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39 John 19:38~20:10 (2.11.13)

研經題目:
1. 是什麼使亞利馬太的約瑟和尼哥底母現在挺身而出呢?關於十九38,請與路廿三50、51作一比較;並探索尼哥底母在信心上的增長,三1~15,七45~52。二人都是公會的議員,就是定耶穌死罪之猶太人的議會。
2. 廿1~10。這幾節經文怎樣表明門徒並未期望主的復活呢?對彼得和約翰二人去看墳墓的描述,將各人的什麼氣質顯示了出來呢?約翰所信的是什麼一回事呢?
注:
1. 十九39。「約有一百斤」:是特別大的數量。
2. 廿5、7。裹屍的細麻布所在的位置,表明它們並不曾從耶穌的身上解下來。祂從包裹祂的細麻布中出來了,正如後來在門都關了的地方沒有開門祂就進來了一樣(廿19、26)。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9:38 亞利馬太人約瑟是富有的公會成員(太27:57)。公會是管理猶太人的議會組織。他向彼拉多請求領取耶穌的身體,這應驗了另一處舊約經文:“人還使他與惡人同埋;誰知死的時候與財主同葬”(賽53:9)。關於亞利馬太,見路23:50-51注。
19:41 關於耶穌釘十字架的地方,見19:17注,19:20注。園子指精心設計的園林(參18:1注);20:15提到有 “看園的” 的園丁。墳墓,見可15:46注。
19:42 關於猶太人的預備日,見19:14注。安息日快到了,安息日一到,一切工作(包括攜帶香料和運送遺體)都必須停止。用財主的墳墓安葬耶穌(參太27:57),應驗了賽5:39。
20:1-29 耶穌復活、顯現和差派門徒。20章記載了耶穌被釘十字架和被埋葬之後發生的事:空墳墓,復活的耶穌與抹大拉的馬利亞相遇,耶穌向門徒顯現,和差派門徒(21節)。
20:1 七日的第一日清早是禮拜天早上。從那時起,信徒就把這個日子分別為聖,作為敬拜主的日子(見徒20:7;林前16:2)。天還黑的時候,比較太28:1、可16:2和路24:1對這個事件發生時間的不同描述。抹大拉的馬利亞天還沒亮就出發前往耶穌的墳墓,要完成埋葬耶穌的預備工作(路24:1;見約19:42注),這些工作早前因為安息日開始而暫時擱下。符類福音的平行經文指出,還有其他婦女和她同去,20:2中 “我們” 一詞也暗示這一點。關於抹大拉的馬利亞的身份,另見19:25注。《馬太福音》解釋說,是 “主的使者”(太28:2)把墳墓入口的石頭滾開了。
20:2 這時候,馬利亞還沒想到復活的事。人稱代詞複數我們暗示還有其他婦女和馬利亞在一起。關於那個門徒,見3-4節,18:15-16注。
20:5 低頭往裏看,就見,現在天色已經夠亮,從墓穴下方的小墓門可以看到墓室裏面的情況。“那門徒”(2-4節)沒有進去,可能是因為尊重西門彼得在十二門徒中的地位。(如:6:67-69)。
20:6 細麻布還放在那裏,可以清楚證明耶穌的身體不是被盜墓賊偷走的(參太28:11-15),也不是被祂的門徒(參太27:62-66)或敵人偷走的,因為他們不會花時間解除裹在耶穌身上的細麻布(見19:40)。根據希臘原文,這裏只是說這些布 “擺放著”(keimai,是個常用的詞)。雖然有些人認為耶穌的身體是穿過細麻布而出,或是細麻布照著耶穌的外形輪廓擺放在那裏,但是經文沒有顯示是這樣。很可能是,當耶穌從死裏蘇醒後,祂就從身上解開那些細麻布,把布留在那裏。《新約》其他地方也證實,復活後的耶穌確實有真實的形體(見太28:9;路24:30、39、42;約20:17、20、27;徒10:41)。
20:7 裹頭巾……是另在一處捲著,暗示可能是耶穌自己把它取下,整齊地捲好。
20:8-9 有兩位男性在場作證,這見證就符合猶太律法的要求,可被接受(參申17:6,19:15)。他們還不明白聖經的意思,證明他們不是在編造故事,以配合他們之前預料、先入為主的觀念;相反,他們遇到一些事實,是他們起初無法將之與《聖經》聯繫在一起的。直到後來,藉著聖靈的啟導(見14:26注,16:13注),他們才明白其中的關聯。約翰在提到 “聖經” 時,可能是想到《舊約》中幾處特定的經文(如詩16:10;賽53:10-12;何6:2),或整本《聖經》中更宏大的主題(參路24:25-27、32、44-47)。
20:10當兩個門徒回自己的住處去了,約翰(“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 很可能把耶穌復活的好消息告訴了耶穌的母親,因他已 “接她到自己家裏去了”(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