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26 列王紀下 10 (2.10.21)

Study 26 2 Kings 10 (2.10.21)

研經題目:

1. 試探索耶戶興起掌權的過程。回顧一下第九章,他起初在哪裏受膏,並被擁戴為王呢?然後他到哪裏去,並迅速地連續將約蘭、亞哈謝和耶洗別擊殺了呢?按照十1~14所載,他然後又再殺了誰,而且是用什麼方法呢?

2. 從耶戶作王的這個記載中,我們對於他的目的,他的性格,以及他對神的態度,能有什麼認識呢?

注:

9、10節。耶戶安撫撒瑪利亞的百姓,提醒他們,說所發生的一切事情不過是應驗神藉著以利亞所說的話。參王上廿一21、23、24。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0:1-17 第十章繼續敍述耶戶推翻亞哈家的故事(9:1-10:27)。在第1-17節中,所有對王位有合法地位的人,包括政府官員、祭司和家人朋友,都被屠殺了。(FSB)

10:1 亞哈有七十個兒子在撒瑪利亞,以利亞曾預言上帝將滅盡亞哈的後裔,並從以色列中剪除他的所有男丁(王上21:21;參王上14:10,16:3中對耶羅波安和巴沙的預言)。耶戶現在要成就這一預言。一般來說,教養亞哈眾子的人都是亞哈的忠臣,與那些有具體職位的首領長老截然不同。

10:3 為你們主人的家爭戰,耶戶寫信給民眾的首領,並建議他們選擇亞哈最有潛力的繼承人來坐他父親的位,以此迫使他們選擇陣營。

10:5 家宰、邑宰(《和修》“王宮總管、市長”),這些人是在第1節中提到的 “耶斯列的首領”。王宮總管的位置重要(參15:5,18:18、37,19:2),賽22:22指出這個官職至少在猶大國有一定的權力。在《聖經》以外的銘文中已經發現了這個稱謂(“王宮總管”),有些還記載了官員的姓名。這兩位官員與長老和其他以前忠於亞哈的人(“教養……的人”),一起差人去答復耶戶,表明他們從今以後不再屬於亞哈或約蘭,而是耶戶的僕人了。

10:7 他們就把王的七十個兒子殺了,成就了9:7-9所記載的上帝的話,並且與其他集體處死的例子類似(如:但6:24,那裏同樣沒有稱許這種屠殺行為;參撒下21:3-6注)。在古代,當朝君王為了確保將來不會受到報復,常會對前朝王室採取這種極端行為。例如,亞蘭潘那姆瓦銘文(約主前733—主前727年)記載,撒瑪的潘那姆瓦是一場宮廷政變的倖存者,在那次事件中,他的一個哥哥殺害了父親巴瑟及其70個兄弟。這份銘文與士9:5(記載亞比米勒在加冕作王之前殺死了70個親兄弟)可能表示,這類事件中的七十個是一個約數,或是一種文學表達手法,而不是準確的數字。無論如何,當時的君主可能會有相當多的兒子。

10:8-10 在城門口堆作兩堆,亞述王亞述那西爾帕二世在一份銘文中記錄,他在圍攻丹丹姆薩城期間,砍下六百名敵軍的頭,並且 “將頭堆在門前” 來恐嚇人。耶戶也有類似的目的:要使百姓明白抵抗是徒勞的。他知道這些人……是誰殺的,但百姓不知道,他要讓百姓相信,這些首級意味著,並不只是他發動政變,有比他更有殺傷力的神秘力量參與其中(他只是了他的主人);確實,是耶和華推翻了亞哈家。這些公義(或譯:公正)的百姓應該能夠從這個證據中得出正確的解釋。

10:13-14 耶戶在耶斯列辦完事之後,就出發去撒瑪利亞。在路上,他遇到一些猶大王亞哈謝的弟兄(原文直譯:猶大王亞哈謝的親戚)。在沒有先知的預先警告下,猶大王室不斷被捲入一些事件中,參9:27亞哈謝的死亡。跟從的人就活捉了他們,將他們殺了,新王耶戶想要徹底清除前朝的所有威脅,這也給猶大王朝帶來可怕的後果(11:1)。

10:15 你誠心待我,像我誠心待你嗎?希伯來詞yashar(意為 “正確的,真實的”)和lebab(意為 “心”),還出現在《列王紀》的其他地方(如:王上14:8),包括10:30上帝對耶戶本人說的話:“你辦好我眼中看為正的事,照我的心意待亞哈家”。這裏的措辭強調,貫穿本章的主題是:“誰站在上帝的一邊,誰站在正義的一邊?” 站在正義一邊的約拿達,將在耶35章中再次出現。他按照以色列的古老方式,建立起一個清心寡欲的信仰團體。

10:18-36 耶戶摧毀巴力崇拜。王上19:15-18已經預言耶戶(以及哈薛,10:32-33)作為上帝施行審判的器皿,將要完全除滅巴力崇拜,因此現在耶戶採取果斷行動打擊巴力崇拜,並不出人意料。

10:18-27 在殺光亞哈全家後,耶戶在撒瑪利亞摧毀了亞哈王和耶洗別所提倡的拜巴力的一切痕跡(王上16:31-33)。在古代近東地區,以不尋常的方式登基的國王,往往會發起改革,以此來與以前的政權決裂。

10:18-19 耶戶招聚眾民,撒瑪利亞一直是巴力崇拜的中心(參王上16:32-33),那現在要整頓這座城邑。他的策略是:假裝熱心支持,實則準備摧毀。他告訴百姓,雖然改朝換代了,但是宗教政策仍然保持不變(亞哈事奉巴力還冷淡,耶戶卻更熱心)。

10:20 宣告嚴肅會,在其他希伯來文獻中沒有出現類似的表達,但是從一份烏加列文獻(內容是關於為烏加列王漢謨拉比的王室祖先獲得保護)可見,這是真正的迦南宗教術語。

10:25 (《和修》“堡壘”;希伯來原文”,一般意為 “城邑”),根據上下文,這裏應該是指神廟圍牆以內 “像城一樣” 的建築物,或許是一間內室或一個有圍牆的院子。

10:27 巴力柱像……巴力廟,見王上16:32-33和王下3:2。在以色列,巴力崇拜正式終結。王室既不資助也不容忍這件事。

10:29 不離開……耶羅波安……的那罪,巴力崇拜只是以色列特別惡劣的拜偶像方式之一。耶戶清除了巴力崇拜,但對於伯特利和但的金牛犢,他沒有採取任何行動。這些金牛犢是耶羅波安帶領以色列北方支派叛離大衛家之後設立的(王上12:25-30),牛犢的象徵意義,使摩西傳承的信仰和迦南宗教之間的區別變得模糊。在烏加列文獻中,迦南萬神殿的至高神伊勒,通常被稱為 “那公牛”(代表他的力量和生育能力),並且巴力自己也以公牛為象徵。考古學家在敍利亞巴勒斯坦的許多遺址中(包括比布羅斯、烏加列、夏瑣),都發現了公牛偶像。

(地圖)亞蘭攻佔基列

約主前825—主前798年

耶戶作以色列王期間,亞蘭王哈薛不斷侵擾以色列,最終佔領了基列全地,從亞嫩河邊的亞羅一直到北邊的巴珊。後來,在約阿施執政時,哈薛王攻取了猶大西部邊界上的迦特,約阿施將聖殿和王宮的財寶送給他求和,哈薛就撤兵沒有攻打耶路撒冷。

10:30 由於耶戶沒有廢除伯特利和但的金牛犢(29節;參31節),因此上帝說耶戶辦好了他中看為正的事(希伯來原文yashar),這令人感到驚訝。在《列王紀》的其他經文中,作者都是在肯定意義上使用yashar這個字,例如評價大衛(王上15:5)和猶大相對較好的(即不拜偶像的)君王(王上15:11,22:43;王下12:2,14:3,15:3、34,18:3,22:2)。更加令人驚奇的是,上帝像祂曾經應許大衛那樣,應許耶戶將擁有一個王朝。他的後裔必坐以色列的國位直到四代。雖然這不等同於應許賜下永久的王朝,但仍是非比尋常的;上帝應許耶羅波安,如果他行上帝眼中看為 “正的事”(王上11:38),那麼就賜給他像大衛家一樣的王朝,但最終他沒能做到,失去了這個機會(王上14:8)。顯然,耶戶所做正確的事(消滅巴力崇拜)其意義遠遠大於他現在和以後所做的錯事。

10:32-33 耶和華才割裂以色列國(《和修》“開始削弱以色列”),王上19:15-18指出,在將來的某個時候,上帝因為以色列人拜巴力而降下審判。耶戶將會對付逃脫薛之手的人,而以利沙將會對付逃脫耶戶之手的人。這樣的排序暗示,哈薛是三人中最大的毀滅者,8:12中也指出這一點,強調哈薛的殘暴。因此,這裏敍述哈薛侵略以色列就不足為奇了。他已經征服了約旦河東,南至亞嫩谷,即以色列約旦河東領土的最南端(參書12:2)。這項軍事上的勝利發生在亞述侵略敍利亞巴勒斯坦的短暫休戰期內,在撒縵以色三世第二十一年(前838年)的戰役之後,以及亞達得尼拉立三世第五年(主前806年)的戰役之前;撒縵以色三世在那次戰役中攻取了哈薛的四座城邑,並接受腓尼基海岸各民族的進貢。亞蘭利用這個喘息的機會,將全部注意力轉移到以色列和猶大,並在主前9世紀的最後幾十年中,一直壓迫這兩個國家。後文將會更多敍述哈薛的侵略(12:17-18,13:3-7、22-23)。

10:34 耶戶其餘的事,在亞述人的記錄中提到了耶戶,其中描述的事件必定發生在他登基後不久,撒縵以色三世第十八年(主前841年)的西部戰役時期。在那次戰役中,亞述王撒縵以色圍攻大馬士革,進軍亞蘭南部的浩蘭山脈,然後穿過基列到達加利利海以南,並經過耶斯列進至推羅附近的巴利拉斯(也許是迦密山)。何10:14可能提到了這次穿越巴勒斯坦北部的行軍,因為那裏的 “沙勒幔”很可能是撒縵以色的縮寫。當時,撒縵以色接受了 “以色列人耶戶”、推羅和西頓獻上的貢賦。在尼姆魯德遺址,考古學家找到了撒縵以色三世(主前859—主前824年在位)的黑方尖碑,上面描繪了以色列王耶戶進獻貢賦。耶戶或者他的特使在亞述王面前俯伏地上,而其他以色列人在呈獻貢物,其中包括金銀製品。如果這個俯伏在地的人是耶戶,那麼它就是現存唯一繪有古代以色列王的古畫。撒縵以色三世接受了耶戶的貢品後,還掠奪了腓尼基的推羅和西頓。為了紀念這次勝仗,撒縵以色命人把他的肖像刻在貝魯特北面的大河的崖壁上。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