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13 2 Samuel 19:9~39 (2.8.12)

研經題目:
1. 大衛為什麼不立即返回首都呢?他的態度與掃羅及其他同一類型之領袖,對比起來有何不同?參撒上八10~18。
2. 大衛在對待:(a) 示每,(b) 米非波設,和(c) 巴西萊這三個人的事情上,顯出他的哪些品質呢?從這些人對待大衛的態度可以學到什麼呢?
注:
11節。押沙龍的叛變以及以希伯崙為中心(十五7~12),這個事實就顯示猶大支派被捲入叛亂的漩渦是何等之深。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9:9-15 在約押的責備和大衛隨後對軍隊的嘉獎之後,王回到耶路撒冷的家中,奪回王位。(FSB)
19:8b-15 整個國家終於同意讓大衛回來,但即使是這樣,問題仍然隨之而來,因為猶大與以色列其餘支派之間的分歧已經顯露出來。以色列(本章指北方支派)已經與大衛討論過他回耶路撒冷的事,但大衛必須就此事特別呼籲猶大。因此,一個猶大代表團陪同大衛回來,並且顯然沒有與其他支派商量過。然而,關於大衛凱旋回到都城的儀式,以色列和猶大起了爭執(41-43節)。
19:10-11 為什麼不出一言?這個問題突出了一點,即關於大衛回來作王是否正確,以色列和猶大內部都有不同的意見。大衛用他從以色列得到的支持,來激勵猶大採取行動。
19:13 元帥,大衛將取勝的忠臣約押降級,讓被徹底打敗的叛軍將領亞瑪撒(17:25)取而代之,這似乎令人震驚。或許大衛指出,約押違背了他關於押沙龍特別下達的命令(18:5)。大衛大概還補充說,如果約押聲稱殺死押沙龍是必要的,那麼他也在做團結全國必要做的事情。
19:15 吉甲是一個重要的宗教中心,在耶利哥和約旦河附近(書4:19,5:10;撒上10:8,11:14,13:12,15:21),但具體位置不詳。
19:16-43 當大衛歸來時,那些在押沙龍接管時反對他的人(或至少看起來是反對他的人,如米非波設)試圖作出補償。大衛似乎赦免了他們,但從未原諒他們的叛亂(見王上2)。(FSB)
19:16-23在約旦河邊(見15節),大衛再次遇見他在逃離耶路撒冷時遇到的各種人。第一個是示每,當大衛逃走時,示每曾詛咒大衛(16:5-13)。既然上帝以善報答大衛對示每詛咒的忍耐(16:12),亞比篩認為應該按示每應得的處死他。但是,大衛想讓這一天成為大喜的日子,而不是報復的日子。不過,他顯然並沒有完全原諒示每(參王上2:8-9,36-46)。
19:24-30 大衛還遇見了掃羅的孫子米非波設,米非波設是約拿單的兒子(4:4)。作者在這裏強調,掃羅的合法繼承人(9:1-3)臣服於大衛。米非波設告訴大衛,洗巴撒謊說他選擇留在耶路撒冷(16:3)。作者沒有直接說明誰說的是真話(畢竟他可能沒有第一手的信息),但19:24所描述的悲哀表明,作者相信米非波設,並且米非波設在第30節所表現的仁慈謙遜也支持這一觀點。在一座面臨入侵的城邑中,當時就連王室都對送來的兩頭驢心存感激(16:1),所以瘸腿的(19:26)米非波設因驢被洗巴取走而無法跟隨大衛出去,是不足為奇的。
19:25 到耶路撒冷暗示,米非波設從他的家 “下去”(24節),到耶路撒冷迎接王,這件事是在大衛來到耶路撒冷之後發生的。
19:31-40 當大衛渡過約旦河(見15節)時,他還遇見了巴西萊,巴西萊曾在瑪哈念幫助過他(32節;參17:27)。我要在耶路撒冷那裏養你的老,大衛想報答巴西萊的善行,但八十歲的巴西萊寧願回家,好死在我本城(19:37)。大衛一直記得巴西萊的幫助(王上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