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9 Isaiah 13:1~14:23 (2.11.25)

研經題目:
我們在這裏就見到這本以馬內利書了,並由此進入所謂「預言叢林」(13~25章)中了。參綱要。它包含「耶和華的默示」,就是關於異邦諸國的默示,其中有許多部分現在已經意義不明了。第一篇是關於巴比倫的默示,首先抨擊該城(十三1~十四2),然後便譴責該城的王(十四3~23)。這些預言都照著字面的意義應驗了。
1. 神為了哪些罪而譴責巴比倫呢(十四5、6、12~14)?神怎樣施行審判呢?
2. 巴比倫在哪些方面可視為敵對神之世界的一幅圖畫(正如耶路撒冷或錫安為神的子民的一幅圖畫一樣),而巴比倫王又為這世界的王撒但的一幅圖畫呢?比較創十一1~9;帖後二4;啟十八2、3。
注:
- 十三2~6。「耶和華的日子」是祂顯現的日子,這裏是指祂報復巴比倫的日子。
- 十三12。人口必會大大減少,以致人數比金子還少。
- 十四9~17。在陰間那些已離開世界的靈魂,既驚奇而又輕蔑地聚集在一起,來迎接這個現在已被剝奪了榮華之君王的到來。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3:1~35:10 信靠的功課。亞哈斯,他百姓的代表,信靠人的榮耀而不是耶和華的信實。因此,本節說明耶和華是可以信靠的,信靠人是愚蠢的。它以針對各國的預言開始(13~23章),繼續對上帝在世界中的主權進行更廣泛的陳述(24~27章),然後轉向對那些信靠埃及而非耶和華的人的一系列禍哉神諭(28~33章),並形象地描繪了兩種信靠的對比結果:沙漠或花園(34~35章)。(BTSB)
13:1~27:13上帝審判和賜恩給世界:“我們有堅固的城”。以賽亞揭示,上帝有統管列國的至高主權,因為祂不是本地的、專屬某個部落的神明,而是統管、審判全地的救贖主。祂的心意是使人類歷史朝著使祂百姓得益處的方向前進。
13:1~20:6第一個神諭系列:此時此地。以賽亞讓猶大看到,當時的列國是完全臣服於上帝的至高統管之下。五個神諭啟示上帝統管下述國家:巴比倫和亞述(13:1~14:27)、非利士(14:28-32)、摩押(15:1~16:14)、大馬士革和以色列(17:1~18:7)、埃及(19:1~20:6)。舊約先知傳達了很多關於其他邦國的神諭(見下表)。這些神諭顯明一個出於《聖經》的基本信念:上帝不只是以色列的上帝,祂是創造天地的主,所有邦國都要為自己的行為向祂交賬(參13:11;羅3:29-30)。
13:1~23:18 針對各國的預言。這類預言集也出現在《耶利米書》和《以西結書》中,它們在每本書中的位置反映了該書的特殊思想結構。在這裏,它們表明信靠這些國家是愚蠢的,因為它們都在以色列神的審判之下。很難確定這些預言有任何刻意的組織,只是它們都以東部的政治和軍事大國(巴比倫,第13~14章)和西部的商業大國(推羅,第23章)開始和結束。這種首尾呼應結構代表著人類安全的兩種神明,可能是暗示全地上所有的國家都是經文所意指的。猶大被包括在這個彙編中(22:1-25),表明就算他們是神的子民,如果他們像其他國家一樣行事,神對待他們的方式和其他國家也不會有區別。(BTSB)
13:1~14:27 巴比倫,並簡要地論及亞述。雖然亞述是以賽亞時代的大國,但巴比倫始終是榮耀和詭辯的中心。這座偉大的城市在亞述的控制下一直很不安穩,並一直在尋求盟友,努力擺脫這種控制(39:1)。最後,當然是巴比倫,而不是亞述,會使猶大覆滅。出於所有這些原因,以賽亞以對巴比倫的討論開始他對信賴所有人類榮耀的愚蠢的討論,這是合適的。這一論述包括三個部分:對巴比倫本身的預言(13:1~14:2),對巴比倫王的預言(14:3-23),以及對亞述的預言(14:24-27)。(BTSB)
13:1~14:2 針對巴比倫的預言。雖然這個預言明確針對巴比倫,但許多措詞是普世的(特別是13:2-16),表明巴比倫代表著世界。這很可能是因為後來的預言(21:1-10)對歷史上的巴比倫有更具體的描述。(BTSB)
先知書中針對列國的預言
以賽亞書 | 耶利米書 | 以西結書 | 約珥書 | 阿摩司書 | 俄巴底亞書 | 約拿書 | 那鴻書 | 西番雅書 | 撒迦利亞書 | ||
亞捫 | 49:1-6 | 25:1-7 | 1:13-15 | ||||||||
阿拉伯 | 21:13 | ||||||||||
亞述 (尼尼微) | 10:5-19 14:24-27 | (尼尼微) | (尼尼微) | ||||||||
巴比倫 | 13:1~14:23 21:1-10 46:1~ 47:15 | 50:1~51:64 | 2:9-12? | ||||||||
大馬士革 | 17:1-6? | 49:23-27 | 1:3-5 | 9:1 | |||||||
以東 | 21:11-12 | 49:7-22 | 25:12-14 | 1:11-12 | 1-14節? | ||||||
埃及 | 18:1~20:6 | 46:2-26 | 29:1~32:32 | ||||||||
以攔 | 49:34-39 | ||||||||||
埃塞俄比亞 (《和》“古實”) | 2:12-15 | ||||||||||
迦薩 | 1:6-8 | 9:5 | |||||||||
基達和夏瑣 | 49:28-33 | ||||||||||
黎巴嫩 | 11:1-3? | ||||||||||
摩押 | 15:1~16:14 | 48:1-47 | 25:8-11 | 2:1-3 | 2:8-11 | ||||||
非利士 | 14:28-32 | 47:1-7 | 25:15-17 | 3:4-8 | 2:5-7 | 9:6 | |||||
推羅西頓 | 23:1-18 | 26:1~28:19 28:20-23 | 3:4-8 | 1:9-10 | 9:2-3 | ||||||
撒迦利亞先知在亞9:1-8中譴責的其他城邑、邦國還有:哈得拉、亞蘭(1節);亞實基倫、以革倫(5節);亞實突(6節)。
13:1~14:27 巴比倫。第一個神諭以耶和華的日子即將臨到世界拉開序幕(13章)。
13:1 默示,預言性的信息(參2:1)。以賽亞在聲望很高的巴比倫文化中看到邪惡的驕傲,正是這種驕傲使整個世界抵擋上帝(13:11-19;參創11:1-9;賽14:26;但4:30;啟14:8,17:5,18:2-3)。
13:2 豎立大旗,上帝激發人用行動來反對巴比倫。
13:3 我所挑出來的人(《和修》“我所分別為聖的人”),巴比倫的仇敵沒有將自己分別為聖歸給上帝,是上帝特意挑選他們來成就祂的心意(參10:5-15,45:1)。
13:4 萬軍之耶和華是全人類軍隊的最高統帥。
13:5-6 全地指 “全世界”(9節同)。耶和華的日子,參2:12;關於這個表達,見摩5:18-20注。
13:9 這地,見13:5-6注。
13:10 天上的眾星群宿都不發光,見太24:29;啟6:12,8:12。耶和華統管的範圍不限於祂的百姓,甚至也不限於全地;祂統管萬有(參詩103:19)。
13:12 指11節所述的 “驕傲人” 和 “強暴人” 被徹底滅絕。
13:14-15 上帝的審判既遍及全地,也達到世上每一個(參申29:18-20)。
13:17 瑪代人於主前539年征服巴比倫(參耶51:11;但5:30-31)。不注重銀子,這些進攻者不會受賄賂而退兵。
13:19 從過去的審判可以看到最終的結局。
13:20-22 其內必永無人煙,見耶50:39-40注。各種鳥獸住在那裏,因為其中無人居住。這種陰森可怕的景象,與13:19所述 “矜誇的華美”,以及11:6-8所述的彌賽亞樂園,形成強烈的對比(參34:11-15;耶50:39,51:37;番2:14-15;啟18:2的類似比喻)。
13:20 其內必永無人煙,這是關於古代世界最偉大城市之一,一個令人震驚的聲明。但事情就真的這樣發生了。到了羅馬帝國末期,巴比倫城幾乎被人遺忘,到了穆斯林征服的時候,連它的位置也無人知曉了。(BTSB)
14:1-2 上帝把祂受壓迫的百姓與所有壓迫者的角色翻轉。上帝為自己榮耀的緣故而重建百姓的榮耀,這是以賽亞信息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如:62章)。
14:1 耶和華要憐恤,審判(13章)為上帝的憐恤鋪平了道路。必再揀選以色列,上帝復興以色列民,為要成就祂施恩的心意。寄居的,指生活在以色列民中間的外邦人,見出23:9;申10:19。隨著其他人的加入,上帝百姓的人數增多(參2:2-4,56:3-8)。
14:2 以色列家……耶和華的地,上帝百姓的文化將成為世界的主流(參45:14,49:22-23,60:1-16,61:5-7)。僕婢(原文直譯:奴隸),上帝的百姓被異族壓迫的景況將會翻轉。這裏大概不是指實際上的奴役,而是一種文學表達手法,指外邦人(在將來某個時刻)被上帝的百姓悅納,並在上帝的國中喜樂事奉。有些解經家主張,這個預言將在未來的千禧年國度中應驗,在那裏,基督的僕人與基督一同治理列國(參路19:17;啟20:4、6)。
14:3-21 上帝的百姓最後得勝他們的大敵(參啟18~19章)。
14:3-23 對巴比倫王的預言。這段話詩意地描述了受造物的驕傲和其不可避免的羞辱。它被巧妙地分為四節,每節都有不同的視角:大地(第3b-8節)、陰間(第9-11節)、天上(第12-15節)和戰場(第16-21節)。由於將以色列人從撒瑪利亞流放的亞述皇帝撒珥根(Sargon;見賽20:1)死在了戰場上,所以有理由認為他可能是這個墮落的驕傲的詩意人物的原型。(BTSB)
14:4 巴比倫王,這個王室人物代表巴比倫的傲慢自大,他將要在受害者的嘲笑下退位,而不是在崇拜者的讚美聲中永垂不朽。
14:12-15 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啊!你……從天墜落?這裏運用了豐富的詩歌意象,用譏諷的語氣向巴比倫王說話。他從驕傲、自大和悖逆上帝的極高之處,墜落到陰間的深處。聚會的山上,在北方的極處,在迦南神話中,諸神聚集在北方的一座山上(參詩48:1-2)。與至上者同等,見創3:5,11:4。有些人認為,這裏用詩歌體將墮落的巴比倫王比作墮落的撒但。無論如何,這裏至少生動地用詩歌體描繪出巴比倫王從藐視上帝、驕傲自大(“我要與至上者同等”),落到坑中極深之處,徹底滅亡;另見結28:11-19注。
14:21 驕傲的巴比倫王裔將永遠斷絕,然而以賽亞展望大衛的王裔將延續到永遠,並祝福全人類(9:6-7;參詩45、72篇)。
14:22-23 上帝三次堅定地宣告——耶和華說,歷史的真正主宰起誓要徹底掃淨巴比倫王朝,使巴比倫王朝沒有一個餘剩的人,永遠被遺忘。