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15 列王紀上 17 & 18 (2.9.15)

Study 15 1 King 17 & 18 (2.9.15)

研經題目:

1. 先知以利亞如何先在信心和順服上受訓練,以作為在迦密山上那一場決定性的爭戰的準備呢?在基立溪旁和在撒勒法的經驗,對他有什麼教訓?他與亞哈王之間得失攸關之最大問題是什麼呢?

2. 以利亞得能力和得勝的秘訣是什麼?參十八41~45;雅五17、18;並將十七1與來十一27下作一比較。

注:

十八45、46。「往耶斯列去了」:這段路程大約有十七、八英哩。先知所表現的這種非常的耐久力,表示他的精神已提高到極緊張的程度。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7:1~22:40 以利亞和亞哈。在此之前,沒有先知對暗利家說話,像過去對其他以色列王的家發預言一樣(參14:7-13,16:1-4)。現在以利亞來了,但直到21:21-24,他才宣告暗利家的滅亡。他首先要解決拜巴力的問題,16:31-32記載亞哈把巴力崇拜引入了以色列。以利亞要確定無疑地顯明,巴力根本不是神,只不過和耶羅波安的牛犢一樣。

17:1-24 以利亞和旱災。第17章交代了背景,表明這場旱災是上帝降下的,祂要用氣候來顯明祂自己和 “別神” 誰真誰假(18:16-40)。這段經文教導我們,掌管生命與死亡、肥沃與貧瘠的是上帝,而不是巴力或任何別的 “神”。

17:1-7 以色列和猶大君王的記錄(王上15~16章)被一系列關於先知以利亞和他與以色列王亞哈的衝突(16:29-34)的故事(17章~王下2)打斷。關於以利亞和乾旱的故事一直持續到18章。(FSB)

17:1 這幾年我若不禱告,必不降露,不下雨,在迦南人的宗教中,巴力掌管雨水和土地的出產。不降雨就意味著巴力不在,因為它必須定期屈服於死神莫特(旱季時),但一段時間他又活過來,就會再次降雨(雨季時)。以利要挑戰這種循環往復的多神觀念。以利亞敬拜的是獨一的永生上帝,能夠止住雨露。因此,使土地肥沃的是上帝而不是巴力;並且土地貧瘠是因為上帝的審判臨到,不是口力暫時死亡而不在。

17:5 約旦河東,以利亞躲藏的地方非常荒涼,也找不到常見的食物。然而,上帝能夠供應他,因為上帝不僅掌管雨水,也掌管整個自然界,當然包括烏鴉(6節)。

17:6 早晚……餅和肉,以色列人在曠野期間,上帝曾經供他們嗎哪和肉(出16章,尤其8、12-13節),現在以利亞得到了同樣的供應,並且更加充足(一天兩次)。

17:8-16 第1-7節提到的旱災為這一幕做了鋪墊。撒勒法寡婦的故事表明了神對祂的先知以利亞和這個可憐婦人的家庭的看顧。列王紀下4:1-7記錄了一個涉及以利沙的類似故事。(FSB)

17:9 西頓的撒勒法,許多人可能認為,西頓的巴力崇拜中心是以色列的上帝管不到的地區。但隨著故事的展開,這裏也遭遇了第1節所說的嚴重旱災(參12節)。上帝掌管全地,能使所有地方都遭遇旱災,祂甚至能 “吩咐” 一個住在北方的寡婦供養以利亞。然而,她本人似乎並不知道這事發生是因為上帝直接這樣吩咐,所以我們最好把這裏和第4節的動詞,理解為指間接的命令(即 “我已經命定…… ”)。

17:13 先為我一個小餅,以利亞要這個寡婦先給他做點吃的,然後才給她自己和她的兒子做餅。這個要求違背了天下所有父母的天性,跨出這一步需要有極大的信心。

17:15 她和她家中的人並以利亞吃了許多日子,上帝不只看顧以色列人,也看顧腓尼基海岸的人。

17:17-24 以利亞使寡婦的兒子復活,表明了他的祈求的有效性和他代理神的權能的能力。它為接下來更戲劇性的大規模事件奠定了基礎(18:20-46)。(FSB)

17:18-20 你竟到我這裏來,使上帝想念我的罪,以致我的兒子死呢?8-16節描繪上帝的能力彰顯,因此這個寡婦似乎已經信服了以利亞的信仰。當她的家人瀕臨死亡的時候,她知道,這必定是上帝的作為。她責怪上帝的先知來到她家,使上帝想起了她的罪。以利亞和她都明白這事發生的根本原因(你就降禍……使她的兒子死了嗎?),但以利亞禱告時沒有提到是不是寡婦的罪導致這事發生。世上只有一位真神上帝,所有事情最終都由祂決定。

17:21 以利亞三次伏在孩子的身上,這個舉動的目的不明,但《聖經》中的先知確實常常不僅要宣講上帝的話,還要 “表演出來”(如:結4章)。以利亞在這裏的舉動似乎是他禱告的一部分,要使孩子的靈魂仍入他的身體。這有力地表明,耶和華是唯一的真神上帝,在面對 “死神” 的時候,上帝不像巴力,不必屈服於它。從以色列到西頓,上帝能打破地域限制,使人從死裏復活,即使陰間也不能攔阻祂(詩139:7-12)。

18:1-46 以利亞和巴力的先知。在第17章,以利亞一直過著隱秘的生活,先是住在約旦河東的曠野,後來又去了西頓的一戶人家。現在,他再次出現在公眾面前。旱災快要結束,但在結束之前,他不只是讓撒勒法的寡婦,還必須讓全以色列人清楚知道到底誰是上帝。

18:1-19 對亞哈統治的記載與對以利亞先知活動的記載交織在一起。以利亞與亞哈對峙的故事,為耶和華與迦南人的風暴之神巴力之間的較量奠定了基礎。以色列對巴力的敬拜歸功於亞哈王和他的妻子耶洗別,他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了對巴力的敬拜(16:31-32)。(FSB)

18:1-16 雖然以利亞住的地方離耶洗別的家鄉(西頓)只有幾公里,亞哈卻一直沒能找到他。俄巴底像撒勒法的寡婦一樣(17:18),看到先知時就聯想到自己要因犯罪而受刑罰了。儘管俄巴底是個虔誠人,他卻誤判了遇到先知這件事。以利亞鄭重地起誓,消除了俄巴底的疑慮。

18:17-18 使以色列遭災的,以利亞是先知,曾宣告上帝要施行審判,因此亞哈認為他是導致以色列遭災的罪魁禍首。但以利亞義正辭嚴地回答,因為亞哈隨從別神,他才是真正使以色列遭災的人。希伯來文動詞‘akar意為 “帶來麻煩”,《聖經》中較少使用,撒上14:24-46記載了一次關於誰真正使以色列遭災的爭論,也使用了這個動詞。是叫百姓許下愚蠢誓言的掃羅(撒上14:29;參士11:29-40),正如約拿單指出的那樣?還是約拿單自己呢?在此之前還有一次,就是以色列人找出並殺死那個 “連累” 他們的人,這樣他們才得以逃脫上帝的詛咒(書6~7章;尤其注意書6:18和7:25中‘akar的用法)。這幾個故事清楚表明,找出誰才是真正使以色列遭災的人非常重要。以利亞宣稱,問題的根源在於宗教上的背道,是因為亞哈家離棄耶和華的誡命,隨從了巴力(巴力哈達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名稱:見16:31-33注),以色列才遭災。由此可見,這次事件的罪魁禍首是亞哈,而不是以利亞。

18:20-40 列王紀上18:20-40記載了以利亞與巴力先知之間的較量。向耶和華獻祭的神奇降火有雙重目的:它使以色列人的心歸向耶和華,並導致450名巴力先知的死亡。(FSB)

18:20 以色列眾人,在書7章,那個真正 “使以色列遭災的” 人在全體以色列人面前顯明出來。現在,以色列眾人聚集在迦密山。迦密山是綿亙21公里的迦密山脈的一座山峰,位於山脈西北端的岬角處,今天的海法市就依山而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標,在早期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文獻中都有記載。

18:21 心持兩意的希伯來文動詞pasakh在《聖經》中很少出現,第26節的 “踴跳” 也是這個詞,形容巴力的先知在祭壇周圍蹦跳的情況。他們在儀式上跳的舞蹈步伐凌亂,生動地描繪了他們無法正常地移動。百姓不願在上帝和巴力之間做選擇,總是心持兩意,他們的敬拜與這些巴力的先知差不多。

18:22 只剩下我一個人,雖然當時以色列中還有上帝的其他先知(參4、13節,20:35-43,22:1-28),但以利亞是要強調,只有他一個人願意這樣公開地反對巴力的先知。另外,雙方人數的差距巨大(18:25),以利亞讓巴力的先知先選牛犢並先求告他們的神,這些都凸顯以利亞的勝算極小,但這正是他的策略,為要顯明上帝的能力遠遠大過巴力。

18:24 那降火顯應的神,就是上帝,《舊約》多次將上帝與火聯繫在一起(如:利9:24,10:2;民16:35)。《聖經》以外的文獻記載,當時人們認為巴力是火和閃電之神。那麼這裏的問題是,到底誰才真正掌管著火呢?

18:26 巴力啊,求你應允我們,在這段情節中,希伯來動詞 “應允” 是關鍵詞:參 “沒有應允的”(29節),以及 “耶和華阿,求你應允我”(37節)。

18:27 默想……走到一邊……行路……睡覺,你們當叫醒他,幾個小時過去了,以利亞開始嘲笑那些巴力的先知,調侃為何他們的祈求沒有回應。真神是不受這些限制的。

18:28-29 自割、自刺,巴力的先知想用自殘的手段來迫使巴力回應。在巴勒斯坦以外地區的文獻中,也大量提到這些先知狂呼亂叫的舉動。例如:一位埃及旅行者溫亞蒙記述,約主前1100年,在耶洗別家鄉西頓北面的腓尼基海岸,在比布羅斯的廟中有一場祭祀儀式,先知們在其中極其瘋狂。

18:30 他便重修……耶和華的壇,《列王紀》作者反對在這種 “邱壇” 上敬拜上帝(見3:2注),但更反對拜偶像,他們沒有批評以利亞的這一舉動。在壇使用完畢後,上帝親自燒毀了它(18:38)。

18:35 水流在壇的四圍,整個地方都浸滿了水,這就排除了任何自燃的可能。如果祭物著火,那麼必定是上帝的作為。

18:36-37 耶和華啊,求你應允我,應允我,以利亞滿有信心地公開禱告,相信上帝必會應允他。

18:38-39 耶和華降下火來,燒盡了燔祭、木柴,還燒盡了不易著火的石頭和濕透了的塵土,甚至燒乾了溝裏的水。這不可能是任何一種自然現象,因為即使是閃電,它也無法燒盡石頭。於是,眾民明白,這火是上帝獨特的作為。

18:41-46 經過三年的乾旱(王上18:1),以利亞代禱,雨水又回到這地。(FSB)

18:42 以利亞屈身在地,將臉伏在兩膝之中,與17:21一樣,先知這麼做的含義不明。他可能是在禱告求雨,也可能就是累了。

18:45-46 耶斯列,雨開始降下,亞哈……往耶斯列去了,因為他的王宮在那裏(21:1),耶洗別也在那裏(19:1-2)。以利亞也去了耶斯列,暗示他以為拜巴力之戰已經結束,後來發生的事證明這個判斷是錯的。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