見撒上8:11。
15:3 王沒有委人聽你申訴,押沙龍的話肯定有些誇張,因為提哥亞的寡婦就曾向大衛申訴,而且如果百姓明知道沒人會聽他們申訴,他們就不會來了。
15:4 恨不得我作國中的士師(《和修》“恨不得我作這地的審判官”),押沙龍是在訴諸君王作審判官的傳統(參箴31:9;賽11:3-5),這與上帝作審判者的觀念密切相關(詩96:10;賽33:22),而不是指先前時代的士師職位(如《士師記》的記載)。因此,押沙龍是在說:“恨不得我作國王!”(見撒上8:5)。這與他的戰車和派人在他前頭奔跑(15:1)的做法一致。因為押沙龍的舉動是公開的(“在城門的道旁”,2節),所以他的所作所為必定很快就傳到大衛的耳中,但大衛沒有採取任何行動來阻止押沙龍(見13:21注,14:24注)。
15:7 猶大的主要城邑希伯崙是大衛開始作王統治猶大的地方(2:4),也是押沙龍的出生地(3:2-3)。
15:10 以色列各支派,有時指以色列的所有十二個支派,有時指北方以色列支派,與南方猶大支派相對。在這裏,此短語指以色列所有十二個支派,包括猶大。顯然,猶大支派參與了叛亂。押沙龍在希伯崙組織叛亂,他出名的同夥,即基羅人亞希多弗(15:12;見書15:51)和大衛的侄子亞瑪撒(17:25),都是來自猶大支派。此外,在19:11,大衛質問猶大長老為什麼不願意請他回宮。在15~18章,“以色列” 通常意指押沙龍那一邊,而大衛那一邊則常被稱為 “王的臣僕” 或 “軍兵”。
15:12 這些祭顯然是加冕儀式的一部分(見撒上11:14-15;王上19-11)正式宣稱押沙龍登上王位(15:10,16:16)。
15:13~16:14 大衛逃避押沙龍。這段經文描述大衛從耶路撒冷逃到約旦河,據說大衛就是在此境遇下寫了詩3篇。大衛逃離耶路撒冷,以免這座城邑毀於戰火。在路上,他遇見一群忠誠的外邦人、祭司亞比亞他和撒督、他的朋友戶篩、米非波設的僕人洗巴,和便雅憫人示每。
15:13-37 大衛沒有平息叛亂,也沒有殺死自己的兒子,而是離開王城。在離開的時候,他作了安排以便繼續瞭解押沙龍的計劃。本節回顧了大衛逃離掃羅,耐心等待耶和華賜給他王位的時期。(FSB)
15:18-20 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是大衛的警衛(8:18)。迦特人(即從迦特來的人)不太可能是跟隨大衛從以色列去到洗革拉的六百人(撒上27:2),因為他們來的日子不多(《和修》“昨天” ;20節),所以可能回去自己的家。
15:23 汲淪溪就在耶路撒冷的東面:橄欖山(30節)在這條溪的東邊。
15:24-37 儘管大衛離開了耶路撒冷,但是因著上帝的照管,他能建立一個信使網絡——戶篩將情報傳給撒督和亞比亞他,再(通過一位女僕,17:17)傳給他們的兒子,最後傳給大衛(15:36)。
15:25-26 你將上帝的約櫃抬回城去,與撒上4:3長老們的態度正好相反,大衛沒有試圖使用約櫃作為某種 “幸運符”。也許大衛意識到,押沙龍叛亂的部分原因是因為他自己的罪(12:10),他也不知道上帝要給他何種程度的懲罰(願祂憑自己的意旨待我)。他哀悼、懺悔並接受惡意的咒駡(15:30,16:10),很可能與這種認識有關。然而,因為大衛認為叛亂是錯的,所以他願意向上帝禱告,並接受上帝賜給他的人所提供的幫助(15:28、31、34;見尼4:9)。
15:27 你不是先見嗎?也許大衛是在暗示,撒督並不確知上帝要對大衛做的事(見15:25-26注);或者也許大衛是在指出,因為百姓尊敬作先見的撒督,所以他們會讓撒督安全地進城,在那裏,他能為大衛發揮最大的作用。
15:28 曠野的渡口在約旦河西岸。
15:30 蒙頭赤腳地走路表示哀悼(參斯6:12;賽20:2)。一面上一面哭,大衛有很多理由哭泣:他自己遭遇不幸並且現在仍然面臨危險;目前以色列和他自己的家庭都處在艱難之中,對此他負有一部分責任;以及上帝必定因為這一切而蒙受羞辱。
15:31-32 亞希多弗是大衛的親信謀士(12節;參16:23),但他現在也在叛黨之中。這使大衛禱告說:“耶和華啊,求你使亞希多弗的計謀變為愚拙。” 在下一節經文中,上帝就應允了大衛的禱告,派來了將會幫他大忙的戶篩(見16:15~17:23及注釋)。
15:33-36 你……聽見什麼,就要告訴,儘管此前大衛可能質疑撒督的眼光(27節),但是顯然撒督和亞比亞他後來從戶篩那裏 “聽到” 他在耶路撒冷做臥底所得到的情報(34節),將使大衛和他的追隨者受益(35-36節;參17:15-16、22)。
15:37 大衛的朋友,“朋友” 可能是個頭銜,因為原文不是 “朋友” 的常用字,而似乎是王上4:5所述的那類王室官員。然而在16:17,大衛被稱作戶篩的朋友,因此該詞也表示一種人際關係。
16:1-4 洗巴是米非波設的僕人(米非波設是掃羅有殘疾的孫子,他得到大衛的照顧;見9章),他帶著給大衛及其部下的供應來了。洗巴暗示獻上這些禮物完全是他的主意,而米非波設自己把大衛的困境看作是奪回王國的契機(以色列人今日必將我父的國歸還我)。在這件事上,米非波設後來會提供一個有些不同的說法(19:24-29)。正如下一段經文和第20章所示,有些便雅憫人仍然仇視大衛,因此大衛可能很不確定米非波設的忠誠。凡屬米非波設的都歸你了,大衛還沒聽到被告米非波設的辯解,就過快地下了判斷,參13:21注,14:24注。16:1的食物清單,類似於撒上25:18的清單。
16:1-4 米非波設的僕人洗巴給大衛帶來了交通和食物的禮物。此外,他還指責米非波設叛逆大衛,這令人驚訝,因為大衛對米非波設表現出極大的仁慈(見撒下9)。為了回應洗巴的仁慈,大衛將以前給米非波設的一切遺贈給他(見9:7)。後來,米非波設會對事件給出不同的版本(19:24-30)。(FSB)
16:5-14 當大衛向曠野行進時,掃羅的一個親戚示每向他投擲石塊並大聲咒駡。大衛的侄子亞比篩要求斬殺示每,但大衛不許,認為他是耶和華所使用的工具,即便不是,耶和華也會懲罰他。大衛王和他的隨從繼續蒙羞,直到他們抵達約旦河。(FSB)
16:5 示每顯然是個重要人物(19:16)。巴戶琳是橄欖山北坡的一座便雅憫小鎮,其中確實有支持大衛的居民(17:18)。示每下一次遇到大衛時,舉止將會截然不同(19:16)。
16:8 示每很可能為押尼珥的死(3:26-30)和伊施波設的死(4章),還為掃羅兒孫的死(21:1-9),甚至掃羅自己的死,責怪大衛,雖然他未必在控告大衛實際參與了這些殺戮。因為《撒母耳記》作者竭盡全力地排除大衛有任何同謀的嫌疑,所以可以推測,甚至在作者寫作《撒母耳記》的時候,還有人因為掃羅家的緣故,而對大衛懷有惡意。
16:9 與往常一樣,亞比篩隨時準備好採取行動(參撒上26:8)。出22:28禁止咒駡統治者。
16:10 我與你們有何關涉呢?(《和修》“我與你們有何相干呢?”)大衛的意思是,他和亞比篩的觀點不同,而且如果他採納亞比篩的意見,就會產生災難性的後果。
16:11 由他咒駡吧!因為這是耶和華吩咐他的,大衛表示他仰賴上帝的照管(參15:25-26,16:12)。他仍然不能確定所有這些敵對,是否就是上帝對他犯罪的公義懲罰,因此他謙卑地忍受凌辱。
16:12 或者耶和華……為我今日被這人咒駡,就施恩與我,參照箴24:17-18的相反觀點:“你仇敵跌倒,你不要歡喜……恐怕耶和華看見就不喜悅,將怒氣從仇敵身上轉過來”(參箴26:2;另參彼前2:19-23,3:9)。
16:14 疲疲乏乏地到了一個地方(“一個地方” 原文直譯:約旦河),從耶路撒冷到約旦河約有36公里,沿途海拔下降約1,067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