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27 2 Kings 11 & 12 (2.10.22)

研經題目:
在今天的經文中,我們越過北國的歷史,來看猶大國重新設立對耶和華的敬拜的事。
1. 亞她利雅有什麼目的,而她的目的卻被神領導下的哪兩個人破壞了呢?代下廿二11在這個故事上投下了什麼新的亮光?試將約示巴和耶何耶大的信心和勇氣與摩西之父母的信心和勇氣作一比較(比較來十一23)。
2. 在這兩章中,你發現有哪些健全道德和屬靈生活的跡象,以及哪一方面的缺點嗎?約阿施在這一點上擔任了什麼角色呢?並請參代下廿四17~24。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1:1~12:21 約阿施。亞哈家的滅亡對大衛家的影響極大:猶大王亞哈謝就像以色列王約蘭一樣被殺,而他的一些兄弟都遭遇與亞哈眾子同樣的結局(10:12-14)。是否這兩家人因為通婚(8:18、27)而被視為一體,甚至不再有分別?11~12章明確指出,其實區別仍然存在,因為即使有邪惡的王后、猶大的 “耶洗別” 亞她利雅瘋狂地作亂,大衛家最終仍然能夠倖存。
11:1-3 亞哈謝的母親亞她利雅,她可能是耶洗別的女兒(8:26),她的秉性無疑與耶洗別一樣冷酷無情。亞她利雅試圖剿滅猶大王室的所有後裔,但足智多謀的約示巴挽救了王室的一點血脈。約示巴把年幼的約阿施和他的乳母藏在耶路撒冷的聖殿裏,乳母願意照料孩子,與他共患難,這與10:1-7所記撒瑪利亞那些懦弱的領袖形成鮮明的對比;參代下22:10-12注。
11:1-3 敍事的時間倒轉,回頭處理猶大國發生的事件,這些事件發生在9:1-29的敍事之後不久。以色列亞哈王的女兒亞她利雅嫁給了猶大王耶戶(約848-41年在位)。她生了亞哈謝(猶大王,約主前841-40年在位)。耶戶殺死亞哈謝之後,亞她利雅取而代之,成為猶大王后。(FSB)
11:4-20 在本節中,祭司耶何耶大和他的妻子約示巴(見代下22:11)介入猶大的政治,恢復大衛王朝,並更新耶和華與他的子民之間的約。(FSB)
11:4 耶何耶大……迦利人和護衛兵,後文指明耶何耶大是大祭司(9、15節)。王上14:27-28已經描述耶路撒冷的護衛兵,以及他們守衛王宮和聖殿的職責。在希伯來經文中,這裏 “迦利人” 和撒下20:23提到和比利提人一起做王室的精銳護衛兵的 “基利提人” 拼寫很相似(輔音是一樣的),因此迦利人很可能與基利提人屬於同一個兵團,或者至少他們所在的兵團是基利提人兵團的後裔。在《舊約》中,基利提人與比利提人通常一起出現(撒下8:18,15:18,20:7、23;王上1:38、44);見王上1:38注。
11:5-8 你們當這樣行,這裏清楚提到護衛兵的一般職責:護衛王宮和耶和華的殿(聖殿),以及兩扇重要的門,即蘇珥門和護衛兵院的後門。蘇珥門是環繞聖殿和王宮的圍牆上的一扇門,大概就是代上26:16提到的沙利基門(代下23:5稱為 “基址門”)。從這扇門出來,有一條路通到耶路撒冷外牆西北角的魚門。護衛兵院的後門顯然位於聖殿和王宮建築群的隔牆上(11:19),在代下23:20被稱為 “上門”(參15:35)。
然而,要解釋耶何耶大調動護衛兵的原因比較困難。11:5-6中的護衛兵似乎不可能被派去守衛王宮(6節),因為第6節末尾用來描述那座建築物的用詞(希伯來原文habbayit massakh,或許意為 “名為滅亡的房子”),與第5節描述王宮的用詞(“王宮”,希伯來原文bet-hammelek)不同。此外,在第13節,亞她利雅不受阻撓就離開了王宮,完全看不到護衛兵。因此最有可能的是,第6節中要護衛的是巴力的神廟(“宮”),就是第18節中被毀滅的建築物。耶何耶大派護衛隊到兩座殿中:“名為滅亡的房子”(5-6節,見原文直譯)和 “耶和華的殿”(7節)。他們進駐第一個殿,是為了阻止巴力崇拜者的干擾和扣留祭司瑪坦。對於他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為聖殿區域提供足夠的安全措施,以確保加冕典禮順利完成。
11:10 槍和盾牌,護衛兵不大可能由大祭司來武裝,因此這裏大概是強調其象徵意義。百夫長明確表示,他們支持大衛家,同時他們要接收一些物品,交給新國王作為王室權力的象徵(在《撒母耳記》,槍是重要的王室武器;如:撒上18:10-11,22:6)。
11:12 律法書(直譯:約書),大祭司將上帝所頒賜的律例(希伯來原文‘edut)交給約阿施。關於君王按照上帝的律法治理國家,見申17:18-20;王上2:3;王下23:3。
11:14 柱,在《列王紀》中,希伯來詞‘ammud此前只出現在王上7章,指所羅門宮殿的柱子(王上7:2~3:6)和聖殿的柱子(王上7:15-22、41-42)。這裏的柱子大概是雅斤或波阿斯(王上7:21);“雅斤” 的希伯來原文可能意為 “奠基者”,因此這個地點非常適合舉行加冕典禮。這裏特別突出了照例,因為作者有意強調約阿施登上王位是合法的;加冕典禮符合律法和傳統,並且國中的眾民都看見了。
11:17 耶何耶大使……立約,藉著聖約重申儀式(參書24:1-27;王下23:1-3),王和民再次確立自己是耶和華的民。同時,王也與百姓立約(參撒下5:1-3),這是在外邦思想主導時期過去之後,以色列人按照自己獨特的觀念重新定義王權。
11:21 約阿施的名字在希伯來原文中有兩種拼寫法,其中11:2和12:19寫作Joash,其他地方都寫作Jehoash;另見13:9注。
12:1-21約阿施修理聖殿。作者對約阿施在位40年的報告,重點是約阿施的修殿工程。雖然作者讚揚王對耶和華聖殿的重視,但王把聖殿的寶物交給異教王,很大程度上破壞了他的成就。最終,約阿施自己的官員暗殺了他,再次為讀者指明了一位未來的君王,作為大衛期待已久的公義繼任者。(FSB)
12:2-3 約阿施……行……正的事,他是拒絕拜偶像的好王(比較8:18,27對約蘭和亞哈謝等拜偶像者所下的定論),但是邱壇還沒有廢去(見王上3:2注;另參王上15:14,22:43)。
12:4-18 到了約阿施加冕的時候,在所羅門手中修建的耶和華聖殿(王上6-8章)已經破敗不堪。此外,祭司們不願意將指定的錢財用於修繕聖殿,說明這是以色列宗教領袖自滿的時期。(FSB)
12:4-5 修理殿,在巴力崇拜盛行期間,上帝的殿遭到忽視。在古代,忽視神廟就是忽視它裏面供奉的神明,這樣會遭到那位神明非難,因此可能會削弱君王的合法統治權。這就說明了為什麼像以撒哈頓這樣的王要差遣僕人走遍全國各地,向他彙報各神廟的狀況。約阿施在開展這個維修項目時,指定了三個收入來源。其中兩個是聖殿的經常性收入:定期普查以色列男子而收取的款項(各人當納的身價,《和修》“各人生命的贖價”;出30:11-16),以及獻給上帝之物的折算金額(所值通用的銀子;利27:1-25)。第三個來源是樂意奉到耶和華殿的銀子,指特殊的募捐活動,類似出35章上帝吩咐摩西發起的募捐(當時百姓也是甘心樂意地奉獻;出35:5,21-22,26,29)。
12:7-12 交出來,約阿施最初的計劃是讓祭司自己完成聖殿的修理(4-5節)。但是這個計劃失敗了,因為經文暗示,祭司不太願意光在建築物上就花費一大筆錢,儘管他們通過正常的獻祭制度已經有充足的供應(16節:參民15:5-10)。因此,約阿施親自接管了這個項目,以確保收入直接交給監督修繕工作的督工。
12:13 但……沒有用以作……金銀器皿,儘管約阿施百般努力,他的成績卻有些令人失望:聖殿僅僅完成了簡單的維修,遠遠不能恢復往日的輝煌(參王上7:50)。即使是在描述所羅門之後最好的猶大王時期,作者仍再次提起 “大衛後裔受患難” 的主題(王上11:39)。
12:17-18 將……分別為聖的物,這裏繼續患難的主題:猶大國也受到亞蘭王哈薛的壓迫,哈薛從非利士城邑迦特轉往東面攻擊耶路撒冷。關於他對以色列的侵襲,參10:32-33。這意味著哈薛可以隨意穿過以色列領土北進由此可以推斷,這場戰役很可能發生在耶戶兒子約哈斯統治期間(約主前815—主前799年),他在亞蘭手中的遭遇比他父親還要糟糕(13:1-7、22-23)。約阿施像亞撒一樣,在他統治期間沒有得享所羅門時期的太平,貢物從色列向北流到亞蘭,而不是從亞蘭向南流到以色列(參王上15:18-24)。事實上,亞撒和約阿施都傾空了耶和華殿與王宮府庫裏所有的金子。以色列 “四圍平安”(王上5:4)的日子早已過去。很久以後,該2:7-8(見那裏的注釋)預言:萬國有一天要把他們的財富都帶到聖殿來。
12:19 列王記,見王上14:19注。
12:20 悉拉這個地點大概靠近耶路撒冷,在 “米羅”(見撒下5:9注)的下方,米羅宮也許是米羅的一個重要建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