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24 列王紀下 6:8~7:20 (2.10.19)

Study 24 2 Kings 6:8~7:20 (2.10.19)

研經題目:

1. 六8~23。那僕人為什麼懼怕,而先知為什麼又不懼怕呢?我們學會了勝過恐懼的秘訣嗎?比較來十一27。

2. 請注意城被圍困時的嚴重程度,以及使以利沙能說七1裏面的話之信心的偉大性。所臨到那個不信之軍官的報應,可以怎樣說明所會加諸於一切剛愎不信者的刑罰呢?比較可十六16下;約三36。

3. 你從這個故事中那4個長大痲瘋的人所擔任的角色可以學到什麼教訓呢?

注:

1. 六25。「一個驢頭值銀10磅,一品脫(譯者按,即中譯之「二升」」)鴿子糞值銀十二先令」(Moffatt 譯本)。

2. 六30、31。以利沙似乎曾以神會搭救的應許來支持王及百姓的希望。王的信心現在崩潰了,並轉而向先知大發烈怒。

3. 七1。「一舍客勒」:即「半個銀幣」(譯者按:一個銀幣[英國]值5先令)(Moffatt 譯本)。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6:8-23 這個故事又過渡到關於亞蘭和以色列的敍事。以利沙能阻止亞蘭對以色列的突襲,凸顯了他的能力。他知道別人隱秘的計劃(10-12節),看到別人看不見的超自然存有(17節)。此外,以利沙的話還影響了他僕人和敵人的視覺(17-18、20節)。這個故事幾乎沒有給出具體的歷史資料,它既沒有說出以色列王的名字,也沒有說出亞蘭王的名字,這使它很難放在以色列的歷史中。(FSB)

6:8 亞蘭王與以色列人爭戰,從第5章起,亞蘭和以色列之間的關係就開始惡化了。

6:9 神人打發人……,以利沙出面介入,要幫助約蘭,不是因為約蘭的行為有所改變(3:2-3、13),而僅僅是因為最終審判這個王室的時間還沒有來到(參9~10章)。在古代近東,人們常常會就軍事行動問題求問先知,有時先知也會主動發出預言(見3:11-14注)。

6:13 多坍在都城撒瑪利亞以北僅16公里處,說明亞蘭大軍當時已經深入以色列的腹地。但是,亞蘭王以為他可以打發人去捉拿以利沙,他被自己的想法蒙蔽了(參王上13:1-6,18:9-14;王下12:17)。

6:16 與我們同在的,以利沙知道上帝已經差遣天軍來保護他,並且顯然他能看到,但是那個僕人卻不能。天軍要比亞蘭軍隊強大得多(參詩91:11;來1:14)。

6:17 耶和華開他的眼目,天軍一直就在那裏,但以利沙的僕人看不到他們,直到上帝開了他的眼睛(參2:11;另參民22:31;路2:13;西1:16)。滿山,亞蘭軍隊可以包圍(希伯來原文sabab)多坍城(6:15);但是,上帝的軍隊四面圍繞(希伯來原文sabib)以利沙,要幫助他。

6:18 眼目昏迷(《和修》“眼目失明”),應該不是指失去肉眼的視力(因為如果亞蘭人看不見自己在哪裏,必然會對自己的方位產生懷疑),而是指他們處於一種精神恍惚的狀態,很容易受到暗示和操控。但是,他們仍然能夠跟著以利沙到撒瑪利亞城。亞蘭人 “眼花繚亂”,“看” 不清東西,而以利沙的僕人則被賦予銳利的 “視力”,看到真實的情況。

6:19 我必領你們到所尋找的人那裏,這句話有些令人費解,但是以利沙的確沒有離開亞蘭人,並帶著他們當面見到他們要找的人。

6:22 不可擊殺他們,約蘭不會殺死用刀用弓擄來的人,而且這些人根本不是俘虜。要把他們當作客人一樣對待。

6:24~7:20 圍困撒瑪利亞。第5章所述脆弱的和平,被6:8-23記述的零星戰鬥所取代。亞蘭人襲擊以色列領土,不過,因為上次入侵時發生的事情(6:23),襲擊的規模比之前縮小了。現在亞蘭人又一次全面入侵以色列。

6:24~7:2 撒瑪利亞為饑荒所困。這個故事使不忠不信、毫無能力的以色列王,與耶和華及其先知以利沙成為鮮明的對比。無名的統治者只能撕破自己的衣裳,但先知卻預言會得到拯救。(FSB)

6:24-33 亞蘭圍攻撒瑪利亞,這是兩國之間一系列軍事衝突的一部分,導致嚴重的饑荒,期間撒瑪利亞的公民採取了可怕的措施,包括吃人(見王上20;王下6~8)。作為最後的手段,以色列王派人去找以利沙(31-33節)。對這次圍城的記載為以下的敍事(第7章)奠定了基礎。古代圍城涉及到完全的封鎖和緩慢地建造坡道,以便士兵最終可以翻越城牆。(FSB)

6:25 驢頭……鴿子糞,在敍利亞巴勒斯坦地區,驢是常見的家畜,而且多條舊約律例都將其視為重要財產(如:出13:13,20:17,22:4)。撒瑪利亞城被圍困的情況非常嚴重,居民不僅被迫屠宰和食用有價值的動物,甚至要用高昂的價格購買一些平常不會吃的部位來食用:王上10:29記載,一匹活馬只賣一百五十舍客勒銀子,而這裏一個驢頭就賣八十舍客勒。在這場危機中甚至兩升(《和修》“四分之一卡布”)鴿子糞也要花費一般工人六個月的工資(銀五舍客勒)。

6:26-27 我主,我王啊,求你幫助!向王發出的這個懇求,是把王當作人類正義的最高法官,正如王上3:16-28那樣。但是,此時以色列的光景已經遠遠不如從前那個輝煌的時代了,那時一位智慧的君王就能確保司法公正。現在,正常的糧食供應已經斷絕,禾場(見王上22:10-12注)和酒榨都空空如也。酒榨是一個平坦、堅硬的表面,在上面踩踏葡萄,葡萄汁流到容器裏,然後倒入大罐中發酵。

6:28-29 將你的兒子取來,亞述王亞述巴尼帕也記載說,在他圍攻巴比倫的兩年中(在主前648年結束),“他們遭遇嚴重的饑荒,因為饑餓就吃兒女的肉”;《聖經》其他地方也曾記載,百姓因長期被圍困而出現人吃人的現象(如:哀2:20,4:10;結5:10)。

6:30-31 撕裂衣服,見2:11-13注,5:5-7注;麻布也象徵哀悼和痛苦。約蘭似乎相信,除掉以利沙,就能夠解決他所面臨的難題。

6:32 長老也與他同坐,正如先知門徒聚集一處來聽先知的教導(4章),在這裏,撒瑪利亞的長老也聚集在以利沙的家中(參結8:1,20:1中類似的場景)。

7:1 一細亞細麵……二細亞大麥,一細亞約7.7升。王不用再等了:拯救已近在眼前,第二天在撒瑪利亞城門口將恢復正常的買賣(價格比6:25低得多)。在古時,城門口的露天場地具有多種社交用途,包括農業活動和交易(如:創23:10,34:20)。

7:2 天開了窗戶,經過如此可怕的圍困之後,這名軍長無法想像,這樣的經濟復蘇可以在一夜之間發生。難道上帝會打開他天上倉庫的窗戶,降下意想不到的物質祝福嗎?(參詩78:23;瑪3:10)然而,嘲笑先知的話,就是嘲笑上帝自己,所以他……看見,卻不得吃

7:3-20 圍城解除了。救恩來自耶和華。解救以色列的不是不忠心的王,而是耶和華的軍隊,這軍隊使亞蘭人的軍隊逃跑。前一段敍事(王下6:24~7:2)以亞蘭軍隊放棄圍攻撒瑪利亞的記載來收尾。四個麻風病人無意中應驗了以利沙的預言,即糧食將在24小時內豐盛起來(第1-2節)。(FSB)

7:3-4 四個長大麻風的人,在約蘭統治時期,一個長大麻風的人最先把亞蘭人帶到撒瑪利亞(5:1-7)。現在,四個有類似疾病的人趕走了亞蘭人。無論進城或是坐在原地,他們都是必死無疑,所以他們轉而去亞蘭人的營盤,因為這樣他們可能會死,也可能得以存活。

7:6 埃及人的諸王,也許在暮色中(5節)看這四個長大麻風的人(希伯來原文metsora’im),會誤以為他們是一支從亞蘭北部和埃及招來的僱傭軍(希伯來原文Mitsrayim);否則,這個錯覺就是出於其他原因。

7:13-14 剩下之馬中的五匹馬,以色列王只差遣了兩輛車和馬(原文直譯:兩名騎兵)出去窺探。也許他們各自騎著一匹馬,同時帶著三匹備用馬;或者兩名騎兵分別駕駛著由兩匹馬拉動的戰車,並帶著一匹備用馬。

7:20 眾人……將他踐踏,諷刺的是,第2節持懷疑態度的軍長,被派駐在他預料看不到有買賣進行的那個城門口,結果被爭相購買商品的人群踐踏至死,應驗了以利沙的預言。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