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25 列王紀下 8 & 9 (2.10.20)

Study 25 2 Kings 8 & 9 (2.10.20)

研經題目:

今天的經文包含:(a) 兩件與以利沙之工作有關的大事;(b) 猶大兩個王朝的簡史;(c) 耶戶領導之下的革命史實,亞哈家因此而被剿滅了。

1. 八1~15。這兩件大事的頭一件怎樣說明神對屬祂的人之看顧呢?比較詩卅三18~22;羅八28。在第二件大事上,以利沙為什麼哭泣呢?比較耶八16~九1;路十九41~44。

2. 試默想第九章所載生動的革命故事,特別注意它是怎樣開始的,和所提及之神的話及其應驗。比較來十31,十二29;王下十30。

3. 試思考以色列和猶大全部歷史上諸王與那些與神之仇敵的人通婚結盟的結果。

注:

1. 八10。那病的本身並不是致命的,但神叫以利沙看見別的將會發生之事情的異象,使他滿心恐怖。Moffatt將11節譯為:「神人的臉由於恐怖,純粹的恐怖,而變得僵硬。」

2. 13節。哈薛想到自己要幹這一番事業,就高興了。

3. 16節。把猶大王約沙法的兒子約蘭,與以色列王亞哈的兒子約蘭加以區別是很重要的。他們同時期作王的時間很長。

4. 26節。亞他利雅是亞哈和耶洗別所生的女兒,所以是暗利的孫女。參王上十六29~31。她嫁給猶大王約蘭(18節)。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8:1-6 書念的婦人回原住地。作者在長篇敍述撒瑪利亞被圍困的事之後,再次提到了4:8-37中的書念婦人。理解這個新故事的關鍵是在4:13,當時這個婦人謝絕了以利沙主動提供的幫助,因為她有家,並住在自己的親戚中間。然而,在8:1-6中,她不再有這樣的家庭,因為她聽從了以利沙的建議,並且藉著寄居非利士而躲過了饑荒。

8:1-6 第8章的敍述延續了前面書念婦人的故事。以利沙曾預言她會有一個兒子;後來,以利沙會讓他從死裏復活(4:8-37)。這位婦人所擁有的土地和她直接向王呼籲的能力都證明了她作為一個富有的婦人的地位(4:8)。(FSB)

8:1 以利沙曾……,以利沙說這個預言的時間,與他使婦人的兒子復活的時間大致相同。不久之後,那場饑荒就發生了(參4:38)。饑荒的範圍非常廣,與6:24~7:20所述撒瑪利亞城的嚴重饑荒不同,那次饑荒純粹是因為城被圍困引起的。

8:2 在以色列饑荒期間,書念的婦人去非利士地找避難所,這是合乎常情的選擇(先祖以撒也曾在類似情況下搬到這一地區居住,創26:1),部分原因是因為非利士靠近埃及,那裏是古代世界的糧倉,也是整個聖經時代人們經常去避難的地方(如:創12:10,41:53~42:5,47:4)。

8:3 自己的房屋田地,在書念婦人去非利士避難期間,有人奪走了她的產業,或許就是約蘭自己,因為他像他的父母一樣有掠奪別人土地的欲望(參王上21章)。現在,她向王上訴,因為按照上帝的心意,王對建立和維護整個王國的秩序和正義負有首要責任(參詩72篇)。在以色列,第七年的年底是歸還產業和註銷債務的最佳時間(出21:2-3;申15:1)。

8:6 出產,王不僅把婦人的所有產業歸還給她,還把她出外躲避饑荒期間土地的全部出產一併歸還給她。

8:7-15 哈薛謀殺便哈達。從王上16:23起,暗利家就佔據著以色列的王位。儘管以利亞在王上21:21-24預言,暗利家的統治必要終結,但是這段經文記述,在以利亞的繼承人的幫助下,亞哈第二個背道的兒子保住了他的王國(如:3:1-27,6:9-10)。是不是以利亞沒有遵命膏立哈薛和耶戶(王上19:15-18),就因此破壞了上帝的計劃呢?事實證明,答案是否定的。這裏提到哈薛,不久耶戶也要登場。

8:7-15 敍事重新聚焦在亞蘭(敍利亞)。哈薛在亞蘭的統治出現在亞述的碑文中,這些碑文可追溯到他統治時期(主前843-796年);碑文中稱他為大馬士革的哈薛,”無名之輩的兒子”,由於他在沒有盟友支持的情況下作戰,在亞述人手中遭受了恥辱性的失敗。聖經中關於哈薛崛起的故事描述了他對以色列的暴行。(FSB)

8:8-9 見神人,便哈達二世就自己的未來求問以色列的上帝的方式,與之前以色列王亞哈謝求問以革倫的巴力西蔔的方式(見1:2注)非常相似。按照習慣,人們在求問先知時會支付一些酬勞,這裏有四十個駱駝,馱著……美物,是一份非常昂貴的禮物(參撒上9:1-9;王上14:1-4;王下5:1-6)。使者哈薛神秘地登場了。作者沒有說明哈薛的家系,甚至沒有說明他的身份(僕人?官員?)。他不知從哪裏冒了出來——正如他在8:13所說,他只是一條 “狗”。在亞述國王撒縵以色三世的一座玄武岩石雕像上,留有一份殘缺的亞述文獻,其中同樣稱他為 “無名輩之子”,這無疑反映了他出身卑微,並不是名門望族。

8:10 告訴他說,這病必能好,“告訴他說” 的希伯來原文直譯作 “對他說”。譯作 “對他”(希伯來原文lo)的希伯來詞,有時會被當作否定詞 “不”(因為希伯來詞lo’lo的發音相同,字形幾乎一樣)。如果按此理解,那麼哈辟是要對便哈達說:“這病必不能好”,而哈薛欺騙了王(14節)。但是,如果希伯來原文意思確實是 “這病必能好”,那麼,這可能是對便哈達病程的真實預言,並且在哈薛殺害他時,這個預言還沒有應驗:也就是說,如果哈薛不殺便哈達,那麼他原本可以痊癒。另一種解釋認為,以利沙的話其實有點取巧,為要讓王產生一種虛假的安全感,而對哈薛的暗害毫無戒備。

8:11 神人定睛(原文直譯:他定睛),希伯來原文沒有明確指出 “他” 是誰,大多數解經家認為 “他” 是以利沙,“定睛” 看哈薛,盯著他,同時先知在異象中看到哈薛將來要做的事。哈薛不知道該如何回應,所以感到慚愧,然後以利沙哭了。另一種解釋是,哈薛被他聽到的話驚呆了,所以出神地盯著以利沙,直到以利沙的哭泣把他驚醒。

8:15 哈薛篡了他的位,哈薛在亞蘭登基的時間是在兩個事件之間,一個是亞述王撒縵以色三世第14年(主前845年)在西方征伐,眾所周知,當時便哈達(這是王的名號;他名叫哈大底謝)仍在王位上,另一個是撒縵以色第18年(主前841年)發動的戰役,當時記載哈薛已經作王。哈薛在位約40年,是以色列最不共戴天的敵人之一。

8:16-29 約蘭和亞哈謝。作者上次提到猶大是在第3章,當時約沙法作猶大王。然而從那時到現在,又有一位猶大王即位及離世,作者必須交代這位王和他的繼承人,讀者才能理解9~10章。

8:16-24 敍事從亞蘭國過渡到猶大王約蘭。雖然以色列和猶大的王都用同一個希伯來文名字Jehoram,都譯為約蘭,但他們是兩個不同的王(比較1:17注)。(FSB)

8:16 約沙法的兒子約蘭,在王上22:50,作者首次簡要介紹了這位王,在1:17又再次提到他,並且本節指出這時期的以色列王也叫 “約蘭”(1:17,3:1)。就在南國的崇拜變得極其類似北國的時候(見8:18注),兩國的君王都叫同一個名字,因此在讀經時,必須仔細區分兩個人的行為。

8:18 猶大王約蘭行以色列諸王所行的。聯合王國在耶羅波安和羅波安作王時分裂,並且分裂後的兩國衝突不斷;後來,約蘭的父親約沙法與以色列王和好(王上22:44)。從約沙法作王開始,暗利家和大衛家的興衰榮辱就緊密相連。不僅兩家互相通婚(約蘭娶了亞哈的女兒),而且兩個王國還奉行類似的宗教政策(與亞哈家一樣)。

8:19 照他所應許大衛的話,永遠賜燈光與他,見王上11:36,15:4。上帝對大衛家所犯之罪的懲罰,不是傾覆他的王朝,而是用 “人的杖”(撒下7:14-16)責打,這是上帝的管教,在《列王紀》中稱為 “患難”(見王上11:39)。因此,耶和華卻因他僕人大衛的緣故,仍不肯滅絕猶大

8:20-22 約蘭年間,以東人背叛猶大,這段經文記載,大衛家在內部和外部都遭遇 “患難”(參8:19注)。在外部,約蘭未能平息以東的叛亂,之前統治以東國的王一一直由猶大國委任(王上22:47;見王下3:7-9注);在內部,甚至在猶大本國也有動亂,立拿是猶大的一座城邑,位於耶路撒冷西南,拉吉東北8公里處,19:8同時提到立拿和拉吉。《歷代志》對懦弱君王的描繪又添上幾筆:原本向約蘭的父親進貢的非利士人和阿拉伯人,也來攻擊他(代下21:16-17)。

8:23 列王記,見王上14:19注。

8:25-29 敍事繼續描述另一位猶大王亞哈謝的統治;這段敍事以以色列王約蘭的統治作為年表的參考點,然後繼續描述兩位王的結盟。(FSB)

8:25-27  約蘭的兒子亞哈謝,這個大王也效法外祖父家的宗教習慣(亞哈謝效法亞哈家)。他作王只有一年,並且他在以色列王……約蘭十二年(即約蘭統治的最後一年;3:1)登基,這個事實首次暗示暗利家正在走向滅亡。

8:28-29 與亞蘭王哈薛爭戰,這裏提供了暗利家滅亡的背景。在基列的拉末,南北兩國聯合與亞蘭人爭戰(參王上22:1-4),然後,以色列王撤到耶斯列的暗利據點養傷。此時,基列的拉末顯然已經回到以色列人手中(9:14),也許亞蘭人在全面撤退時(7:3-7)放棄了這座城邑。

(地圖)耶戶執行審判

主前841年

以利沙差遣門徒去基列的拉末,膏立約蘭王的元帥耶戶為以色列王,成就了耶和華藉以利亞發出的預言。耶戶立即前往耶斯列,當時以色列王約蘭正在那裏養傷。約蘭和猶大王亞哈謝坐著戰車出去迎接耶戶,耶戶用箭射死約蘭,又追擊亞哈謝到園亭,把他打傷。後來亞哈謝逃到米吉多,死在那裏(另見代下22:9)。

9:1~10:17 亞哈家的滅亡。王上19:15-18提到的亞哈故事最後一幕中的人物,只有耶戶還沒有出場。現在就要講述耶戶的故事了。

9:1-13 在這裏,敍事從關注猶大國過渡到主要敍述以色列國的情況。這是列王紀下最長的沒有間斷的敍事(王下9:1-10:27),從先知任命耶戶為以色列王開始。約在公元前841-814年,耶戶在殺盡亞哈的後裔後作王。由於耶和華的先知立耶戶為王,並指示他消滅亞哈(暗利的兒子)的家,所以他推翻暗利王朝是合法的(第7-10節)。(FSB)

暗利王朝歷經三代,共計四十四年:

暗利(被立為王,BC885-874,共12年);

亞哈(父傳子,BC874-853,共22年);

亞哈謝(父傳子BC853-852,共2年);

約蘭(子傳叔,BC852-841,共12年);

以利亞作先知(BC874-852,共23年)

9:1 你束上腰,見王上18:46和王下4:29。對於這位作使者的先知門徒(關於以利沙帶領的先知群體;見2:3注)來說,行動迅速是非常重要的。儘管以色列王已撤退到耶斯列(8:29),但以色列軍隊仍駐紮在基列的拉末

9:2 寧示的孫子、約沙法的兒子耶戶(“孫子” 文直譯:兒子),王上19:16只稱耶戶是 “寧示的孫子”(另參9:20),但是在這類人物介紹中提到祖父是不常見的;或許寧示是一個特別有名的人。

9:3 瓶裏的膏油,上帝先前已經吩咐以利亞耶戶作以色列王(王上19:16),但他一直沒有完成這個任務。現在,這個使命留給以利沙來完成。在古代近東,用油膏抹常見於各種儀式中,用來標誌人生重大變化的事件。在以色列,國王的登基典禮需要舉行膏抹儀式(見撒上16:13)。膏抹似乎與君王的合法性和統治權緊密相連;作“耶和華的受膏者”,就是成為一個神聖不可侵犯的人物(撒上24:6-7;撒下19:21-22)。在 “嚴密的屋子”(《和修》“最裏面的內室”;9:2)秘密舉行膏立儀式,很容易讓人想起撒母耳膏立掃羅(參撒上9:27~10:1)。這裏沒有說明以利沙為何吩咐使者開門逃跑,不要遲延,但是9:20提到耶戶魯莽地駕駛戰車,這或許暗示他素有行事草率的名聲,因此使者可能會有危險。

9:7 你要擊殺……亞哈的全家,使者實際傳達的神諭,比以利沙在第3節所說的話要長得多。第3節經文只記述了神諭的要旨,後來在7-10節才詳細說明神諭的內容,這大概是為了避免不必要地影響整個敍事的緊湊連貫。出於同樣的原因,後來耶戶只向他的官員傳達了信息的要旨(12節),細節都包含在 “他如此如此對我說” 裏面。我僕人眾先知……流血,在王上21:21-24,以利亞並沒有向亞哈明確說明,上帝對亞哈家的審判有部分原因是為先知所流的血施行報復。然而,王上19:14-18隱含了這個原因,在那裏,上帝回應以利亞對先知被殺的申訴(王上18:4、13),正是派他去膏立耶戶(和其他人)。

9:10 無人葬埋,同樣地,王上21:23沒有明確說明這一點,甚至也沒有說明耶洗別的屍首必 “在耶斯列田間如同糞土,甚至人不能說,這是耶洗別”(9:37);但是,這些事都隱含在耶洗別必……被狗所吃這句陳述裏面(王上21:23)。以色列人認為,死後得不到妥善的安葬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參申28:25-26;耶16:4)。

9:13 他們吹角,說:耶戶作王了! 百姓迫不及待地擁立耶戶作王,表明軍中已有動盪,因為約蘭的軍事行動沒有成功。

9:14-29 耶戶要建立自己的王位,必須除滅競爭者。對耶戶來說,幸運的是,以色列王和猶大王恰好身處一地(比較歷代志下8:28-29)。耶戶殺了以色列王約蘭,然後命令他的弓箭手射殺猶大王亞哈謝。(FSB)

9:17-20 我看見一群人,當耶戶率領軍隊前來時,城中的人一開始並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情。守望的人最初只看到一群人。後來,兩名被派去打探信息的使者都沒有回來,他從領頭戰車趕得甚猛推斷出,是耶戶來了。

9:22 耶戶啊,平安嗎?如果約蘭和亞哈謝已經懷疑耶戶來意不善,而竟然離開安全的耶斯列城去迎接耶戶,這似乎不合情理。希伯來詞hashalom有 “一切都好嗎” 的意思(參4:26,5:21,9:11)。約蘭已經差派了使者,現在又親自出城,想知道耶戶來耶斯列的原因:基列的拉末已經失守了嗎?他的軍隊只剩下這些人了嗎?耶戶的回答是反問約蘭:在巴力宗教和約蘭母親耶洗別淫行大行其道的國度中,怎能有平安呢?“淫行”(希伯來原文zenunim,派生自希伯來動詞zanah,參王上3:16,22:38),在鴻3:4與邪術(希伯來原文keshapim)聯繫在一起,在《何西阿書》與祈求豐饒的祭祀相關聯(何1:2,12:2、4,4:12,5:4)。

9:25-26 耶斯列人拿伯的田間,見王上21:17-24所記載的以利亞對亞哈的預言,說明了亞哈王的死亡方式(王上22章,尤其38節;另見王上21:19注)與他兒子約蘭類似(被箭射死,王上22:34)。

9:27-28 他逃到米吉多,就死在那裏亞哈謝與亞哈聯姻,並且在宗教上與他一致,他的結局也與亞哈一樣。他被殺在車上,之後屍體被運回他的都城埋葬(參王上22:34-37)。亞哈謝從耶斯列向南逃往撒瑪利亞,途中在以伯蓮附近受到攻擊,以伯蓮是守衛耶斯列平原南端門戶的一座城邑。之後,亞哈謝突然轉向西北,逃往耶斯列平原西部的米吉多。在古代,米吉多城是一個戰略要地,控制著從埃及到大馬士革的國際要道,是進入耶斯列平原的門戶。在米吉多,有許多以色列王國分裂時期的遺跡。這裏發現了一條宏偉的輸水隧道,可能是在亞哈統治時期(主前9世紀)挖掘的,這是一條井深35米,長60米直通到城外泉水的輸水隧道。另外還發現了許多亞哈時期的建築物,可能是倉庫或馬。

9:29 亞哈的兒子約蘭第十一年,但8:25說是 “十二年”,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登基時間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來計算,特別是在處理不滿整年時所用的方法。這裏提供新信息是為了澄清:如果約蘭在位十二年(31),而亞哈謝在約蘭 “十二年” 登基,並在位一年,那麼兩人不可能同時死亡。在特但發掘出一塊主前9世紀的殘缺銘文,很可能間接提到這兩位君王的死亡,雕刻銘文的亞蘭王哈薛聲稱,上述猶大王和以色列王的死是他的責任。在古代近東,勝利紀念碑的內容通常過於簡化和誇大,這裏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也許哈薛認為,既然耶戶是他的附庸,那麼他把耶戶的功勳據為己有也是合情合理的。

9:30 耶洗別聽見就擦粉、梳頭,這裏可能只是描繪耶洗別打扮成女王該有的樣子,驕傲地迎接死亡。然而,她的姿態與 “窗前女人” 的裝飾圖案相呼應;在古代近東多個遺址的象牙雕刻中都可看到這個圖案(見撒下6:16-19注),可能代表巴力的一個妻子女神阿施塔特,因此,這裏也許是把耶洗別描繪為她帶入以色列的西頓宗教的化身。

9:31 心利啊,平安嗎?“平安嗎” 這個問題,與亞哈及其王朝的滅亡有著錯綜複雜的關係(見9:22注,參18-19節;王上22:28)。耶洗別諷刺地問耶戶,是否 “一切都好”(她明知事情糟糕透頂),她嘲笑耶戶未必能夠挺過他自己發動的政變(心利的統治是一個 “七日的奇事”,見王上16:8-20)。

9:32 在古代,君王通常都有後宮(參王上11:3),而且配備了宮廷侍衛。這些侍衛通常是太監(被閹割的男子),這樣君王就可以保證他的妃嬪不會與他們有染。在古代近東,太監擔當重要的官職也是很普遍的。例如,根據新亞述帝國的文獻資料,太監可在宮廷、軍隊、官僚機構和省級政府中任職,他們的職位包括君王的私人侍從、廚師、宮廷侍衛、秘書、大使等。

9:36 耶和華藉祂僕人……以利亞所說的話,以利亞早前曾使用聖約的詛咒語言,預言亞哈家所有的男丁都將被 “剪除”(王上21:21-22;王下9:8-9),耶洗別也會死得很慘(王上21:23;王下9:10)。狗必吃,耶洗別的屍首被狗吞吃意味著恥辱,因為她不可能被葬埋了。既然耶洗別死了,耶戶的注意力就轉移到亞哈的眾子身上(見10:1注)。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