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24 John 12:20~36 (2.10.13)

研經題目:
那些求見耶穌的希臘人,是以色列以外之世界人士的表徵,他們也會藉著耶穌贖罪的死與復活而得救(比較十16;十二32)。因此,他們來求見的事將耶穌的工作導入圓滿完成的階段;參23節。
1. 試舉出你能愛惜,或恨惡你的生命之方法的例證。耶穌在24節所說的話主要是指誰呢?由這一點看來,跟從祂包含了什麼意義呢(26節)?
2. 即將來到的「時候」(23節),是按什麼意義使人子並使父得榮耀呢(28節)?祂從地上被舉起來,和這世界受審判有什麼關聯呢(31~34節)?
3. 35、36節是耶穌對這個國家所發出的最後呼籲。趁著有光行走,且信從這光,是指什麼意義呢?你是這樣行的嗎?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2:20-50 外邦人前來見主,猶太人拒絕彌賽亞。這個段落總結本書前半部分的內容,講述耶穌向猶太人傳道的事工。一些希臘人來見耶穌,預示這事工即將結束。但在耶穌把福音傳給外邦人之前,祂必須先受死(參10:16,11:52)。現在祂的時候即將到來(12:23-26;見2:4注,7:30注)。
12:20 希臘人指外邦人,他們未必來自希臘(見7:35注)。他們是非猶太裔的 “敬畏上帝的人”,趁著猶太人過節,來耶路撒冷敬拜上帝。
12:21 伯賽大,見路9:10注。
12:23 時候,見2:4注,7:30注。
12:25 在這裏,耶穌再次以絕對的語氣強調一點:愛惜自己生命,就是指在這世上愛惜自己生命過於愛上帝;相反,恨惡自己生命,就是指著重上帝遠超過看重自己的生命,以至甘願為上帝犧牲一切。跟隨基督,就需要捨己。耶穌甘願被釘在十字架上是捨己的最高典範。
12:27 憂愁希臘原文是tarassō,意為 “煩亂,不安”。希臘文舊約《七十子譯本》中的大衛詩篇(如:詩6:3,42:11)常出現這個詞及其相關的複合詞。
12:28 耶穌在地上傳道期間,三次有聲音從天上來證明祂的身份,這是其中的一次;另外兩次是在祂受洗和登山顯榮時(見太3:17,17:5)。
12:29 眾人……就說:“打雷了。” 在肉眼無法看到的靈界中,往往會有涉及永恆的事件發生。不信的人見到或聽到這些事彰顯出來,甚至聽到上帝從天上說話的聲音,會誤解為自然現象,對聖經作者來說,這表明他們的靈性盲目了。
12:31 這世界的王,就現狀而言,這個世界有許多罪惡,它的王是撒但(參14:30,16:11;約壹5:19)。現在,在十字架上,魔鬼將被趕出去,即被耶穌徹底擊敗(參路10:18;西2:14-15;來2:14-15)。耶穌藉著祂的死和復活勝過撒但,這是祂在末日最終得勝的基礎(啟20:10)。
12:32 這是本書中關於 “被舉起” 最明確的宣告,補充前面3:14(見注)和8:28,呼應賽52:13。根據上下文,萬人指 “各種人”,既有猶太人,也有外邦人(約10:16,11:52;參12:20-21)。正如6:44所講,這“吸引人”是極有果效的。
12:33 怎樣死,參21:19。
12:34 本書記載了群眾誤解彌賽亞的幾個例子(參7:27、31、41-42),這是最後一個。眾人隱約感覺到耶穌在預言祂的死。律法很可能指整本《舊約聖經》,當中有幾處經文提到大衛的子孫彌賽亞是永存的(撒下7:13;詩61:6-7,89:3-4、35-37;賽9:7;但7:13-14;關於後期猶太人的盼望,見《偽經·以諾書》49.1,62.14;《偽經·所羅門詩篇》17.4)。
12:35-36 耶穌的回答是間接的;光在眾人中間只有不多的時候,耶穌被釘十字架的時候近了(參46節;另見7:33,16:16-19)。祂敦促眾人趁著還有時間,要信從這光(見8:12注;另見9:4,11:9-10)。關於趁著有光行走,見9:4-5。
12:36 耶穌離開他們,隱藏了,表明上帝的審判即將到來,耶穌也即將完成祂向以色列民啟示上帝的工作(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